出版時間:2003年7月第3版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阿維納什?K?迪克西特,巴里?J?奈爾伯夫 頁數(shù):333 譯者:王爾山/譯,王則柯/校
Tag標簽:無
前言
策略思維是關于了解對手打算如何戰(zhàn)勝你,然后戰(zhàn)而勝之的藝術。我們每個人都會在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用到策略思維。生意人和企業(yè)必須借助有效的競爭策略才能生存下去;政治家必須設計競選策略,使自己得以當選,還要構(gòu)思立法策略,使自己的主張得以貫徹;橄欖球教練必須制定策略,由球員在場上實施;父母若想教會孩子良好的行為舉止,自己至少應該變成業(yè)余的策略家(而孩子是職業(yè)選手);40年來,超級大國的核策略—直主宰著人類的生死。范疇如此廣泛的好的策略思維,一直是一門藝術。不過,它的基礎是由一些簡單的基本原理組成的。這是一門新興的策略科學。我們寫作本書的信念在于,假如來自不同背景和行業(yè)的讀者了解了這些原理,他們就會變成更出色的策略家。關于策略思維的科學稱為博弈論。這是一門相對年輕的科學,歷史尚不足50年。博弈論已經(jīng)為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策略家們提供了許多有用的啟迪。不過,就像其他學科一樣,博弈論也漸漸陷入了行話術語和數(shù)學符號之中。雖然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但結(jié)果卻將理解其基本想法變成少數(shù)專業(yè)人士的特權(quán)。我們試圖將其中許多重要思想翻譯過來,使聰明的普通讀者也能讀懂。我們用描述性的例子和案例分析取代了理論證明。我們?nèi)サ袅巳繑?shù)學以及大部分術語。對于一切愿意思考一點算術、表格和圖表的讀者,讀懂本書應該不會有什么困難。許多書籍已經(jīng)嘗試過為特定目的找出策略思維的方法。湯姆·謝林(TomSchelling)關于核策略的著作,尤其是《沖突策略》(Strategyo{Conflict)和《軍備與影響》(AFFflsand lnfluence),都頗負盛名。實際上,謝林還是將博弈論大量應用到核沖突領域的先行者。邁克爾·波特(MichaelPorter)的《競爭戰(zhàn)略》(CompetitiveStrategy)描繪了商業(yè)策略當中的博弈論教訓,也同樣有名。史蒂文·布拉姆斯(StevenBrams)也寫過幾本書,最有名的當數(shù)《博弈論與政治》 (GameTheoryandPolitics)。我們在本書中并未將整個博弈思想局限于任何一個特定場景;相反,我們用了許多不同的例子說明每一個基本原理。這么一來,具有不同背景的讀者總能從中看到一些令人感到親切的案例。他們還會看到同樣的原理是如何適用于相對陌生的情況的;我們希望這樣做能使他們用一種新的眼光看待許多新聞或者歷史事件。我們還從大多數(shù)美國讀者共有的經(jīng)驗當中提取例子,比如來自文學、電影和體育的生動案例。嚴肅的科學家可能覺得這會使策略學問變得瑣碎,不過,我們相信,來自電影和體育的熟悉的例子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有助于傳達重要的博弈概念。 就像托爾金(Tolkien)的《指環(huán)王》(LordoftheRings)一樣,我們這本書也是以講故事取勝的。它的“古代起源”是阿維納什·迪克西特在普林斯頓的伍德羅·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開設和講授的一門關于策略博弈的課程。巴里·奈爾伯夫后來也在耶魯大學的政治科學系以及耶魯?shù)慕M織與管理學院(簡稱SOM)教過這門課程和別一門類似的課程。有許多學生對這些表現(xiàn)出很大的,貢獻了許多想法我們深喪謝意-尤其需要提到的名字包括安妮,凱斯(Ann Case)、喬蚋森,弗萊明(Jonathan Flemming)、蕭瑟·哈澤德(Heather Hazard)、丹尼·羅德里克(nani Rodrik)和喬納森·希姆索尼(Jonathan$himshoni)。和野崇(Takashi Kanno)與島津泳一(Yuiehi Shimazu)承擔了將我們的論述和概念譯為日語的工作,而在這個翻譯過程中,他們也使英文版本變得更完善。
內(nèi)容概要
耶魯大學教授奈爾伯夫和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迪克西特的這本著作,用許多活生生的例子,向沒有經(jīng)濟學基礎的讀者展示了博弈論策略思維的道理。試看一例: 奈爾伯夫大學畢業(yè)的時候,在劍橋大學的正式舞會上參加輪盤賭游戲并且以700:300的大比數(shù)領先。眼看大獎在望,鬼使神差他卻無視已經(jīng)具有的后動優(yōu)勢,在最后一輪大意先行,結(jié)果功敗垂成。事后他回憶那天酒喝多了,忘記了博弈論的教導:領先的時候要采取讓對手先行的保守策略。這位博弈論的高才生,就這樣輸在原來處于第二位并且曾經(jīng)求和建議分享獎勵的女士手下(參見本書第1章)?! ∪松且粋€永不停息的決策過程。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怎樣打理一宗生意,該和誰結(jié)婚,怎樣將孩子撫養(yǎng)成人,要不要競爭總裁的位置,都是這類決策的例子。你不是在一個真空的世界里做決定。相反,你身邊全是和你一樣的決策制定者。雖然沖突的成分很多,但是合作的因素也不少。本書將幫助你學會策略地思考,在人生博弈中擴大勝面?! ”緯灾v故事取勝。它的學術根源,是迪克西特教授在普林斯頓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開設的“策略博弈”課程。簡而言之,這是關于了解對手打算如何戰(zhàn)勝你,然后你戰(zhàn)而勝之的藝術。怎樣打贏一場網(wǎng)球,少數(shù)如何戰(zhàn)勝多數(shù),為什么要“喜愛”你最討厭的對手等等,都在討論之列?! ∵@是一門新興的策略科學,由一些簡單的基本原理組成。不同背景和行業(yè)的讀者掌握了這些原理,運籌帷幄取得勝利的本領就會上升一個層次。
作者簡介
阿維納什·K·迪克西特(Avinash K.Dixit)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現(xiàn)任普林斯頓大學以約翰·J·F·謝拉德命名的經(jīng)濟學“大學教授”。他教授有關博弈論的課程,同時研究國際貿(mào)易政策的策略行為,曾在(英國)瓦威克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和牛津大學任教。
巴里·J·奈爾伯夫(Barry J.Nalebuff)牛津大學博士,現(xiàn)任耶魯組織與管理學院經(jīng)濟學及管理學教授。他教授有關策略、政治和決策的課程,經(jīng)常為《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等擁有眾多讀者的報紙撰寫關于策略問題的文章。他還運用策略思維這一工具,為化學銀行、麥肯錫公司以及索亞-米勒集團提供咨詢。
書籍目錄
序言第1部分第1章 10個策略故事第2章 準備接招第3章 看穿對手的策略第1部分結(jié)語第2部分第4章 走出囚徒困境第5章 策略行動第6章 可信的承諾第7章 不可預測性第2部分結(jié)語第8章 邊緣政策第9章 合作與協(xié)調(diào)第10章 投票的策略第11章 討價還價第12章 激勵第13章 案例分析注釋索引附錄 約翰·納什:現(xiàn)代博弈論奠基人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收益縮水的方式非常復雜,不同情況縮水比例也不同。不過,我們可以用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充分闡明這一點:假設每提 出一個建議或反建議,蛋糕都會朝零的方向縮小同樣大??;設想這是一個冰淇淋蛋糕,孩子們一邊爭吵怎么分配,蛋糕一邊融化。 首先,假設整個過程總共只有一步。桌子上放了一個冰淇淋蛋糕;一個孩子(A1i阿里)向另一個孩子(Baba,巴巴)提議應該如此這般分配。假如巴巴同意,他們就會按照提議分享這個蛋糕;假如巴巴不同意,蛋糕融化,誰也吃不到。 現(xiàn)在,阿里處于一個強有力的地位:她使巴巴面臨有所收獲和一無所獲的選擇。即便她提出自己獨享整個蛋糕,只讓巴巴在她吃完之后舔一舔切蛋糕的餐刀,巴巴的選擇也只能是舔一舔,否則他什么也得不到。 當然,巴巴可以因為感到這么分配太不公平而生氣,斷然拒絕接受這一條件。又或者,他可能希望建立或者保持自己作為一個不好對付的討價還價者的形象,從而為日后的討價還價奠定基礎,而日后的討價還價可能是跟阿里進行,也可能是跟其他得知今天自己所作所為的孩子們進行。在實際操作當中,阿里同樣需要考慮到這些問題,要向巴巴放出剛好足夠的誘餌(比如一小片蛋糕?),引誘他上鉤。為簡化闡述過程,我們將所有這些復雜問題擱在一邊,假設阿里可以拿走她所要求的100%的份額。實際上,我們還可以不考慮留給巴巴舔的餐刀,假定阿里有能力提出“接受或者放棄”的條件,她可以得到整個蛋糕。 一旦出現(xiàn)第二輪談判,局勢就會大大偏向巴巴。不妨再設想一下,現(xiàn)在桌子上放了一個冰淇淋蛋糕,但是兩輪談判過后,整個蛋糕就會融化。假如巴巴拒絕接受阿里提出的條件,他可以提出一個反建議,不過,到這時,桌子上只剩下半個蛋糕了。假如阿里拒絕接受巴巴的反建議,剩下的半個蛋糕也會融化,雙方都會一無所獲。 舉個例子:1987年,美國就蘇聯(lián)偵察和竊聽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一事做出回應,宣布減少在美國工作的蘇聯(lián)外交官人數(shù)。蘇聯(lián)的回應是調(diào)走蘇聯(lián)在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的后勤人員,同時對美國外交使團的規(guī)模作出更加嚴格的限制。結(jié)果是雙方都難以開展各自的外交工作。另一個引發(fā)一系列以牙還牙行動的例子出現(xiàn)在1988年,當時加拿大發(fā)現(xiàn)前來訪問的蘇聯(lián)外交官從事偵察活動,當即宣布縮小蘇聯(lián)外交使團的規(guī)模,而蘇聯(lián)則以縮小加拿大在蘇聯(lián)的外交使團的規(guī)模作為回報。到了最后,兩國關系惡化,此后的外交合作更是難上加難。 以牙還牙策略的問題在于,任何一個錯誤都會反復出現(xiàn),猶如回聲。一方對另一方的背叛行為進行懲罰,從而引發(fā)連鎖反應。對手受到懲罰之后,不甘示弱,進行反擊。這一反擊又招致第二次懲罰。無論什么時候,這一策略都不會只接受懲罰而不作任何反擊。以色列由于巴勒斯坦發(fā)動襲擊而進行懲罰,巴勒斯坦拒絕忍氣吞聲,而采取報復行動。由此形成一個循環(huán),懲罰與報復就這樣自動而永久地持續(xù)下去。 哈特菲爾德家族(Hatfidds)與麥科伊家族(McCoys)‘的長期爭斗,又或者是馬克·吐溫(Mark·l'wain)筆下的格蘭杰福特家族(Grangerfords)與謝潑德森家族(Shephcrd~ms)的世代仇恨,給我們提供了另外兩個例子,說明以牙還牙的行動址怎樣導致兩敗俱傷的。不和各方一定不愿意停止爭斗,除非他們覺得兩家已經(jīng)打平了。但是,就在這樣持續(xù)不斷的尋求打平的過程中,他們實際上是出手越來越重。最后他們甚至會為此送了命。幾乎沒有可能回到起點,重新謀求解決雙方的不和了,因為,爭斗一旦開始,就不會按照人們的意志發(fā)展。比如,當赫克·芬恩(HuckFinn)試圖了解格蘭杰福特家族與謝潑德森家族世仇的源頭究竟是什么時,他卻遇到了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難題。 “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巴克?——為了土地么? “我估計是的——我不知道?!? “那么,究竟是誰開的槍呢?是格蘭杰福特家的人還是謝潑德 森家的人?” “天哪,我怎么會知道呢?那是多久以前的事啊?!? “有沒有人知道呢?” “噢,有的,老爸知道,我估計,還有其他一些老頭子,不過 現(xiàn)在他們也不曉得當初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 以牙還牙策略缺少的是一個宣布“到此為止’’的方法。因此,若將這一策略用于必然包含誤解的情形,就會變得很危險。以牙還牙策略實在太容易被激發(fā)起來。當某一作弊行為看上去像是一個錯誤而非常態(tài)舉止的時候,你應該保持寬容之心。即便這一作弊是故意的,經(jīng)過一個漫長的懲罰循環(huán)之后,也許到了該叫停并嘗試重建合作的時候了。與此同時,你當然也不想太輕易地寬恕對方而被對方占了便宜。那么,你應該怎么取舍呢? 要想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先舉一個具體例子。假定有一個候選人叫做“軟心腸先生”,他許諾要將最低工資從每小時3.50美元提高為5.00美元,而另一個候選人叫做“硬心腸先生”,則反對提高最低工資。假定你恰好有一份只付最低工資的工作,每年工作2 000小時,你希望可以在保住這份工作的前提下提高工資,那么,“軟心腸先生”能為你的錢包帶來每年3000美元的增幅,“硬心腸先生”則做不到。4年時間這個數(shù)字就會變成12 000美元。不過,你這一票可以帶來這個結(jié)果的可能性只有1/12000,因此你從你這一票可能得到的收益只有1美元。假如你必須犧牲哪怕20分鐘的有薪工作時間才能完成投票,那么你的投票并不值得。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認為他們閑暇時間的價值只有有薪工作時間的一半。因此,若是閑暇時間參加投票,超過40分鐘就不值得了。 即便你不大可能改變投票結(jié)果,你仍然可以將你的聲音加入到群眾中去。不過,會不會有人聽到呢?雖然1億比0是一個一邊倒的勝利,卻沒有一個明顯的分界線,說明什么時候只要一張選票改變訂場就會導致一邊倒,從而取得勝利。還有,如果有足夠多的人改變立場,邊倒的局勢就會轉(zhuǎn)為平局,繼而轉(zhuǎn)瞇失敗,最后變成完全反的山倒。這個缺少分界線的理論,可以追朔到希臘哲學家芝諾(Zeno),是他提出了這個有關一次取一顆沙礫而聚沙成塔的似是而非的理論。沒有一顆沙礫可能將無塔變成有塔,這似乎不錯,然而,足夠的沙礫也可以將一個鼴鼠丘變成一座小山。一張選票好比一顆沙礫。很難想像單單這額外的一票怎么能夠扭轉(zhuǎn)別人對結(jié)果的看法。① 這里我們看到,個人收益與成本的計算不是激勵人們投票的決定性因素。不過,為了維持民主的正常運轉(zhuǎn),人們參加投票至關重要。這就是我們需要社會調(diào)節(jié)的原因。從小學的公民課程到選舉前夕呼喚公民的愛國熱情,社會總是想方設法使大家出來參加投票——即便每一個投票者本人對選舉結(jié)果沒有任何重大影響。②在愛國熱情并不足夠的時候,法律就會要求人們參加投票,這正是發(fā)生在包括澳大利亞在內(nèi)的其他幾個國家的情況。 耶魯大學教授馬丁·舒比克設計了下面這個陷阱游戲:一名拍賣人拿出一張1美元鈔票,請大家給這張鈔票開價;每次叫價以5美分為單位;出價最高者得到這張1美元鈔票,但出價最高和次高者都要向拍賣人支付相當于出價數(shù)目的費用。L5』 教授們在課堂實驗上,跟毫無疑心的本科生們玩這個游戲,很是賺了一點錢,至少足夠在教工俱樂部吃一兩次午飯。假定目前的最高叫價是60美分,你叫價55美分,排在第二位。出價最高者鐵定賺進40美分,而你卻鐵定要丟掉55美分。如果你追加10美分,叫出65美分,你就可以和他掉換位置。哪怕領先的叫價達到3.60美元而你的叫價3.55美元排在第二位,這一思路仍然適用。如果你不肯追加10美分,“勝者”就會虧掉2.60美元,而你則要虧掉3.55美元。 你打算怎么玩這個游戲? ……
媒體關注與評論
序言什么是策略行為?人們在社會當中應該怎樣舉止行事? 我們將要給出的答案與道德或禮節(jié)無關。我們也不打算與哲學家、傳道者或埃米莉·波斯特。(Emily P0st)一爭高下。我們將要討論的主題雖然沒有道德或禮節(jié)那么宏大,卻同樣反映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本書是講述策略行為的。不管我們是否樂意,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策略家。既然這樣,當一個出色的策略家總比當一個蹩腳的策略家更好一點吧。本書的目的就是幫助你改善在開發(fā)和運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方面的技巧。 工作,即便只是社交生活,也可以看做是一個永無止息的決策過程。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怎樣打理一宗生意,該和誰結(jié)婚,怎樣將孩子撫養(yǎng)成人,要不要競選總統(tǒng),等等,這些都只不過是重大決策的幾個例子。上述情況存在一個共同的條件,即你不是在一個毫無干擾的真空世界里做決定。相反,你的身邊全是和你一樣主動的決策制定者,他們的選擇與你的選擇相互作用。這種互動關系將對你的思維和行動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 為了解釋這一點,我們不妨設想一個伐木工人的決策和一個將軍的決策會有什么區(qū)別。當伐木工人考慮怎樣砍伐樹木的時候,他不必擔心木頭可能跳起來進行反擊。他的工作環(huán)境是中立的,沒有對抗。不過,當一名將軍打算消滅敵方軍隊的時候,他的每一步計劃都會引來抵抗,他必須設法克服這種抵抗。和這位將軍一樣,你必須意識到,你的商業(yè)對手、未來伴侶乃至你的孩子都是聰明而有主見的人。雖然他們的目標常常與你的目標發(fā)生沖突,但他們當中同樣包含你潛在的同盟者。在你做決定的時候,必須將沖突考慮在內(nèi),同時注意發(fā)揮合作的效力。類似的互動決定就具有策略性,與之相適應的行動計劃稱為一個策略。本書將幫助你策略地思考,然后將這些想法付諸實踐。 在社會科學當中,研究策略性決策制定過程的分支稱為博弈論,原意為游戲理論。這一理論涉及的“游戲”范圍很廣,從象棋到孩子撫養(yǎng),從網(wǎng)球到企業(yè)兼并,從廣告到軍備控制,幾乎無所不包。正如匈牙利幽默大師喬治·米克斯(George Mikes)描述的那樣,“許多歐洲人認為生活是一場游戲;英國人認為板球才是一場游戲”。我們則認為雙方說得都不錯。 玩這些游戲需要用到許多不同類型的技巧。其中一種是基本技巧,比如打籃球不能缺少的投籃能力,在法律界工作不能缺少的判例知識,乃至打撲克不能缺少的一副不動聲色的面孔。策略思維則是另外一種技巧。策略思維從你的基本技巧開始,考慮的是怎樣將這些基本技巧最大限度地加以發(fā)揮。比如,你了解法律,就要確定為自己的委托人辯護的策略;你了解你的橄欖球隊傳球或帶球突破的本事有多大,而對手防御的能力又有多好,那么,你作為一個教練,就要決定本隊到底是應該傳球還是帶球突破。有些時候,比如幾個超級大國處心積慮構(gòu)想一個大膽的計劃,其中包含觸發(fā)一場核戰(zhàn)爭的危險,那么,策略思維還意味著懂得適可而止。 我們的目標在于提高你的策略IQ。不過,我們并不打算提供一本策略大全。我們建立了策略思維的概念和原理,假如你想將它們運用于自己面臨的某一個具體情況,并且想找出正確的選擇,那么你還得再做一些工作?!?/pre>編輯推薦
納什和《美麗心靈》讓很多人了解了博弈論。事實上,博弈論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近50年。博弈論是關于策略思維的科學,是關于了解對手打算如何戰(zhàn)勝你,然后戰(zhàn)而勝之的藝術?!恫呗运季S: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競爭》并不是博弈論的教科書,相反,它更像是一本大眾讀物,作者用描述性的例子和案例分析取代理論證明,來自各行各業(yè)和日常生活的案例一定能讓你茅塞頓開。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