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中國智慧

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作者:冷成金  頁數(shù):488  
Tag標簽:無  

前言

歷史是什么?歷史不是唐宗宋祖、秦皇漢武,也不是強權(quán)暴力、陰謀詭計,歷史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大智慧,誰掌握了這種文化和大智慧,誰就掌握了歷史!據(jù)說,中國人天生都是政治家,政治的運作方式又是“人治”,所以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就成了“治人”。于是,人人也都似乎成了謀略家,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之類的話就說透了這個意思。許多中國人把自己的一生都花在謀劃、算計別人上,不僅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內(nèi)耗,更為嚴重的是,這種謀劃和算計似乎已上升為一種根深蒂固的處世態(tài)度和人生觀,它已經(jīng)不是一種“術(shù)”,而是中國人的人生之“道”,是中國人內(nèi)在的處世哲學和難以改變的文化精神。然而,智謀的根源是文化,智慧原是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如果智謀僅僅是一種方法、一種技術(shù),那么,帝王之學人人可講,只要照本宣科,豈不是人人都可以君臨天下?    權(quán)謀,絕不僅僅是一種技術(shù),中國的智慧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至為深刻的文化,只有人的身心內(nèi)外都滲透了這種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達到內(nèi)謀謀圣、外謀謀智的境界,才能成為真正的圣、智兼?zhèn)涞闹\略家。人,不是權(quán)謀的動物,卻是文化的動物。沒有文化素質(zhì)的人,玩弄權(quán)術(shù)只會玩火自焚;而只要達到了“內(nèi)圣”的境界,不用刻意玩弄權(quán)謀,也會做出利人利己的“外王”的業(yè)績來。因此,中國的智慧是學不來的,要用生命來體味!只有熔鑄了自己整個的情感與生命,才能得到中國智慧活的靈魂,才能用中國智慧建立起自己高大的人格和杰出的功業(yè)!被歷史拋棄的往往是那些沒有文化理想的“神算子”、“智多星”、“奸雄”、“梟雄”,而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卻是長江之水,奔流不息,不斷地淘汰著歷史的沉渣。這正應該是我們面對歷史長江時的澄明心境,也應該是我們讀史的大智慧。本書大部分內(nèi)容由本人完成,“佛家智慧”主要由張法教授完成,“陰陽家智慧”由宋偉完成,宋偉還提供了其他一些資料。自《智典》等出版時本人就多次堅持注明上述情況,但因種種原因未果,故借此機會說明。此次還征求了他們以及出版方的意見,在此處注明作者。另外,署名和本人姓名相同的一些著作有的不是本人編纂,有的未經(jīng)本人同意,有的有很多竄入和訛改的文字,那都是本人無能為力的事,但也還是要為此向讀者深表歉意。冷成金

內(nèi)容概要

  中國智慧本質(zhì)上是一種深刻的文化,只有身心滲透了這種文化,才能成為真正的大謀略家、大智慧家。
  在本書中,人大教授、通俗歷史暢銷書作家冷成金用獨特的“以智論史,以史說智”的手法,博采史實,剝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核,詳實生動地向今人闡釋了中國智慧的六個主要組成部分:最深刻的儒家智慧,從征服人心入手,謀圣而不謀智;最圓融的道家智慧,通過“不爭”,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脫的佛家智慧,在面對在世與超世、做人與成佛、求佛與求己中選擇追求內(nèi)在本心;最刻毒的法家智慧,以法、勢、術(shù)為核心,用陰謀和強權(quán)控制民眾;最無恥的縱橫家智慧;最冷峻的兵家智慧;最神秘的陰陽家智慧。引領(lǐng)讀者暢游中國文化長河,領(lǐng)悟中國智慧的真諦,進而學會用中國智慧塑造自己的人格,創(chuàng)造自己的輝煌事業(yè)。

作者簡介

  冷成金: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學者,主攻中國古典文學與傳統(tǒng)文化。曾先后出版《中國文學的歷史與審美》《隱士與解脫》《蘇軾的哲學觀與文藝觀》等專著,以及《智典》《辨經(jīng)》《讀史有學問》《讀史有智慧》等歷史漫談作品,在文化界影響巨大。
  《辨經(jīng)》、《智典》已被譯成韓文和日文出版,在韓國和日本引起強烈反響,并受到廣泛歡迎。韓國前總統(tǒng)盧武鉉認為《辨經(jīng)》是了解中國歷史與文化的經(jīng)典讀本。
  《讀史有學問》是2002—2003年度文史類暢銷書,入選媒體評出的“十六大代表最關(guān)注的幾本書”。
  編輯推薦語:
  ☆ 解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 洞悉千年歷史的永恒智慧
  ☆ 人民大學教授、通俗歷史暢銷書作家冷成金力作

書籍目錄

前 言
第一部分 儒家智慧
 曾國藩的“內(nèi)圣外王”
 書生皇帝的成敗
 “禮”是什么
 人心向背決定政權(quán)存亡
 儒者善于巧諫
 文人的“德性”
 至忠至勤的太平宰相
 仁義道德成就霸業(yè)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巧忠良相
 仁者真的無敵嗎
第二部分 法家智慧
 流氓無賴亦能得天下
 中國的“法”
 “法家”的結(jié)局
 再為曹操“翻案”
 小人物的大謀略
 以臣代君的政變術(shù)
 陰謀的勝利
 謀國與謀家
 開國與固權(quán)
 誰是中國歷史劇的最大導演
 書生政治家
 官場不倒翁的“做官學”
 宮廷緋聞背后的“官商一家”
 溫情脈脈的經(jīng)義決獄
 當野心家遇到陰謀家
 男權(quán)制社會為何有“女皇”
 劉邦將將
 帝王的韜晦術(shù)
第三部分 道家智慧
 蕭規(guī)曹隨
 “柔道”開國與“柔道”治國
 為臣之道
 灑脫不羈的魏晉風度
 雅量
 慈·忍·變
 晏子為相
 真隱士
 寧靜致遠
 功成身退,天地之道
 如何才是無為而治
 上善若水
 千古一坡仙
第四部分 佛家智慧
 教外別傳
 本無一物
 自性自度
 啟悟悟入
 平常心是道
第五部分 縱橫家智慧
 不管“東西南北”,只求有官可做
 運天下于股掌之上
 晏嬰進諫有道
 少年英才巧舍取五城
 范雎入秦,遠交近攻
 失一士而國亡
 魯仲連義不帝秦
 堡壘最易從內(nèi)部攻破
 一次耐人尋味的務虛辯論
 治國與打獵
 鄒陽奇謀救人
 蘇代合縱
 張儀破縱連橫
 李泌彌大禍于無形
 楚材晉用,終得天下
 毛遂自薦
 蘇秦一言,價值連城
第六部分 兵家智慧
 孫臏與龐涓
 何謂背水一戰(zhàn)
 何謂奇人
 高處不勝寒
 名士的戰(zhàn)役
 悲劇英雄項羽
 千古第一反間計
第七部分 陰陽家智慧
 陰陽
 命數(shù)
 讖緯
 解夢
 測字
 風水
 易占
 星占

章節(jié)摘錄

近一個時期以來,明清故事十分流行,不論是相關(guān)小說、電視劇還是專論權(quán)謀智慧的圖書,都大量涌現(xiàn),原因何在?這恐怕不僅僅與人們的好奇心有關(guān),更重要的是這些故事充滿了現(xiàn)實感,如收視率極高的電視劇《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就是如此。有一些故事很好地表現(xiàn)了中國人深層的文化心理,曾國藩熱就是典型的例證。    曾國藩是個什么樣的人呢?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學者兼“賢相”的典型,是最后一個能夠體現(xiàn)這種理想人生模式的人。自曾國藩以后,就只可希其名,而無可見其人了。    那么,今人為什么對曾國藩表現(xiàn)出如此之大的熱情呢?從前幾年的《曾國藩家書》熱,到現(xiàn)在的《曾國藩》小說熱,一直“熱情”不衰,難道人們忘記了他是鎮(zhèn)壓太平天國農(nóng)民起義的元兇了嗎?    從政治角度看問題往往是短淺的,從文化角度看問題往往是深遠的。要了解人們對曾國藩的熱情,還得從傳統(tǒng)中國人的做人理想說起。    一般說來,傳統(tǒng)中國人的理想有兩條:一是做官,二是成名。做官實惠,成名可以不朽,如果能把二者集于一身,那就妙之極矣!    做官是中國人夢寐以求的理想,“榮華富貴”四字可謂形容盡了做官的好處,對于極為實在的中國人來說,如能得享高官厚祿,可謂不枉此生了。因此,中國人歷來就對官有著敬畏和崇拜之隋。    只做了官還不夠高雅,如果能成為賢人甚至圣人,那就更加完美了。中國人歷來對于先賢圣哲有一種神秘的敬畏感,認為他們不僅是天道的代言人,還是神明的象征,一般人尊重圣賢,讀書人尤其如此,他們最大的愿望大概不是當皇帝,而是成為“帝王師”。    其實呢,名、利往往是黏結(jié)在一起的,所以,在圖得官位、名譽的同時,往往就有了實利,像孔圣人那樣一生窮困潦倒、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的情形畢竟是個別的,而中了狀元、做了大官、發(fā)了大財?shù)那樾尾攀瞧毡榈?,所以,中國人往往把名、利看做一回事?   但二者畢竟還是有區(qū)別的。商人賺錢,還是為傳統(tǒng)觀念所鄙視,土地主有錢,也為城里的人看不起,因此,像曾國藩那樣,既是晚清統(tǒng)治集團中最大的實力派,是名震中外的“圣相”,還是學術(shù)界的領(lǐng)袖,把官、權(quán)、名、利結(jié)合得十分完美,就成了傳統(tǒng)的中國人的理想形象。    的確,在曾國藩的身上,虛名與實利都得到了集中的體現(xiàn),他這一輩子實在沒有白過,吃喝玩樂占了,叱咤風云占了,行權(quán)用勢占了,建功立業(yè)占了,舞文弄墨占了,壽終正寢占了,總而言之,功名利祿四字全占去了,可謂占盡了在中國人看來令人羨慕追求的一切好處。    因此,曾國藩在沉默了一百多年以后,能夠重新喚起人們的熱情,也就不足為怪了。只是,一般人能夠?qū)W其一面已屬難得,更無機會能夠全面模仿效法。    歷史上的曾國藩到底是什么樣的人呢?他是一個爭議很大而且極其復雜的人物,在他身上,可以說集中了中國傳統(tǒng)官僚的所有特點,也摻雜了一些文人的品格。前人曾經(jīng)說過這么一句話,叫做“譽之則為圣相,讞之則為元兇”,其意是說如果稱贊他的話,可以把他看做是一位“圣相”,如果審判他的話,又可以把他看做是“元兇”。其實,曾國藩遠比此定論要復雜得多,說他是“元兇”則可,說他是“圣相”則還不太夠格。只是出于簡便,一般都這么評價他,這里也暫借此論來分析一下曾國藩其人。    曾國藩因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家,是由“元兇”走向“圣相”的,我們就先從他“元兇”的一面說起。    曾國藩生于1811年(清嘉慶十六年),卒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湖南湘鄉(xiāng)人。曾國藩曾多次以“耕讀傳家”為驕傲,可見,曾國藩的家庭既非土地主,也非書香門第,而是中國傳統(tǒng)的理想家庭模式:多有田畝,衣食豐足,又能讀書著文、詠詩作賦。先不說這種家庭理想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中什么樣的精神,但它把種地之實與讀書之虛這兩件事結(jié)合得很好,則是確實無疑的,這種虛、實結(jié)合的家庭結(jié)構(gòu),對于曾國藩虛、實結(jié)合的人生品格,恐怕發(fā)生了重大的影響。    曾國藩的祖父不太識字,但務實能力很強,整治得家業(yè)興旺。他的父親得以有閑讀書,只是飽經(jīng)寒窗之苦,才不過考了個秀才,做了孩子王。到了曾國藩這一代,卻是祖墳上冒出了青煙,一路科考順利。    曾國藩六歲入塾讀書;八歲學“五經(jīng)”,讀八股;十四歲赴長沙應童子試,成績一等;二十二歲中秀才,兩年后就學于中國著名的學府岳麓書院,同年曾人京會試未中,后刻苦攻讀經(jīng)史;至二十八歲再次人京會試,中進士,從此官運亨通。    曾國藩兢兢業(yè)業(yè),獲得了清廷的賞識,連連升官,至三十七歲升為二品官。他曾十分自負地說過:“湖南三十七歲至二品者,本朝尚無一人?!笨梢?,曾國藩還是把做官當做人生第一要義的。在這期間,他歷任工、刑、吏部的侍郎,可謂春風得意。    但如果歷史不給他提供特殊的契機,他是不會成為現(xiàn)在的曾國藩的,他也許只會像無數(shù)個封建官僚一樣,默默無聞地度過一生。太平天國農(nóng)民起義軍的出現(xiàn),給他提供了一片廣闊的歷史舞臺。    1851年,中國歷史上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了。在洪秀全的領(lǐng)導下,太平天國起義軍從廣西桂平縣山區(qū)沖破重圍,像一股滾滾的洪流,以不可阻擋之勢向北推進,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攻克了南方重鎮(zhèn)江寧(今南京),并改名天京,定為國都。清政府的軍隊可謂是望風披靡,一觸即潰。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感到?jīng)]有力量組織軍隊、調(diào)集兵力圍攻起義軍了,只好像東漢末年朝廷鎮(zhèn)壓黃巾起義一樣,讓各地自己建立地主武裝,稱為團練。這些武裝力量由當?shù)氐墓倭藕偷刂髀?lián)合組建,具體指揮權(quán)屬于組建者。P6-8

編輯推薦

《讀懂中國智慧》編輯推薦:解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洞悉千年歷史的永恒智慧;人民大學教授、通俗歷史暢銷書作家冷成金力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讀懂中國智慧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1條)

 
 

  •   領(lǐng)略中國智慧,書偏大
  •   特別喜歡冷成金老先生的這一本書。放在床頭慢慢地看。
  •   正看呢 覺得有意思 不錯 輕松了解中國文化
  •   這本書很一般,作者本人沒有一定的積淀,正本書看起來很亂,像是從歷史名著上隨機的,毫無章法的摘抄,翻譯似的
  •   對文獻中的內(nèi)容進行梳理
  •   喜歡國學的人值得一看。
  •   我敬愛的冷老師的書,當然好!
  •   現(xiàn)在才知道還有很多要學
  •   幫老爸買的,是老爸點名要的,老人家滿意。
  •   很好我爸爸很喜歡。。以后還會來買的
  •   中國智慧博大精深,看懂容易,修成自己的內(nèi)功很難?。?!
  •   此書不僅值得一讀,還值得反復讀,收藏一本挺好
  •   書名起的很吸引,但內(nèi)容其實挺簡單的,總覺得沒展開,隨便翻翻還可以,沒什么太大的收獲,抱太大希望的朋友就別買了
  •   拿在手里厚實,讀書的感覺很好,需要好好讀讀,發(fā)貨物流比較及時,總體不錯哦
  •   幫朋友買的,他看完我在看,還比較期待
  •   還沒有看,無法評價
  •   好書,但字體較小,看著累眼睛
  •   書的內(nèi)容還可以,但是書的質(zhì)量不敢恭維。
  •   幫同學買的,紙質(zhì)不太好
  •   不好,內(nèi)容和讀史有智慧相同,又未作說明
  •      中國智慧本質(zhì)上是一種深刻的文化,只有身心滲透了這種文化,才能成為真正的大謀略家、大智慧家。
      
        在本書中,人大教授、通俗歷史暢銷書作家冷成金用獨特的“以智論史,以史說智”的手法,博采史實,剝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核,詳實生動地向今人闡釋了中國智慧的六個主要組成部分:最深刻的儒家智慧,從征服人心入手,謀圣而不謀智;最圓融的道家智慧,通過“不爭”,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脫的佛家智慧,在面對在世與超世、做人與成佛、求佛與求己中選擇追求內(nèi)在本心;最刻毒的法家智慧,以法、勢、術(shù)為核心,用陰謀和強權(quán)控制民眾;最無恥的縱橫家智慧;最冷峻的兵家智慧;最神秘的陰陽家智慧。引領(lǐng)讀者暢游中國文化長河,領(lǐng)悟中國智慧的真諦,進而學會用中國智慧塑造自己的人格,創(chuàng)造自己的輝煌事業(yè)。
       冷成金: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學者,主攻中國古典文學與傳統(tǒng)文化。曾先后出版《中國文學的歷史與審美》《隱士與解脫》《蘇軾的哲學觀與文藝觀》等專著,以及《智典》《辨經(jīng)》《讀史有學問》《讀史有智慧》等歷史漫談作品,在文化界影響巨大。
      
        《辨經(jīng)》、《智典》已被譯成韓文和日文出版,在韓國和日本引起強烈反響,并受到廣泛歡迎。韓國前總統(tǒng)盧武鉉認為《辨經(jīng)》是了解中國歷史與文化的經(jīng)典讀本。
      
        《讀史有學問》是2002—2003年度文史類暢銷書,入選媒體評出的“十六大代表最關(guān)注的幾本書”。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對人生智慧的關(guān)注和思考。中國人生智慧極富特色,究其根底是研究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關(guān)系。對此,儒、道、佛三家從不同角度給予了闡釋,為中國傳統(tǒng)人生智慧提供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文化圖景?!耙苑鹦扌?,以道養(yǎng)身,以儒治世”,成為中國知識分子的修行處世之道。
        中國傳統(tǒng)人生智慧融儒、道、釋為一體,互補相融。儒家講入世,強調(diào)剛健有為,以天下為己任;道家講忘世,強調(diào)清靜無為,精神超脫,以柔克剛,安時處順;佛家講出世,強調(diào)萬物皆空,排除煩惱,自度度人。儒、道、釋三家在人生智慧問題上雖然有所差異,但各有特色,又互相融合,凝煉出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取向,人與人關(guān)系的定位取舍,人與自我的精神境界的深邃追索。
      
        21世紀人類面臨著一項共同的挑戰(zhàn)和沖突,即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沖突,以及由此而引發(fā)的生態(tài)危機、人文危機和精神危機?,F(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學者把視角投向博大深邃的中國文化和人生智慧,認為發(fā)掘中國文化和人生智慧的瑰寶,尋求可資借鑒的精神資源,對于解決人類面臨的沖突和危機是十分有益的。當前,我們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關(guān)系的和諧發(fā)展,也要從中國文化與人生智慧中汲取營養(yǎng),特別是知天、知人、知己之道。
      
       在傳統(tǒng)文化中,“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德信條被普遍信奉。儒家講“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多行不義,必自斃”;佛家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時候一到,一切全報”;道家講“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我國自古提倡要與人為善,做好人有好報。要想做個好人就要有一顆善心,能體恤他人。就如佛家所說的:“心能轉(zhuǎn)境,即同如來。”   一個人身處現(xiàn)實社會中,會覺得周圍充滿競爭,紛紜復雜,千頭萬緒,變幻無常,有時候好的愿望不一定能夠引出好的結(jié)果,不好的甚至壞的行為也不見得帶來壞的結(jié)果。于是目迷五色,感到難以把握自己的目標和命運,意志薄弱者甚至因此自暴自棄,隨波逐流。其實,現(xiàn)實社會盡管紛紜復雜,但對于行善與作善,自有其不會動搖的獎罰準則。   一個人如果堅持向善、行善,最終總會得到他人善意的回報和社會的肯定和褒揚;反之,一個人如果只顧利己而不惜損害別人的利益,必定會為社會輿論所不齒,作惡多端更是難逃法律的懲處。當然,人世間善與惡的結(jié)果,也正如其他事物的因果關(guān)系一樣,有時候并不是一下子就能顯露出來,其中會經(jīng)歷種種變化、曲折,甚至較長的過程。但只要種下前因,就必定要顯露出結(jié)果。
       自古以來,探索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學問,也稱為天人之學,與義理之學、會通之學并稱為三大學問。天人關(guān)系是研究知天的問題,也是探索人生意義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文化和人生智慧強調(diào)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人的精神、行為與外在自然的一致,以及由此而達到的天道與人道的統(tǒng)一,從而實現(xiàn)完滿和諧的精神追求。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