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箭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作者:(尼日利亞)欽努阿·阿契貝  頁數(shù):308  字數(shù):190000  譯者:陳笑黎,洪萃暉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崩潰》(一譯《瓦解》)、《動蕩》、《神箭》、《人民公仆》,這四部小說被稱為欽努阿?阿契貝的“尼日利亞四部曲”,可謂“史詩”之作,表現(xiàn)了19世紀英國殖民者來到尼日利亞至尼日利亞獨立時期的全部歷史。
  其中長篇小說《神箭》以一場父子關(guān)系為背景,重點描寫白人傳教士在非洲的罪惡行徑,特別是其在非洲土著內(nèi)部制造矛盾的手法以及武力鎮(zhèn)壓的過程。白人對非洲文化的鄙視,對非洲人的貶低,在這部小說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本書其實是一部“種族(文化)滅絕”的歷史見證。阿契貝運用小說的形式,完整地捕捉了最為拙劣的殖民主義行徑,完成了種族學上無法完成的任務(wù)。作品極具內(nèi)涵與深度,令讀者讀之身臨其境,讀后悲痛難掩。
  欽努阿·阿契貝的代表作之一,相對其其他小說,更具內(nèi)涵與深度。
  評論稱,僅憑本書,阿契貝便早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作者簡介

  欽努阿·阿契貝(Chinua
Achebe),1930年生于尼日利亞。著名小說家、詩人和評論家,尼日利亞乃至非洲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以尼日利亞伊博族人民獨立前后的生活為題材的“尼日利亞四部曲”是其代表作。其中《瓦解》在1958年發(fā)表后,即獲得布克獎,是非洲文學中被最廣泛閱讀的作品。
  他的文筆懇切深沉,反映了非洲社會與殖民地政治的現(xiàn)實,備受國際矚目。英國《獨立報》稱他是非洲最偉大的小說家。

章節(jié)摘錄

  自從他開始尋找新月的征兆,這已經(jīng)是第三個黃昏了。他知道新月今天會出現(xiàn),不過他總是提前三天觀察,他必須保證萬無一失。在一年之中這樣的節(jié)氣完成任務(wù)不是很艱難,因為不需要像在雨季時那樣盯住天空搜尋。新月有時候會一連幾天都躲在烏云后面,等它鉆出來時,已經(jīng)變成了一輪半月。月亮非常調(diào)皮,大祭司每天晚上都熬夜等待?! ∷膴W比和其他男人的茅屋建得不太一樣。門前和別的屋子一樣,有一個長長的門檻,可不同的是,進門的右手邊還有一個短一點的門檻。這個多出來的入口的屋檐被砍掉了,伊祖魯坐在地板上就可以透過門看見有月亮的那片天空。天色漸黑,他不停地眨巴眼睛,死盯著天空,他眼里起了霧?! ∫磷骠敳辉敢馊ハ胨囊暳Υ蟛蝗缜傲?,不愿意去想有一天他也得像失明后的祖父一樣去依賴別人的雙眼。當然,祖父那時年歲已高,失明本身倒像是他身上的一種裝飾。假若伊祖魯活到那么老,他也會接受這種殘缺。眼下他的身體和小伙子一樣棒,甚至比他們還要好,如今的年輕人也是今非昔比了。伊祖魯一直樂此不疲地和他們玩一個游戲。他們每次和他握手時,他都要繃緊胳膊,在那一握中傾盡全力,他們猝不及防,直痛得縮回手向后退?! ∧翘焖匆姷脑铝练浅O?,就像被狠心的養(yǎng)母勉強養(yǎng)大的孤兒。他擔心被一抹羽毛般的云彩所欺騙,就盯得更緊了。與此同時,他緊張地伸手去拿奧惹奈。每次觀新月,他都如此。現(xiàn)在他是個老人了,而孩提時對新月的恐懼之情,至今還在心中盤旋。誠然他成為優(yōu)魯神的大祭司之后,身居高位的喜悅經(jīng)常會沖散他的恐懼,但是它沒有被斬草除根。它只是被喜悅之手制伏了。  他敲擊奧惹奈,發(fā)出“鏗鏗鏗鏗”的響聲……孩子們的叫聲立刻把消息傳向四面八方。月亮出來了!……月亮出來了!……月亮出來了!……他把棍子重新插回鐵鑼里,把它往墻邊一靠?! ∷鹤永锏男『⒆右布尤肓藲g迎月亮的人群。奧比格麗細小的嗓音特別突出,就像夾在鼓聲和笛聲中的小奧惹奈。他也能聽出小兒子努阿富的聲音。女人們也走了出來,在一邊閑聊?! ?ldquo;月亮,”他第二個妻子梅特菲說,“愿你的臉碰上我的臉給我?guī)砗眠\。”  “它在哪兒呢?”比梅特菲小一點的妻子烏格葉問道, “我沒看見?! ∥蚁沽藛幔?rdquo;  “你看見那里的面包樹頂上了嗎?不是那里??次业氖种浮?rdquo;  “哦,我看見了。月亮,愿你的臉碰上我的臉給我?guī)砗眠\??伤鼮槭裁醋??我不喜歡它的姿勢。” “為什么?”梅特菲問。 “我看它坐得很別扭——像一個邪惡的月亮。” “不,”梅特菲說,“壞月亮每個人都能看出來。比如奧庫塔死在它下面的那個。它的腿舉在空中。”  “月亮殺人嗎?”奧比格麗拽著母親的衣服問道?! ?ldquo;我對這孩子做過什么啊?你想把我剝光不成?”  “我問月亮殺人嗎?”  “它殺小姑娘。”她的哥哥努阿富說。  “我沒問你,蟻丘鼻。”  “你很快就會哭鼻字的,長喉嚨。”  月亮殺死小男孩  月亮殺死蟻丘鼻  月亮殺死小男孩子……  奧比格麗能把一切都編成一首歌?! ∫磷骠斪哌M谷倉,從竹臺上取下一只木薯,這竹臺是專為那十二只圣木薯搭建的。還剩下八只。他知道有八只,他仍然小心翼翼地清點了一遍。  他已經(jīng)吃掉了三只,第四只此刻就在他的手中。他又檢查了一遍剩下的木薯,小心翼翼地關(guān)上谷倉的門,回到自己的奧比?! ∥堇锏牟窕鸲言跔F燒。他伸手從角落里的柴堆里抽了幾根出來,小心翼翼地放在火上,又把木薯放在上面,如同祭品一樣?! ∷戎臼砜臼?,一邊在腦子里思量即將發(fā)生的大事。今天是奧葉日?! ∶魈焓前鹑?,后天是諾克沃日,也就是大市集日。從那天開始的第三個諾克沃便是南瓜葉節(jié)了。明天他要把助手叫來,讓他們對烏姆阿若的六個村子宣布這個節(jié)日。  每當伊祖魯想到他對年景和莊稼以及眾人所擁有的無上權(quán)力,他就會懷疑這權(quán)力是否真實。是的,他為南瓜葉節(jié)和新木薯節(jié)命名;然而他無法選擇日子。他不過是守護人而已。他的權(quán)力和一個孩子對山羊的所謂的權(quán)力沒有什么不同。山羊活著的時候是屬于他的;他要替它尋覓食物,要照顧它。等到被屠宰的那天,他便會恍然大悟誰是真正的主人。不!優(yōu)魯神的大祭司不只如此,絕不應(yīng)該只是如此。假若他拒絕為那天命名,便不會有節(jié)日——沒有種植,沒有收獲。但是他怎么能拒絕?從來沒有大祭司拒絕過。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他不敢?! ∫磷骠斉鹬袩孟袼臄橙水斆嬲f出了真相?! ?ldquo;收回‘敢’這個詞吧,”他反駁這位敵人說, “沒錯,我說收回它。整個烏姆阿若還沒有一個人敢公然站出來說我不敢。敢說這話的那人他媽都還沒出生呢。”  然而這回擊只帶來了片刻的滿足。他的頭腦從來不停留于淺薄的滿足,求知欲再一次蠢蠢欲動。從未被使用過的權(quán)力是什么樣的一種權(quán)力呢?不如說它并不存在,它的力量如同一只驕狂的狗的肛門,居然想用自己微弱的屁來吹滅火爐……他用棍子給木薯翻了個身。  小兒子努阿富走進奧比,稱呼伊祖魯?shù)拿窒蛩戮?,屋子那一頭短門檻邊上有一個泥床,努阿富坐在他最喜歡的位置上。他還是個孩子,看起來卻像是被神選中了要做未來的大祭司。還在咿呀學語之時,他就對祭神儀式興趣濃烈。幾乎可以這么說,他對它的了解已然超過了最年長者。只是沒有人膽敢公開說優(yōu)魯神會如何如何。等到伊祖魯退下來,優(yōu)魯神很可能會挑選他的兒子中最不適合的那個來繼承他。這種事以前就發(fā)生過?! ∫磷骠斝⌒囊硪淼卣湛茨臼?,用棍子翻來翻去。他的大兒子埃多戈從自己的茅屋走了進來?! ?ldquo;伊祖魯!”他致敬道?! ?ldquo;伊—誒!”  埃多戈穿過茅屋走進內(nèi)院,來到妹妹阿庫可的臨時住所?! ?ldquo;去叫埃多戈。”伊祖魯對努阿富說?! 蓚€人回來后坐在了泥床上。伊祖魯又給木薯翻了個身,汶才開口。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不是阿契貝需要諾貝爾獎;正相反,是諾貝爾獎需要阿契貝來證明自己?! ?mdash;—尼日利亞《每日太陽報》  全世界的作家都在為新的現(xiàn)實和新的社會尋求新的語匯和新的形式。阿契貝為他們指明了道路?! ?mdash;—《紐約時報》  阿契貝有一種值得稱道的天賦,他是一位充滿激情、文筆老辣、揮灑自如的偉大天才。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南丁·戈迪默

編輯推薦

  《重現(xiàn)經(jīng)典:神箭》是一部尼日利亞民族的動蕩史詩!  部落文化與西方文明沖突背后的永久傷痛!  在他的偉大面前,索因卡、馬哈福茲、戈迪默、庫切四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深感不安與慚愧。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神箭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6條)

 
 

  •   每一位作家背后都有一個會講故事的母親陳笑黎(《神箭》譯者)非洲共有四位作家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但阿契貝不在其中。1986年,諾貝爾文學獎第一次頒給了非洲人,得主是尼日利亞作家索因卡,他被稱為“非洲的莎士比亞”。兩年以后,出人意料的是,又一位非洲作家馬哈福茲獲得了諾獎,他是埃及最富盛名的作家,也是第一位獲得諾獎的阿拉伯語作家。過了三年,諾獎又落到了非洲作家的頭上,這一次是南非女作家南丁·戈迪默。2003年南非作家?guī)烨性俅文玫街Z獎桂冠。阿契貝卻是無冕之王,被公認為非洲最重要的作家和精神教父,是他讓黑非洲第一次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在阿契貝之前黑非洲甚至還只有口頭文學。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入獄二十七年,阿契貝的小說給獄中的他很大的安慰,稱阿契貝的作品“陪伴他直至牢房的墻壁倒下”。戈迪默尊他為非洲文學之父,索因卡得知阿契貝的死訊后,一時間震驚和傷心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尼日利亞甚至整個非洲大地都在為他的離去而哭泣。精神偶像的告別給黑非洲留下了無法填補的空洞。他活著便是力量,因此索因卡在阿契貝逝世后,仍堅稱阿契貝不死。阿契貝的母語伊博語中有這樣一個比喻,當一個偉大的人死去,大柚木樹就倒下了,而當大柚木樹倒下時,森林不可能寂靜無聲。然而,和同樣是非洲的作家?guī)烨性谥袊拿曄啾?,中國的讀者對阿契貝所知甚少,既沒有聽說過他,對他似乎也沒有興趣,在國外銷量上千萬冊的《瓦解》(又譯名《崩潰》),在國內(nèi)的銷量只有幾千冊,或許是因為他書中所描寫的是非常陌生的非洲部落文明,而這種文明的內(nèi)在傷痛和無可避免的衰敗也顯得有些遙遠。所以阿契貝在中國是寂寞的,從1963年第一次被介紹到中國,到2013年他去世,知音寥寥,中國作家中只能查到邱華棟、萬之、胡續(xù)冬和王來雨的幾篇關(guān)于阿契貝的文章(學術(shù)論文除外)。但阿契貝正如卡佛評價舍伍德·安德森的那樣:“我寫了一些小說,他們像石頭一樣躺在高速公路邊。它們堅硬結(jié)實,會永遠待在那里?!?930年11月16日,天蝎座的阿契貝出生在尼日利亞東南部一個傳統(tǒng)的伊博村落,四十多年前基督教傳教士來到伊博部落,阿契貝的父母都皈依了新教。阿契貝從小受到的教育來自傳統(tǒng)文化和基督教文明的雙重背景,他就讀的是當?shù)氐慕虝W校,雖然禁止說伊博語(這規(guī)矩帶有強迫性,阿契貝回憶道他受到的頭一次懲罰便是用伊博語要另一個男孩遞肥皂),作為牧師的父親給他講解班揚的《天路歷程》,但阿契貝的母親和姐姐經(jīng)常給他講伊博的傳說和故事,這些故事帶有天空、森林和河流的古老氣息,深深地影響到他日后的創(chuàng)作,也是阿契貝作品中最永恒最迷人的部分,這種氣息既淳樸又神秘,正如一位叫movingdust的讀者所說,“讀的是一部非洲部落史詩,經(jīng)歷的是一場深入黑非洲內(nèi)部的,伴著神秘低沉如心跳般鼓點的大夢。不僅僅是內(nèi)容,它的如非洲傳說般的簡樸語言,它的如非洲木雕般的清晰有力的線條,以及絕對高超而毫不做作的敘事技巧,都是只有一個真正的非洲人才有可能做到的。 ”1958年出版的用英語創(chuàng)作的《瓦解》給年僅二十八歲的阿契貝帶來了巨大的聲望,憑這一部作品他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級的大師。直到現(xiàn)在,在非洲大陸的每一家書店都還能看到《瓦解》這本書,滋養(yǎng)了一代代非洲青年。它的故事并不復雜,說的是部落英雄奧貢喀沃,在他生活的時代(十九世紀末,相當于中國晚清),白人首次出現(xiàn)在視野里,由于他的傲慢和恐懼,他最終被驅(qū)逐出自己的部落。七年以后,奧貢喀沃終于回到故鄉(xiāng),白人和天主教卻在部落里扎了根,甚至他寄予厚望的長子也皈依了天主教,在《瓦解》的結(jié)尾,奧貢喀沃以一種為部落所不容的方式結(jié)束生命,自縊于樹上,“他的死尸是邪惡的”,“污穢了土地”……雖然是處女作,但語言的簡潔和清澈,敘事的克制和冷靜,結(jié)構(gòu)的精致和平衡,讓這部作品達到了驚人的水準,譜成了一曲令人難忘而悲愴的英雄挽歌。1964年出版的《神箭》延續(xù)了“部落傳統(tǒng)和信仰如何被基督教文明和殖民主義侵蝕”這一母題,故事發(fā)生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伊博族烏姆阿若村,小說講述了大祭司伊祖魯?shù)谋瘎∶\。英國的殖民者在該地區(qū)的滲透力量使他震驚,他命令他的兒子學習白人的信仰秘密。像《瓦解》中的奧貢喀沃一樣,伊祖魯和他兒子的結(jié)局是悲慘的卻又命中注定。文學評論家王來雨在給重慶出版社的阿契貝文集所作序言中說的一段話極為準確,不妨摘錄如下:“對于傳統(tǒng)文化,阿契貝并沒有贊美和哀惋……阿契貝著力描寫的是傳統(tǒng)文化與傳統(tǒng)道德衰頹的過程,而不是這一文化與道德好與壞的問題。無論好壞,阿契貝以及他筆下的眾多人物,都浸透著這一文化的殘余因子,成為自身生命體驗的一部分,如同他的小說中俯拾皆是、隨處可見的部落神話、歌謠、諺語。身為傳統(tǒng)文化與道德中人,面臨這一文化潰散的不可逆命運,人的可做可為,實際上是很少的?!?/li>
  •   這個商品不錯~努阿?阿契貝——現(xiàn)代非洲小說之父
      “尼日利亞四部曲”之《神箭》
      一部尼日利亞民族的動蕩史詩!
      部落文化與西方文明沖突背后的永久傷痛!
      在他的偉大面前,索因卡、馬哈福茲、戈迪默、庫切
      四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深感不安與慚愧
  •   這本書是非洲現(xiàn)代文學之父阿契貝繼《瓦解》之后最好的作品,僅憑這兩本書,阿契貝就應(yīng)該得諾貝爾獎??上痪们叭ナ懒?。
  •   精裝,尼日利亞四部曲之一
  •   阿契貝的小說是一個響當當?shù)钠放疲艺J可。平時總把他當后殖民主義的先驅(qū),殊不知他的小說更精彩。
  •   第一次看到他的文章《我心中的尼日尼亞》,就深深的被其愛國的民族思想吸引。他的書就像乞力馬扎羅山的雪,是非洲的奇觀。
  •   這是我買的阿切比的第三本小說了,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   一直想讀讀這種類型的小說,照鏡子一樣
  •   之前看過這本書是在鳳凰網(wǎng)上看,后來在線看很累,就買了這本書,很喜歡歷史類的書,只是收了我的運費,感覺很不爽的,加上錢包,一共也100多了,誰知道是分開算,還是收了我的運費!
  •   不讀不知道,一讀放不下!
  •   非洲共有四位作家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但阿契貝不在其中。1986年,諾貝爾文學獎第一次頒給了非洲人,得主是尼日利亞作家索因卡,他被稱為“非洲的莎士比亞”。兩年以后,出人意料的是,又一位非洲作家馬哈福茲獲得了諾獎,他是埃及最富盛名的作家,也是第一位獲得諾獎的阿拉伯語作家。過了三年,諾獎又落到了非洲作家的頭上,這一次是南非女作家南丁·戈迪默。2003年南非作家?guī)烨性俅文玫街Z獎桂冠。阿契貝卻是無冕之王,被公認為非洲最重要的作家和精神教父,是他讓黑非洲第一次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在阿契貝之前黑非洲甚至還只有口頭文學。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入獄二十七年,阿契貝的小說給獄中的他很大的安慰,稱阿契貝的作品“陪伴他直至牢房的墻壁倒下”。戈迪默尊他為非洲文學之父,索因卡得知阿契貝的死訊后,一時間震驚和傷心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尼日利亞甚至整個非洲大地都在為他的離去而哭泣。精神偶像的告別給黑非洲留下了無法填補的空洞。他活著便是力量,因此索因卡在阿契貝逝世后,仍堅稱阿契貝不死。阿契貝的母語伊博語中有這樣一個比喻,當一個偉大的人死去,大柚木樹就倒下了,而當大柚木樹倒下時,森林不可能寂靜無聲。然而,和同樣是非洲的作家?guī)烨性谥袊拿曄啾?,中國的讀者對阿契貝所知甚少,既沒有聽說過他,對他似乎也沒有興趣,在國外銷量上千萬冊的《瓦解》(又譯名《崩潰》),在國內(nèi)的銷量只有幾千冊,或許是因為他書中所描寫的是非常陌生的非洲部落文明,而這種文明的內(nèi)在傷痛和無可避免的衰敗也顯得有些遙遠。所以阿契貝在中國是寂寞的,從1963年第一次被介紹到中國,到2013年他去世,知音寥寥,中國作家中只能查到邱華棟、萬之、胡續(xù)冬和王來雨的幾篇關(guān)于阿契貝的文章(學術(shù)論文除外)。但阿契貝正如卡佛評價舍伍德·安德森的那樣:“我寫了一些小說,他們像石頭一樣躺在高速公路邊。它們堅硬結(jié)實,會永遠待在那里?!?930年11月16日,天蝎座的阿契貝出生在尼日利亞東南部一個傳統(tǒng)的伊博村落,四十多年前基督教傳教士來到伊博部落,阿契貝的父母都皈依了新教。阿契貝從小受到的教育來自傳統(tǒng)文化和基督教文明的雙重背景,他就讀的是當?shù)氐慕虝W校,雖然禁止說伊博語(這規(guī)矩帶有強迫性,阿契貝回憶道他受到的頭一次懲罰便是用伊博語要另一個男孩遞肥皂),作為牧師的父親給他講解班揚的《天路歷程》,但阿契貝的母親和姐姐經(jīng)常給他講伊博的傳說和故事,這些故事帶有天空、森林和河流的古老氣息,深深地影響到他日后的創(chuàng)作,也是阿契貝作品中最永恒最迷人的部分,這種氣息既淳樸又神秘,正如一位叫movingdust的讀者所說,“讀的是一部非洲部落史詩,經(jīng)歷的是一場深入黑非洲內(nèi)部的,伴著神秘低沉如心跳般鼓點的大夢。不僅僅是內(nèi)容,它的如非洲傳說般的簡樸語言,它的如非洲木雕般的清晰有力的線條,以及絕對高超而毫不做作的敘事技巧,都是只有一個真正的非洲人才有可能做到的。 ”1958年出版的用英語創(chuàng)作的《瓦解》給年僅二十八歲的阿契貝帶來了巨大的聲望,憑這一部作品他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級的大師。直到現(xiàn)在,在非洲大陸的每一家書店都還能看到《瓦解》這本書,滋養(yǎng)了一代代非洲青年。它的故事并不復雜,說的是部落英雄奧貢喀沃,在他生活的時代(十九世紀末,相當于中國晚清),白人首次出現(xiàn)在視野里,由于他的傲慢和恐懼,他最終被驅(qū)逐出自己的部落。七年以后,奧貢喀沃終于回到故鄉(xiāng),白人和天主教卻在部落里扎了根,甚至他寄予厚望的長子也皈依了天主教,在《瓦解》的結(jié)尾,奧貢喀沃以一種為部落所不容的方式結(jié)束生命,自縊于樹上,“他的死尸是邪惡的”,“污穢了土地”……雖然是處女作,但語言的簡潔和清澈,敘事的克制和冷靜,結(jié)構(gòu)的精致和平衡,讓這部作品達到了驚人的水準,譜成了一曲令人難忘而悲愴的英雄挽歌。1964年出版的《神箭》延續(xù)了“部落傳統(tǒng)和信仰如何被基督教文明和殖民主義侵蝕”這一母題,故事發(fā)生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伊博族烏姆阿若村,小說講述了大祭司伊祖魯?shù)谋瘎∶\。英國的殖民者在該地區(qū)的滲透力量使他震驚,他命令他的兒子學習白人的信仰秘密。像《瓦解》中的奧貢喀沃一樣,伊祖魯和他兒子的結(jié)局是悲慘的卻又命中注定。文學評論家王來雨在給重慶出版社的阿契貝文集所作序言中說的一段話極為準確,不妨摘錄如下:“對于傳統(tǒng)文化,阿契貝并沒有贊美和哀惋……阿契貝著力描寫的是傳統(tǒng)文化與傳統(tǒng)道德衰頹的過程,而不是這一文化與道德好與壞的問題。無論好壞,阿契貝以及他筆下的眾多人物,都浸透著這一文化的殘余因子,成為自身生命體驗的一部分,如同他的小說中俯拾皆是、隨處可見的部落神話、歌謠、諺語。身為傳統(tǒng)文化與道德中人,面臨這一文化潰散的不可逆命運,人的可做可為,實際上是很少的?!?/li>
  •   還是不錯的。喜歡。
  •   獨一支
  •   尋找兒時的夢想。
  •   應(yīng)該給予她們更多關(guān)注!
  •   翻翻。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