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

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作者:李陽洪  頁數(shù):95  字數(shù):65000  

內(nèi)容概要

每一位書法名家都有其代表作品,這些代表作也都是中國古代的經(jīng)典美文。市面上將之作為字帖出版的多,從文史價值與書法史角度賞析的卻近乎于零。故作為文學愛好者,只能從鉛字里欣賞文章的精彩;作為書法愛好者,又往往只看到圖片中書家的風范,忽略了文章本身。    《千古絕唱》系列則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以作品圖版代替死板的鉛字,配以精心寫就的解析與背景資料,采用舒心悅目的版式,將書法與文章的魅力同時呈現(xiàn)給讀者。    閱讀的享受之外,通過本系列,書法愛好者特別是書法專業(yè)學生可彌補自身在書法史、美術(shù)學、文史知識方面的不足;文學愛好者則得到不一樣的閱讀體驗;普通讀者也能因此豐富學識,提高品味,培養(yǎng)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本冊為《千古絕唱》之《赤壁賦》,收入了蘇軾本人的手跡,從文章和書法兩個角度展示其“適意無異逍遙游”。圖片精美,行文生動。

書籍目錄

文人典范  文化盛世  吾生如寄  千古大師《前后赤壁賦》  北宋·蘇軾 文  北宋·蘇軾 書《前赤壁賦》(明·文徵明補書前五行)  元·趙孟頫 書《后赤壁賦》賞析  《前赤壁賦》賞析  《后赤壁賦》賞析經(jīng)典翰墨  適意無異逍遙游蘇軾書《赤壁賦》  無窮機杼出清新后世“赤壁”作品

章節(jié)摘錄

  文人典范  文化盛世  一般人對北宋的了解,更多的是契丹、西夏的入侵,北宋的滅亡和南宋的偏安江南,因此形成北宋國力不盛、非常贏弱的印象。但實際上,宋朝是華夏文明發(fā)展、繁榮的重要時期,產(chǎn)生了眾多的政治、文化、科技的名人。名臣有趙普、呂端、寇準、范仲淹、王安石等。文學史上,唐宋散文八大家宋代就有六位,宋詞發(fā)展成為與唐詩并列的文學體裁,產(chǎn)生了秦觀、柳永、晏殊、歐陽修、范仲淹、蘇軾等偉大詞人。北宋藝術(shù)史上,真正意義上的文人畫產(chǎn)生,文人審美情趣成為繪畫審美的標準,并產(chǎn)生了畫史上數(shù)量眾多、不可逾越的大師和畫作,如《清明上河圖》。書法史上出現(xiàn)了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這“宋四家”為首的繁榮時期。哲學上有“北宋五子”,史學著作有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在科技史上,北宋是漢、唐后的又一黃金時期,活字印刷術(shù)、火藥、汴梁城的規(guī)劃和修建等,都是居世界前列的,英國人李約瑟著的《中國科技史》盛贊北宋科技水平,并將沈括《夢溪筆談》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這一系列成就,元代以后很難與其比肩。陳寅恪先生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薄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赤壁賦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赤壁賦真的是很不錯的一本書,內(nèi)容詳實,可看性強!
  •   將與《赤壁賦》相關(guān)的歷代書法作品編輯在一起,便于學習與比較各書法家之風格。印刷質(zhì)量精美,文章文筆精妙,是本好書。
  •   千古絕唱這個系列從內(nèi)容上來說很值,雖然有點泛泛而談,但作為一種古典文化的普及還是非常好的,就是定價實在是太高了,實在是囊中羞澀啊~
  •   這本書印刷精美,紙質(zhì)好,但白話的內(nèi)容譯得過于平淡,感覺還不如百度百科里那位譯得好。本書除欣賞美文外,還可以從書法史角度賞析,但我覺得,倒不如買一本字貼來得實在,因為,由于書本的邊幅所限,原書法被裁成十幾張,缺乏整體美感,總之,性價比不高,不值得推薦。
  •   重慶出版社就古典美文和書法的結(jié)合,首期出了八本,此為其一。對文化愛好者而言,是一本普及讀物,圖文并茂,可以一翻,尤其是中學的語文老師。略為遺憾的是,因為是文學和書法的結(jié)合,切入點沒有把握好,便有點泛泛而談的味道。
  •     蘇軾墨寶的最后,有其留下的附跋幾句:
      
      “軾去歲作此賦,未曾輕出以示人,見者蓋一二人而已。欽之有使至,求近文,遂親書以寄,多難畏事。欽之愛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又有《后赤壁賦》,筆倦未能寫,當俟后信。軾白?!?br />   
      顯而易見,這是應(yīng)朋友傅欽之的請求,東坡親書抄錄,遠遞而去的。如此,這幾句附跋,和《前赤壁賦》原文無甚干系,不如說是蘇軾寫給朋友的短信。“多難畏事”的感慨和“深藏不出”的叮囑,讓人唏噓不已。
      
      說到短信,蘇軾可稱為善寫者?!短K軾文集》中這樣寫給友人的短信頗多,文筆絕好。
      
      東坡在“與范子豐”的短信中有句“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可看作對《前赤壁賦》的中心思想做的一句話評論。而在“與林天和”的短信中,蘇軾又提到“數(shù)夕月色清絕,恨不對酌,想亦顧影獨飲而已”,那時的他,是否也想到了赤壁的月下,與友杯盤狼藉,不知東方之既白呢?
      
      歲月荏苒,東坡的音容笑貌與中國的風月同存。這份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墨寶前五行為文徵明所補,我總以為,文字與蘇字相比,稍顯單薄輕挑,有些飄的感覺。東坡書此作時,憤懣之氣苦悶之懷,溢于筆端,這是文徵明的字中體會不到的。
      
      董其昌說此作對于蘇東坡而言,就像是王右軍的蘭亭,此“是坡公之《蘭亭》也”。這的確是蘇東坡的蘭亭,只不過東坡無法醉去,沒有流觴曲水,只有孤獨的凝望。肉體清醒著,心靈瀟灑著,而筆下矜持著。
      
      如下鏈接有此貼的影照,甚好甚好——
      
      http://www.wenhuacn.com/article.asp?classid=37&articleid=7163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