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在寧夏

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  作者:魏淑霞 編著  頁數(shù):109  
Tag標簽:無  

前言

70多年前,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盤山在寧夏,紅軍到達陜北后西征的主要地區(qū)也在寧夏。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上,紅軍長征和西征,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史上都是里程碑式的歷史事件;尤其是西征,更是促成了“西安事變”的爆發(fā)。紅軍長征與西征的過程中,在寧夏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這就是時下所說的“紅色文化”或“紅色文化資源”。寧夏的紅色文化,除了紅軍長征、西征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外,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應(yīng)包括四大部分。一是自然文化遺產(chǎn),以六盤山為其代表。這是毛澤東用詩化的形式頌揚和描寫過的重要山脈。一首《清平樂·六盤山》,使六盤山走向全國,聞名世界。在六盤山身上體現(xiàn)著雙重色彩,它既是自然風光優(yōu)美的山巒,吸引過漢唐帝王和文人墨客登臨,又是數(shù)十年前毛澤東等中央領(lǐng)導和紅軍長征最后翻越的大山。

內(nèi)容概要

叢書的撰寫,參閱了前輩的革命回憶錄、人物傳記、寧夏地方文獻史料和大量報刊的研究文章,因受編寫體例所限,文中未能一一注出,只在書后以參考文獻的形式出現(xiàn)。

書籍目錄

引  子紅色中國之謎走進紅區(qū)紅色革命領(lǐng)導人印象來前線的路上隆重的歡迎儀式兩匹戰(zhàn)馬抗戰(zhàn)之聲——紅軍小號手走近彭德懷與基層紅軍在一起紅色窯工徐海東穆斯林與紅色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斯諾與《西行漫記》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環(huán)境惡劣,災(zāi)荒、戰(zhàn)亂使其傷痕累累,破敗不堪,天花、傷寒、霍亂、斑疹等病流行,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國民黨的嚴密封鎖,而當時中國紅軍活動的范圍正好就在陜西北部、甘肅東北部和寧夏東南部,這都將給他的紅區(qū)之行帶來巨大的阻力,但斯諾的行動并沒有因這些雜念和困難而停止。在漫長的火車旅途中,斯諾聽到了人們對當時的政治、紅軍的議論,他得知了其實紅軍與土匪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只不過是由于國民黨的干涉,才使得當時的媒體不得不在報道時把共產(chǎn)黨或者紅軍稱之為“赤匪”“土匪”“共匪”等,并且大肆地渲染、捏造紅軍的破壞性。但他并不肯輕易就相信某一個人的言論,他要去探究清楚他們這些人所言的依據(jù)。斯諾第一站到達了歷史古城——西安,東北軍張學良部駐守此地。這個看似平靜的區(qū)域,此時正在醞釀著一場政治運動——“西安事變”,六個月后的一天,它驟然發(fā)生,改變了中國的政局,迫使蔣介石同意抗日。就是在這里,斯諾第一次發(fā)現(xiàn)和感受到中國紅色共產(chǎn)黨人和白色國民黨人還存有一定的融洽性。他了解到在紅軍與東北軍對峙的前沿地帶,開始時,雙方還進行較量,但為了對東北軍進行抗日救國教育,紅軍在部隊中普遍傳唱《松花江上》《打回老家去》等感人歌曲;在戰(zhàn)壕的對面向東北軍喊出了“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同我們一起打到老家去”的口號;許多被俘的東北軍聽了紅軍的抗日救亡政策后,都感動地流下了淚水;到最后,紅軍與東北軍的前沿陣地成了一個奇特的戰(zhàn)線,白天他們是碉堡對峙的敵對雙方,戰(zhàn)線上鴉雀無聲,晚上,雙方的戰(zhàn)士共唱同一首歌,傳遞著思鄉(xiāng)、抗日的情感,他們有了心靈上的共鳴。

編輯推薦

《斯諾在寧夏》:紅色經(jīng)典故事系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斯諾在寧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