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寧夏人民 作者:鎖聽翔 頁數(shù):333 字數(shù):32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20世紀30年代,由中國回族民間選派的一批批青年學子,懷著報效祖國和服務民族宗教的理想、熱情和雙重使命感,遠渡重洋,留學埃及。這些留埃學子在學成歸國后,多從事文化和教育工作,他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和學術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工作成就與學術成就,從而為祖國社會主義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為促進中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杰出貢獻。納訓、馬堅和納忠,這三位著名阿拉伯歷史文化學大師,便是其中卓有建樹的佼佼者。他們生前的愛國思想、愛國熱情和學術活動,及其一生不朽業(yè)績,作為其留給后人的一份寶貴的精神與文化遺產,顯然值得我們做全面的總結研究并予以繼承。然而,迄今為止,我們對三位大師學術成就的研究,盡管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還遠遠不夠,依然需要做更加廣泛、更加深人的探討。其中,尤其是對納訓生平事跡以及文學翻譯等業(yè)績的研究,更顯不足。就我目力所及,一直以來,僅有散見于各種報刊的少量包括回憶錄、紀念文章、論文在內的單篇文章。這實在令人遺憾。今回族學者鎖昕翔同志的《納訓評傳》,無疑彌補了這一缺憾。該書洋洋數(shù)十萬言,不僅敘述、評論了著名阿拉伯文學翻譯大家納訓的工作業(yè)績和文學翻譯成就,而且對他一生的愛國熱情、理想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操守,以及在其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中,他多舛的遭遇、不尋常的歡樂與痛苦等,都作了較全面的評論描述。毫無疑問,該書是研究納訓的一個可喜可賀的重要收獲。昕翔同志要我為之寫序,因而有幸成為《納訓評傳》的第一位讀者。倉促閱讀書稿,浮光掠影,只能談談一鱗半爪的初略印象??偟膩碇v,我以為鎖昕翔同志的《納訓評傳》有如下幾個頗值得注意的突出特點。其一,材料充實,且真實可靠。鎖昕翔同志為寫此書,曾搜集和閱讀了納訓各時期的重要文章及重要譯作,并查閱了幾乎所有公開發(fā)表的有關納訓的文章,此外,還做了長達6年的艱苦細致的調查工作。6年間,他曾經(jīng)多次往返北京、上海和云南省內的通海納家營、玉溪大營及??诘鹊?,訪問了納訓先生的家屬、子女和所有今尚健在并且知情的親戚、中學同學、留埃同學與工作單位同事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而且,不少前輩,例如納訓先生的堂弟納光顯、留埃同學林仲明,以及云南民族學院同事馬鴻云等,諸先生在接受采訪不久即已仙逝,昕翔同志所獲資料,至為寶貴。由于作者資料查閱和調查的充分,使得《納訓評傳》材料翔實、內容豐富。例如納訓先生在埃及留學時所從事的文學翻譯和抗日救亡活動、歸‘國后在昆明明德中學和云南民族學院的許多思想、感情及生活的經(jīng)歷和工作實績等,都鮮為人知,使人耳目一新。讀之,不能不令人對這位杰出的阿拉伯文學翻譯大師、不朽的愛國戰(zhàn)士充滿敬仰之情。其二,《納訓評傳》對納訓先生一生思想、業(yè)績的評價較為客觀、公允。無論是對納訓生平事跡的敘述,還是對其翻譯成就的綜論評價,都堅持實事求是。作者的觀點,均來自對所掌握材料的客觀的分析與研究,看得出,作者往往力圖將它放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加以分析考察,使其評價客觀、中肯,令人信服。作者對一代阿拉伯文學翻譯大師納訓的崇仰之情,溢于言表,但卻不“為尊者諱”,對其譯著的介紹評論,能夠做到好處說好,又不回避其短處。比如對納訓先生六卷全譯本的評介,既指出譯作在藝術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作品對中國讀者的巨大影響,以及它在《一千零一夜》漢譯史上的地位和意義,同時,也指出了由于受歷史條件的限制,譯作所不可避免地存在的一些“美中不足”?!都{訓評傳》為讀者描畫、展示了一個有著豐富精神生活和喜怒哀樂情感的文學翻譯家形象,從而揭示出一個為報效祖國、為人民貢獻的回族愛國知識分子,其一生不屈不撓的奮斗與追求和所走過的艱難的人生道路。形象鮮明,有血有肉,真實可信。其三,我以為《納訓評傳》在寫作上也有其獨具的特點。作者既遵循了傳統(tǒng)“評傳”的求真原則,又不囿于過去曾經(jīng)流行的那種生硬的考據(jù)、求證的形式和套路,即追求一種較具可讀性的平易敘述。此外,作者對一些較為重要的場景、人物、事件的描述,更加詳細,并加之以適當?shù)奈膶W描寫。正所謂“文無定法,文成法立”,“定體則無,大體須有”?!都{訓評傳》有敘有論,不呆板、不枯燥,行文生動活潑,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對讀者的吸引力、感染力。當然,這并不是說,《納訓評傳》已完美無缺,至全至善。世間學問沒有止境,學術研究不可窮盡,任何的苛求都未免失之天真。何況,任何一部學術著作,都只能是一家之言,《納訓評傳》作為研究納訓的第一部著作,其疏漏之處肯定再所難免。對此,相信讀者自能識別分辨,我不想求全責備,以致向作者提出過分要求。在此,我只想再次強調,鎖昕翔同志的這部《納訓評傳》來之不易。眾所周知,納訓先生一生謙遜過人,較少談及自己的譯作和回憶自己的經(jīng)歷,從未寫過回憶錄之類的東西,這給研究者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昕翔同志經(jīng)過數(shù)年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艱苦調查以及認真的查閱、分析有關資料,撰寫出這樣一部具有一定規(guī)模,也有著一定深度的研究納訓的專著,十分不易?!都{訓評傳》自有其客觀存在的學術意義及價值。作者的功力和研究態(tài)度以及寫作此書所花的工夫,讀者盡可在閱讀中見出。我相信,這部《納訓評傳》的出版,對于促進我們更進一步地深入研究納訓乃至馬堅、納忠等人的輝煌學術成就,必將起到它應有的作用。以上幾點初略且不盡成熟的看法,權作應昕翔同志之約而寫的《納訓評傳》序。
內容概要
納訓,是我國現(xiàn)代譯壇上一位卓有成就的阿拉伯文學翻譯大家。本書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納訓一生的愛國熱情、理想與追求,以及曲折的人生經(jīng)歷、鮮為人知的遭際命運、不尋常的痛苦和歡樂,作了較全面、客觀的描述,并對其文學翻譯活動和各譯本特色,及其在民族教育與中阿文翻譯方面所做的貢獻作了介紹。
作者簡介
鎖昕翔,回族,出生于云南嵩明,成長在云南昭通。1982年2月畢業(yè)于云南民族學院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85年進入復旦大學續(xù)修文學?,F(xiàn)為云南民族大學教師。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會員,郭沫若研究會會員,民族院校中國現(xiàn)代文學教學研究會會員,云南回族學會理事。多年來,先后從事行政管理工作和“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書法美學”“古文精讀”等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工作之余,堅持科研。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回族文化學。在《回族研究》《中國穆斯林》《學術探索》《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今日民族》等刊物公開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
書籍目錄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杞麓湖畔的童年
第二章 負笈省城
一、在昆明南城清真寺經(jīng)學堂
二、考人昆明私立明德中學
三、珍貴的友情
四、愛國思想的孕育
五、人生的重大轉折
第三章 留學埃及
一、在愛資哈爾大學溫暖的懷抱中
二、影響深遠的阿譯中文作品
三、拯救祖國的戰(zhàn)斗
四、獨步國內譯壇的《天方夜譚》五卷譯本
第四章 服務祖國
一、艱難的歸程
二、獻給母族的赤誠
三、根植于云南民族學院
第五章 重攀文學翻譯的金字塔
一、新時代催生的《一千零一夜》三卷選譯本
二、從昆明到北京
三、譽滿海內外的《一千零一夜》六卷全譯本
第六章 豐碑永在遺范長存
后記
后記
納訓先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阿拉伯文學翻譯大家,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愛國戰(zhàn)士。他一生輝煌的文學翻譯成就,及其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品質,作為他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值得我們總結研究。本人自中學時代即喜愛納訓先生的譯作,其后,閱讀了先生的更多譯著,并對先生的為人品質和一生翻譯成就有所了解,更對他充滿了崇仰之情。故而不揣淺陋,產生了寫作此書的念頭。此書的寫作,雖算起來總共執(zhí)筆時問不到一年,但因有關納訓先生的資料較少,寫作斷斷續(xù)續(xù),竟拖延了整整6年時間。為搜集尋覓資料,6年來,我在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教學、科研任務之余,曾幾次往返北京、上海等地,查閱資料及作調查采訪。并匆匆奔走于昆明各大街小巷,以及通海納家營、玉溪大營、??诘鹊?,訪問了納訓先生家屬子女和知情親戚,他當年的同學、同事、朋友和一些回族學者,以及部分熟悉納訓的文學翻譯家。因納訓先生所生活時代距今已經(jīng)久遠,而人的記憶力又極為有限,故調查訪問常常收獲甚微。甚至數(shù)千里奔波,競訪問不遇,或因知情者的故去,一無所獲,無功而返,令人十分沮喪失望,幾至欲放棄寫作,卻又欲罷不能,十分矛盾彷徨。而正在這時,云南回族學會在昆明安寧召開了“中國留埃學生專題研討座談會”。與會同志熱情洋溢,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對20世紀30年代中國留埃學生的愛國熱情、刻苦學習精神和治學經(jīng)驗,學術成就,以及他們在翻譯著述上的團隊意識和相互協(xié)作精神等,都作了充分肯定,給予了高度評價。本人應邀參會,深受激勵、鼓舞,于是又鼓足勇氣,勉力堅持下來。拙著在寫作過程中,誠如納麒院長和納國昌先生《序》中所云,本人力求客觀真實。所用資料,都作了嚴肅認真的分析考實,從而去偽存真,如同沙里淘金,審慎篩選,以盡可能做到對納訓先生及讀者負責。有時在寫作中,突然發(fā)現(xiàn)前面已寫部分所依據(jù)材料明顯有誤,導致評述失真,我毅然推翻重寫。例如在敘及納訓先生翻譯《一千零一夜》的動因時,我原采用納訓先生自己之說。即其翻譯《一千零一夜》五卷譯本(包括未出的一卷)的目的,是“為國內回族學子學習阿拉伯語提供課外讀物”??山?jīng)多次訪問其留埃同學林仲明先生,卻發(fā)現(xiàn)納訓先生之說與實際情況有些不符。比如,據(jù)林仲明先生回憶,納訓在翻譯《一千零一夜》之前,曾多次向中國留埃學生團指導員、原昆明明德中學英語教師沙儒誠先生請教,詳細了解國內翻譯《一千零一夜》的歷史與現(xiàn)狀之后,方才動筆翻譯《一千零一夜》??梢娂{訓先生翻譯這部作品的動因并不那么簡單。即不僅僅是為國內回族學子“提供課外讀物”,也考慮到了其他讀者,否則,就不會向沙儒誠先生了解國內翻譯情況。此外,從他的《一千零一夜》五卷譯本的出版情況,也可見出其翻譯動機與納訓先生自說不符。據(jù)林仲明先生說,納訓先生的五卷譯稿,系在沙儒誠老師回國時,托請沙先生帶回,交商務印書館出版。時值抗戰(zhàn)中,商務印書館由上海遷至重慶。沙先生回國后,曾被國民政府派往東南亞諸國宣傳抗日,納訓譯稿即是沙先生在赴重慶受命時,親自送交商務印書館的。當時在重慶和香港等地,都有著類似于上海小桃園清真寺所設專門印行穆斯林讀物的印刷出版機構,假若真如納訓先生所說,其譯稿只會交給專門印行穆斯林讀物的出版商,而絕不會交給商務印書館出版。在留埃期間,納訓與林仲明兩先生關系一直十分密切。納訓先生剛到埃及時,已在埃及學習三年的林仲明先生,還曾幫助他補習阿拉伯語。且在假期,林仲明先生還曾帶領納訓等人到埃及各地旅游。不僅如此,納訓先生初試譯筆,由阿文本轉譯德國長詩《菩提樹下》時,還曾與林仲明先生一同討論。兩先生既關系親密,又共居一室,朝夕相處,林仲明先生不可能不知道納訓先生的翻譯打算,他所提供的情況應該較為可靠。考察納訓先生一貫之謙虛為人,可以肯定,先生的言實不過是自謙而已,不必當真。于是,為求真實,我毫不猶豫,拋開原寫部分,重新寫來。諸如此類,因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舉。但盡管如此,由于本人學淺才疏,加之,忙于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每學年教學及科研任務,初稿寫成后,一直沒有充足時間作認真修改,拙作粗陋不堪,存在諸多不盡滿意之處。而自拙稿列人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計劃之后,編輯同志十分關心,多次電話詢問書稿修改情況,使我誠惶誠恐,深抱愧疚。為不再拖延時間,以免影響出版社原定出版計劃,只好照此交稿。其中不足之處,祈望讀者見諒,并恭請方家批評指正。此書在撰寫過程中,得到納訓先生親屬以及所有接受采訪者,尤其是馬忠林先生和王余卿女士夫婦的大力支持、配合。此外,曾參考了馬為公、楊柏孝先生的《納訓訪問記》,以及林松、納國昌、桂希禹、李華英、馬恩澤等先生公開發(fā)表于各類報刊的回憶文章,并得到回族學專家納國昌、姚繼德、馬利章、桂希禹先生和明德中學已故回族教師樂長云先生在資料、圖片等方面的熱情支持與幫助。《納訓評傳》寫成,納國昌先生和云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兼黨委書記納麒先生在百忙中,為我撰寫了熱情洋溢、激勵有加的《序》;云南民族文化發(fā)展基金會理事、回族捐資助學管委會主任樊子實先生及其同仁一直關心書稿的出版;又蒙云南省工商聯(lián)副主席、云南省民族文化發(fā)展基金會回族捐資助學委員會名譽會長、云南省昊龍實業(yè)集團董事長馬君永升先生鼎力支持,慷慨資助,使之得以付梓問世,本人深感榮幸,一并于此謹致衷心謝忱!作者2008年11月28日于昆明荷葉山新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