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 作者:于小龍,唐志軍 著 頁數(shù):455
前言
九曲黃河從中部進入寧夏境內(nèi),造就銀川平原為寧夏最富庶的地方。千百年來,勤勞、樸實、睿智的先民們,在這塊熱土上繁衍生息;農(nóng)耕民族與草原民族共同培育、共同創(chuàng)造了絢麗璀璨的歷史文化,為鳳城銀川積淀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這里有明清時期中原漢文化、南方靈山秀水的種種印跡,這里是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首府。在銀川平原這塊神奇的土地上,西夏王陵、蘇峪口、滾鐘口、三關(guān)口、拜寺口和鎮(zhèn)北堡、賀蘭山巖畫等,融歷史文化、建筑、美學、佛學、園林、戰(zhàn)爭、考古于一體,給人們以嘆為觀止的心理感受;沙湖、鳴翠湖、寶湖、北塔湖、西湖、鶴泉湖的保護與開發(fā),使銀川擁有一個湖泊環(huán)抱的“高原湖城”的美譽。鳳城銀川的魅力源于她的生態(tài)和諧——鳳城古都擁有迥異的塞上風光,江南水鄉(xiāng)般的農(nóng)業(yè)灌溉;有渠潤柳翠、蘭山晚屏、湖泊濕沼等詩情畫意與獨特的人文景觀;有濃郁的回鄉(xiāng)風情,獨具特色的回族飲食、服飾、節(jié)日慶典、民族工藝品、地方土特產(chǎn)以及銀川南關(guān)清真寺、永寧納家戶清真寺等具有濃郁阿拉伯藝術(shù)色彩的建筑,形成了“塞上湖城、回族之鄉(xiāng)”的鮮明特色。
內(nèi)容概要
《百年銀川》是一本記載銀川滄桑歲月的大型史書,是我們精心打造,并用摯誠的雙手呈送給希望了解銀川、期待走進銀川的讀者朋友們的一張文化名片。 《百年銀川》是一部內(nèi)容豐富翔實、圖文并茂的文化寶典,詳細反映老銀川的街巷、集市、地名、民俗、民風、民居、民間典故、人文地理,書中蘊含著很多關(guān)于老銀川的歷史知識。 《百年銀川》是一本紀實性歷史文獻,從新聞視角切入,系統(tǒng)地記錄了百年來銀川社會、文化的發(fā)展與變遷。從不同階段、各個角度以圖話史地展示出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一件件歷史實事與歷史活動,是一部宣傳銀川百年巨變的精品圖書。
作者簡介
于小龍,畢業(yè)于蘭州大學中文系。先后在寧夏日報社擔任經(jīng)濟部副主任、綜合新聞部主任等職,高級記者。2002年3月調(diào)任銀川晚報社社長、總編輯。
在20多年的新聞編采工作中,曾獲得“自治區(qū)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寧夏新聞事業(yè)突出貢獻獎”“首屆寧夏十佳名編輯”“首屆中國新聞科技進步推動獎”等榮譽稱號?!队馊f株樹毀于一旦,治沙英雄痛斷肝腸》等優(yōu)秀新聞作品獲中國晚報協(xié)會和寧夏好新聞一等獎。2008年8月榮獲“中國晚報杰出貢獻總編輯獎”。
書籍目錄
序前言鳳城巨變 1.“塞上江南”話銀川 銀川市小傳 塞北江南舊有名 “銀川”名稱的由來 追尋銀川普通話 銀川平原是我國最古老的引黃灌區(qū)之一 長渠流潤西橋柳翠 “鎮(zhèn)黃?!迸c天下黃河富寧夏 追憶仁存渡口 賀蘭山巖畫 鎮(zhèn)北堡古城堡 “中山公園”往昔 2.回鄉(xiāng)風情韻猶存 走近回族 清真飲食文化 回族風味小吃 走向世界的納家戶 老銀川的蕎麥飴鉻面 3.觸摸西夏古都 神秘的西夏王陵 承天塔影 寶塔凌霄 西夏活字印刷術(shù)證據(jù)驚現(xiàn)賀蘭山 老銀川的城門和城墻 保存最完整的城門樓 消失的高臺寺 老銀川的“東校場” 老銀川的洗澡堂 老銀川的積骨寺 老銀川的兩座大花園 “王爺大街”的歷史故事 老銀川“第一居民樓” 老銀川民居 老銀川的廟會 老銀川的舊街巷 銀川老百貨大樓 百年木制碑文顛沛流離藏民間史海鉤沉 1.歲月擷憶 胡公石與德隆樓 曾是學校林立的文化街 百年一中 西花園機場的“達官貴人” 20世紀30年代的“寧夏旅平同學會” 董必武在寧夏 從這一年起銀川有了電影 近代銀川“活檔案”——《寧夏府城圖》 老銀川是怎樣報時的 “鐘鼓樓”上沒有鐘 “煙村墩”緣何而來 望遠橋軼事 因種植紅花而得名的紅花渠 百年老字號“協(xié)力厚” 大光明理發(fā)店往事 “同福居”幾度變遷 歷經(jīng)滄桑的“寶珍照相館” “天主堂”最早把西藥引進老銀川 “少戰(zhàn)團”70年歷史話風云 與國民黨寧夏縣黨部合署辦公的中共寧夏特別支部 馬鴻逵的官邸“將軍第” “大廟”的歷史變遷 老銀川的印刷工業(yè) 2.夢幻家園 老銀川漢族的民間習俗 老銀川滿族的民間習俗 袖珍《事宜》記載銀川新滿城 《寧夏民國日報》創(chuàng)辦始末 老銀川的“八大商號” 老字號“天成西”的興衰 老銀川的商業(yè) 蔣介石第一次來省城銀川 端午節(jié)在西馬營搶香包 日本飛機三次轟炸老銀川 曾思玉率六十四軍解放銀川 難忘的解放銀川入城儀式 銀川專區(qū)的成立與撤銷 新舊寧夏省政府“地址”的故事 老銀川的軼聞趣事 銀川居民飲水話巨變 丹青一世繪雅趣,翰墨一生奏華章 自治區(qū)成立始末暨四次大慶往事 資深記者見證銀川的發(fā)展 “7·23空難”傳遍華夏 3.人物春秋 鄧小平四次寧夏行 “國共密使”張子華 回族英雄馬駿烈士 做地下黨工作的日子 城隍廟下埋忠魂 曹動之血染賀蘭山 舊銀川牢獄里的“小蘿卜頭”孫光賢 范長江寧夏行 徐夢麟親歷“一二·九”學生運動 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徐宗孺 政務(wù)院任命的副市長納長麒 見證寧夏和平解放 世紀老人程士杰 李躍松的人生經(jīng)歷 傳奇老紅軍趙生玉 佐佐木敦子的銀川經(jīng)歷 走過硝煙的跨國婚姻 “張芝麻”鐮刀 馬佩蘭珍藏的一枚自治區(qū)成立紀念章 民國銀川市第一任市長李振國 解放后銀川市人民政府第一任市長孫璞 第一個打破全國田徑紀錄的運動員魅辦城市 1.新聞故事 包蘭鐵路通車 難忘的合影照 “大煉鋼鐵”的日子 康樂木器廠支寧50年 銀新南路與上海支寧教師 賀蘭京星農(nóng)場的北京人 她與祖國一同走向成熟 一位大學教授的寧夏知青生活 “牛奶”的故事 民國寧夏府城首個電報局的誕生 老銀川第一個游泳池 老銀川第一條瀝青路 老銀川第一條石子路 老銀川第一座鐵路公路立交橋 寧夏最早的報紙《中山日報》 寧夏第一條汽車路 寧夏第一個電廠——銀川電廠 銀川第一家工業(yè)企業(yè)——電面米油廠 2.湖城銀川 湖城新姿 國家濕地公園 綿延百里的景觀水道——愛伊河 中國銀川國際摩托旅游節(jié)創(chuàng)辦始末 全國少數(shù)民族運動會在銀川召開 全國釣魚大賽在銀川舉辦 全國登山運動會在賀蘭山舉行 全國風箏大賽 3.美麗大銀川 春天絮語一書記訪談錄 “興工強市”建設(shè)大銀川 光明廣場 “三館兩中心”建設(shè)鑄就核心區(qū) 如詩如畫大銀川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銀川市位于寧夏平原中部,坐落于寧夏北部,西倚賀蘭山,東臨黃河,是歷史上著名的古城。銀川市是我國河套地區(qū)最早開發(fā)的一塊“綠洲”,沃野平疇。稻香魚鮮,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1929年寧夏省成立,銀川即為寧夏省城。1945年正式定名為銀川市。1949年9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九兵團解放銀川,9月29日,銀川人民政府成立,銀川市仍為寧夏省會。1954年,寧夏省劃歸甘肅省,銀川市為銀川專署所在地。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成立,銀川市為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經(jīng)濟發(fā)展在全自治區(qū)占據(jù)重要地位,文化教育事業(yè)更是全自治區(qū)之首。幾乎所有的自治區(qū)所屬的文化、教育、新聞出版單位都在銀川市。寧夏平原引黃河水灌溉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派大將軍蒙恬率大軍北伐匈奴,取河套地,在此戌邊。漢武帝頁曾遷移中原數(shù)十萬貧民,田卒到寧夏戍邊屯墾。
后記
眾多史學家、作家、詩人、地方志研究專家對老銀川城、老銀川人、老銀川文化都認為是一個極富魅力、永遠探究謳歌的話題。對于年屆耄耋的銀川人來說,老銀川是一個年代久遠的夢;對于五十歲以下的銀川人來說,老銀川是難猜難解的謎;對于遠走他鄉(xiāng)的銀川人來說,老銀川是魂牽夢縈的家;對于正在讀小學、上中學的銀川年輕人來說,老銀川幾乎是一片空白;作為一個外地人,到銀川來旅游,走馬觀花在銀川轉(zhuǎn)一圈,匆匆離去;對于不少的銀川人,雖然在這座城市工作和生活,但每天忙著上班和下班,洗衣做飯忙碌家務(wù),銀川城里的許多地方?jīng)]去過,對這座塞上古城的歷史變遷不甚了解,更未必認真地思考過,作為一個銀川人與這座城市的關(guān)系,真可謂“不識銀川真面貌,只緣身在鳳城中”。回望歷史,因為煙塵所擋,視野里難免模糊朦朧;面對歷史,作為媒體,怎樣在紛繁的歷史記載中用新聞視角展現(xiàn)百年銀川歷史,在眾多的懸疑里撥云見日,這是編篡寫好《百年銀川》一書的較難考題。特別是當歷史深藏自己的感情,塵封自己的記憶,甚至掩埋自己真實行蹤的時候,那些屬于歷史的細節(jié)和言行就變得十分珍貴與重要了。人類的發(fā)展包括城市的發(fā)展,總是由一系列歷史故事所構(gòu)成,總是在表達中完成一種合乎邏輯的歷史發(fā)展和變遷。一個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和深厚文化發(fā)展意識的“銀川晚報人”,新聞記者的使命是不僅要為社會現(xiàn)實記錄并影響,還應(yīng)該是歷史的開掘者和傳承者。正是基于這種一以貫之的自我覺醒與鞭策,因為史海鉤沉,資料損逸,從2005年1月開始,作者歷時3年多時間,遍訪數(shù)百名老銀川人,零距離接觸老銀川歷史見證人,搜集、挖掘、整理出大量鮮為人知,發(fā)生在百年銀川的人和事。在《百年銀川》書稿電子文本送交寧夏人民出版社后,政治經(jīng)濟編輯室主任馬若飛為本書提出了詳細的編輯策劃方案;調(diào)整了先后順序,修改了部分文章的編排體例和結(jié)構(gòu);我們又在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chǔ)上,對書稿內(nèi)容作了補充和修訂,最終形成了“鳳城巨變”“史海鉤沉”“魅力銀川”三大版塊。本書力圖達到,以一種新聞的視角去鉤沉歷史,以一種感情的筆墨去放大故事情節(jié),以一種紀實的語言表達立場。所以,讀這樣的書首先獲得的是輕松感,然后在這種輕松感受中去細細品味歷史的真實、歷史的正義,最后是歷史的從容。知古鑒今,回顧展望。在本書付梓之時,感謝寧夏社會科學院國史研究所、寧夏人民出版社郭光華副社長以及本書責任編輯馬若飛、曹巴特、王燕的熱情付出和鼎力相助,還有唐士軍、閆建國、沈國放、何滿群、撒承志、馬德海、張久清、朱康洛、石觀達、詹安穩(wěn)、張萬靜、張曉博、黃多榮、盧金霞等為本書的出版所給予的幫助。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采用了400多張照片,有部分照片由于出書時間緊迫,一時無法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懇請作者見書后與我們聯(lián)系,將付酬并面謝!在此,我們還要特別感謝自治區(qū)黨委常委、中共銀川市委書記崔波同志,他在十分繁忙的工作當中,親自撰寫序言,而且寫得簡煉、真切、深刻。于小龍 唐志軍2008牟8月28日
編輯推薦
《百年銀川(1908-2008)》是一部蘊含豐富歷史知識的文化寶典?!栋倌赉y川(1908-2008)》是一張期望了解并走進銀川的城市名片?!栋倌赉y川(1908-2008)》是一份獻給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成立五十周年的文化厚禮。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