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年5月第一版 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海明威,(美)布倫南 著,王增澄,唐孝先 譯 頁數(shù):16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系最新引進的海明威傳記。作者是海明威侄女和著名女攝影家卡倫娜,書中圖文并茂地介紹了海明威在古巴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介紹了海明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著名小說《老人與?!返膭?chuàng)作過程。書中還首次披露了海明威與卡斯特羅的友誼。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希拉里?海明威 (美國)卡倫娜·布倫南 譯者:王增澄 唐孝先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哈瓦那港第二章 “兩個世界”旅館和舊金山碼頭第三章 在離莫羅城堡不遠的海面上垂釣第四章 簡·曼森第五章 科學家們第六章 生活在珊瑚小島上的居民中第七章 比米尼——激流中的另一個島嶼第八章 拳擊能手——出版商對作家第九章 瑪莎·蓋爾霍恩——甘為人妻或戰(zhàn)地記者第十章 欺詐刁滑的工廠第十一章 有關鯊魚和潛水艇第十二章 真的戰(zhàn)爭第十三章 最親愛的討厭鬼瑪麗·威爾?!ずC魍谑恼?過河去投入艾德里安娜·伊凡塞奇的懷抱第十五章 作為獲得諾貝爾獎的古巴人.第十六章 在嘹望山莊展開研究第十七章 海明威工程:修復嘹望山莊文獻和海明威博物館第十八章 卡斯特羅與海明威第十九章 海明威在今日古巴致謝譯后贅語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哈瓦那港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1928年首次踏上古巴的土地,不過在哈瓦那短短兩天的逗留,遠遠不能體察古巴所能提供的一切社情民意。在1932年夏天,老爹回來,同來的有兩位西礁島的朋友,為了觀看一年一度的金槍魚涸游。他們兩星期的釣魚之旅,成為一次長達兩個月的驚險的奇遇。就是這次短途旅游,把海明威介紹給古巴,同時也把古巴介紹給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老爹已經(jīng)租用一只34英尺長的汽艇“阿妮塔”號并裝有供吊運用的低的網(wǎng)兜。這是向他的一位朋友租借來的,該人名為喬·拉塞爾,以私自釀制酒為業(yè)。海明威第一次認識他是在西礁島,當時他在拉塞爾的非法酒店把他的版稅支票兌成現(xiàn)金,以綽號“喬西”稱呼拉塞爾。在禁酒時期,拉塞爾曾經(jīng)從西礁島到古巴從事酒類走私活動,往返次數(shù)超過150次。這樣做的結果是他學會了在夜晚憑借岸上的燈光辨認古巴的海岸線,他寧愿趁著黑夜的掩護越過渡口。拉塞爾的助手是一個上了年紀的酒鬼,名叫喬·洛韋,來自佛羅里達州南部珊瑚小島的本地人,他對漁船的了解遠超過他釣魚的本領,因此一旦他們到達岸邊,拉塞爾就雇用一位黑膚色的古巴人裝上魚餌。毫無疑問,那是極好的開始捕獲金槍魚的季節(jié)。以獲利為目的的捕魚人已開始捕捉到數(shù)字可觀的白色金槍魚??`拴在卡薩布蘭卡碼頭的釣魚的小漁船,在太陽窺視著灰色的天空前,已出外作業(yè)。拉塞爾和海明威利用這點時間吃早餐,地點就在舊金山碼頭對面的那個珍珠咖啡館,拉塞爾就在那碼頭看守那只船。他們迅即向海港的方向開去,一陣颮冰掠過他們的頭頂,把滾滾激浪減低為輕微的波濤?!鞍⒛菟碧柎┻^洶涌的波浪,從古老的莫羅城堡一直向南而去。一只軍艦鳥跟隨著漁船出航到海面上,它的黑色的羽翼和V字形的尾巴襯映在天高云淡的蒼穹下?!败娕烒B?!焙C魍钢B說。那個古巴人向上掃視一下,然后用西班牙語說:“好運,真好運?!焙C魍毿挠^察著那個古巴人怎樣把魚鉤戳進魚餌的口中并穿出魚餌嘴巴,注意他怎樣用裝有倒刺的尖狀物插進肉的脅腹,這樣就防止它在釣魚繩上旋轉,從而可以平直地曳繩釣魚。那個古巴人的手指由于長年累月浸泡在海水里,早已枯瘦無力,不過還是以飛快的速度系住魚餌。到“安妮塔”號船離開港口時,那個古巴人已經(jīng)準備了不少魚餌,每一個魚餌都是用接鉤繩緊緊地扎著的,并且把餌的各個側面切成無數(shù)細條,使它能在水中發(fā)出更多的香味。他從舊且開不快的船抬頭向上看,他在那里用接鉤繩把魚餌放在水中,整整齊齊地彎繞著。海明威從那個古巴人臉上的皺紋中看出他疲勞的神色?!笆裁词掳??我的朋友?!崩系梦靼嘌勒Z問道。古巴人擺脫一臉無奈的表情,得意地笑?!澳切┡總儭!彼卮鹫f,扭曲著他的臀部,作出跳倫巴舞的姿勢。海明威大笑不已,拍拍他的背部。“阿妮塔”號船并沒有裝有伸出舷外的框架,因此四條釣魚線從釣竿的末端伸向外面,宛如很長的搖曳的鞭子。不久離船尾較遠的一邊,兩個神情呆滯的逗弄者曳繩釣魚,在海水中彎彎曲曲地移動著,波浪翻騰,激起一陣進濺的泡沫。“喬西,”海明威對拉塞爾說,“我們今天會找到魚。真是太反常,不可思議的是在這兒外面并不走運?!崩麪栁⑿χ?,并向掌舵的洛韋喊話:“轉變船帆的吃風方向,把船駛往灣流?!彼D向海明威,并指著高出哈瓦那地平線的白色圓屋頂。“看啊,老爹,那個跟華盛頓的我們的國會大廈相像的建筑物,可是古巴人把他們的國會大廈建筑得稍高了幾英尺?!薄帮@然,尺寸大小是關系重大的。”海明威加上一句。那個古巴人已經(jīng)在船艙的木制雨篷下躺好。老爹向拉塞爾轉過身去,低聲悄語地說:“確實為了他自己好,舞跳得太多。”那兩個人也轉過頭來,目不轉睛地看拖曳著的魚餌。明晃晃的太陽把遼闊一片的海洋的表面變成斑駁錯落的金色世界。拉塞爾首先認定銀紫色的大魚在水下游得很快,它充分張開的胸鰭展開來像鳥的翅膀。長嘴魚從波浪中急轉方向,顯露出它的長而淺黑且?guī)в秀y色的身體,極大的細長而扁平的嘴在曳繩的魚所用的誘餌旁邊發(fā)出拍擊聲。“把漁網(wǎng)撈起。轉舵向左。把漁網(wǎng)撈起!洛韋,把那些該死的釣線收起?!崩麪柦泻暗?。海明威伸手去拿第二根左舷的釣竿,并且把它從甲板邊緣的夾具中拔出來。洛韋向背后看了看,那個古巴人還在呼呼大睡。他將“阿妮塔”號船減速。“醒醒吧!我們把漁網(wǎng)撈起?!彼咧虐腿说氖直邸9虐腿藙t搖搖頭,睡眼惺忪地向上看著洛韋,意識仍有些模糊不清?!罢坪枚??!甭屙f說道,并把古巴人拉向方向盤。海明威拿著重的釣竿,放回那根繩,當時他精神振奮地對著船的氣窗站著。在“阿妮塔”號船上沒有防止浪潮沖擊的釣魚椅;海明威站著與魚斗爭,而拉塞爾則給他安全設備。洛韋很快去掉釣線的開頭部分,以便和其他三個釣竿上的釣絲螺旋輪分開。“對一條金槍魚來說看上去小了一點。”他說道,向著水波頻頻點頭。“你知道什么!”老爹向年邁的醉漢說道。“洛韋什么都不懂。”拉塞爾反語相詰,“難道在魚進船之前不能隨便閑扯一通嗎?”海明威把他的大拇指緊壓在木制的楔形物上來減少釣魚線所繞的次數(shù)?!皽蕚浜茫系?。”拉塞爾以指導的口吻說,“當我告訴你時,你猛拉釣索鉤住……猛拉三次……且聽我講!”海明威鎖好船具,用力猛地拉回很重的釣竿。他很快地擊中了三次,把鋼制的鉤子扎進魚的牙床骨。接著他突然低著頭向前沖過去,就在海明威被拉向氣窗的邊緣時,拉塞爾一把緊緊抓住他的背帶?!岸嗝创蟮囊粭l魚??!”老爹齜著牙笑著說。接著,海明威撐住他的腳,為了使身體保持平衡,他的膝蓋頓時感到一陣劇烈的疼痛,這是戰(zhàn)爭時的舊傷所引起的。他兩臂用盡力氣使勁地拉著,他感到在釣魚線上的魚的重量是沉甸甸的。當他再次舉起釣竿時,釣竿彎得更厲害,差不多有兩倍。他等了一會兒,注意到魚兒穩(wěn)重地把釣魚線抬起,十分隨意?!爱旚~兒停止第一回合的嘗試時,”拉塞爾說道,“把你所有的都給它?!焙C魍厌灨头诺玫托?,并在顛簸的船中蹣跚地走著。那是一次小的勝利,離開釣魚線只有幾英尺之遠。他又拉了一下釣魚繩,當金槍魚從水中浮起來時,驀地那條釣魚線松弛了一下,有著8英尺長的魚身升得更高,直至只有新月狀的尾巴的末端接觸到水的表面。船的閃光的藍色和布滿黑色斑點的帆伸展開來像一張繃緊的風帆。魚兒像舞女以優(yōu)美的舞姿在湍急的水流中游動,游動時它身子彎成了形狀。魚兒濺出的水花發(fā)出一種短暫而鮮明的似彩虹的景象,紅色、藍色和綠色夾入其中。“老爹,”拉塞爾歡呼,“這真是極好的一帆風順的航行?!薄傲斓耐絼谒悴涣耸裁?,”老爹同意,“現(xiàn)在是一次可能的世界紀錄。你計劃一下這事,喬西,怎么樣?”
后記
三年前的初夏,我剛收到從異域寄來的英文版《海明威在古巴》,隔數(shù)天正展卷快讀時,但見清晰簡潔的文字配上眾多初次看到的照片,以及從未讓人查看的寶貴的資料,有一種沁人心脾的感覺,思忖再三,深覺此書對我國讀者來說是新穎而陌生的,頗有移譯介紹的價值,再則由于圖文匹配,會使讀者對較熟稔的海明威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書的兩位作者希拉里?海明威和卡林·布倫南對我國讀者是陌生的,有必要略作介紹。前者是海明威的侄女,是《與海明威一起打獵》的作者,是獲獎紀實小說作家;后者是獲獎攝影記者、作家,并且是海明威研究學者。美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歐內(nèi)斯特·密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v)1899年生于伊利諾伊州,他除了受過正規(guī)教育外,還從他的父母親處接受過不同而有益的教育。他母親教他練習拉大提琴,他父親教他外出釣魚和射擊。他學習成績優(yōu)秀,并且很早就編輯???,同時還給校外文學雜志投稿,其中不乏短篇小說(有的文筆已初露往后日趨成熟的風格的端倪)。他早年的多方面修養(yǎng),無形中為他以后成為作家、探險家和旅行者奠定了初步的基礎。海明威成名后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說:《乞力馬扎羅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殺人者》(The Killers)和《弗朗西斯·麥康伯短暫的幸福生活》(The Short Happy Life of Francis Macomber)和六部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永別了,武器》(又譯《戰(zhàn)地春夢》,A Farewell to Arms)、《富人與窮人》(又譯《有錢人和沒錢人》,To Have and Have Not)、《喪鐘為誰而鳴》(又譯《戰(zhàn)地鐘聲》,F(xiàn)or Whom the Bell Tolls)、《過河入林》(Across the Riverand into the Trees)和《老人與?!罚═he Old Man and the Sea)。海明威的小說與當時文壇上的著名作家的作品不同之處有兩個特點,其一是他精通現(xiàn)代的敘事藝術,復興了口語的傳統(tǒng),文字簡樸流暢,不枝不蔓,風格獨特,使很多初讀他作品的人為這種洗練精致的文筆所吸引,一讀為快。其二是成稿后認真修改,削繁就簡,不求篇幅過長,他的長篇小說的字數(shù),在一般人眼中似乎僅是中、短篇小說的分量,如《老人與?!房此票”〉囊槐?,與狄更斯的《圣誕歡歌》不相上下,同樣以篇幅不大、內(nèi)容充實而獲得暢銷。有傳聞這樣說,他的《永別了,武器》中的“結尾重寫了十七次以后,他才把修改好的校樣付郵寄出”。所以海明威在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并非易事j他還有與眾多作家迥然不同的特色和風格,關鍵在于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是有他的理論作支持的,他認為只有“一切蹩腳的作家都喜歡用史詩式的寫法”。這些細節(jié)在《海明威在古巴》中所引原書文字時常有顯露,值得我們深入領會和認真學習。海明威的感情和家庭生活也是很復雜的,讀者在閱讀本書前如有所了解,對他們理解全書的脈絡是很有幫助的,不致迷惘而在理解上有所影響。他一生經(jīng)歷三次離異、四次結婚,他的四任妻子是:哈德莉·理查森、波琳·帕伊弗、瑪莎·蓋爾霍恩和瑪麗·威爾?!,旣悺ね栂撜f是他生活上最后堪稱善良忠厚的慰藉者。至于海明威于1961年7月2日的夜晚,在他與至親摯友歡飲聚餐后不到十小時,就在愛達荷州家中用獵槍結束自己的生命,事后經(jīng)人研究,這可能與他久患抑郁癥(depression)有關。在這本書中還披露一些外界并不知道的資料,如海明威與菲德爾·卡斯特羅過從甚密,自從古巴和美國關系交惡后,海明威則是唯一被允許進入古巴的美國人,由此可見他們的關系非同一般。另有一事,對我們中國讀者來說也是別有深意的,那即書中記述的在我國抗日戰(zhàn)爭發(fā)生不久,海明威和瑪莎受美國《柯里爾》雜志的派遣,以戰(zhàn)地記者的身份前來中國報道戰(zhàn)事,他們先往香港,然后再去陌生的設在韶關的第七戰(zhàn)區(qū)司令部,看到中國軍隊士氣昂揚。他從1918年年初次赴意大利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從事紅十字會救護工作),后來在30年代中期赴馬德里報道西班牙內(nèi)戰(zhàn),以及稍后的輝耀世界的中國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zhàn)場和隨后從40年代初期又以記者資格采訪歐洲戰(zhàn)場,歷經(jīng)戰(zhàn)爭風云和情況瞬息萬變的前線,眼界開闊,可謂名副其實而為數(shù)不多的戰(zhàn)地記音,有豐富的攝影材料為佐證,彌足珍貴。翻開《海明威在古巴》“第十章欺詐刁滑的工廠”,初讀時會感到突兀乃至不解,其實這一情節(jié)是有具體背景的。海明威的這家“欺詐刁滑”的工廠是虛擬的,原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他跟美國駐哈瓦那大使館的一些朋友妥善協(xié)商,最終得到他們的首肯。把他個人的“皮拉爾”號漁船改裝成為反德國潛水艇(U-boat)的兵艦,上面裝有機關槍、手榴彈和炸彈,企圖誘使德國潛水艇靠近,或浮出水面取水,“皮拉爾”號漁船上的人員可向下面的艙口投擲炸彈,內(nèi)部設備一應齊全并有合格的該船船員在古巴海岸往返巡邏,但終無所獲。了解這一點后,更有利于閱讀這一章設計的故事情節(jié)。一言以蔽之,這本《海明威在古巴》圖文并茂的散文作品是值得放置在個人書架上的好書,因為它凸現(xiàn)了海明威一生的主要生活片斷,在這本近10萬字的文字中,充分顯露了他的象征主義和諷喻手法,比他在很多作品中的現(xiàn)實主義寫作手法更令人感興趣。正如英國作家查爾斯·珀西·斯諾(C。P。Snow)所說的,海明威的影響之大,“是世界上沒有一個小說家對別人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過如此直接的影響”。譯事即畢,校讀完全書,似乎還有一點向讀者順便一提,那即在本書中將“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隨便提及,有時很多地方還稱作“老爹”(papa)或“老?!保℉ey),都是出于各個當事人的身份或對他的尊敬。以前在很多文章中已習慣稱他為papa,那可能是指他為“文章高手”、“垂釣能人”之沿用。此書由我和昔日同事、現(xiàn)旅居美國的唐孝先兄合譯。由于我們分居兩地,譯文中出現(xiàn)的疑難和費解之處,只能相互通過越洋電話和信函頻繁討論并最后定奪,頗費時日。草草成稿,寂然凝思,唯恐譯文中仍有欠當之處,深望讀者和譯界同好及時不吝指正,以匡不逮。大函請賜寄出版社編輯部轉交或徑寄敝處。是為至盼。王增澄 2007年7月24日于無錫江南大學
編輯推薦
這本《海明威在古巴》圖文并茂的散文作品是值得放置在個人書架上的好書,因為它凸現(xiàn)了海明威一生的主要生活片斷,在這本近10萬字的文字中,充分顯露了他的象征主義和諷喻手法,比他在很多作品中的現(xiàn)實主義寫作手法更令人感興趣。正如英國作家查爾斯?珀西·斯諾(C.P.Snow)所說的,海明威的影響之大,“是世界上沒有一個小說家對別人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過如此直接的影響”。美國文豪海明威一生中超過1/3的時間是在古巴哈瓦那度過的。他曾經(jīng)這樣描述古巴:“我熱愛這個國家,感覺像在家里一樣。一個使人感覺像家一樣的地方,除了出生的故鄉(xiāng),就是命運歸宿的地方?!?/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