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查爾斯·赫梅爾 頁數(shù):252 譯者:聞人杰
Tag標簽:無
前言
遠自伽利略時代起,科學便已取神學而代之,在西方思想界中占了統(tǒng)治地位??茖W和基督教之間曾有過多次沖突,前者終于執(zhí)了牛耳,后者退居了守勢。概念定義不明確,基本問題不清楚,往往是引起不必要的爭論乃至沖突的原因。就解決科學和圣經的沖突而論,我只提出如何辟徑前行的愚見,而無從貢獻最后的解決之道;換言之,即只管打基礎而不管蓋樓房。我的基本目的有二:一、激發(fā)略具科學知識的一般讀者的興趣;二、以最新觀點來介紹科學史、自然哲學與圣經自然觀之間的關系。謹此,向畢生奉獻于研究和筆耕這一重大領域的學者,深表敬意。神學界和科學界諸多好友,曾對本書手稿費神檢閱、多方斧正,銘感至切,特表謝忱。
內容概要
《自伽利略之后:圣經與科學之糾葛》是解決科學與圣經沖突的啟蒙性力作。伽利略事件一向被視為基督教敵對自由思考及科學進步的基本例證。然而,同時身為科學先驅及虔誠信仰者,伽利略究竟是要摧毀宗教權威,還是要摧毀亞里士多德的科學權威?關于其受審一事,傳說多有訛誤,真相必須加以澄清。 對伽利略的判決,開啟了綿延至今的戰(zhàn)端。那激昂的情緒仍在,但那議題和爭論已變得更為復雜。神跡奇事是否與科學法則有沖突?宇宙的起源是什么?《創(chuàng)世記》所說的創(chuàng)造內容是否與進化論矛盾? 借由述說哥白尼、開普勒、伽利略和牛頓等,這些令人心馳神往的人物的奇特故事,作者讓科學與圣經糾葛的歷史情境重現(xiàn);透過他們的眼睛,我們看見在教會的勢力之下,科學如何興起和衰落,如何展開現(xiàn)代沖突的前奏?! 蹲再だ灾螅菏ソ浥c科學之糾葛》嘗試借由探究科學及圣經的兩種自然觀的本質、目的及其局限性,以及這兩種觀點彼此間的相關性,來厘清歧見和誤解。 《自伽利略之后:圣經與科學之糾葛》第一部分從歷史入手,通過哥白尼、開普勒、伽利略及牛頓的生平及科學成就,描述十六與十七世紀的新興科學如何從舊有的哲學與宗教權威中得到解放。作者不僅關注革命性的科學思想,也不忽略科學人物的生命歷程?! 〉诙糠纸榻B圣經描述自然的方法。作者通過嘗試檢視一些解釋不同圣經文體的原則,來解決圣經與科學的“沖突”?! 〉谌糠謩t把以上的這些領悟應用于當前“創(chuàng)造論科學”與進化論之爭上?! ∽髡呦Mㄟ^《自伽利略之后:圣經與科學之糾葛》,激發(fā)讀者的思考,澄清種種誤解,表明科學與神學互補的關系。
作者簡介
赫梅爾,擁有耶魯大學化學工程及惠頓神學院圣經文學的高等學歷,曾任百靈頓學院的院長。另著有Fire in the Fireplace: Contemporary Charismatic Renewal.
書籍目錄
作者序序曲:審訊第一部 現(xiàn)代科學興起之概況第一章 希臘科學:亞里士多德與阿基米得早期的希臘科學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亞里士多德之宇宙觀亞里士多德之科學觀阿基米得(公元前287-前212年)希臘天文學托勒密(公元100-170年)第二章 哥白尼:太陽與地球早年生活教士與天文學家最后的歲月從托勒密到哥白尼“天體運行論對天文學之貢獻第三章 開普勒:行星軌道哥白尼之后開普勒的早年生活天文學的發(fā)現(xiàn)第谷第谷與開普勒征服火星神學與科學科學方法暮景第四章 伽利略:物理學與天文學早年在比薩與帕多瓦任教望遠鏡的發(fā)現(xiàn)風暴將至側面出擊伽利略的科學新科學第五章 伽利略:科學與神學科學和圣經1616年對哥白尼的定罪科學活動關于《兩大世界體系之對話》審訊和判決重心人物判決中的判決伽利略的晚年第六章 牛頓:萬有引力劍橋大學魯卡斯講座教授牛頓與胡克原理科學方法圣經研究神學和科學公眾生活第七章 現(xiàn)代科學:一個新視野中世紀科學現(xiàn)代科學科學發(fā)現(xiàn)科學定見基督教和新科學第二部 圣經的自然觀第八章 釋經圣經的啟示歷史上的上帝和人釋經圣經有關大自然的語句第九章 神跡與科學法則科學術語科學理論的地位創(chuàng)世和護理圣經中的神跡神跡和現(xiàn)代科學第十章 《創(chuàng)世記》第一章:字宙的起源解讀《創(chuàng)世記》的方法《創(chuàng)世記》第一章釋義創(chuàng)造日程《創(chuàng)世記》第一章的意義第三部 沖突與協(xié)調第十一章 變化的世界:地質學和生物學進化家譜達爾文進化論的沖擊教會對達爾文學說的回應一個新世界觀第十二章 創(chuàng)造論與科學之爭語匯之定義創(chuàng)造一科學萬物的起源《創(chuàng)世記》第一章和第二章《創(chuàng)世記》第二章和第三章第十三章 聯(lián)結:神學與科學個人知識委身異與同對自然的視野聯(lián)結終曲帕斯卡:基督徒科學家早年科學成就以神學為念基督徒的委身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基督教和現(xiàn)代科學的相互影響——摘自《自伽利略之后——圣經與科學之糾葛》從事研究的科學家,大多數(shù)很少考慮到一些預先假定的事正在支持著他們的工作。然而在一個科學群體中,成員所共同抱定的哲學原則,卻差不多就是他們的“信念條文”,缺乏了這些,群體便不復存在。某些假定(如下列的1和2)是任何致力于科學研究的人所必備的;另一些(3和4)純屬方法上的原則;其他(5和6)則可看作道德和社會的原則,是科學邁向群體事業(yè)所必須的。1自然界的秩序:自然界有其根本的秩序,這個秩序可以從發(fā)現(xiàn)到的形式和規(guī)律中顯示出來。這樣的知識是可獲得的,盡管知識的變動是無限的,但人類的智慧是有能力去學習的。2自然界的統(tǒng)一性:自然的各種力量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統(tǒng)一的(無論是過去或現(xiàn)在),在相同的情況下,發(fā)生于此處實驗室中的某些現(xiàn)象,也可能發(fā)生于世界的其他地方。3感官知覺的有效性:人類可運用其感官或感官的延伸(如溫度計或伏特計),而取得可靠的資料。4簡易性:如果兩種理論或解釋都符合數(shù)據(jù),則通常會取用較簡易的。例如,無論就符合現(xiàn)有數(shù)據(jù)的情況看,還是就預測天象的準確性看,哥白尼體系并不比托勒密體系更好,但它在數(shù)學上卻簡易得多,能夠以不太繁復的207方式去解釋觀察數(shù)據(jù),于是哥白尼體系被采納。5道德責任:一般人都期望,科學家能夠忠實地報告他們所作的實驗結果,讓其他人對這些數(shù)據(jù)充滿信心,并在他們的研究中運用。6一致認同:在世界各處同一學科中,運用相似程序和設備從事研究的科學家,都會對研究結果作出測試,并且給予相對的客觀性評價,這種接納是根據(jù)專家們的意見,而他們是一群訓練有素、技術純熟的觀察者,當能勝任。宇宙有幾個基本特性,能使科學工作成為可行性的工作。StanleyL.Jaki,CosmosandCreator(Edinburgh:ScottishAcademicPress,1980),P54-55.被觀察到的實體是真實的,也就是說,它們不受觀察者的影響而自行存在;它們亦成為一個連貫的整體,且須經過一致的相互作用。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宇宙存在的形式不是必要的,而僅是若干可以想象的形式之一。因此,科學可以透過考察宇宙的本來面目,在實驗場上測試假說和模型,以發(fā)現(xiàn)宇宙的形式和規(guī)律??茖W不能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真實而合理的宇宙何以存在,科學只能做出一些假設,以便進行調查研究。這種信念無論在歷史上抑或在哲學上,都依賴圣經中創(chuàng)世的教義,直接引出基督教在科學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在這里,以幾行字就可說明,基督教是新科學的重要伙伴而非敵人。首先,科學是在基督教一神論為主導的哲學思想文化中發(fā)展起來,這是一個歷史事實。圣經啟示中的上帝,在個性上是一致的,在創(chuàng)造活動上則是有條不紊的。那么,一切事實存在都有其固有的規(guī)律這個觀念,也是可以理解和可以預言的,而這些都成為任何理性或科學活動的基礎。參見StanleyL.Jaki,TheRoadofScienceandtheWaystoGod(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78).第二,自然界具有偶然性這樣一個重要概念,乃是具有基督教根源的。存在于規(guī)律性中的整個宇宙,都是上帝所創(chuàng)造的,也是上帝所維持的——這個信念在牛頓思想中占重要地位,在他的著作中也被表述得明確而有力。根據(jù)圣經創(chuàng)世的教義,偶然的可理解性(contingentintelligibility)這一概念成為經驗科學的根基。M.B.Foster,“TheChristianDoctrineofCreationandtheRiseofModernNaturalScience,”Mind43(1934):446-468.換句話說,要理解自然界,不能靠那些固有的、不解自明的原則,而必須靠科學的觀察和實驗。萬物本身并不是透過我們的想象而存在;宇宙之存在,是上帝自由獨立創(chuàng)造的結果。它正是上帝所創(chuàng)造的那樣,有一個偶然的、結構開放的規(guī)律,已經超過我們有限的定理和方程式所能掌握和界定的范圍。宇宙因此而有意想不到的迂回曲折??茖W是永遠前進又永無止境的??茖W知識那怕只是關乎現(xiàn)實微小的一部分,也永不是完全和徹底的。不過,盡管科學家知道的只是某部分,但通過他們在宇宙中的持續(xù)漫游,總可在“真理”里贏取某些領悟。我們研究過的那幾位科學家就深信,他們的理論絕非為迎合數(shù)據(jù)而臆造的數(shù)學構想,而是對物質世界的真實描寫,正像上帝所創(chuàng)造的那樣。哥白尼、開普勒、伽利略、牛頓這四位科學革命的先驅者全是基督徒,其他許多的科學家如培根、玻義耳(Boyle)、帕斯卡和雷(Ray),也都是基督徒。他們絕不以為他們的科學研究及其結果會跟他們的基督教信仰相抵觸,相反地,他們把探究自然一事看作是一個神圣的職責和殊榮。四人之中唯有伽利略與教會領袖發(fā)生沖突;而且伽利略的論戰(zhàn)大部分都歸咎于科學組織的長期對立,且又因某些科學家好爭辯的性格和當時復雜的政治形勢,于是使問題變得更為激烈。伽利略的論戰(zhàn)并不是科學與神學之間無法避免而爭執(zhí)的典型例子,相反地,它只是一個例外。最后,宗教改革對新科學作出了難以估計的貢獻,這一點卻與人們一般的觀念相反。W.JimNeidhardt,TheOpen-EndednessofScientificTruth(Hatfield,Pa.:InterdisciplinaryBiblicalResearchInstitute,1983).歐洲大陸的改革家在神學的背景下對科學持守一個正面的觀點。加爾文寫道:“如果我們把上帝的靈看作是真理的唯一根源,我們便不可背棄真理,在任何情形下藐視它,否則,我們便使上帝的靈蒙羞了?!盝ohnCalvin,InstitutesoftheChristianReligion,ed.JohnT.McNeill(Philadelphia:WestminsterPress,1960),vol.1,P273-274.他又說:“天文學不僅有趣,且非常有用;無可否認,這門藝術揭示了上帝的驚人智慧?!盝ohnCalvin,CommentariesontheBookofGenesis,ed.JohnKing(GrandRapids:Wm.B.Eerdmans,1981),P86-87.不過,加爾文和路德都注意到,過分致力于科學,會將人們的注意從上帝移開,并給人們一種錯覺,認為自然界的進程并不受上帝的掌管。正如哥白尼以后幾十年里大多數(shù)的天文學家一樣,加爾文和路德都接受了托勒密體系,然而他們并未把自己對神學的理解跟當時流行的宇宙觀聯(lián)結起來。從圣經里找尋證據(jù)來為天文學辯護,那是以后才發(fā)展起來的。路德對哥白尼曾作過一次評論,可惜的是,該評論經常被斷章取義和歪曲;他的一名學生記下了一次在餐會上的談話,寫成《餐桌談話》(TableTalk),內中記述了1539年6月路德對哥白尼的評論:“這個蠢才要把整個天文學藝術搞亂?!甭返逻@位改革家很可能曾說過這番話,不過該談話并未在其他人的報告中出現(xiàn)。直到1566年,該談話才公諸于世。這句話在路德去世二十年后,才被認為是他未經思考所作的評述——盡管很多科學史的書都如此記載——很難成為他反對新天文學的佐證。17世紀的英國卻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與歷史學家常常假定的那種沖突不同,科學和宗教雙方都從肯定的方面互相影響。新派教徒漸漸接受新科學的看法,認為新科學是支持傳統(tǒng)基督教哲學的,因為當時的科學家們正在清除對自然界有物質傾向的力學觀點。清教徒在確立牛頓科學的活動中成為主導,并在許多大學中滲透。在圣經的傳統(tǒng)里,一向對為榮耀上帝而作的體力勞動給予很高的評價,這樣無疑促進了機械藝術和實驗工作。甚至在牛頓以前,哥白尼學說就廣被處于新舊英格蘭的清教徒思想家所接受。及至17世紀末,他們在皇家學院中占了大多數(shù)。
媒體關注與評論
圣經告訴我們如何進入天堂,而非諸天如何運行。 ——伽利略
編輯推薦
教會審判伽利略事件一向被視為基督教敵對自由思考及科學進步的基本例證。對伽利略的判決,開啟了科學與宗教綿延至今的戰(zhàn)端?!蹲再だ灾?圣經與科學之糾葛》以此事件為中心,講述了亞里士多德、哥白尼、開普勒、伽利略和牛頓等這些科學史上令人心馳神往的人物的奇特故事,使科學與圣經糾葛的歷史情境重現(xiàn),以最新的觀點來介紹科學史、自然哲學與圣經自然觀之間的關系?!蹲再だ灾?圣經與科學之糾葛》通過對當代世界對于科學與基督信仰之爭的誤解作一個清楚的闡述,讓讀者明白許多的沖突并不是因為基督信仰本身中有反科學的因素,而是由于爭論雙方在基本問題定義上的不清楚甚至是當時的歷史政治因素引起的。因此,基督信仰并不是當代觀念中所定義的落后的,封閉的,反科學的。然后,作者以較簡潔的筆法把自希臘以來直至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史作了一個回顧,特別難得的是向我們揭示了現(xiàn)代科學的眾多先驅們的信仰背景,而在終曲中,以偉大的帕斯卡這位基督徒科學家說明,信仰與科學都是上帝給人類的寶貴啟示。此外,在《自伽利略之后:圣經與科學之糾葛》的第二部分《圣經的自然觀》中,作者以基督徒神學家身份向大家解釋了圣經的閱讀原則(第8章),圣經中超自然超科學規(guī)律事件的正確解釋(第9章),以及基督信仰中宇宙起源的觀念(第10章),這三個部分應該是一般讀者對基督信仰最難理解的地方。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