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寶珊將軍傳奇

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黃英 甘肅人民出版社 (2011-06出版)  作者:黃英  頁數(shù):220  

前言

這是一部以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甘肅省長、民革中央副主席鄧寶珊先生的生平事跡為題材的長篇傳記文學。    作為橫跨新舊兩個世紀、從中國大西北雄渾壯闊的黃土地上崛起的傳奇式的現(xiàn)代歷史人物,鄧寶珊的人生道路和思想見解,是頗為獨特的。他生于一個棄懦經(jīng)商的貧苦知識分子家庭,幼年父母雙亡,一度淪入社會底層,過早接觸人世的艱辛。但他不甘淪落,一再與命運抗爭,終于在孫中山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思想的感召下,少年從軍,遠走邊陲,踏上了艱難曲折的革命歷程。他堅忍沉穩(wěn),好學善思,交游廣泛,豁達寬容,考慮問題不囿于黨派成見,能夠從國家民族的整體利益出發(fā),隨著歷史發(fā)展的需要決定進退取舍,不計個人恩怨,擇善而從。數(shù)十年來,他一直同中國共產(chǎn)黨保持著密切接觸,多次同共產(chǎn)黨人合作共事,在一些著名共產(chǎn)黨的影響教育下,始終保持著比較清醒的頭腦。在光明與黑暗殊死決戰(zhàn)的關鍵時刻,他終于做出勇敢的抉擇,同飽經(jīng)苦難的人民站到一起,迎來了新中國金色的黎明……    不過,人生有如河流。世界上恐怕沒有一條大河是清澈見底的,清澈見底的只能是潺潺小溪。沒有流歸大海的志向、兼容并蓄的氣量、百折不回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一條大河。湍急的上游,平緩的下游,明理的波光,滔天的濁浪……恐怕是任何一條大河都會具有的現(xiàn)象。流程越長,流域越廣,匯聚的流量自然越大,挾帶的雜質(zhì)也必然越多。情況正如法國哲人狄德羅所說的那樣:“人是一種力量和軟弱、光明和盲目、渺小和偉大的復合體,這并不是責難人,而是為人下定義。”作為扮演過許多重要角色的復雜人物,鄧寶珊更是如此。    但是,不管多么復雜,在鄧寶珊這條大河的主流上,一直奔騰著我們中華民族追求自由、追求解放的洪波巨浪。從甲午戰(zhàn)爭到“文化大革命”,在他長達74年的人生歷程中。憂國憂民、悲天憫人的憂患意識,始終如同哺育他成長的黃河那樣,不舍晝夜,滔滔流淌!    文學,既然被尊為人學,就得以人生作為自己注視的中心。執(zhí)意品嘗人生的況味,大膽揭示人生的奧秘,竭力表現(xiàn)人聲的美好,幫助人類日趨自我完善,生活得更加文明、健康和幸福。    毛澤東對斯諾說過:“人類在這個地球上的處境變化得越來越快了。從現(xiàn)在起一千年之后,所有我們這些人,甚至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在內(nèi),大概會顯得相當可笑吧!”    是的,隨著人類進入現(xiàn)代社會,不僅環(huán)境的變化越來越快,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人生的色調(diào)也會越來越豐富而駁雜。建立在自然經(jīng)濟基礎上的人與人之間簡單明了的、田園牧歌式的關系,將會不復存在。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發(fā)展,人的面目也許會更加難以辨識;偉大與渺小、崇高與庸俗、莊嚴與滑稽……也許會交織糾葛,更加難以分清。作為人學的文學,職責恐怕還會加重。作為以實際存在的人物為主人公的傳記文學,是否會受到更多的欣賞與歡迎?    郁達夫認為:“新的傳記,是在敘述一個活潑潑的人的一生,記述他的思想與言行,記述他與時代的關系。他的美點,自然應該寫出,但他的缺點與特點,因為要傳述一個活潑潑而且整個的人,尤其不可不述。所以若要寫新的有文學價值的傳記,我們應當將外面的起伏事實與內(nèi)心的變革過程同時抒寫出來,長處短處,公生活與私生活,一顰一笑,一死一生,則其要者,盡量寫來,才可以見得真,說得像?!?   可惜,要完全實現(xiàn)郁達夫提出的這些要求,卻頗為不易,我們還難以完全擺脫“樹碑立傳”的傳統(tǒng)觀念。在不少人眼里,傳記,不過是一種政治待遇,一個人能否入傳,不是看人物本身所具有的歷史內(nèi)涵和人性內(nèi)涵等文學價值,而往往取決于其職位。至于所謂“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的那一套陳腐的東西,也還嚴重地束縛著某些人的手足。一些傳記文學作品,也缺乏作家應有的主體意識,缺乏作家對傳主的獨特把握,顧及了材料的真實而忽視了人物的真實,使作品僅具有史料價值而缺乏文學價值,把活潑潑的人生變成了失去血肉的生物標本,大大減弱了作品震撼人心的感染作用。    這是我寫的第一部傳記文學作品。之所以要以鄧寶珊先生為傳主,不僅由于他是我的前輩同鄉(xiāng),其生平事跡為人們所熟知,采寫起來比較方便;也不僅由于他是一位對祖國和人民有過重大貢獻的將軍,被收入了倫敦出版的權威性很高的《世界名人錄》。不,引起了我巨大興趣的,首先是他這個人——這個內(nèi)涵豐富、性格獨特、具有傳奇色彩、值得研究、值得表現(xiàn)的人。他沒有高貴的門第、燙金的文憑、顯赫的后臺,甚至也沒有地盤和軍隊,憑靠什么在那變幻莫測的政治、軍事舞臺上站穩(wěn)了腳跟?他屢遭挫折,歷經(jīng)艱險,飽受困頓,為什么不中途落荒,半路消沉,始終把人生作為“一個不息的奮斗過程”?他縱橫捭闔,情系八方,交滿天下,為什么不論失意得益,逆境順境,總是不忘朋友,信守然諾,念舊情殷?他廣聽博覽,隨和大度,存異求同,為什么卻不隨波逐流,模棱兩可,輕信盲從?……為解開他人生道路上這些令人饒有興味的啞謎,我才產(chǎn)生了難以抑制的創(chuàng)作沖動。    為了寫出一個真實而豐富的人生,寫作中我努力試圖從人的角度,而盡量避免從社會的角度去把握傳主。因為,人是社會的本體,是“萬物之靈”??墒牵L期以來我們已習慣于從社會的角度看人,很少根據(jù)人的需求、人的幸福、人的發(fā)展去檢驗社會,而往往本末倒置,用統(tǒng)一的社會的精神的模式去衡量人、要求人、改造人,這就使得我們的文學,很容易失去文學的品性。但現(xiàn)在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做到了這一點呢?我希望能得到切實的批評。    此書的采訪寫作經(jīng)歷了三個寒暑。甘肅省政協(xié)、甘肅省文聯(lián)、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蘭州鄧寶珊故居展覽館、天水市政協(xié)、陜西三原縣政協(xié),都給予了有力支持。除鄧寶珊先生的親屬之外,甄載明、徐耀斌、王煥文等幾位老先生以及許多同學和朋友,都給了我熱情的幫助。又承蒙霍松林教授題簽。在此我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黃英    1988年歲暮于皋蘭山下

內(nèi)容概要

  《慶祝建黨90周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鄧寶珊將軍傳奇》是一部以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甘肅省長、民革中央副主席鄧寶珊先生的生平事跡為題材的長篇傳記文學。作為橫跨新舊兩個世紀、從中國大西北雄渾壯闊的黃土地上崛起的傳奇式的現(xiàn)代歷史人物,鄧寶珊的人生道路和思想見解,是頗為獨特的。他生于一個棄儒經(jīng)商的貧苦知識分子家庭,幼年父母雙亡,一度淪入社會底層,過早接觸了人世的艱辛。但他不甘淪落,一再與命運抗爭,終于在孫中山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思想的感召下,少年從軍,遠走邊陲,踏上了艱難曲折的革命歷程。他堅忍沉穩(wěn),好學善思,交游廣泛,豁達寬容,考慮問題不囿于黨派成見,能夠從國家民族的整體利益出發(fā),隨著歷史發(fā)展的需要決定進退取舍,不計個人恩怨,擇善而從。數(shù)十年來,他一直同中國共產(chǎn)黨保持著密切接觸,多次同共產(chǎn)黨人合作共事,在一些著名共產(chǎn)黨員的影響教育下,始終保持著比較清醒的頭腦。在光明與黑暗殊死決戰(zhàn)的關鍵時刻,他終于作出勇敢的抉擇,同飽經(jīng)苦難的人民站到一起,迎來了新中國金色的黎明……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北平和談第二章 秦州風雨第三章 伊犁烈火第四章 巍巍華山第五章 血沃中原第六章 憂滿黃河第七章 情系塞北第八章 水流千轉第九章 謀福桑梓第十章 負重盡瘁

章節(jié)摘錄

炮聲隆隆……    古老的神州大地,光明與黑暗正在殊死決戰(zhàn)。1948年隆冬,遼沈戰(zhàn)場硝煙未散,淮海大地激戰(zhàn)正酣,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zhàn)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乘勝入關,與華北兄弟部隊配合,將國民黨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率領的60萬部隊,圍困在北平、天津、張家口之間。    圍繞平津戰(zhàn)局,各種政治勢力展開了激烈的角逐——    早在1948年11月3日遼沈戰(zhàn)役結束的第二天,蔣介石就將傅作義召到南京,命他放棄華北,率部南撤,以便保存實力,守衛(wèi)東南半壁河山。為了保護千年古都免遭兵火,使蔣介石南撤計劃落空,根據(jù)中共中央決策,中共北平地下黨發(fā)動各界人士展開強大的政治攻勢,力促傅作義和平起義。針對和平運動,國民黨特務除加強對傅作義部隊的監(jiān)視控制外,還對主和人士進行暗殺,大打出手。與此同時,美國海軍西太平洋艦隊司令白吉爾、蔣介石特使徐永昌、蔣緯國、鄭介民以及共產(chǎn)黨叛徒彭澤湘,有的帶著拉攏傅作義直接接受美國軍事援助堅守平津的建議,有的帶著誘騙傅作義去“主持東南軍政事宜”的蔣介石親筆函件,有的帶著蠱惑傅作義在華北獨樹一幟、另立山頭的陰謀,也紛紛來到北平……    但是,傅作義并非蔣介石嫡系將領,不僅與蔣氏矛盾很深,且為人正派,頗有頭腦,抗日戰(zhàn)爭中與共產(chǎn)黨親密合作,為民族立過功勛。他既不愿放棄長期經(jīng)營的華北,更擔心南撤會鉆入蔣介石的圈套,因此,守走難決,舉棋不定,一面與南京書來信往百般周旋,一面準備穩(wěn)住陣腳伺機待變。不料,局勢的變化使他措手不及:1948年11月6日從南京回來,當即調(diào)兵遣將,但不等他完成作戰(zhàn)部署,百萬大軍已直逼平津!多年慘淡經(jīng)營,賴以縱橫華北的兩支王牌部隊——三十五軍和一○四軍,先后在新保安和張家口全軍覆沒,連他最得力的兩個軍長,也一個被俘,一個自殺!    怎么辦呢?    待援無望,突圍無路,苦守無力,傅作義只好與解放軍秘密接觸,可是,幾次接觸,全然不得要領。傅作義對和平條件還抱有幻想。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對解決北平問題的途徑還存在意見分歧。而要進行嚴肅認真的談判,也需要一個舉足輕重,既能替傅作義全權負責,又能為共產(chǎn)黨所信賴的代表人物啊。派誰前去才能打開僵局呢?傅作義坐困愁城,苦思冥想,終于想起了一位多年患難與共,可以推心置腹的老朋友。于是,吩咐秘書長王克俊,馬上發(fā)電報邀請,同時派“追云”號座機專程去接。    1948年12月28日下午,“追云”號穿過茫茫云海,在天壇公園臨時跑道上徐徐降落。此時,南苑西苑機場均被解放軍占領,東單操場改作臨時機場,同時在天壇公園修了這條跑道?;野档奶祚废?,蒼翠的古柏之間,孑L雀藍琉璃瓦重檐圓頂?shù)钠砟甑?,肅然屹立。身材高大,衣著與普通士兵毫無區(qū)別的傅作義,神情冷峻,雙唇緊閉。飛機剛一放上扶梯,就率領幾個親信僚屬匆匆迎了上去。    “宜生兄——!”    隨著一聲濃重的甘肅口音的呼喚,機艙口躬身走出一位體態(tài)魁梧,舉止沉著,約摸50多歲,與身后隨員一樣穿著灰軍大衣的將軍來。    傅作義跨步向前,緊緊握住那將軍的雙手,連連點頭:    “寶珊兄!可把你盼來了……”    鄧寶珊沒有答言,聳聳濃眉,淡淡一笑,就跟傅作義同乘一輛吉普,拉上窗簾,避開繁鬧之處,朝中南海急馳而去。    自從1948年12月13日圍城前夕搬進中南海以來,傅作義深居簡出,很少露面。城外據(jù)點全部失守。撤退進城的部隊尚有20多萬,派系混雜,難以指揮,多屬蔣氏嫡系李文、石覺兩個兵團,傅作義自己的部隊已沒有多少。機關、學校、廟宇、部分民宅,全駐了兵。物價飛漲,特務橫行,軍民雜處,人喊馬嘶,亂作一團。危難之中有朋自遠方來同舟共濟,傅作義自然感到寬慰,但一想到進退無路、險象叢生的處境,眉宇間又浮起一片陰霾。直到車子開進中南海,兩人并坐中,竟默無一言!    雕梁畫棟的居仁堂傅作義書房里,一桌并不豐盛的家常菜,作陪的只有秘書長王克俊和參謀長李世杰。主人知道客人素來不飲白酒,特意準備了一瓶味美思。不料鄧寶珊竟破例拿起桌上的“杏花村”來,搶先給大家滿斟了一杯,雙眸含笑,瞅著傅作義朗聲說道:    “來,總座,借你的酒先向你恭喜!”    P1-2

編輯推薦

《慶祝建黨90周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鄧寶珊將軍傳奇》由黃英著,是一部傳記文學。作者以優(yōu)美的文筆展現(xiàn)了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甘肅省省長、民革中央副主席鄧寶珊的一生。特別是作者深入采訪寫來的充滿戲劇性的實事記載,及對蘭州、新疆、塞北的獨特風情的描寫,更增添了本書的趣味性,吸引力。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鄧寶珊將軍傳奇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