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魚之樂

出版時間:2012-12  出版社:陜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東岳  頁數(shù):266  字數(shù):175000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是一本奢侈的讀物。說它奢侈,乃是由于它跟當(dāng)前流行的快餐文化全然不同,它既不會給你帶來臨時的快感,也無法為你提供實用的效益,它倒可能給你造成某種深在的悲哀,然后還徒然地消耗了你的若許腦力。因此,本書僅供精神貴族享用,所謂“精神貴族”是指這樣一類人,他們對文化的渴求不限于取樂或謀生等低層需要,而是有興趣追究超然于現(xiàn)實生存或支配著現(xiàn)實生存的高層疑問,其情形儼如衣食無憂的富翁斷不肯再為獲取一口粗食奔忙,而是更有雅興去賞玩翡翠鉆石的璀璨一樣。不過,話說回來,倘若人們都只為求得溫飽而勞瘁,就像動物那般決不追求額外的奢侈,那么,我在本書中所提出的種種質(zhì)疑和憂患大約也就不存在了。問題恰恰出于我們?nèi)祟愑罒o饜足的天性,也就是出于我們不斷追求上進的沖動,嚴格說來,這也不能全怪人類過于貪婪,因為似乎有某種內(nèi)外交加的神秘力量逼迫著我們不得不如此。既然大家都身不由己地要把人世一總拋入奢華的境地,則稍微多花費一點精力,以便探詢一下此類天性的淵源和歸宿,似乎也就不該將它算作是一種過分奢侈的文化取向了。為了不至于過度煩擾讀者的思緒,本書只收集了一些輕松散漫的隨筆閑談。雖屬散漫閑談,畢竟關(guān)涉到一個深在的思想系統(tǒng),故此建議讀者最好按照目錄次序逐一瀏覽,免得驟然跌入幽暗的迷宮找不著來路。當(dāng)然,它尚不足以為你揭示全部問題的答案,但若能讓人胸中升起一朵朵疑云,也未嘗不會釀成晚霞斑斕的別一番景致,萬一它居然給你帶來了一場精神世界的苦雨,那就索性借機洗刷一下原來存放在那兒的“真理”上的塵埃吧?;蛟S,雨過云收,神馳的天地才更清朗。作者 2002年3月16日

內(nèi)容概要

  《知魚之樂》是一本哲理隨筆,匯集了作者數(shù)十年的思想精髓。在閱讀這本哲理隨筆之前,請讀者諸君做好迎接一場思想地震的心理準備。自然存在、精神存在、社會存在,這是三個截然不同、無法貫通的領(lǐng)域嗎?
  答案是否定的,《知魚之樂》的作者要告訴我們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思想方法,原來這三者統(tǒng)一于一個更基源的自然律——遞弱代償。

作者簡介

  子非魚(王東岳),自由學(xué)者,西北大學(xué)哲學(xué)系客座教授,西安交通大學(xué)管理學(xué)院東方文化客座教授,作品有哲學(xué)專著《物演通論》和文集《人類的沒落》。

書籍目錄


自然趨弱:弱歸人性
無用的哲思
有為與無為
追求完善的遺憾
平庸者偉岸
人性之根:貪、煩、畏
“快樂公式”題解
唯求存在與通權(quán)達變
另論“可憐天下父母心”
苦海有邊回頭無岸
哥白尼與內(nèi)耳前庭
精神趨知:知歸茫然
聽蚊子說:智者多憂
莊周夢蝶與笛卡爾的疑慮
我知道我一無所知
“真”作假時假亦真
“善”的缺憾與輝煌
“美”是不美好的尺度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自然界里沒有飛躍
黑格爾:辯證邏輯的圈套
理性邏輯方法談
波普爾懸念:科學(xué)的真面目
邏輯比事實更真實
社會趨繁:繁歸動搖
猴子與人:分歧源頭上的疑點
天演的自由之路
普羅米修斯的天譴詞
社會標本:膜翅目王國的故事
緣的解說:偶然與選擇
戀愛的小花招與大背景
富貴?。厚R爾薩斯的失誤
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

附錄:遞弱演化的自然律綱要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人性之根:貪、煩、畏 在這世上,我們都是囚徒,而且被囚禁在現(xiàn)世的肉體之內(nèi)。 ——愛比克泰德 煩是生存結(jié)構(gòu)的整體。 ——海德格爾 畏之所畏者就是在世本身。 ——海德格爾 “人是什么”以及“人自身固有的東西”永遠都是我們所要考慮的主要事情。 ——叔本華 人降生于世,很有些像馬戲團里空中飛人的墜落入網(wǎng),甚至比那還要不及,因為那只是一張身外的護網(wǎng),既不至讓你跌損,又不會死纏住你不放。但人生卻無有不陷入身內(nèi)的心性之網(wǎng)者,且此網(wǎng)既要傷人,還要叫你永世不得脫身,這就是由貪、煩、畏編織而成的三個連環(huán)羅網(wǎng):無“貪”則不足以激發(fā)進取;進取則必然導(dǎo)致“煩忙”與“煩神”;煩而無功、貪而不得則“畏”立刻油然而生,由以逼迫你卷入更緊張的貪欲之中。海德格爾因此將人生面世稱作“沉淪”,并就“煩”與“畏”說了許多詰屈聱牙的思辨話語,然終究未能講清造成如此尷尬結(jié)局的人性根源。 “人性”是什么?一言以蔽之:“人性”是“物性”的集成和發(fā)揚。 那么,“物性”又是什么呢?這就必須從頭說起了。世上原本沒有“物”,在宇宙發(fā)生以前,“物”可能只是某種能量分布狀態(tài),愛因斯坦的質(zhì)能互換方程E=mc2(E代表能量,m代表質(zhì)量,c代表光速)大約就是對它的寫照。譬如,所謂“原子能”,就是指由千分之七的原子核質(zhì)量轉(zhuǎn)化釋放的能量。由于處在這個階段上的“非物質(zhì)”或“前物質(zhì)”極度穩(wěn)定,它不需要有任何屬性,因此一切物理的或數(shù)學(xué)的探測方法到它那里都一概失效,是謂“奇點”。宇宙大爆炸其實就是能量轉(zhuǎn)化為質(zhì)量的過程,同時它也啟動了分化衍續(xù)的自然進程。 最原始的物質(zhì)形態(tài)是基本粒子,它成為宇宙中所有物質(zhì)的基本“質(zhì)料”。也就是說,此后一切演化而來的東西都不過是基本粒子的暫時表現(xiàn)“形式”或臨時寄居“空殼”。譬如原子是粒子的寄居殼;分子是原子的寄居殼;細胞是分子的某種編碼形式;有機體又是細胞的寄居體;最后,社會是有機體的寄存形態(tài);如此等等。這就是亞里士多德“從質(zhì)料到形式”的哲學(xué)猜想,也就是二十世紀科學(xué)發(fā)展打破物類界限的所謂“萬物一系”的道理。奇怪的是,恰恰是這些“形式”或“空殼”具有越來越多的屬性、能耐或智慧,而且,屬性越豐、能耐越強或智慧越高的物態(tài)或物種,其存在效價或生存力度反而越衰微。換一個表述方式的話,也可以這樣說:自然物態(tài)的進化演動,傾向于將后衍的高級物種拋入日益加深的生存危機和生存焦慮之中。 其他方面的問題姑且不談,我們現(xiàn)在先來考察一下有關(guān)“生存焦慮”趨于深化的原因。 自宇宙勃發(fā)以來,世事始終是分化演進的。從粒子、原子、分子到生物,物態(tài)種類變得越來越豐富。這個以幾何級數(shù)或指數(shù)遞增的方式暴漲起來的物類,成為一切后來者難以處置的巨大麻煩。因為分化無異于致殘,而殘者必求互補,屬性就被這互補的要求所激發(fā)。譬如,粒子一旦分化,電磁感應(yīng)屬性等物理作用力隨之發(fā)生,作為殘體的各個粒子便要借助此類屬性,將自身聚合為原子乃至分子。再譬如,細胞一旦分化,作為殘體的各個細胞便會生出某種類似于免疫識別能力的辨認屬性,從而又將各分化者收攏為一,是乃“多細胞有機體”。也就是說,分化者具有某種永恒的回歸為一的傾向?!胺只痹炀土恕皸l件”,“條件”造就了“依存”,此一分化者必成彼一分化者的條件,任一分化者在失去作為自身條件的其他分化者時都難以獨存。分化進程使條件遞繁,條件遞繁使屬性遞增,屬性遞增又使依存的要求愈發(fā)強烈,條件化的自然演歷就這樣令層層進化的物種步步墜入“有條件存在”的無底深淵——從而使一切后衍者變得越來越焦慮,越來越貪婪! 貪婪因此成為人類不可緩和的心境,因為這心境原本就建立在不可化解的自然處境上。一句話,人性(人的屬性)是物性(物的屬性)的傳承和發(fā)揚,人性中貪欲的深化程度與自然物演的條件化程度成正比。如果你是一個質(zhì)子,則你的貪欲只限于獲得一個電子就足以令你穩(wěn)定在氫原子的存境上(氫原子由一個質(zhì)子和一個電子組成)。如果你進化為氦核(由兩個質(zhì)子與兩個中子構(gòu)成),則你的貪欲必將上升到獲取兩個電子才行(氦原子的K殼層電子數(shù)為2)。如果你還不甘寂寞,又讓自己進化成碳核,那么,你的貪欲就有些不好遏制了。首先你得竭盡全力地為捕獲6個電子而奮斗,非此不能成全自身的元素“物格”(相對于“人格”而言);然后,由于你的外殼層電子數(shù)僅此尚未達到滿足(L殼層電子數(shù)的滿足值為8,碳原子為4),你還得再去拚搶其他元素的外殼層電子,由此形成有機化合物;到了這一步,你想清高也清高不成了,因為有機分子是很難穩(wěn)定的,它逼迫著你必須貪得無厭地追拉其他各種元素甚至同類碳元素,結(jié)果終于演成生物大分子乃至原始低等生物。從此,你的貪欲一下子躍遷到生物代謝的高度,并隨著生物的進化而越來越貪心萬丈。直到有一天,你變成了人,貪欲也達到極致——作為人,你貪無饜足是因為烘托你生存的條件太多,你只有借助強烈的貪欲才能在支撐自身生存的條件海濤里沉浮,假若你超然物外,不求進取,你就會失去做人的資格——“貪”由此而被奠定為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基層規(guī)定。 人處在物演進化序列的最后端,亦即飄浮在條件分化量最紛紜的至高處,因此他的屬性也就最豐滿。這屬性早已從理化狀態(tài)的“感應(yīng)”、經(jīng)由低等生物的“感性”、高等動物的“知性”而發(fā)展到人類獨有的“理性”階段。然而即便是這個“理性屬性”,它也和當(dāng)初無機物態(tài)的“感應(yīng)屬性”一樣只是為了獲取自存的條件,此外別無任何其他的意義。而且麻煩之處在于,感應(yīng)屬性足以讓理化物質(zhì)占盡自身所需的全部條件,就像作為氦原子核的質(zhì)子滿足于占有兩個電子那樣。可是到了人,他即使用盡自己理性屬性的渾身解數(shù),也仍然無法達成滿足,因為這世界上的所有分化物全都是他的依存對象,而他又不可能同時占據(jù)如此之多的對象全體,這不免使他隨時陷于如下兩種窘境:條件太過雜多而致“煩忙”無休;條件占之不足而致“煩神”不已;于是——“煩”也就被弄成了人性中無可消解的心理狀態(tài)。 出于同一機制,宇宙的條件化演進,必使越后衍的物種其存在度越弱,這種情形是典型的累卵之危。每一個條件就象是一枚雞卵,你需要的生存條件越多,相當(dāng)于把眾多雞卵壘得越高,你置身于那高高疊起的累卵之上,心里豈能不疑懼忐忑!倘或其中的某一個必需條件突然崩潰,就像那疊羅漢似的某一雞卵驟然碎裂,你的整個生存基礎(chǔ)不免立刻轟然坍塌。更何況,世事紛紜,變幻無常,所變者,無非是生存條件的消長不定。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算術(shù)問題,假設(shè)在日常生活里,各種內(nèi)外條件發(fā)生變化的概率是萬分之一,那么,如果你的存在方式簡單得像分子物質(zhì)一樣,譬如說所需的各種依存條件總共只有十項,則每一千天才可能發(fā)生一次沖擊;如果你的生存方式復(fù)雜得像一只動物,譬如說所需的各種依存條件共有一百項,則每一百天就會發(fā)生一次讓你不得不對生活有所調(diào)整的變故;進一步講,如果我們文明人的生存條件隨著科學(xué)技術(shù)的日新月異而增長到一萬項以上,那么你將每天都得面對一樁令你心驚肉跳的變局,此情此景,怎能叫人泰然處之?——“畏”就這樣逐漸沉淀為人性中與生俱來的情愫之一。 對于衍存條件必趨繁化的自然演歷,人們通常非但不能理解其間潛藏的可怕涵義,反倒為之大唱贊歌,這真是一幕上天戲弄人類的絕佳表演。所以,當(dāng)你看到身為東方亞圣的孟子贊嘆“萬物皆備于我”時,你不要以為那只是孟子一人的淺薄,他其實代表了整個人類的盲目無知。古希臘哲人普羅泰戈拉干脆說得更加狂妄:“人是萬物的尺度”,仿佛萬物的存在或不存在都要由人來擺布和衡量似的。殊不知,這話反過來說可能會顯得更恰當(dāng)一些:萬物演化的齊備狀態(tài)正是人類生存危機的天然尺度! 上述三者——即“貪”、“煩”、“畏”——其實就是人類生存效價式微的內(nèi)質(zhì)虛弱指標,或者說,是物性動搖的人格化體現(xiàn)。它們相輔相成地建構(gòu)起人類“生存焦慮”的基本框架,并把這種導(dǎo)源于“物性”演化流程上的陰影徹底烙在了“人性”的最深處。有鑒于此,你對改善或療救人類貪婪的本質(zhì)、煩躁的心性以及懦怯的痼疾還能抱有什么指望呢。

后記

東方人講哲學(xué),原本是詩律渲染的,或者是寓言調(diào)侃的。前者如老聃、屈原(《老子》書是離騷體的先河,屈子《天問》是宇宙觀之探索),后者如莊周、列御寇(《莊子》書可謂意趣飛揚,《列子》文章則顯生動而沉郁)。不像西方人,正襟危坐,板著臉細細數(shù)落,雖然條分縷析得格外透徹,讀起來卻不免令人昏昏欲睡。    有鑒于此,我在寫罷現(xiàn)代版哲學(xué)專著《物演通論》之后,便想換一個口吻,說一些輕松幽默的閑話,固然內(nèi)容照舊免不了叫人掃興,但愿文辭之間能流露出灑脫之風(fēng)。不料事與愿違,初版后讀者回音,多數(shù)似仍嫌它科學(xué)之談枯燥,哲理之論突兀,儼然一具血肉瘠薄、形銷骨立的畸種。一時間竟將我原先擬定的另外近百篇相類腹稿,統(tǒng)統(tǒng)窒悶成了見不得天日的死胎。隨后檢討一番,得出如下結(jié)論:除了我這個人刻板有余、才情不足而外,恐怕還有更重要的一層原因,那就是,近現(xiàn)代科技知識的熏陶,早已將人內(nèi)心深處的童趣和想象力泯滅殆盡,想當(dāng)年,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還可生出桂木玉兔、嫦娥伴舞的幻象,現(xiàn)如今,你明知月亮不過是一個死氣沉沉的土球,倘若再要發(fā)什么仿古之幽情,則注定會弄出老臉唱嫩曲兒的尷尬,念及此,縱然剛曾冒出了那么點贗品般的詩情畫意,也由不得你立刻會把它掐滅在萌芽期里。    有了如此一番自省,我雖不能鼓起勇氣將胎死腹中的拙文繼續(xù)寫下去,卻不妨將已經(jīng)問世的畸怪品種再端出來獻丑,暗想另過千年,像“科學(xué)”這樣的時髦玩意兒,大抵也逃不掉被后人棄之若敝屣的宿命,那時回頭看,興許這丑孩兒倒變成了別樣的可愛貨色也說不定。    于是就有了該冊小書的第二個版本。    在此,有必要重申,本書只是一個聊天的集子,所有話題大致都停留在直觀的層面上泛泛而談,而且它只涉及哲學(xué)系統(tǒng)問題的極小部分,應(yīng)該說,它給你留下的更多是疑竇,而并非題解。譬如,自然物演的“遞弱代償法則”究竟依循著怎樣的路徑在衍動?其間“屬性”與“結(jié)構(gòu)”的代償關(guān)系是什么?宇宙物態(tài)演化過程為何會被框定在一個非時空的“有限衍存區(qū)間”內(nèi)運行?等等,這是就“自然”而言。若問“精神”,問題更多,譬如,作為一種自然產(chǎn)物,“精神”或“理性”的淵源何在?它的基本規(guī)定性奠基于何處?它的演運機制如何展開?為什么“本質(zhì)”問題會像羅素所說的那樣成為哲學(xué)史上永恒的難題?既然我們無可“真知”,認識上的“正確”為什么一定要表達為“邏輯三洽”?……至于“社會”,恐怕我們連最基本的名詞概念都得重新修正,因為它壓根兒就不是一個單純的人文現(xiàn)象或人為產(chǎn)物,反倒是一切人文現(xiàn)象不外乎都屬于某種自然進程的直接繼續(xù),所以,既往那種“社會科學(xué)”與“自然科學(xué)”的分野勢必很快就會被消除。    諸如此類的問題,顯然不是可以在閑聊中獲得解答的。對此有興趣的讀者,請參閱我在前面提到的《物演通論》一書,它的修訂本也己再版。需要事先聲明一下,那才真是一架連個零星皮肉都掛不住的有魂骷髏,望之雖令人落魄,對談則別有洞天。當(dāng)然,你若不愿繼續(xù)忍受它的折磨,我深表理解。    不過,人類的文化處境正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凡置身度外者,自將淪落后塵。一位學(xué)生聽了我的課,大約有些天地倒懸的感覺,于是問我,他以后還如何與別人溝通,我回答說,不是你能否與別人溝通的問題,而是別人能否與你溝通的問題。這又是那個“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別扭境況,即認知位相的不對稱性使然。問題在于,你是想做“魚之樂”呢?還是想受“人之苦”?    ——人生識字憂患始。要是讓我選擇,我倒寧肯安享“魚之樂”,可惜我畢竟不是一條魚(“子非魚”),于是只好承受為“人”的煎熬。    試問,你又有多少選擇的余地呢?    作者  2009年11月25日改

編輯推薦

《知魚之樂》編輯推薦:《物演通論》作者王東岳經(jīng)典哲理隨筆!讀后,必將發(fā)生一場思想地震,其強度將由你自己決定!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知魚之樂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2條)

 
 

  •   《知魚之樂》是一本哲理隨筆,匯集了作者數(shù)十年的思想精髓。在閱讀這本哲理隨筆之前,請讀者諸君做好迎接一場思想地震的心理準備。自然存在、精神存在、社會存在,這是三個截然不同、無法貫通的領(lǐng)域嗎?
    答案是否定的,《知魚之樂》的作者要告訴我們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思想方法,原來這三者統(tǒng)一于一個更基源的自然律——遞弱代償。
  •   知魚之樂,也應(yīng)該知人生之樂啊
  •   子非魚——王東岳老師,我非常喜歡。他寫的《物演通論》我認為是最好的書,沒有之一?!段镅萃ㄕ摗分v的是王老師自己發(fā)現(xiàn)的哲學(xué)原理,是理論部分。而他的《知魚之樂》正如他所說,是“輕松散漫的隨筆閑談”,是其《物演通論》一部分內(nèi)容的通俗講解。而他的《人類的沒落》是他的一個集子,部分文章在《物演通論》中已經(jīng)有了,有兩篇是新的。王老師有時語氣和用詞是十分幽默的,但掩蓋不住他揭示的人類面臨的問題的嚴重性。最要命的是,我們可能看到了問題,卻無能為力,甚至被裹挾著同流合污。更多的人甚至根本看不到問題,正如王老師所比喻的,一匹瞎馬載著人們正沖向懸崖,但車里的人們根本就沒有看一看外面是什么樣子,還在車里舉杯談笑。而這正是王老師所謂的目前人類的狀況。我建議讀王老師的書,先從《知魚之樂》和《人類的沒落》開始,如果再能從網(wǎng)上看一些王老師講哲學(xué)的課,然后再讀《物演通論》最好。
  •   基友很想要這本書,能買到真是太嗨皮了
  •   之前就已讀過,這次是買來收藏的,包裝精美
  •   有意思,有深度,讀起來有難度
  •   書還沒看,但快遞第一次這么慢,在當(dāng)當(dāng)買書就因為物流快,一般第二天就能送達,結(jié)果一周都沒收到,弄的連看書的心情都沒有了
  •   子非魚的著作震古爍今
  •   整體很好,還未細看。
    印刷紙張差點了
  •   這個是幫別人帶的
  •   確實是一本好書,值得一看!
  •   好書,就是有點費神,哈哈哈
  •   真心不錯 再看一遍 好看極了
  •   這本書大部分看了可能會覺得很悲傷吧~
  •   內(nèi)容很豐富,醍醐灌頂
  •   包裝完整,還沒看,應(yīng)該不錯
  •   六六推薦的,估計以我這個年紀還不能看懂,先收藏以后閱讀。
  •   但老道士的電視講座看了,還是蠻有意思的。
  •   人性之根:貪、煩、畏。。。。
  •   王東岳老師乃當(dāng)代大哲!《物演通論》、《人類的沒落》、《知魚之樂》這三本書都是精品!
  •   是一本值得細讀的好書
  •   挺好,很深刻。但是在中國估計沒幾個人讀了,全社會都被驅(qū)趕著賺錢謀生啊。
  •   很多年前,因為旅游衛(wèi)視的《國學(xué)堂》看過幾期,梁冬與王東岳的對話,感覺還是不錯的。當(dāng)然,畢竟人家也是在終南山修行過的。里面的有些內(nèi)容看不懂。但是《人類的沒落》就不要買了。個人感覺內(nèi)容基本上差不多!
  •   難道書不是最珍貴的貨品嗎?他可能被代代珍視相傳,一開始就備受摧殘!
  •   大師乃非主流領(lǐng)域的大思想家,讀其書令人警醒,往往顛覆以往的認知方式與價值觀。其書:《物演通論》《人類的沒落》《知魚之樂》。
  •   王是中國真正西方意義的大哲學(xué)家。一個文理科全才
  •   是在聽了子非魚(王東岳)先生課后才萌生購買其作品想法的。感覺不錯
  •   非常深刻 心靜的時候可以拿來讀
  •   謝謝,王先生的書籍我找了很久。
  •   物演通論》作者經(jīng)典哲理隨筆:知魚之樂
  •   知魚之樂
  •   好說不必說多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