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意義及民主制度的脆弱性

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陜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文森特·奧斯特羅姆  頁數(shù):343  譯者:李梅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民主的意義及民主制度的脆弱性:回應托克維爾的挑戰(zhàn)》是一部跨學科研究民主問題的專著。與一般將民主僅僅當成政治制度的研究不同,《民主的意義及民主制度的脆弱性:回應托克維爾的挑戰(zhàn)》除研究民主的政治制度外,還著力研究了民生社會的秩序構造和民主的生活方式,從把民主社會理解為一種自主治理的社會出發(fā),認為民主社會富有活力的關鍵,是公民之間的關系,是公民在處理公共事務時所具有的自主治理的能力。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文森特·奧斯特羅姆(Ostrom.V.) 譯者:李梅文森特·奧斯特羅姆,中文名為歐文森,著名政治學家、政治經(jīng)濟學家、行政學家和政策分析學家,是印第安那大學政治學系阿瑟·本特利榮譽退休教授、政治理論與政策分析中心主任之一,印第安那大學政治理論與政策分析研究所創(chuàng)始人、公共選擇理論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美國公共選擇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研究憲政與聯(lián)邦主義的著名學者。其夫人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是2009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李梅,女,1996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F(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副研究員,著有《權利與正義:康德政治哲學研究》等專著。譯者曾于2000年至2001年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政治理論與政策分析研究所作為期一年的學術訪問,與本書作者文森特·奧斯特羅姆教授有深入交流。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導言/1第一章 民主社會富有活力嗎?/2一、語詞、觀念和行為/5二、探索美國實驗的意義/19三、新設想:議會制政府與總統(tǒng)制政府/20四、概念上的模糊性/24五、研究的范圍/30第二部分 探索一門適合于民主社會人類事務的科學/33第二章 民主的概念和政治研究的語言/35一、對現(xiàn)代民主的研究/37二、結論/64第三章 官方語言與雙重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迷惑/67一、當代世界中官方語言的一些例子/68二、初步評估作為制度的語言/69三、《共產(chǎn)黨宣言》中的語言/74四、美國的新官方語言/80五、民主的范式挑戰(zhàn)/92第四章 認識選擇與公共選擇/97一、認識選擇問題/99二、分析框架的要點/112三、結論/125第三部分 回到基礎/127第五章 人的狀況:生命、學習、語言、知識、文化和秩序問題/129一、適應性/131二、秩序與變化的問題/145三、共同進化的發(fā)展問題/160第六章 制度分析:語言在生活的政治經(jīng)濟中的作用/163一、有關假想的個人的假定/165二、作為一種“物品”的語言/167三、話語共同體的構造/170四、語言用法的差異與互補性/178五、語言的建構性與變換性/185第七章 人類理解的本體論基礎/189一、宗教在知識體系中的地位/191二、關于宗教在秩序構造中的必要性的初步反思/202三、想象力在組織思維中的作用/210第八章 技藝一人造物關系/219一、文化在秩序構造中的作用/221二、技藝一人造物關系/224三、無限權力與憲政性專權/229四、策略性考量的異常情況/233五、技藝在生活教養(yǎng)中的作用/240第四部分 創(chuàng)造性文明的文化基礎/245第九章 非洲與歐洲經(jīng)驗之比較/246一、共同的遺產(chǎn)/247二、非洲的遺產(chǎn)/250三、歐洲的遺產(chǎn)/254四、歐洲經(jīng)驗的批判性評估/259五、反思當代非洲的境況/265第十章 東方與西方/273一、專制官僚體制的失敗/274二、秩序的基礎性概念和基本原則/278三、東西方交匯中的難題/282四、若干結論/284五、持續(xù)的探索/285第五部分 進步的可能性/289第十一章 展望民主秩序體系中公民精神的科學/290一、回顧/291二、何處轉向/305三、公民精神的科學/314參考書目/324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二、非洲的遺產(chǎn)到15世紀末,我認為在那個時候的非洲文化中,絕大部分非洲入主要依靠無文字的、方言的交流模式?;诎⒗Z言共同體的伊斯蘭文化是主要的例外。更早的傳統(tǒng)存在于綿延了幾千年的埃及王朝中,在尼羅河流域的一些民族中間,在亞伯拉罕的后代中,他們活著以顯示與上帝的約定,這體現(xiàn)在以色列(雅各)、摩西、耶穌和穆罕默德的傳統(tǒng)中。尼羅河和大峽谷的水路,穿越蘇丹到大西洋海岸和穿越撒哈拉到蘇丹的沙漠之路也就是交往之路。我不能想象這些傳統(tǒng)對下撒哈拉的非洲地方文化不具備重要性。例如,努爾人的盟約神學與以色列入的盟約神學極為相似。在下撒哈拉非洲,大部分的土著文化都在非常重要的意義上與定居農業(yè)有關,與一些重要的家畜飼養(yǎng)有關,遼闊的蘇丹草原以及東部和南部的非洲高地哺育了它們。然而,舌蠅和其他寄生蟲病的病源給使用“畜力”設定了限度,使人相應地有必要承擔相同的任務。這些文化中的大部分獲得了使用木頭、纖維、紡織、石頭、陶器、金屬(包括鐵)的技能。它們的文化成就體現(xiàn)在這一系列的技能中,這些技能標志著勞動的重要分工,它們在發(fā)展語言方面需要有實質性的自我意識,并且將知識由上一代人明確地傳遞給下一代人。這些勞動分工意味著共享的理解,與身份模式相伴隨,在復雜的社會關系模式中,身份模式與在互補性的技巧方面的專業(yè)化有關。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具有共同語言和文化傳統(tǒng)的人能否對其身份和生活方式形成足夠的自我意識,以便能夠在代際的基礎上維持其連續(xù)性。伊斯蘭以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天主教君主國對此提出了嚴重的挑戰(zhàn)。在伊斯蘭、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傳統(tǒng)中存在著和平的可能性,它依賴于那些遵從同一宗教信仰的人們中間存在的共同理解。

編輯推薦

《民主的意義及民主制度的脆弱性:回應托克維爾的挑戰(zhàn)》是前沿制度分析與公共政策譯叢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民主的意義及民主制度的脆弱性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