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是一襲疾風(fēng)

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陜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柳隱溪  頁數(shù):190  字數(shù):205000  
Tag標簽:無  

前言

秦國把楚國給滅了,《楚辭》把秦國給滅了。當(dāng)然,這話不是我說的,我可沒有這么拽,這是鹿山易氏在《楚辭校補·序》里面說的,原話是:“嗟夫!滅楚者秦也,滅秦者《楚辭》也?!边@句話,說得有點兒悠悠然的霸道,是典型的贏弱書生施施然地頂了盔、貫了甲,勃發(fā)昂揚之氣的文字,讓對手有一種特別想狠命地痛揍之、卻又揍不到的郁悶。但其實,這文字背后的意味,畢竟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后面,接下來的那幾句話,“故秦雖亡楚,楚辭以系民心,國雖亡而心不殄。”擺明了說的是滋生出楚辭的那片大地上的萬千人民所看重、并且念念不忘的那種精神,那顆不殄之心。只要這精神得存,就是留得青山在了。那句書生氣十足的話,它頭上頂?shù)目?、身上貫的甲,原是占?jù)了華夏九州半壁江山的荊楚大地上,無數(shù)有名無名的人們悉心鍛造出來的:是楚人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摧暴政于風(fēng)雨飄搖之中鍛造出來的;是十八路楚軍奮勇作戰(zhàn)推翻了秦王朝鍛造出來的;是屈原采擷楚歌楚舞,熔鑄精彩絕艷,終得以“衣被詞人,非一代也”鍛造出來的;是楚辭開啟兩漢文壇四百年漢賦之先河、對后世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鍛造出來的;也是先秦兩漢諸多的辭賦大家以及后世詩人薪火傳承——所共同鍛造出來的。所以,老先生才能夠說出那句表面上看起來似乎非常書生意氣的話來。一20世紀50年代,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曾經(jīng)訪華。在他即將回國的時候,毛澤東于會見中引用了屈原的一句詩,來表達自己的惜別之情,那便是《楚辭·九歌·少司命》中的“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焙髞?,當(dāng)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時候,彼時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很意外地收到了中國領(lǐng)導(dǎo)人毛澤東贈送給他的一件特殊禮物——那是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古籍影印本,《楚辭集注》,題寫書名的是著名的書法家沈尹默。據(jù)說,這是毛澤東非常含蓄地利用向日本首相贈送《楚辭》這個機會,來解決一個著名的外交事件。這個外交事件的背景是:田中角榮在發(fā)言中,為日本當(dāng)年的侵略行為道歉的時候,使用了“迷惑”這個詞,而被很多人認為用詞不當(dāng),態(tài)度輕慢。田中角榮解釋說,迷惑這個詞雖然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但是日語里面的這個詞在表達百感交集的道歉時,也可以使用的。后來他告別的時候,毛澤東就將自己書房里的那套《楚辭集注》送給他了。那么,用這套書“含蓄地解決外交事件”,卻如何理解呢?分析家們仔細研究之后認為,答案就在書里面:毛澤東是想告訴田中先生,幾千年前的楚國詩人宋玉,在他寫的楚辭《九辯》里面,正有“迷惑”一詞的典型用法。倘若主席真的是這個用意的話,那可真是過目不忘,而且思維敏捷之至,可謂天才中的天才了。不過,似乎日方迷迷瞪瞪疑惑不解地拿了書,到底也沒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倒是田中角榮見這套書是從主席的書架上直接拿出來的,跑回去將書影印了,又把影印本送了一份過來。無論毛澤東的用意是否真的在于向日方含蓄地指明漢語中“迷惑”這個詞的用法,單就他在這些重要的外交場合,多次用到《楚辭》這個事實而言,已足以表明他對于楚辭的格外傾心了。其實,他的這種格外傾心,有著非常深厚的背景。生于楚地、長于楚地的毛澤東,不可避免地從青少年時代開始,便受到荊楚湖湘文化的影響,正是這充滿了浪漫主義氣息的浸潤熏陶,成就了他的詩人氣質(zhì),激發(fā)了他為那如此多嬌的江山“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豪情。或許,再也沒有哪個領(lǐng)導(dǎo)人像他這樣癡迷楚辭的了——要知道,他可是從少年時代就開始背誦楚辭、抄錄楚辭的。到了青年時代,他即主張對楚辭作出“新評價”,其后的中老年時期,直至暮年,對楚辭的興趣都“仍未稍減”。他讓人收集了各種版本的《楚辭》及相關(guān)著述,據(jù)稱多達五十余種。在外出的時候,他要隨身帶上朱熹的《楚辭集注》和明代陳第撰寫的《屈宋古音義》,在閱讀的時候,他還要用紅藍兩色鉛筆在書上作圈畫。即使是在敵軍炮火連天攻擊甚猛的時候,他仍然挑燈夜讀楚辭,甚至于在空軍雷達部隊發(fā)現(xiàn)敵機已經(jīng)逼近、全城宵禁實行燈火管制的時候,他還要命令李銀橋為他點起蠟燭——照樣看楚辭。毛澤東對于楚辭的那樣一份厚愛,已是顯而易見了。那么,他究竟是為什么如此喜歡楚辭的呢?或許我們可以從有著獨特底蘊的楚文化著眼,看出一些端倪。無獨有偶,兩千多年前,九州大地上出了一位帝王,他對于“楚”的著迷程度,絲毫也不亞于毛澤東對于楚辭的癡迷,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位帝王就是漢高祖劉邦。出自江蘇沛縣的劉邦,喜愛穿楚服、喜歡唱楚歌、喜歡觀楚舞。當(dāng)劉邦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并成功地平息了叛亂,回師路過故鄉(xiāng)沛縣之時,停留下來,并在沛宮置辦了豐盛的酒宴,以款待“故人父老子弟”。酒至酣處,劉邦擊筑而歌,創(chuàng)作了那首著名的歌詩《大風(fēng)歌》以抒懷。這一首楚歌,頓時隨著沛縣一百多名英俊少年清朗的歌聲,響徹了沛縣的上空——“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據(jù)史書記載,漢高祖這一次回到故鄉(xiāng)沛縣,唱著這首縱橫捭闔的楚歌,提劍起舞,禁不住“慷慨傷懷”,以至于泣下數(shù)行。對于楚人的服裝“楚服”,劉邦可謂是情有獨鐘了,甚至于當(dāng)別人求見他的時候,不穿楚服他還不高興,等對方特意換了一身“楚服”再去求見,他才欣然應(yīng)允見之。至于楚舞,那位最得劉邦愛戀的戚夫人,就很擅長跳楚舞。當(dāng)劉邦試圖改立自己偏愛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的時候,遭到了朝中大臣的群起反對,無可奈何的劉邦,在這失望而又落寞之時,對劉如意的生母戚夫人說:“為我跳一曲楚舞吧,我為你唱楚歌?!?“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這位大漢王朝的開國之君,無論是在他意氣風(fēng)發(fā)之時,還是失落傷懷之時,首先想到的,都是依傍在自己最鐘愛的精神故鄉(xiāng)——楚文化那美麗溫暖的懷中,以尋求那份心靈深處的慰藉。雖然劉邦的故鄉(xiāng)江蘇沛縣,作為楚國轄地的時間并不是很長,但卻一點兒也不影響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對于楚國的那份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對于楚文化的那份歸屬之情——這深深的眷念之情、歸屬之情,在楚國破滅、社稷覆亡、楚王室宗祠不繼已然那么漫長的歲月之后,在幾經(jīng)改朝換代之后,還能如此之深,如此之堅固,縱觀人類數(shù)千年的文明,能夠似這般令人繾綣難舍情深意長的,不多。楚文化的底蘊和巨大魅力,也由此可見一斑。二一提到楚文化,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其實,蘊積深厚的楚文化,遠遠不是一個屈原所能代表得了的;甚至于在楚文化的文學(xué)方面,也并不是一個屈原能夠完全代表得了的。千百年來,楚文化對于中國文化的影響,對于中國人的影響,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只是在無形之中“潤物細無聲”罷了——根本就用不著為了“獨尊”這一家,而費神賣力地整出大大的動靜去“罷黜百家”,因為她本來就是百花爭妍的體系,她海納百川的廣博胸襟和兼收并蓄的寬容情懷,為有緣人所承襲,代代相傳,早已經(jīng)沁入了我們的骨髓,融入了我們的血脈。在文學(xué)、藝術(shù)、哲學(xué),乃至科技領(lǐng)域,楚文化的貢獻都是獨具特色的,她總是那樣不拘一格,那樣瑰麗跳脫,富于獨立精神,富于創(chuàng)造的活力。在民風(fēng)民俗方面,若要舉出源自楚俗的例子,可以信手拈來。而所有這些,都不一定非得和屈原扯上關(guān)系。但是,毫無疑問,屈原是“楚辭”的最杰出代表人物。雖然在戰(zhàn)國后期以及兩漢時期,都不乏優(yōu)秀的楚辭作家和作品出現(xiàn),只是,無論是就文學(xué)藝術(shù)而言,還是就思想領(lǐng)域而言,他們基本上都沒能夠超越屈原。從文學(xué)的角度來看,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作品,盡情地展示了香花香草、鸞鳥鳳凰、駿馬麒麟、黃鐘大呂、神靈巫覡、神女美人等等,而與之相對的則是雜草惡蒿、燕雀烏鴉、駑馬劣馬、瓦釜陶缶……這些經(jīng)典的楚辭意象,從神話中紛紜而來,從荊山楚水中飄然而來,他們聯(lián)袂起舞,她們翩翩飛翔,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撲朔迷離五彩繽紛的奇幻世界,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著詩人那瑰麗不羈的奇異想象、超逸絕塵的精神追求以及噴薄而出的激烈情感,形成了個性鮮明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韻味獨特的審美旨趣。在這個基礎(chǔ)之上,屈原傾盡心血、以其生命寫就的無怨無悔地上下求索真理、執(zhí)著追尋美政的主人翁形象,將其悲天憫人的難解情愫和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情懷,完美地融合成為一體?!伴L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其卓然而立的人格精神,為世人所敬重,千載而下,無論是文人士大夫,還是目不識丁的普通百姓,都深深為之感佩。一顆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擁有浪漫不羈的心性,上下求索、絕不妥協(xié)的精神,以及上天入水、神游太虛、與鬼神共舞的膽魄,在嚴格強調(diào)禮教、強調(diào)綱常的中國,更顯得彌足珍貴。然而,楚辭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楚文化最可貴之處,卻還不是這里。楚文化的最可貴之處在于:蘇世獨立和自由飛翔。唯其獨立,方可蘇世;唯其自由,才能飛翔。由于中原民族的文化結(jié)構(gòu)相對比較穩(wěn)定,社會發(fā)展也趨向成熟,禮樂教化以及倫理道德規(guī)范已經(jīng)形成了嚴格的禮教制度。禮教,在其本質(zhì)政治等級制度的外面,外掛了兩個隱藏著冷酷殘忍,但是看起來卻又非常溫馨漂亮的東西:倫理道德。在封建禮教制度的幫助下,中原統(tǒng)治者成功地造就了大批“順民”,它是君主維護其統(tǒng)治的最高效的工具。可以說,任何行政和法律手段都沒有它所起的作用大。有學(xué)者非常形象地比喻說,嚴格的禮教制度,使得中原人民變得像一個未老先衰的兒童,失去了應(yīng)有的本真和趣味。幸運的是,楚國處在中原諸侯和幾乎不知禮教為何物的蠻夷民族的交匯處,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文化傳承,決定了楚人在主動繼承學(xué)習(xí)中原先進文化的同時,順便將中原禮教文化中那些壓抑人性、束縛個性、壓制鮮活創(chuàng)造力的枷鎖“咣咣哐!”地砸掉,隨手扔到了一邊。所以,先秦時期“文明有禮”的中原人,常常貶斥楚人為“蠻夷”,當(dāng)他們自己需要稱霸的時候,就扯了大旗,號召大家前去教訓(xùn)蠻夷,號稱“尊王攘夷”。眼見著動不動就有“八國聯(lián)軍”操起家伙,以這個所謂的名義跑來討伐楚國,偏偏卻又每每無功而返,楚人回頭一琢磨,覺得這些號稱“不蠻夷”的家伙們似乎也不怎么樣,于是嘿嘿一樂,繼續(xù)我行我素,繼續(xù)“咣咣”地砸禮教枷鎖。當(dāng)砸碎的枷鎖再次引來中原人的白眼時,楚人就昂然冷笑道:“我,蠻夷也?!狈饨ǘY教制度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各個領(lǐng)域羈絆著人們的手腳,束縛著人們的思想。圣人夫子們竭力地宣揚“克己復(fù)禮”,宣揚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乃是上天定下的秩序,必須按照既定的等級無條件地服從,絲毫也更改不得,如有違反,無論是什么原因,都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楚人卻對這個看似溫情脈脈的血盆大口不以為然,他們只用了一句話就把這些圣人圣語發(fā)還去原地了——道家拉起一個條幅,上書八個大字,“圣人不死,大盜不止”。損是損了點,可是卻也不無道理。其實,講忠義原本是好事兒啊,楚人也是要求講忠義的,只是他們對于忠義的標準與中原的不同、甚至有時候大相徑庭罷了。中原禮教的這個“忠”字,是和“孝”字綁在一起的——如果臣子膽敢對君主不忠的話,那就同時也是不孝了,所謂“事君不忠,非孝也。”那么圣人對于“孝”字的標準又是什么呢?孔老夫子說,所謂孝,就是“無違”??!要做個忠孝之人,無論如何,都不要拂逆了上頭的意愿!——鑒于青年一代普遍具有特殊叛逆時期的不爭事實,以及君主們經(jīng)常犯錯誤的事實,似這般唯唯諾諾恪守“無違”的“忠臣孝子”,當(dāng)?shù)每刹蝗菀籽?,讓人豎大拇指啊。可是,楚人卻反對說,尊敬歸尊敬,但是怎么可以完全“無違”呢?!我們尊敬的楚王陛下做錯了事,他的老師可是操起荊條就打他的喔!楚王陛下打了敗仗,就連守城門的人都可以拒絕放他進城的喔……楚學(xué)專家說,屈原對待君王,是“敬而不順,忠而有違”,這個分析很是精辟。支撐他做到這“敬而不順,忠而有違”的,正是楚人在精神上的充分獨立和自由。楚人隱逸成風(fēng),也正是來源于他們強烈的獨立意識和追求自由的精神。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才能造就獨樹一幟的楚文化?!疤K世獨立,橫而不流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薄藭r中國的文學(xué)領(lǐng)域,恐怕再也沒有任何一種文本,能夠擁有比《楚辭》更多的獨立之贊了。三楚辭,原本是活色生香的。非??上У氖?,在“獨尊儒術(shù)”之后,在鐵桿兒的衛(wèi)道士們大行其道的漫長歲月之中,就連《詩經(jīng)》的首篇,明明白白歌頌愛情、歌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關(guān)雎》,都能夠被他們解讀成“后妃之德”。因此也就不必奇怪,為什么在一些鴻儒巨儒的眼里,楚辭中的驚彩絕艷、活色生香,要么被干巴巴地解讀成什么之德,要么就被無情地劃歸為“褻慢淫荒”了——可憐楚辭,漸漸地變作了高級古董霉干菜。所幸,大家都知道這個古董價值不菲,所以看在珍稀古董的分上,紛紛收藏霉干菜。光是收藏當(dāng)然還是不夠的,于是就下工夫考證霉干菜,譬如:這匹葉子原先是哪棵樹上頭的呀,那匹葉子原先是哪棵菜上頭的呀,有一匹葉子有四種姿態(tài)呀,等等諸如此類。然而,這只是夫子們的游戲,他們對于霉干菜的考證愈來愈多,而真正孕育了楚辭的民眾,對于書本形式的《楚辭》,卻是愈發(fā)的生疏了。歷史的烽煙,歲月的無奈,塵封了她的光華。這“烽煙”也者,自然是包含了很多的因素,然而無論都有哪些因素,總之現(xiàn)狀是:如今真正讀楚辭的民眾,不多了。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乃至歷朝歷代的散文作品,各色話本,哪一樣都比楚辭擁有更多的目光,然而只要說起楚辭來,大家還是知道那個最基本的定位:非常好!至于究竟是“怎么個好法兒?不知道喔……”朋友中,即使是名牌大學(xué)中文系畢業(yè)的碩士,在聊到著名的楚辭具體篇章時,竟也說不出什么來,而只有一個非常籠統(tǒng)的印象,說是縹緲啊、古風(fēng)啊什么的,至于哪里縹緲了,怎么就古風(fēng)了,就說不上來了,其間的詩句也說不上一句了。雖然如張正民教授所說,歷代封建王朝基于統(tǒng)治的需要,自古以來,就重儒輕道,重北輕南,重龍輕鳳……但是仍然很難相信,如今的楚辭,竟連名校的中文系碩士都會覺得陌生,論之而語焉不詳;全然不像詩經(jīng)、唐詩、宋詞那樣,有許多經(jīng)典的詩句已經(jīng)普及到就連三歲的小孩子都能夠橫流倒背的地步。這樣的一個古董,我原本是不敢碰的。我知道面對這樣的一種現(xiàn)實狀況,去碰這樣一個被高高供奉在厚厚塵封的古老書架上的、孤獨寂寞的珍稀古董,意味著什么。即使我不揣冒昧,跑將過去,將那周圍數(shù)千載的灰塵“呼呼呼”地掃掉,捧出一些瑰麗來展示,但是,倘若我所付出的有限的心血,對不起當(dāng)年傾盡了畢生的心血、著就此驚彩絕艷之作的先輩,我又當(dāng)何以自處?感謝陜西人民出版社,感謝編輯關(guān)寧的積極勉勵。我牙一咬、心一橫,斗膽來做這件事情。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xué)評論家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辨騷》中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話,用來評價那些解析楚辭的人們——“才高者菀其鴻裁,中巧者獵其艷辭,吟諷者銜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魯迅先生對這段話,又有精辟的評論。他說劉勰所講的這四句評語,隱隱含有深深的悲哀——“劉彥和所謂‘才高者菀其鴻裁,中巧者獵其艷辭,吟諷者銜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皆著意外形,不涉內(nèi)質(zhì),孤偉自死,社會依然,四語之中,函深哀焉?!鼻拜厒冊缫延醒栽诖耍冶闶亲鲆粋€追隨前輩身影的“童蒙者”,拾一拾散落的香草,也認了罷。蘇世獨立的楚辭,原本是憑風(fēng)飛揚的?!傲只ㄖx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雖然這樣的詩句也是美的,也有“飛”的韻味,但那是飄飛,中國流行的古詩詞中,所多的便是這種飄飛,帶著閨閣淚的飄飛。而楚辭,“駕飛龍兮北征”、“橫大江兮揚靈”、“登九天兮撫彗星”、“舉長矢兮射天狼”、“援北斗兮酌桂漿”的楚辭,則是飛揚,是翱翔。我一直希望,讓原本飛揚的楚辭,拂掉歲月的塵埃,再次飛揚起來?;钌?、奇絕瑰麗的楚辭,蘇世獨立、橫而不流的楚辭,矢志堅守、上下求索的楚辭,憑風(fēng)飛揚的楚辭,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楚辭——她的絕世魅力,深深地吸引著我,便就做個拾其香草的童蒙者、又如何?生也有涯,知也無涯,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與君共求索。“愿歲并謝,與長友兮?!?/pre>

內(nèi)容概要

“生如春花之絢爛,逝如秋葉之靜美?!?   這樣的文字,大約是關(guān)于“生與死”最唯美的描述了罷?    生而有幸,成長在和平年代;生而有幸,成長在國力上升的年代;不必操戈執(zhí)矛上陣去拼死廝殺,不必終日蹙眉憂慮若屈子。我們只需要在忙碌的間隙許下心愿:世愿在生之時,當(dāng)精彩絢爛若春花;倘若去了,也當(dāng)美麗靜謐如秋葉。    生命于我們只有一次,沒有理由不珍惜。    生命于我們不僅僅是個體,雙親、手足、愛人、金蘭……浸潤在我們生命中的牽掛,與生俱來,太多太多,沒有理由不珍惜。

作者簡介

柳隱溪,生于江南洛溪河畔,長于江北古老城池,童年的記憶足關(guān)于山清水秀的自然,后來的記憶是關(guān)于沉蘊厚重的歷史。嘗心系長空,忘情山水;愛九州之韻,楚天寥廓;愛“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的意境;愛屈原汪洋恣肆、縱橫四海的筆墨,以及先生“長太息以掩涕”的情懷。已出版、發(fā)表作品:小說《老屋》、《孔雀人》、《柔和莊主》等,報告文學(xué)《雄風(fēng)再起》系列,隨筆《戲劇人生》系列、《梔子》、《靜靜的尢花果》、《梅韻》、《來,來來……你這扯謊的鬼呀》等。愛好及涉獵:歷史、楚文化、舞蹈、戲劇、古箏等。

書籍目錄

[辭之魅]  飛龍橫江的女子,湘夫人——《九歌·湘君》的女主角  洞悉的悲?。旱圩咏蒂獗变?,目眇眇兮愁予——《九歌·湘夫人》  妖孽似的尊貴天神,大司命——《九歌·大司命》的男主角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好一個純良的“君思我兮不得閑”——《九歌·山鬼》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九歌·國殤》  “火,是祝融的火呵;歌,是屈子的歌”——《九歌·東皇太一》《九歌·禮魂》  千古一嘆:悲哉,秋之為氣也!——《九辯》  千古奇書——《天問》  別離的無奈,堅守的痛楚——《九章·橘頌》美麗的艱辛  “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賈誼和他的《吊屈原賦》  “大都詩人自倡,生民不耽”——《惜誓》與《卜居》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經(jīng)典意象]  [鳳凰·鸞鳥·純良]  [逍遙·美政·痛楚]跋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二湘夫人已經(jīng)等待了太久,太久。她不要再這樣無謂地等待下去了,她要四處尋找,她要浩歌相問——湘君呵湘君,你竟是因了什么事情羈絆住了,為何還沒有到來?你為何猶豫不前?你是為了等待誰而滯留在水中的沙洲么?還是為水波所阻隔,無法過來?你可知道,我為了今天的相約,早早兒地就為君梳妝,將自己修飾打扮得清爽美麗。為了盡快地見到你,我駕起桂木香舟快速航行,我下令沅江湘江不許興起風(fēng)浪,我命令長江之水平平靜靜緩緩地流淌,一切都只為了你……我是如此殷切地盼望見到你呵,可是你,卻仍然沒有來!吹起那如怨如慕的排簫,卻是為誰,思情悠悠?湘君呵湘君,你在哪里?約定的時候,約定的地方,湘君卻沒有如約出現(xiàn)。等待是如此的難熬,揣測是如此令人心痛,湘夫人決意主動去尋找他。湘夫人對湘君的尋找,其氣勢足以令漢唐以降的千百萬才子佳人們心驚魄動,她的交通工具馬前卒,單是想想,就令淑女們心悸——飛龍。湘夫人駕馭起飛龍之舟上了路,劈風(fēng)斬浪一路向北,去尋找她的愛人。“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飛龍之舟北征尋覓,尋覓不得,于是調(diào)轉(zhuǎn)航向,駛向了洞庭。洞庭湖煙波浩淼,追尋之人茫然四顧。湘君我的愛人,你可知曉,在我的桂木香舟之中,艙壁上掛著木蓮薜荔織就的香草之簾,佩蘭蕙草裝飾著輕柔的帷幕香帳,溪蓀飾槳,蘭草飾旌……我為你做了悉心的預(yù)備,可是你呵,卻在哪里?碧波蕩漾,湘夫人極目眺望涔陽遠浦。擋不住,什么都擋不住那飛揚之靈,她決意再做一次努力。她橫渡大江,告知天地告知神靈,我在這里呵,我在這里——!天地?zé)o語,水波嗚咽,依舊沒有湘君的身影。追隨左右的侍女目睹此情此境,也不禁為夫人長長地嘆息,忍不住心中悲傷,涕淚潺諼,淚珠兒滾滾而下。湘夫人隱忍著心中思念的悲苦,默默揮起桂木制的長槳,木蘭作的短楫,使盡全身氣力飛棹揮槳,奮力劃開水波恰便似鑿破了寒冰,掀開了積雪,揮斥了所有的郁悶、哀傷、憤怒、悲苦……統(tǒng)統(tǒng)都海闊天空亂飛去!飛棹揮槳,乘風(fēng)破浪,那叫一個痛快。呵呵,我真是可笑啊,竟然會希冀可以跑到水中去采摘薜荔,竟然會希冀可以爬到樹梢上去攀搴到荷花,我竟然會以為湘君你,會如約而來!真可笑……好罷,倘若兩心不同的話,即使靈媒再是往來撮合,也都是徒勞的。雖然兩心歡悅,可是如果恩愛不深的話,也會很容易就決絕分離了。既然已是“心不同”、“恩不甚”、“交不忠”、“期不信”,還有什么可說的呢?這些道理我都知道,可是,可是我的心呵,為什么卻還是放不下呢?湘夫人的心中郁郁惆悵,欲待要不思量,卻還是難以忘懷。難不成,難不成此番你又是沒有空閑么?呸,明明是相交不守忠誠,明明是相約不守信用,卻要找借口說什么沒有空閑赴約……你,當(dāng)真是沒有空閑么?沙石灘上水流湍急,飛龍之舟掠過水面輕盈迅捷,翩翩而行。好了罷,算了罷,良辰吉時已過,且都放下了罷。湘夫人取下隨身的玉塊,拋到江水之中;解下隨身的佩飾,留在澧水之畔。在芳草萋萋的水中小洲上,采摘了一抔抔香草杜若,湘夫人悠悠地漫步在江邊,展眼湘江斜暉,默然與語:湘君,我如約來過。三不得不說,湘夫人的氣勢,比湘君要大,而且大很多。兩個神靈相約,湘夫人如約而至,然而湘君卻還沒來。為了盡快見到湘君,湘夫人命令沅江湘江不許興起風(fēng)浪,命令長江之水平平靜靜緩緩地流淌;為了尋找沒有如約而至的愛人,她駕馭起飛龍橫沖直撞,她橫渡大江顯靈飛揚,她飛棹揮槳,她勢不可當(dāng),她鑿寒冰,她開積雪……她盡了一切努力,卻還是沒有看到她的愛人。湘君沒有履約,他失約了!即使是她身旁的侍女,也禁不住為夫人長長地嘆息,涕淚縱橫;而湘夫人,卻隱忍著內(nèi)心的傷悲,暗自思念著愛人,“隱思君兮啡側(cè)”。湘夫人,她是一個堅忍的女子。對于這一點,熟讀楚辭的鴻儒大人們基本上都視而不見。在幾千年的流傳過程中,楚辭被貼了很多的標簽。其中有一些標簽具有極強的魅惑力,比方說“香花、香草、美人”,比方說“裊裊、嫋嫋、婀娜”等等,這些詞無一不具有弱質(zhì)之美,令擁有博愛胸懷、憐香惜玉的人們浮想翩翩。還有一些標簽具有極強的障眼法,比方說“哀傷、幽怨、泣訴、怨尤、悲傷”等等,這些詞,同樣具有非常贏弱的質(zhì)感,其贏弱之表,很輕易地掩蓋了其堅韌之里。在這樣一些標簽掩蓋之下的湘夫人,很少有人關(guān)注她的“駕飛龍兮北征”,“橫大江兮揚靈”,很少有人關(guān)注她在慍怒之下“斲冰兮積雪”——這樣一個率性而為的女子,飛龍橫江的湘夫人,竟然會常常被后世的一些文人墨客,一廂情愿地把她描繪成一副行動“不勝嬌羞”,動輒“羞澀掩面”的模樣,好似一個足不出戶、弱不禁風(fēng)的小腳女人,是何其的荒謬,謬之千百里其猶不止。由于相對較少受到中原倫理道德、禮教思想的束縛,楚人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已經(jīng)是令中原夫子們大大驚詫了;而楚女子的驚世駭俗,更非中原夫子的綱常規(guī)矩可循。無論是傳說也好,史實也罷,荊楚女子總有一股子阻擋不住的巾幗氣勢。孟姜女沖天一恨,哭倒了萬里長城;曾志回首一怒,一把火燒毀了巍巍城樓。對于游弋于八百里洞庭的神靈,“帝子”湘夫人來說,命令沅江湘江不許興起風(fēng)浪,命令大江之水平靜流淌,駕馭飛龍劈風(fēng)斬浪,顯見得不過是舉手之勞、小菜一碟兒罷了。只是女子在沉醉于戀情之中的時候,很容易頭腦發(fā)昏。倘若有誰惹得這樣一個驕傲的帝子湘夫人生了氣,后果會怎么樣呢?《九歌·湘君》之后數(shù)百年出現(xiàn)的《漢樂府》里面,有一篇《有所思》,可算得是個絕佳的對比參照。《有所思》講述了漢朝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心心念念地思戀著遠方的情人,預(yù)備送給愛人一件極其珍貴的禮物,來表達自己真摯熾烈的愛戀。那禮物是“雙珠玳瑁簪”,女子覺得不夠,還要“用玉紹繚之”。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卻突然傳來了男子變心的消息。這女子聽了,頓時無比的激憤,“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绷⒖叹桶杨A(yù)備好的珍貴禮物撕碎、摧毀、焚燒!然而這還不夠解恨,她還要更進一步,“摧燒之,當(dāng)風(fēng)揚其灰!”都挫骨揚灰了。然后立誓,從今以往,“勿復(fù)相思,相思與君絕”!這孩子都決絕到了如此地步了,可是當(dāng)黎明來臨,東方既白,秋風(fēng)陣陣送清涼,晨風(fēng)中鳥拍翅疾飛,呢喃啼叫的時候,她的心卻又軟了下來,由果決到猶豫,由心煩意亂到輕輕嘆息?;蛟S,等到天亮之后可以想想清楚吧……這是平民家的一個女孩子,在失戀之后的反應(yīng),她敢愛、敢恨,愛得深、恨得切,到了最后,還是愛占了上風(fēng)。作為帝子神靈的湘夫人,心性自然與小女孩兒不同。當(dāng)她發(fā)現(xiàn)湘君沒有如約到來的時候,她最初的反應(yīng)是擔(dān)心、憂慮、揣測,她甚至幫著湘君設(shè)想了種種理由,生怕他是在路上遇到了什么阻礙,耽擱了行程。然后,她便在那廣闊的水域折返航行,前前后后仔細搜尋了一番,希望能夠找到他幫他脫離阻隔,卻發(fā)現(xiàn)他并不是被阻隔在半路上——湘君那廝,他壓根兒就沒有一絲一毫的影子。這時候,湘夫人才終于生氣了??伤质侨绱酥畹貝壑婢噪m然她很生氣,后果卻也并不嚴重。她只不過是將一腔的慍怒貫注到手臂上,不顧一切奮然劃槳,槳楫猛砸入水,掀起驚濤駭浪翻滾奔涌,好似赫然斫破層冰,卷起千堆雪。末了,這身為帝子的湘夫人,還是和那幾百年之后漢朝的平民女孩兒一樣,在內(nèi)心苦苦掙扎之后,最終還是選擇原諒了愛人。女子總是這樣,幾千年過去了,還是這樣。

編輯推薦

《楚辭是一襲疾風(fēng)》:這是荊山楚水間噴薄而出的濃烈情感這是蘇世獨立、憑風(fēng)飛揚的九霄放歌當(dāng)拂掉歲月的塵埃、鸞鳥鳳凰、駿馬麒麟、香草美人……紛紜而來、宛若夢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楚辭是一襲疾風(fēng)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楚辭真的很難看懂啊,還沒看完,感覺還不錯
  •   很好的商品,我十分滿意。
  •   幫同學(xué)買的,據(jù)說內(nèi)容很贊
  •   要了解屈原,楚辭就當(dāng)然是必讀的啦
  •   內(nèi)容還是可以的,就不多說了
    可是~~
    質(zhì)量實在是不怎么樣啊,手感不好,封面像一用就要用壞似的。望下一版改進哈
  •   喜歡古書解讀
  •   書質(zhì)量還是不錯的。。就是內(nèi)容一般。。不太喜歡作者寫東西的風(fēng)格。。而且言之無物~沒讓我起什么共鳴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