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陜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徐城北 頁數(shù):14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老北京的城、老北京的墻、老北京的門到底是什么樣的?老北京的食、老北京的戲、老北京的廟會又有著怎樣的面貌與滋味?《這里是老北京》作者徐城北——一位熟悉北京人文,熟知北京掌故,更親見親聞北京諸多風物的老北京人,把自己成長中玩得最高興、記憶最深刻、感觸最幽深的北京的舊時舊物.從“話鋒一轉(zhuǎn)說花鳥”“飲食滋味最悠長”“京戲京劇不一般”“從廟會到集會”等方面進行書寫。在這些漸行漸遠的舊時風物里,細細讀來,有惆悵,亦有神往。
作者簡介
徐城北,1942年生于重慶,長于北京,現(xiàn)為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京劇文化和京城文化,因其母親彭子岡曾是《大公報》的著名記者,往來之間多是文化名人,聆聽受教之下,有關(guān)歷史、有關(guān)文化、有關(guān)掌故亦了然于心。下諸筆端,引人入勝,意味悠長。著有《老北京:帝都遺韻》《老北京:巷陌民風》《老北京:變奏前門》《過往的君子聽我言:京劇閑閑說》《京劇與中國文化》等書。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北京的形象第二章 話鋒一轉(zhuǎn)說花鳥第三章 放眼水系與城垣第四章 道路·屋宇第五章 公園乃是新事物第六章 飲食滋味最悠長第七章 京戲京劇不一般第八章 從廟會到集會第九章 說年節(jié)論婚喪第十章 從市場看客商第十一章 覓野趣尋生機第十二章 教授展開新人格第十三章 京城文化再錘煉第十四章 京城也有負面第十五章 我期待于牡丹灰鶴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如果是在如同上一章中所說的三條大道交會北京的時代,那外來的人也只能三者取一進入北京,可以騎馬,可以坐轎,也可以坐在人推的車子上。如果來人屬于窮困者,那就只有邁開雙腿走路了。在山東、河北農(nóng)村鬧災的年月,破產(chǎn)的農(nóng)民進入北京,都幾乎是從沒有現(xiàn)成路徑的農(nóng)田中踏出一條小路,坎坷著佝僂著身子進入北京的。本章要討論的,還不是這些北京外圍的道路,我們現(xiàn)在主要是探討北京城內(nèi)部的道路是怎么形成的。我所見過的最早的北京地圖,是清乾隆時期出版的。除了首都圖書館、侯仁之家以外,全北京也剩不下幾張了。其實,這樣的地圖上的道路,距離最初的道路還相差很遠。各種史料上也沒有記載北京是怎么由一片平坦的荒地,一步步建設出各種房屋與各條道路的過程的。我們只有揣測,忽必烈指使著他的智囊,先踏勘了城墻和主要道路的位置,把未來城市中的各個大的位置作了區(qū)分與限定——最中央處,做皇宮;外邊一些的,做王府;再外邊的,給大臣做宅第;最后剩下來零零星星的,就讓老百姓蓋房子吧。當然,在房子與房子之間,事先劃好了街道、胡同的位置與寬窄。如果不修最初的土路,蓋房子的人進不來;如果蓋好房子不再完善道路,房子的主人也就不答應了。先說城市的中央。北京從一開始建設時,城市中心就保留了一條無形的中軸線,在這條線兩側(cè)的建筑物,要做到左右對稱。比如在天安門前,西邊是社稷壇(今天的中山公園),右邊是太廟(今天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在前門外,西邊是先農(nóng)壇,東邊是天壇。甚至在朝廷上,文臣與武將也是各站一邊。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我談北京,自然會說到它各種的重要的項目,但在這開篇之際,卻要話鋒一轉(zhuǎn),先要說業(yè)已消失了的一花一鳥,說一說這兩件被消滅了的北京風物:中山公園里的牡丹,隔壁太廟中的灰鶴。它們確實不大,但都曾是飽含文化意味的活物兒,因此就格外讓人緬懷不已。應該承認,這兩件活物兒,也就是北京這個“故國”時期活的象征。 《話鋒一轉(zhuǎn)說花鳥》
編輯推薦
《這里是老北京》:京城文化研究學者徐城北悠然話說老北京,中國著名國畫大師多寫意書畫舊風物。我談北京,自然會說到它各種的重要的項目,但在這開篇之際,卻要話鋒一轉(zhuǎn),先要說業(yè)已消失了的一花一鳥,說一說這兩件被消滅了的北京風物:中山公園里的牡丹,隔壁太廟中的灰鶴。它們確實不大,但都曾是飽含文化意味的活物兒,因此就格外讓人緬懷不已。應該承認,這兩件活物兒,也就是北京這個“故國”時期活的象征?!对掍h一轉(zhuǎn)說花鳥》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