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考古

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陜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冉萬里  頁數:416  字數:409000  
Tag標簽:無  

前言

  考古學的研究對象是遺跡與遺物,而且隨著田野考古的不斷開展,新的發(fā)現層出不窮。也正是這一點,使得考古學成為一門研究古老學問的年輕學科,也是一門魅力無窮的學科。同時它也常常是解決一些歷史問題的關鍵,正如郭沫若所說:“地下發(fā)掘出的材料每每是決定問題的關鍵?!蓖鯂S也曾經說:“自古新學問之起,大都由于新發(fā)見之賜。”陳寅恪也說:“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為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辈粩嘤楷F的新發(fā)現,也決定了考古學是一門知識更新較快也是永遠年輕的學科?! ∽鳛橹袊脊艑W重要組成部分的隋唐考古學,首先是中國考古學按照朝代劃分的一個階段,也可以說是一個分支,不僅屬于歷史考古學的范疇,而且是典型的歷史考古學。它所研究的對象不僅仍然是遺跡和遺物,還有其自身的研究特點。這一時期的文獻資料數量巨大,為進一步深化研究,揭示當時社會深層次的問題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同時,與文獻資料相結合的問題,既是歷史考古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也是中國考古學的一個特色。因為像中國這樣,古籍如汗牛充棟的國家,世界上恐怕再難找出第二個。如何讓這一特色能夠得到很好的利用,并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并為世界所承認,則是值得不斷探討的一個問題?! 「鶕吨袊蟀倏迫珪た脊艑W卷》對歷史考古學的定義:歷史考古學是從研究的年代范圍上而言的,屬于考古學的兩大分支之一,研究范圍限于有了文獻記載以后的人類歷史,與史前考古學的界限在于文字的發(fā)明。

內容概要

隋唐考古是中國考古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屬于典型的歷史考古學。上承三國兩晉南北朝,下啟宋元。這一時期不僅政治統(tǒng)一,經濟文化繁榮昌盛,而且各類遺跡與遺物數量多、豐富多彩。如遺址類有世人注目的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等;遺物類有色彩絢爛的三彩器、金銀器、各類栩栩如生的造像以及反映“絲綢之路”繁榮的異域遺物等。通過學習,可以加深對“漢唐雄風”的理解,可以觸摸隋唐文化的脈搏。

書籍目錄

第一編  重要遺址 第一章 城址    第一節(jié) 隋唐城址的類型與布局    第二節(jié) 重要城址 第二章 離宮遺址    第一節(jié)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    第二節(jié) 唐華清宮遺址 第三章 其他重要遺址   第一節(jié) 三門峽棧道遺跡   第二節(jié) 錢氏捍海塘遺址   第三節(jié) 橋梁及其遺址   第四節(jié) 礦冶遺址第二編  陵墓 第一章 帝陵   第一節(jié) 隋代帝陵   第二節(jié) 唐代帝陵   第三節(jié) 五代陵墓 第二章 墓葬   第一節(jié) 隋代墓葬   第二節(jié) 唐代墓葬   第三節(jié) 五代十國墓葬第三編  手工業(yè)遺址和重要遺物 第一章 瓷窯遺址和瓷器    第一節(jié) 瓷窯與瓷器概況    第二節(jié) 隋代瓷窯    第三節(jié) 唐代南方瓷窯系統(tǒng)    第四節(jié) 唐代北方瓷窯系統(tǒng)    第五節(jié) 其他瓷器    第六節(jié) 隋唐五代瓷器的外銷 第二章 重要遺物   第一節(jié) 銅器    第二節(jié) 銅鏡    第三節(jié) 鐵器    第四節(jié) 金銀器    第五節(jié) 璽印    第六節(jié) 漆器    第七節(jié) 玻璃器    第八節(jié) 絲織與印染    第九節(jié) 唐蘭彩    第十節(jié) 貨幣與度量衡    第十一節(jié) 建筑材料    第十二節(jié) 其他遺物第四編 宗教遺跡與遺物及其他 第一章 佛教遺跡與遺物    第一節(jié) 石窟寺考古學    第二節(jié) 寺院布局    第三節(jié) 佛塔與塔基地宮    第四節(jié) 佛寺大殿與遺物 第二章 道教遺跡與遺物 第三章 敦煌學與吐魯番文書第五編  周邊地區(qū)的考古學遺存 第一章 渤海遺跡與遺物 第二章 南詔遺跡與遺物 第三章 吐蕃遺跡與遺物第六編  中外文化交流的遺跡和遺物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一、都城  隋唐時期都城又可分兩種形式,第一種是長安城。它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始建于隋開皇二年(582),初名大興,人唐改為長安。其平面呈長方形,周長36.7公里。宮城置于郭城北部正中,北連禁苑,南接皇城。宮城、皇城以外為里坊區(qū),由11條南北向大街和14條東西向大街將其劃分成棋盤式格局,其問布列110坊及東西兩市。整體設計思想以宮城、皇城正南門、朱雀大街及郭城南門明德門所在之南北線為中軸,嚴格按照左右對稱原則規(guī)劃全城街道和坊、市,結構嚴謹,規(guī)劃整齊。長安城的這種布局,合乎封建統(tǒng)治者所崇奉的“帝王之居,建中立極”的都城建設理想模式,形象地體現了封建中央集權思想。7世紀以后相繼于宮城之東北、東南興建了大明宮和興慶宮,但布局并沒有因此而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長安城的里坊多呈東西向長方形,四周環(huán)筑高墻,坊內設一橫街或十字交叉街道。設置十字街的坊,坊內被劃分為四大區(qū),每個大區(qū)之內再以小十字街分割為四個小區(qū),全坊合計16個小區(qū)。通過對永寧坊遺址的發(fā)掘,證實這種十六小區(qū)布局的坊確實是存在的。東西市各占兩坊之地,市內辟井字形街道,臨街開店鋪,市中心為管理機構,周圍也筑有高墻。這種坊市制度,正是封閉式都市所獨有的現象。  隋唐都城的第二種形式是東都洛陽城。其地位僅次于長安城。始建于隋大業(yè)元年(605)。洛陽城在城址選擇、城市規(guī)劃方面都與長安有所不同。該城橫跨洛河南北兩岸,整體略呈長方形,周長約27.5公里。其宮城、皇城不在郭城北部正中,而置之于城之西北隅地勢高亢處。皇城前臨洛河,后接宮城。宮城南部及東西兩側為皇城和東西隔城所包圍;北部建有前后重疊的二小城?;食呛蛯m城之東,為南北毗連的東城和含嘉倉城,西為東都苑。洛陽的主干大道,由皇城之端門通往郭城之定鼎門,同樣處于全城西部。洛陽城的坊市分布于宮城、皇城以南和以東地區(qū),雖然也是棋盤式格局,但里坊不是長方形而是方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隋唐考古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好好地一本好書,結果拿到手里兩天就掉葉,郁悶很,不過書不錯,值得收藏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