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陜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運熙 頁數(shù):362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共分五卷,分別談治學、樂府詩、唐詩、辭賦散文、古代文論,均屬于中國古代文學范圍。 我自1947年夏復旦大學畢業(yè)留校任中文系教師后,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從研究方面講,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中期,研究漢魏六朝文學,以樂府詩為重點;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研究唐代文學,以唐詩為重點;60年代前期,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利用過去文學史研究作基礎(chǔ),以漢魏六朝唐代文學批評為重點。1978年到現(xiàn)在,主要工作除帶研究生外,還研究《文心雕龍》,參與主編并編寫三卷本《中國文學批評史》(高校文科教材)、七卷本《中國文學批評通史》。本書第一卷諸文,主要根據(jù)給研究生講課的筆記整理而成;以下四卷所論,大抵都是平時研究工作中比較熟悉的對象?! ”緯掌掠袃煞N情況:一種是舊作,其中有的原是短文,有的則是從長文中割取的片段;另一類是近兩年來按筆記體要求所寫的短篇,它們大多數(shù)是根據(jù)舊作縮寫或改寫而成,希望通過簡要和較為通俗的形式介紹自己的一些看法。由于寫作的時間不同,要求也有些區(qū)別,因而風格不甚統(tǒng)一:有的征引原始材料較多,分析比較細致;有的盡量少引原材料,論述力求扼要;再有,少數(shù)篇章在論述內(nèi)容與引用材料方面,稍有重復之處。這些體例上的缺點,希望讀者諒解。本書第一卷中有三篇文章,分別回憶復旦中文系郭紹虞、朱東潤、陳子展三位前輩著名學者,因為其內(nèi)容都是談治學精神與方法的,所以收入該卷?! ∥矣?0年代出生在江蘇省金山縣(今為上海市金山區(qū))的一個小鎮(zhèn),那里靠近杭州灣,平時海灣中漲潮時的聲音,常常聽得很清楚。記得小時候母親有時帶著我到海濱游覽。我在海邊沙灘上很高興地拾取貝殼,看著海水慢慢涌上來,發(fā)出沖擊的聲音。此情此景已經(jīng)過去半個多世紀了,印象還是頗為深刻。上海市雖地處東海之濱,但市區(qū)廣大,大部分地方看不到海。我目前住在浦西一座大樓的九層樓上,也看不到海。書齋取名為望海樓,聊以寄寓懷舊之情而已?! ”緯幖^程中,承譚蘭芳女士尋找若干期刊資料,并復印了許多舊稿,我妻杜立羊幫助整理抄寫不少稿件,之后又承責任編輯做了許多統(tǒng)一整理工作,在此致以衷心的謝意?! ⊥踹\熙
內(nèi)容概要
《望海樓筆記》共分五卷,分別談治學、樂府詩、唐詩、辭賦散文、古代文論,均屬于中國古代文學范圍。我自1947年夏復大學畢業(yè)留校任中文系教師后,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锻枪P記》第一卷諸文,主要根據(jù)給研究生講課的筆記整理而成;以下四卷所論,大抵都是平時研究工作中比較熟悉的對象。
書籍目錄
卷一 治學漫話讀書要找指路燈談讀書答問研讀古代文學須明其義例過好古漢語閱讀關(guān)讀一些四部經(jīng)典書籍讀一些目錄學基本書籍學習古典文學要注意幾個關(guān)系擴大文化知識領(lǐng)域向前輩和前代學者學習搜集積累材料分析、論證問題寫作論文論文應(yīng)統(tǒng)觀全人文論家的理論原則和具體批評把文論家與他同時代的文論聯(lián)系起來考察把批評史研究和文學史研究結(jié)合起來注意古代文論的民族特色研究樂府詩的一些情況和體會《中國文學批評史》(三卷本)的編寫體會在開拓中行進——《中國文學批評通史》編寫瑣記我與《文心雕龍?zhí)剿鳌穭熍嗟摹吨袊泄盼膶W史》憶念郭紹虞先生紀念朱東潤先生懷念陳子展先生卷二 樂府談苑漢武始立樂府說關(guān)于漢武帝立樂府相和歌、清商曲的關(guān)系與區(qū)別中古通俗樂曲的雅化與衰亡漢代的黃門鼓吹樂“相和”一名的涵義相和歌與楚聲現(xiàn)存漢樂府民歌多出東漢漢樂府民歌的特殊體例《西門行》《鳳將雛》《焦仲卿妻》開頭《文選》、《玉臺新詠》所選相和雜曲東漢搜采風謠吳聲、西曲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吳聲、西曲中的揚州《子夜歌》考《碧玉歌》考《莫愁樂》考《桃葉歌》謝惠連體和《西洲曲》柳惲的《江南曲》樂府民歌和作家作品的關(guān)系郭茂倩事跡《樂府詩集》《古今樂錄》《樂府古題要解》卷三 唐詩雜札唐代樂府詩的三種類型唐代的絕句比興說詩之失誤陳子昂《登幽州臺歌》與知人論世陳子昂冤死原因盛唐詩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盛唐氣象從“故園”說到王昌齡的籍貫談高適的《燕歌行》李白的思想淵源李白與孔子李白與謝安李白與東方朔李白《蜀道難》的主旨李白《蜀道難》的藝術(shù)魅力李白歌行長句與漢魏樂府談李白《靜夜思》杜甫《詠懷古跡》詩的題義和寫作時間杜句“羯胡事主終無賴”解杜甫詩化用六朝清商曲辭復古派詩人元結(jié)元結(jié)與《篋中集》白居易詩歌的分類與傳播諷喻詩與新樂府之異同《長歌恨》與民間傳說李賀《雁門太守行》與樂府詩體制杜牧作詩“不今不古”皮日休詩文的兩種思想傾向關(guān)于《唐詩三百首》卷四 賦文散論西漢已多小賦漢代的詼諧小賦值得重視為漢賦家見視如倡進一解應(yīng)重視我國古典散文的研究工作散文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文學性駢文、駢體文學魏晉南北朝駢體文學之昌盛魏晉南北朝的駢文、駢賦魏晉南北朝抒情寫景文學的發(fā)達建安時代的抒情散文蕭統(tǒng)《文選》許楗《六朝文絮》陶潛作品的體式風貌及其評價孔稚圭的《北山移文》古文、古文正統(tǒng)唐宋八大家散文多研究一點唐代散文唐代駢文仍占優(yōu)勢唐宋古文對漢魏六朝文章的吸取與改造韓愈古文句式與唐代一般散體文不同卷五 文論管窺古文論研究應(yīng)當重視作家作品的評價古文論中的風格理論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的特色曹丕《典論·論文》與才性論《文心雕龍》是怎樣一部書《文心雕龍·原道》和玄學思想的關(guān)系劉勰為何把《辨騷》列入“文之樞紐”劉勰輕視通俗性的文學鐘嶸《詩品》是怎樣評價作家的鐘嶸《詩品》論奇風骨、建安風骨文質(zhì)、質(zhì)文代變談古代文論的一個特色“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李白為什么景仰謝跳李白推重謝跳詩杜甫詩論的時代精神韓愈的文學好尚元稹李杜優(yōu)劣論和當時創(chuàng)作風尚《二十四詩品》真?zhèn)螁栴}我見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和蘇軾對它的評論唐代詩文古今體之爭和《舊唐書》的文學觀兩《唐書》對李白的不同評價對嚴羽《滄浪詩話》的誤解
章節(jié)摘錄
中國古代文學,數(shù)量非常豐富,其中除宋以后的白話小說和戲曲中的說白外,一般都是用文言文寫的。這種文言文,雖然程度上有深有淺,但都同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的距離。還有許多研究文學作品時需要看的文獻資料,一般也都是用文言文寫的。因此,青年朋友要學好中國古代文學,必須首先過好古漢語閱讀關(guān),即能夠讀懂文言文。如果我們對文言文讀不懂,或者理解不確切,那么,我們所作的對作品的分析評論,好像建筑在沙灘上的房屋,是很容易倒塌的?! ∫x懂文言文,主要依靠多讀多看。要經(jīng)常閱讀,多讀作品,選擇一部分好作品反復熟讀。通過多讀多看,才能逐步掌握文言文的豐富詞匯和文法規(guī)律。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結(jié)合看一些介紹古漢語規(guī)律的書籍,幫助我們提高閱讀能力。但是,主要靠多讀多看,如果作品念得很少,著重去看介紹古漢語知識的書,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大學文科教材,編得相當好。該書介紹了古漢語的常用詞、各種文體和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化知識,對提高古漢語閱讀水平頗有幫助。書中還選注了300多篇詩、文、詞、賦等名篇,但數(shù)量還不夠。由于書中選錄了許多文體,顯得各體作品數(shù)量均不多。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边@話很有道理。通過熟讀數(shù)百首唐詩,初步掌握了舊體詩常用的詞匯、句法、格律,就能寫作舊體詩。此中關(guān)鍵在于熟讀許多具有典范性的作品。在這方面閱讀和寫作之理是相通的,要真正提高古漢語閱讀能力,必須閱讀大量古典作品,還要熟讀其中的許多篇章。許多優(yōu)秀的散文名篇,往往具有豐富的抒情性和強烈的聲韻節(jié)奏之美,如同詩歌那樣。對它們,我們最好能像吟詩般進行朗讀,通過反復朗讀,方能領(lǐng)會其情感的深度和語言之美,并進一步掌握古漢語的語言規(guī)律?! ‖F(xiàn)在有不少青年同志喜歡古代文學,常常是從愛好唐詩、宋詞開始的。唐詩宋詞中的許多優(yōu)秀篇章,的確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精華,應(yīng)該誦讀和研究。但是,為了培養(yǎng)古文閱讀能力,必須多讀些散文;因為,散文的文法結(jié)構(gòu)比詩詞更正規(guī),不像詩詞那樣多倒裝、省略等現(xiàn)象,從打基礎(chǔ)講,多讀些散文效果更好。我想,閱讀散文,可以先讀一些比較淺近的作品,像唐宋傳奇、《聊齋志異》等,再進一步,就可以看《古文觀止》、《史記》、《漢書》、《春秋左傳》等了。一般說來,如果能夠讀懂《史記》、《漢書》、《春秋左傳》等書,古漢語閱讀能力,可說是基本解決了。當然,如果你研究先秦兩漢文學,那在這方面的要求就要更高些,為了要求能讀懂深奧的《尚書》、一部分諸子書等,需要仔細閱讀《說文解字》、《爾雅》等專書,把語言文字的基礎(chǔ)打得更深厚些?! ∨囵B(yǎng)古漢語閱讀能力,可以先讀讀唐宋傳奇、《聊齋志異》等,它們故事性強,語言比較淺顯,容易人手。從提高一步講,要注意多讀些具有文學性的歷史著作,像《春秋左傳》、《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等。這些歷史著作,寫入敘事生動,引入入勝,也有利于培養(yǎng)閱讀興趣。此外,歷史著作提供了大量歷史文化知識,讀者這方面的知識豐富了,對產(chǎn)生于古代具體歷史背景中的古典作品,也就容易認識和理解。古文閱讀過程中的障礙,除來自古漢語的詞匯、句法等語言因素外,還往往來自歷史文化知識方面的因素。通常所謂典故,有語典、事典之分,語典來自語言,事典來自歷史事實。再則,歷史著作往往文備眾體。它們本身雖是記敘體,但登錄了不少游說之詞、奏疏、書信以至辭賦等,因而有論說體、抒情體等。閱讀多種不同體式、風格的文章,其所經(jīng)常運用的詞匯、句法也有所不同,這樣也有利于提高閱讀能力。還有,《漢書》中多用通假字、異體字,熟悉《漢書》,對于多識文言詞匯、增強文字訓詁的知識和能力大有好處??傊?,我認為,要提高古漢語閱讀水平,應(yīng)當多讀文言散文,尤其應(yīng)多讀歷史散文?! ∫囵B(yǎng)好古漢語閱讀能力,如同學習外語一樣,一定要下苦功,要花幾年的時間多讀多看,老一輩的先生們,他們年輕時古書讀得多,所以根底好;現(xiàn)在的青年同志們,由于條件不同,一般古書念得較少,甚至很少,因此根底淺薄。如果你今后準備研究中國古代文學,那就得下定決心,安排時間,集中精力,多讀一些作品和有關(guān)文獻資料,過好古漢語閱讀關(guān)。否則,對所研究的對象不甚了解,是很難深入的?! ≈匮芯吭髑鍟r代通俗文學戲曲、小說的人,是否也要培養(yǎng)高水平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我看也要。且不說戲曲中許多文雅的曲詞,實際和詩詞差不多,通俗白話小說,也有的會有許多文言詩歌,如《紅樓夢》。有的小說作者有詩文集,如《西游記》作者吳承恩有《射陽先生存稿》,《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有《文木山房集》,研究《西游記》、《儒林外史》時也應(yīng)參閱。何況許多通俗文學及其作者的參考文獻,都是用文言文寫的呢!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