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博客

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陜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孔子原著  頁數(shù):206  
Tag標簽:無  

前言

探索自身的必修課儒道兩家是中國人立邦立身的哲學,再加上佛家,構成了中國哲學的主體,其他各流派的影響都不及以上三者。數(shù)千年的灌育,給每個中國人都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成為社會文化心理積淀的主要構成。作為華夏子孫,我們生來浸潤其中,但真要透徹理解社會和自己身上所具備的這種品質,卻又似乎很難。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年代久遠,先哲們的原意日益模糊,《論語》、《孟子》語句艱澀,《道德》、《南華》深奧絕倫。對這些經典文字的認識,絕不僅僅是專家學者的事,因為先哲們博大精深的思想,既不斷作用于靈魂的潛移默化當中,又時時彰顯于我們每時每刻的行動和生存意識里。比如,為什么與西方相比,我們那樣重視孝順父母?為什么我們提倡謙虛謹慎、含而不露?為什么我們提倡悟道,而不是解剖麻雀?從世界文化史的角度上講,孔孟老莊的思想不僅對亞洲各國影響深遠,并且自中世紀后葉傳入歐洲之后,對歐洲文藝復興之后的整個思想史,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歐洲,幾百年來對中國先哲的研究認識,從哲學家到普通民眾,都是熱門的話題。如同人類千百年來對科技孜孜以求的鉆研,研究中國哲學,更像是各國學人對社會的一種人文探索,對于我們中國人自己來說,更是謀求現(xiàn)代化發(fā)展和傳統(tǒng)文化融合、促進和諧發(fā)展的必由之路。處于轉型期的中國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產生過一些內心的困惑。激烈的競爭,殘酷的選擇,從我們的孩童時代便已經開始。從求學到求職,從擇業(yè)到謀生。從求發(fā)展到實現(xiàn)自我價值,這些人生的重要階段都要面臨種種矛盾掙扎??酌系膶W習觀、處世觀、言行觀、社會觀,都洋溢著積極入世的激情,同時又努力提倡與他人和社會和諧共處的精神,但這些東西在給我們一個適應社會的向上動力的同時,也令人不斷產生懷疑,比如孔孟崇尚的高于一切的“禮”,對現(xiàn)代的我們來說,是不是已經格格不入?經濟高速發(fā)展中的人性自私、道德淪喪、功利主義等等,與孔孟之道是否已經完全背道而馳?孔孟提倡的“克己復禮”、“忠孝仁義”,是不是一種所謂的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偽善”工具?而老莊的小國寡民、消極遁世,是不是一種自我安慰?無為無不為,用現(xiàn)代人的一般價值觀來看,豈不是自欺欺人?那些看起來已經沒有多少實用價值的道理,實際上與我們的行為準則有著干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上舉足輕重。出現(xiàn)上述問題是很有代表性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我們覺得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不容忽視:一是當代人接受西方文化的教育多于傳統(tǒng)文化,對古人的原著理解得不夠也不深入;二是過去的基礎教育中,“左”的痕跡很重,長期以來,中小學課本教育不同程度上歪曲著先賢們的本意,為政治服務的目的使得我們對典籍的解釋趨向主觀化、工具化。要真正理解先哲們,還要深入了解春秋時代的歷史背景,熟悉這些大哲人的生活背景,把他們還原為人,還原為具有深刻愛國心和社會憂患意識的知識階層、參政議政人士,這樣才有了認識的基礎。否則,我們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三千年以前的人和事,肯定偏見多多。而對儒道的偏見,實際上也就是對這個古老民族的偏見;對儒道的誤解,也就是對社會歷史的誤解。這些誤解,最終將讓我們無法深刻地認識自身,從而無法拋下枷鎖、珍惜瑰寶,去向未來挑戰(zhàn)。

內容概要

  孔子以及弟子們的學說是儒家文化的源頭,但卻不是以系統(tǒng)論述的方式寫作,而是在教學與日常生活的對話、行動之間激發(fā)出來的,更具有人情味和現(xiàn)實性??鬃右簧Α翱思簭投Y”,試圖在時代大變遷、大轉型的春秋時代恢復周初的禮儀、思想、制度,表現(xiàn)出一個當時的“知識分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社會批判精神與承擔的勇氣。而平民化的生活又影響了他的思想,使他“非神化”地被弟子們接受與推崇?!犊鬃硬┛汀钒凑铡墩撜Z》本身的篇目順序作一選擇合并,結合其他古籍中的記載,融入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跡,以平和、樸實的描述延續(xù)了原著的順序。

作者簡介

作者:(春秋)孔子 陳峰 夢亦非

書籍目錄

始教闕里  我的愿望與初衷溫故而知新  得民心者得天下孝為仁本  天下大同的原動力曾參修身  在成長中完善自己食無求飽  關于做官,我的自白不重不威  提高自身修養(yǎng)是贏得尊重的關鍵今之孝者  物質與精神上的孝道周而不比  識人的藝術禮樂之道  崇禮不可越禮祭神如神在  繼承周禮傳統(tǒng)不是“面子工程”仁者安仁  真正有仁德的人在任何時候都講仁德君子懷德  真正有仁德的人在任何時候都講仁德君子懷德  提高修養(yǎng)要注意什么相交之道  說多與說少的問題有道無道  說說我的徒弟們三思而行  從理想看自我完善不改其樂  堅守志向方能成就大事文質彬彬  真正的智慧在于不斷完善自我學而不厭  我的教育理念寶貴如浮云  我的天命觀君子坦蕩蕩  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也是幸運的事如履薄冰  人生任何時候都應當小心謹慎圣人常無心  臨終的善言并非每個人都能說出來不喪斯文  天人合一而無絕人之路逝者如斯  理想與感慨食不厭精  說禮:禮是好的生活習慣食不言,寢不語  說禮:禮是與人交往的準則和為貴  說禮:禮全體現(xiàn)孝悌之義吾從先進  說禮:禮無處不在未也先死  悲哉!顏回!未知生,焉知死  我重此生,所求大異沂雩之志  兼談表里如一與最高理想克已復禮  到底什么是仁?不憂不懼  到底應該如何做君子政即是正  為政和為人道理相通名正言順  什么是真正的繁榮欲速則不達  我從來不避諱政治話題剛毅木訥  仁不等于柔富而無驕  道德比武器更有力言之不怍  君子成仁,各亦有道夫子自道  人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修己以敬  堅持理想需要有不被人理解的勇氣君子固窮  永不放棄自己的道德原則一以貫之  學習要有方法先利其器  外交要靈活更要有原則既來之,則安之  武力取得不了人心益者三友  給青年人講講人生君子九思  人生,勿忘思索見善如不及  只有走出來才能改變世界割雞焉用牛刀  論后天修養(yǎng)的重要性色厲內荏  世風日下讓我悲哀三年之喪  從喪禮之爭論君子所惡仁者自清  論仁的實踐無可無不可  建功立業(yè)與避禍隱居不仕無義  三遇隱士見得思義  觀子張授課有感博學篤志  子夏的風格化課堂學而優(yōu)則仕  兼論教育的兩種目的君子之過  虛名只隨浮云去天下歸心  往事穿梭,堯舜如昨五美四惡  給官員的最后諫言知者樂水  最后一點話,與世人共勉

章節(jié)摘錄

我的愿望與初衷孔子年二十三歲,始教于闕里,顏路、曾點、琴張之徒,往受學焉?!獎⑾颉缎滦颉啡缃竦氖澜缂妬y而復雜,各種思想順勢而出。有人覺得世人目光短淺,只有自己才懂得真理,擁有馳騁于天地間的自由。有人覺得應該拋棄禮樂,僅靠互相友愛,過艱苦樸素的生活。還有一些人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雜亂無章的,只有依靠嚴格的法律,才能使社會走上正軌。對于以上種種看法,我基本都持反對意見。在我看來,世界是屬于每個個體的,解決實際問題遠比說些空話更有意義。而教化世人,當然離不開禮樂之道,它們是讓世界走向和睦的重要因素。至于說約束,我覺得只要讓仁義禮孝為中心的道德標準深存于世人心中,那么嚴苛的法律比起道德的巨大力量又有什么意義呢?雖然很多人都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但我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所想所聞說給大家聽,希望得到世人的支持。這也正是我選擇在此與大家討論的原因。誠如許多人所言,如今我們的社會亂字當頭,唯一的秩序就是沒有秩序。國君不再有威嚴,諸侯不再有禮儀,人們不以有道德觀念為榮!老年人冷漠,年輕人輕浮,而那些少年則整天在村子里游手好閑,每個人的心里都充滿空虛、悵惘和無奈。盜賊出沒強人橫行,美德成為人們唾棄的對象。男人缺乏責任感,女人懶惰不堪,人們在心里只有埋怨、詛咒、妒忌甚至是絕望。這樣的社會缺乏生機沒有陽光。從廟堂到草莽,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精神到物質,我們祖先的美德、禮儀、制度、教化早已蕩然無存,無影無蹤。我作為殷商遺民的后代更加強烈地感受到了這一點??墒悄苡惺裁崔k法呢?個人的力量畢竟薄弱孤單,我偶爾把一些想法實施到現(xiàn)實中,也如同一塊石頭掉進深谷,沒有任何回響。年輕的時候,我曾懷著崇拜之心去拜訪學問很大的老聃,先生跟我一樣同是殷商文化影響下的儒士。這一點只有心里明白,在新的王朝,是不能公開自己這種遺民身份的。老先生年輕時十分好學,曾跑遍方圓二百里的地方,遍訪每一個有學問的人。為此,他曾磨破了一百多雙鞋子,人們傳說他腳底的老繭有五六寸之厚。這當然有點兒夸張,但是他好學的美德確是口耳相傳,聞名遐邇。他終于在四十歲的時候收獲了好學的果實:知識豐富,學問淵博。從此之后,前來求學的人絡繹不絕。我正是慕名而去,懷著一顆求學好問的心。而我最想問的正是周朝初期繼承了殷商文化而建立的周禮制度。然而,他并沒有像我想像的那樣來講授“禮”,而是出人意料地說:“往往聰明善觀察的人由于好非議他人而早死,博學善辯的人好揭發(fā)他人做的壞事而危害自身。做孩子的應該忘掉自己心想父母,做臣子的應該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边@番話聽上去的確不怎么順耳,但卻最讓我受到觸動。后來慢慢地我明白了,他是對社會現(xiàn)實太失望了,告誡我積極人世多么危險以至子看到我這樣的熱血之人就不得不潑一下涼水。但我和老聃的不同之處在于,他的深刻在放棄,我的追求在進取,知難而進。當我從你們現(xiàn)今稱為“縣城”的地方經過的時候,我看到了令人難過的一幕。從一所學校里傳來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而在學宮外面,一群貴族仆從正在圍毆一個少年。那少年十二歲上下,面黃肌瘦,衣衫破爛不堪,鼻子里面流出了鮮血,苦苦哀求著。一打聽,我得知圍毆的理由很簡單:學校里都是貴族子弟,窮人家的孩子是沒有資格和權利力旁聽的。我的心隱隱作痛:一邊是衣著華麗的貴族,一邊是衣衫襤褸的平民;一邊是喪失禮義惡狗般的打手,而另一邊則是滿懷求知欲的平民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從那里回來,我的思緒一直未曾停止過。國家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為什么周朝走到現(xiàn)在,人們丟棄了道德、喪失了禮義呢?為什么國君失去了威嚴,而諸侯則平添了蠻橫呢?如果有禮義有道德有仁愛的人出來治理國家,那么這個社會還會是這個樣子嗎?很顯然,肯定不會是這樣的。問題的關鍵是,那些懂禮義有道德有仁愛的人到哪里去了呢?國家為什么缺少這樣的人呢?一如我前面提到的那位君子一樣,他確實很有學問,可是,如果這學問只是帶來自我的滿足感、表面的成就感,那么,即使有再多的學問,又有什么意義呢?況且連有學問的人都缺少呢,更不要說那些既有學問又能投身于社會實踐的人了。我立下志向就不會改變。我希望天下安定,人民安康。我期望有一個大同世界出現(xiàn),沒有人貧窮,大家共同富裕;沒有絕望,充滿朝氣;小人遠離朝廷,君子治理天下。我深知實現(xiàn)這一理想就不能停留在對學問的清談上,而要作一個弘毅之士投身于社會變革,所以即使我的力量再單薄,我也要去努力奮斗。思來想去,我決定先從事教育,給愿意學習的人受教育的機會。我希望能從他們中間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有君子德行的人,再推而廣之,去影響更多的世人,也許就離理想的大同世界更近了。

編輯推薦

《孔子博客》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孔子博客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5條)

 
 

  •   孔子的書看了一些,這本最有趣的在于博客的形式,當你看到后面有海明威、朱熹、路人甲等的跟帖評論,忍俊不禁,但是選擇誰跟帖,還真是個學問,這本書難得就在這里。薄薄的一冊,隨便翻翻,看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度的人的贊與爭論,恍然如夢。
  •   文章寫的淺學易懂,能以博客回復的形式提出孔老夫子的缺失之處,值得一讀
  •   換一種寫法來講孔子的思想確實不錯。
  •   很新穎的書,還是特價,值了。
  •   不晦于深,不流于淺
  •   從別人那里看到這本書 決定自己也買一本 挺好的
  •   配合原文讀,果然是好書
  •   角度新穎,講古板的文言文用現(xiàn)代文學的角度來講述,值得一讀。
  •   形式獨具一格,見解別開生面
  •   書中假借孔子的口吻及身份,以博客的形式,解釋了一些孔子的名句,每一句下面都附有大段的解釋及一些相關的故事,有助于理解。不錯。
  •   書比較好,還算吸引孩子,適合小學高年級或者初中生閱讀。
  •   從另一個角度認識孔子。
  •   作為一個老師,就要應有的責任
  •   買了一批書,不太好,不建議購買
  •   書太舊了。
  •   書還沒到。但另一本已到的《老子》借給一位同事看過了。據說失去了原書的思想精髓--或者,是沒能表述出來?--反正,結論是不好。我倒無所謂了,主要是沖它特殊的表述手法去買的。
    ----只是,如果這書-哦,新版書--是這個質量(紙張差的可以?。敲?,這個價格,哪怕只有5元,也未免貴了些!
  •   多一本不多,少這一本呢也不少。

    無聊時看看。
  •   形式倒是活潑,但認知嫌淺薄。
  •   基本還OK
  •   孔子都有博客了
  •   跟現(xiàn)在生活接軌的孔子
  •   內容挺好的,小孩喜歡看
  •   滿百湊單買的
  •   便宜?。。。?!
  •   還沒看, 不過大師級的作品應該不錯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