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 作者:天利全國高考命題研究中心//北京天利考試信息網 頁數:128 字數:270000
內容概要
高考改革繼續(xù)進行,實行新課標高考和自主命題的省市逐漸增多,各地高考的考試形式及考試內容有所不同,因此,熟悉高考政策,洞悉高考改革趨勢,把握高考命題方向,研究歷年尤其是近五年的高考真題,對于打好高考這場攻堅戰(zhàn)是非常有利的。有鑒于此,我們約請一大批全國高考命題研究專家,在認真分析歷年全國及各省市高考真題的基礎上,精選2005—2009年高考真題編成本書,為高考復習的學生和高考研究者提供第一手資料。 本書含語文、數學(文科)、數學(理科)、英語(聽力錄音另配)、文科綜合、理科綜合、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和生物12科冊。作為知名教輔品牌“天利38套”系列之一,本書除了秉承系列圖書權威、實用及編校質量上乘的優(yōu)點之外,還有以下特色: 試題準確齊全 本書中的所有試題均依據全國卷或其他省市卷正式考試樣張編寫,不使用網上試題。我們在編寫時加大審稿力度,增加試做、挑錯等環(huán)節(jié),最大程度地保證了試題的準確性。根據廣大師生讀者的建議,本書收錄了2008年、2009年的全部高考試題及2005—2007年的大部分試題,沒有收錄的2005—2007年的其他高考試題,讀者可以登錄北京天利考試信息網(http://www.T1100.com)下載。 科目設置合理 考慮到全國大部分地區(qū)考生的復習實際,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及生物6科冊除收錄單科高考真題外,還收錄了綜合科目下的單科拆分題。拆分題和單科題在題量和分值上不同,讀者在使用時注意調整和控制時間。 名師詳解答案 本書試題配有名師編寫的參考答案與詳解,既可供教師作復習指導時參考,也可供學生作自測自評時使用。 多元立體服務 購買本書的讀者可以登錄北京天利考試信息網,下載試題、瀏覽名師分析高考試題、查詢本書使用心得等。
書籍目錄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課程標準卷)
(使用省份:寧夏、遼寧、陜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吉林、江西、山西、河南、新疆、云南、河北、內蒙古)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全國卷)
(使用省份:青海、貴州、甘肅、廣西、西藏)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北京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廣東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山東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福建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浙江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安徽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天津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重慶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四川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江蘇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海南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上海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課程標準卷)
(使用省份:寧夏、遼寧、陜西、湖南、黑龍江、吉林、江西、山西、河南、新疆)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全國卷)
(使用省份:云南、河北、內蒙古、湖北、青海、貴州、甘肅、廣西、西藏)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北京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廣東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山東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江蘇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海南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課程標準卷)
(使用省份:黑龍江、吉林、寧夏、陜西、遼寧、+湖南)
……
歷史參考答案與解題提示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本卷共2大題,共52分。 38.(25分)蕓蕓眾生的日常生活是歷史的重要內容,從中可見社會變遷的軌跡。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16世紀,美洲的一種辛辣調味品傳入歐洲,為歐洲飲食帶來新的味道,頗受歡迎,被稱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紀,歐洲人能夠在餐桌上品嘗到來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蘭人的功勞。 ——據《歐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清末)舊工業(yè)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試任入一人家,觀其日常所服用者,無論為必要品為奢侈品,其來自他國者恒十而八九?!?——《飲冰室合集》 材料三2005年底,美國財經記者莎拉發(fā)現,自己家里的鞋、襪子、玩具、臺燈等用品都產自中國,其他普通美國家庭亦大多如此。 ——據《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現象出現的歷史背景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舊工業(yè)”指什么?簡要說明其衰落與工業(yè)革命的歷史關聯(lián)。(9分) (3)材料三中莎拉發(fā)現的現象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無法想象的,為什么?中國 產品后來大量進入普通美國家庭的歷史原因有哪些?(10分) 39.(27分)詞語和概念的變化,可以為探究歷史提供重要信息。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中國,對science的翻譯經歷了從“格致”到“科學”的用詞變化。中國古代本有“科學”一詞,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學之興,世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響,時人將sci—ence意譯為“格致”。19世紀中葉后,“研格致,營制造者,乘時而起”,“格致”一詞大量使用,19世紀末,梁啟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將science譯為“科學”,呼吁“從事科學,講求政藝”。民國初年,學界還將science音譯作“賽因斯”,意在強調科學的理性精神。 ——據《近代漢字術語創(chuàng)制的兩種類型》等 材料二隨著“代議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漸流傳。民主概念發(fā)生了重大的轉化。不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間接民主”也是“民主”。隨著后一種民主在實踐中的不斷擴展和完善,它幾乎成了人們所知的西方民主的唯一形態(tài),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詞,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據《美國革命時期民主概念的演變》等 (1)材料一中的中國古代“科學”一詞與何種選官制度相關?程朱理學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2)19世紀中葉以后,從“格致”到“賽因斯”,反映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內容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并分析變化的原因。(12分) (3)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從西方民主政治發(fā)展的角度,簡要分析“民主”概念變化的原因。(8分) (4)從“經濟”“中學”粉絲”3個詞語中任選1個,說明其含義或用法的歷史變化。
編輯推薦
《天利38套?最新5年高考真題匯編詳解:歷史(2008-2012)(2013高考必備)》“選題與審核委員會”選題,從近5年高考真題中優(yōu)中選優(yōu)地挑出最經典、最具代表性的試卷,為考生使用優(yōu)質真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