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秦瑩 頁數(shù):321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人類學(Anthropology)是對人類進行綜合研究的學科,它有英美等國的廣義概念和德奧等國的狹義概念之分;民族學(Ethnology)研究的對象是人類的文化。大致而言,德奧等國的民族學即相當于美國人類學中的文化人類學。不過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學派之中,對于民族學的理解和認識卻不盡相同。我國的人類學、民族學是舶來的學科,其狀況類似日本,雖然學界同時使用著民族學和文化人類學兩個名稱.然而兩者之間其實并無實質性的區(qū)別。本叢書名為“當代中國人類學民族學文庫”,即沿襲我國民族學和文化人類學長期并用的慣例。 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是研究人類文化或人類行為的學問。具有文化和學習文化的能力,是人類與其它生物的最根本的區(qū)別。文化作為人類的基本屬性.使得文化的學習成為人類終生不可缺少的功課,正因為如此.文化的研究便不可或缺。人類學在發(fā)達國家之所以為社會民眾普遍熟悉和重視.并始終被作為大學基礎教育的學科,原因即在于此。然而,當前該學科所顯現(xiàn)的穩(wěn)步趨熱的現(xiàn)象.卻另有緣由?! ≡诋敶鐣?,崇尚工業(yè)與信息、物質和技術,文化往往被忽視和被邊緣化,然而許多涉及國際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等領域的重大的危機、紛爭和問題,根源卻非工業(yè)信息和物質技術.而在于文化。例如現(xiàn)在有的國家因捕鯨而遭到世界輿論的強烈譴責.而當事國卻不甘示弱,認為堅持本國的“文化傳統(tǒng)”無可非議:又如西方國家慣于攻擊發(fā)展中國家的人權狀況,發(fā)展中國家則以“應理解和尊重國別歷史文化的多樣性”予以回應.政治性的指責被判別為文化的偏見:再如時下全球變暖危及人類生存成為熱門話題,如果追究人為的因素。那么工業(yè)文明的弊端無疑就是“罪魁禍首”。
作者簡介
秦瑩,女,漢族,1968年生于陜西西安。1989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獲清華大學法學碩士學位,2009年獲云南大學民族學專業(yè)法學博士學位?,F(xiàn)為云南農業(yè)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致力于人類學、哲學、彝學研究。編著了《黑格爾與列寧的邏輯思想》等著作,公開發(fā)表80余篇學術論文。參與了南澗彝族自治縣“彝族跳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
書籍目錄
序導論 一、緣識跳菜 二、研究現(xiàn)狀 三、田野工作 四、理論方法 五、研究意義第一章 跳菜禮儀概述 第一節(jié) 跳菜溯源 一、跳菜世家講跳菜 二、學理追溯話跳菜 第二節(jié) 跳菜的分布 一、以密村為圓心看全鎮(zhèn)跳菜 二、以彝族聚居區(qū)為主遍布全縣 三、以南澗為中心向周邊輻射 第三節(jié) 跳菜的分類 一、身體性的跳菜 二、空間性的跳菜 三、角色性的跳菜 四、應用性的跳菜第二章 從生活到宴禮 第一節(jié) 重大生活事件的見證 一、婚禮跳菜 二、葬禮跳菜 三、豎柱跳菜 第二節(jié) 村寨實地跳菜的時空 一、時間擇定 二、空間創(chuàng)設 第三節(jié) 從生活到宴禮 一、跳菜宴禮的人際支撐 二、生活要素的重新編碼 三、實地跳菜的宴禮功能第三章 村寨饗宴禮儀 第一節(jié) 食之有序需有禮 一、菜品寓意 二、饗宴之禮 第二節(jié) 舞之達歡以載道 一、舞之達歡 二、舞以載道 三、樂以言事第四章 從村寨到舞臺 第一節(jié) 文本再造 一、文藝匯演的契機 二、重新編碼 第二節(jié) 設計造型 一、托盤及大東包 二、羊披及大耳環(huán) 三、光頭及吹蘆笙 第三節(jié) 舞抒真情 一、對大地的深深眷戀 二、對生命的崇高禮贊 三、對快樂的永恒追求 第四節(jié) 南澗的代言 一、參賽亮相 二、屢獲殊榮 三、南澗的代言 第五節(jié) 村寨與舞臺并存 一、場域有別 二、功能相異 三、古為今用 四、相輔相成第五章 走出大山闖世界 第一節(jié) 步入商?! ∫?、“看不見的手”牽引 二、“看得見的手”推舉 三、文化資本的象征 第二節(jié) 市場中游弋 一、各顯身手 二、文化產業(yè) 第三節(jié) 保護中發(fā)展 一、注冊商標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從小傳統(tǒng)到大傳統(tǒng)結語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在多點調查中發(fā)現(xiàn),以無量山系為主的跳菜和以哀牢山系為主的跳菜,無論在跳菜的舞步上,還是在嗩吶的曲調上都有明顯的不同(詳見第三章 ),各自分布在相對完整的文化圈。而且,無量山系和哀牢山系恰好分布在以南澗鎮(zhèn)為起點的“人”字形的“撇”、“捺”上,各自跳菜風格特征明顯區(qū)別于對方。密村及其所在的小灣東鎮(zhèn)以及碧溪鄉(xiāng)就在“人”字的一“撇”上,跳菜的舞步和曲調基本相同,形成了無量山系跳菜文化圈;寶華鎮(zhèn)和無量鄉(xiāng)在“人”字的一“捺”上,跳菜的舞步和曲調也大致一樣,形成了哀牢山系跳菜文化圈。而位于“撇”、“捺”中間的公郎鎮(zhèn)的一些地段的跳菜就兼具無量山系和哀牢山系的特點,呈現(xiàn)出明顯的交融性。在我參加新合村委會蓋瓦灑自然村的一場婚禮跳菜中,吹調子的鼓吹就請了兩班,一班吹無量山系的調子,一班吹哀牢山系的調子,跳菜藝人兩邊的曲調都可以和起來,當問及鼓吹是否會吹對方的調子時,都做了肯定的回答,但也明確表示:正式場合是絕對不會吹對方的調子的,下來還是可以彼此交流。這說明了在文化圈重疊處,無論是跳菜的表演者還是跳菜禮儀的受眾具有了文化表征時的兩棲性。在與周邊州縣比較時發(fā)現(xiàn),南澗跳菜的文化圈呈現(xiàn)出非常普遍的強勢,而周邊具有跳菜禮俗的地區(qū)較少。根據(jù)實地調查和訪談了解,除南澗以外,“跳菜”在云南省思茅地區(qū)的景東、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南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彌渡等地也有分布,如普洱市景東縣的安定鄉(xiāng)和文井鎮(zhèn),把南澗叫的“捧盤”或“托盤”叫“掌盤”,跳菜一般是男的表演,伴奏樂器主要有大號、長號和嗩吶,偶爾也用小鼓、小鈸、海鑼、竹笛、小磬(銅制的打擊樂器)敲打節(jié)拍和演奏花音。表演前,先要擺好桌子和板凳,并在桌子上擺放花心(酒),到開宴時,由號班大師傅先發(fā)大號,后發(fā)長號,接著上菜,開始表演,上菜人右手掌舉著掌盤,左手揮著手巾,與下菜人密切配合,踏著熱烈歡快的嗩吶旋律節(jié)奏,翩翩起舞。表演由號班和舞班組成,號班有4人,舞班少則4人,多則不限,但必須成雙成對,表演最長時間有10分鐘。又如楚雄州南華縣兔街鎮(zhèn)半坡村一般在紅白兩事時都跳菜,舞班人數(shù)一般也是4人,2人組一隊,多的時候有6-8人。表演時用喇叭、蘆笙為樂器,多用翻歌、三跺腳這些民族歌舞跳法,并隨意穿插舞姿和逗笑的插曲來活躍氣氛。
后記
以前的我,習慣用理性思辨的方式把所見、所聞、所思的東西都嚴格按照合乎邏輯的范式表達,感性的我在徜徉于文字組合游戲時常陷入形而上求索之困境。踏人東陸學堂,學業(yè)要求我用主位和客位的方式觀察、記錄、分析各種文化事象,研究范式180°的大轉彎令我深感踉蹌,懷疑自己每一次的轉角方向是否正確,更疑惑自己轉移的距離是否到位。忐忑中競不知該怎樣行為和言說,迷離彷徨時幸而遇到了許多充滿愛心的人為我指點迷津,讓我能將今日之作呈奉大家。首先我要感謝導師瞿明安教授給予我?guī)煆牡臋C會,入學伊始即指導我選定了研究對象,增強了學習的目的性,專業(yè)學習中無私地傾其所有相關書籍支持初學的我進行研讀,用專題講座和人物思想梳理的方式磨礪我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每遇困惑和困難都以其高屋建瓴的視野為我撥迷排障,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和身體力行的風范讓我受益匪淺。正是導師的指導和關心不僅讓我找準了前行的方向,而且?guī)椭易呱狭巳祟悓W求索之路,今日之作從選題到最后定稿都傾注了導師的心血,“謝謝您!”其次要感謝何明教授以寬容之心給予我的支持和接納,專業(yè)課程學習和訪問學者研修過程中既打開了我的人類學視野也調整了知識結構,一次次的課業(yè)操練使我逐漸進人角色,為今日之作奠定了基礎。特別是杜玉亭研究員幾次專門約時間對本書的提綱及全文做悉心的指導,為先生高深的造詣和嚴謹治學的風范深深感染。同樣要把這份感謝致以王文光教授在田野調查培訓中給予我史學方面的指點,楊慧教授在人類學學科訓練中給予我的開放式學術探索心態(tài),尹紹亭教授、楊德望教授、楊福泉研究員和郭凈研究員給予我文章寫作思路和方法的點撥。此外,還要感謝許多給予我間接指導的各位專家教授。
編輯推薦
《"跳菜":南澗彝族的饗宴禮儀》:當代中國人類學民族學文庫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