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謝曉霞 頁數(shù):36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第三代、第四代導演是在“第五代”之名得到充分肯定后逆推回溯而得名的。第三代導演包括鄭君里、水華、成蔭、崔嵬、凌子風、謝晉等。除謝晉之外,大多數(shù)第三代導演創(chuàng)作的黃金年代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新時期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步入人生暮年,雖有可貴的豐厚閱歷,卻難有充沛的體力、精力,盡管如此,他們仍為影壇留下了美麗的拖尾,如凌子風導演的《駱駝祥子》(1982)、李俊導演的《歸心似箭》(1979),比第四代更早的打破“文革”十年電影界的沉悶。第三代也是建國后的第一代,他們是和共和國共同成長的一代,其典型人生、藝術準備與心理文化背景可概括為:“戰(zhàn)爭——革命的壯劇,藝術——戰(zhàn)斗的武器,人生——血與火的洗禮,對階級、民族敵人的血海深仇,對人民、土地的深深的戀情?!?/pre>作者簡介
謝曉霞:1979年生,女,重慶人,博士,云南師范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影視戲劇藝帶與新聞傳播的教學及幣斗研工作。發(fā)表文章三十余篇,主持和參與課題多項。書籍目錄
緒論 底層、影像、現(xiàn)實主義第一章 精英與底層的對話——第三、四代導演作品中的底層形象 第一節(jié) 儒家傳統(tǒng)下的精英寫作 第二節(jié) 精英與底層的對話 第三節(jié) 底層形象影像本體:技巧與平實同在 第四節(jié) 第三代導演謝晉電影的底層世界第二章 從符號化到具象化——第五代導演作品中的底層形象 第一節(jié) 文化的堅守與游移 第二節(jié) 從符號化到具象化的底層形象 第三節(jié) 從風格化向平實化、奇觀化轉換的底層形象影像本體 第四節(jié) 第五代導演張藝謀電影的底層世界第三章 底層世界的自然主義描繪——新生代導演作品中的底層形象 第一節(jié) 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自然主義寫作 第二節(jié) 底層形象的自然主義描繪 第三節(jié) 底層形象影像本體:在時尚、審丑、紀實之間 第四節(jié) 新生代導演賈樟柯電影的底層世界第四章 創(chuàng)作隊伍的分化與對立 第一節(jié) 第五代與新生代的藝術分野 第二節(jié) 單面社會的孤獨 第三節(jié) 重提現(xiàn)實主義 第四節(jié) 余論參考文獻后記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精英與底層的對話——第三、四代導演作品中的底層形象第三代、第四代導演是在“第五代”之名得到充分肯定后逆推回溯而得名的。第三代導演包括鄭君里、水華、成蔭、崔嵬、凌子風、謝晉等。除謝晉之外,大多數(shù)第三代導演創(chuàng)作的黃金年代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新時期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步入人生暮年,雖有可貴的豐厚閱歷,卻難有充沛的體力、精力,盡管如此,他們仍為影壇留下了美麗的拖尾,如凌子風導演的《駱駝祥子》(1982)、李俊導演的《歸心似箭》(1979),比第四代更早的打破“文革”十年電影界的沉悶。第三代也是建國后的第一代,他們是和共和國共同成長的一代,其典型人生、藝術準備與心理文化背景可概括為:“戰(zhàn)爭——革命的壯劇,藝術——戰(zhàn)斗的武器,人生——血與火的洗禮,對階級、民族敵人的血海深仇,對人民、土地的深深的戀情?!?/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