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陳友康 云南出版集團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8-03出版) 作者:陳友康 頁數(shù):369
Tag標簽:無
前言
墾荒者的子孫這錦烯的高原,是我們無上的樂土。樂土上的生命,都一樣雄健、美面、和平。我們是創(chuàng)造者的后代,我們是墾荒者的子孫。我們憑著兩只赤手,鑿山通道,耕耘田畝,開辟了山林,建造了廬舍。山國里奔騰的長流水,高唱著我們的愛情;山國里溫暖的春風,織人了我們的歌聲。這錦繡的高原,是我們無上的樂土。樂土上的生命。都一樣雄健、美麗、和平。我們是創(chuàng)造者的后代,我們是墾荒者的子孫。[文本解讀]這是楚圖南1941年為云南大學附中寫的校歌詞《山國的兒女》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分。寫出了云南人生存的錦繡高原是無上樂土,表達了對故土的無限熱愛。表達了對祖先的崇敬,歌頌了云南人的開拓精神和創(chuàng)造精神。贊美云南人雄健、美麗、和平。楚圖南摯愛家鄉(xiāng),對家鄉(xiāng)知之深而愛之切,這首詩就是出于對家鄉(xiāng)的無上之愛而對云南歷史文化、自然環(huán)境、云南人和云南精神所作的精辟概括,充滿自豪感,讓人激動,催人奮進。把它作為《云南讀本》的序詩,是再恰當不過的。
內(nèi)容概要
這是一本嚴肅莊重的書,是一本受過中等以上教育的云南人都應該讀的書。地方精英(包括黨政官員、知識分子和商界成功人士等)更應該關注它,因為它可以幫助人們思考本土文化的價值、地位和命運等重大問題。讀了它,我們也許真的會對我們的故鄉(xiāng)、對我們腳下的土地,別有一份體認,加深一層熱愛?! ∧切╆P心文化價值和精神生活的非本土人士也能從中得到愉悅和滋養(yǎng)。
作者簡介
陳友康,古典文學和云南文化專家。云南民族大學教授,省高校教學科研帶頭人。曾任上海大學文學院院長助理、云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F(xiàn)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民進云南省委副主委、云南省政協(xié)常委兼文史委員會副主任等。
書籍目錄
導論一 讀本的興起和文體特征二 云南的文化創(chuàng)造和文化自覺三 云南人物和云南精神四 云南文化的地位和作為序詩墾荒者的子孫自然的恩賜滇池賦登太華蘭若滇海曲泛洱水題雪山雞足山絕頂四觀詠山茶高黎貢山歌大觀樓長聯(lián)游黑龍?zhí)犊刺泼菲斩栌洂鄣崞獮榫妍悓憺o沽(節(jié)選)云南看云游路南石林詫其奇詭歸而作詩有一個美麗的地方花潮春城賦(附汪葉菊《昆明賦》)歷史的記憶南詔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姚安府衙聯(lián)周禮農(nóng)工商諸政各有專官論(經(jīng)濟特元答卷)護國討袁檄文會澤唐公創(chuàng)辦東陸大學記歸來血肉筑成的滇緬路答田島書最后一次的演講為滇西戰(zhàn)役陣亡將士紀念碑落成賦駝峰飛行紀念碑云南起義通電云南解放長恨曲(李嘉廷浮沉警世錄)思想的高度官箴四川成都武侯祠聯(lián)東陸大學校訓并序公民道德新纂云南通志序抗戰(zhàn)后方對于學術建設之責任云南文化的新階段與對人的尊重和學術的寬容論讀書為什么會有不如意的事論自己言論?自由·誠實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紀念碑文公送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北歸復校序及贈聯(lián)學術四箴真諦和俗諦民族自我中心主義和文化相對主義精神的魅力云南人的真精神賽平章德政碑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節(jié)選)錢澧傳贈曇華寺住持映空和尚詩文聶耳何以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周保中紀念愛國老人繆云臺先生八旬回顧紀念方國瑜先生憶父親在秉明葬禮上的講話九十自述驛路梨花海鷗老人記文藝的精體文人相輕的病根在于器小識淺詩人以培根柢為第一義(節(jié)選)七七三周年紀念感賦,寄慰前敵將帥諸公十四行集(選二)跑警報小河淌水尚義街六號東方與西方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自然的恩賜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文本解讀】《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是云南較有代表性的一首聲樂作品。這是一首極具傣族民歌風格的歌曲,許多外省人對云南、對傣族、對傣族聚居地德宏和西雙版納的最初印象就是通過聆聽這首歌而獲得的。是云南的美麗孕育了這首美麗的歌;這首美麗的歌又讓云南的美麗插上音樂的翅膀飛翔,使之成為無數(shù)人夢想中最美的地方。1954年,在單位組織的下鄉(xiāng)采風中,楊非來到了德宏。這位來自內(nèi)地肭漢族青年很快就被邊地德宏的自然美、少數(shù)民族風情美吸引住了。他曾這樣描述自己初到德宏時的沉醉:“一翻過山林進到當時的芒市壩子,哎呀,那真是一種震撼呀,根本不像現(xiàn)在這樣平坦,田地是輪耕制,到處是放養(yǎng)的牛羊,青山綠水,叢林蔥郁,真叫人著迷,就像進了世外桃源?!背两诿利愔械臈罘请S后來到了瑞麗?!霸谌瘥愛滦闵缴稀⑷瘥惤?,晚上睡不著覺。就開始寫歌、搞創(chuàng)作。但是寫什么呢?天天冥思苦想,找不到主題,總是怕寫不出什么好的東西來。后來沒辦法,就想,實在不行就寫德宏,就寫德宏的傣族和這里的山水吧!于是就在勐秀山上打草稿寫成了《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的歌詞?!边@首歌的曲調也是楊非根據(jù)采風時聽到的一種“旋律很美,又有韻味,真讓入陶醉”的“遮放調”(“遮放”是當?shù)匾坏孛┳V成的。①從歌詞看,《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是一個充滿了時代色彩的作品。這樣說并沒有要降低這首歌的藝術價值的意思。相反,如果一個作品能在它誕生時屬于昨天的“時代色彩”褪去后的今天和更久遠的明天依然流傳不衰,那么這個作品就獲得了一種穿越時間的力量。從歌詞看,這首歌的情感核心是歌頌“邊疆”與“黨”的和諧關系,在歌頌這種和諧關系時,作者并沒有直接去闡釋某種政治理念,而是通過對呈現(xiàn)“美”與“和諧’’的事物的歌頌來實現(xiàn)作品的中心主題。作品里抒寫了四個層次的“美麗”。首先,寫的是“美麗的地方”:邊疆的景物美和地域美。其次,詩人接著交待了“美麗的地方”之所以美麗的原因:那是因為有了“共產(chǎn)黨”:詩里,孔雀這一傣族人民的吉祥烏就是“共產(chǎn)黨”的象征,而龍樹(楊非說就是大青樹)這一傣族地區(qū)最常見的蔥蔥大樹就喻指傣族人民。
后記
2003年6月,《20世紀云南人文科學學術史稿》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后,我在《中華讀書報》看到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為他們編著的《貴州讀本》寫的序言,聯(lián)想到閱讀紐約大學戴安娜?拉維奇教授的《美國讀本》的莊嚴感受,便萌發(fā)了編寫《云南讀本》的念頭,即與云南人民出版社朱原編輯作了交流。向出版社有關領導匯報后得到認可,我大受鼓舞,很快投入寫作。無奈庶務繁多,加之我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世紀舊體詩詞研究》也進入寫作階段,這一工作沒能及時完成。轉眼3年過去了,我對讀本的編撰雖然癡情仍在,但在短期內(nèi)完成的心力和期待已經(jīng)沒有了。而朱原鍥而不舍,一直督促我做這一工作,出版社還在今年為我爭取到省文化出版基金資助。在此情況下,我已沒有不發(fā)奮的理由,于是在年初完成《20世紀舊體詩詞研究》書稿并提交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規(guī)劃辦以后,馬上全力投入《云南讀本》的寫作。當然,所謂“全力”,也只是工作之余的全力。在此,我要感謝云南人民出版社的有關領導和同志,他們的關愛和支持使本書得以完成并出版。做這一選題,就像做《20世紀云南人文科學學術史稿》一樣,我是以虔誠、敬仰的態(tài)度來從事的。我對那些在社會和文化領域做出不朽業(yè)績和獨創(chuàng)性貢獻的偉大人物或具有善良之心和自強不息精神的普通人總是心存敬意,對云南這塊土地上孕育和產(chǎn)生的優(yōu)秀人物和精神成果更是有一種格外的親切和崇敬。我希望通過這部著作,把他們的人品風范和思想創(chuàng)造彰顯出來,豐富我們的文化資源,充實我們的精神世界,獲得本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尊。尤其是這一選題被列入省文化出版基金項目以后,它就不僅僅是個人行為,而帶有一定的組織色彩,我們更應該按照真正意義上的省級讀本來做好。我在做云南本土文化研究的時候,常常有一種不自量力的文化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促使我以敬畏之心做好工作。也正是有這份文化情懷和敬畏之心,我自信這本書是當?shù)闷鹗〖壸x本的聲名的。在教學中,我反復強調讀經(jīng)典如登名山的理念,它們都是莊嚴雄偉,氣象萬千的。偉大的書和雄偉的山有共同點,這樣的感悟,不始于我,將近1000年前的稼軒居士辛棄疾就寫過他看山的感受:“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沁園春》)。他說,他面對的群山,就像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一樣,雄偉、深厚、典雅、剛健。不登名山,我們便被隔絕在最崇高的自然造物之外,是人生的缺憾;不讀經(jīng)典,我們便被隔絕在人類最偉大的精神創(chuàng)造之外,也是人生的缺憾。在信息爆炸時代,閱讀經(jīng)典是讀書的底線。不閱讀經(jīng)典并汲取其精神,人便容易為時尚所吞沒而不自知。經(jīng)典有不同的層次,世界級、國家級的經(jīng)典早已確立并被人們廣泛閱讀和研究,我們這本書致力的是挖掘、確立本土經(jīng)典。這是一本嚴肅莊重的書,但我們希望有較多的人讀它,因為我們認為,它是一本受過中等以上教育的云南人都應該讀的書。讀了它,我們也許真的會對我們的故鄉(xiāng)、對我們腳下的土地,別有一份體認,加深一層熱愛。書中選用的詩文和圖片,有些還在著作權法的保護期限之內(nèi),本應征得著作權人或著作權繼承人的同意才能使用,但由于具體操作的困難,除部分作者外,有些作者沒能聯(lián)系上,在此,我們謹致歉意!當然,我們是在做一個省級讀本,意在彰顯故鄉(xiāng)的精神創(chuàng)造成果,服務桑梓文化建設,相信有關作者和著作權繼承人能夠海涵。在此,要對為云南文化和云南精神創(chuàng)造了精品、貢獻了經(jīng)典的作者們表示誠摯的敬意和謝意!使用著作權的費用我們會按著作權法的規(guī)定和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具體要求,結合實際支付。此外,在寫作中,參考先賢和時賢的著作不少,大多已在文中注明,也在此一并申明并致謝忱!做成一件像樣的事,要感謝的人總是很多。馬紹璽教授、楊曉勤副教授是我學術上的合作伙伴,他們不僅幫助我完成這項工作,而且高質量的文稿為本書增色。他們撰寫的文稿,已在篇末注明。對他們寫的部分稿子,我作了適當修改。云南師范大學教授、云南省文史館館員余嘉華先生是研究云南地方文化的權威,我們從他的多部著作中取材,受到他的思想的啟發(fā);在談及這部書的編撰時,他給我鼓勵和指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地理與生態(tài)學研究室主任周浙昆教授為我提供了他的恩師吳征鎰先生的《自序》,使我們能夠方便地將這位享譽世界的植物學家的傳記材料納入讀本,供人們學習。云南省文史研究館的張勇副館長和汪寧女士對我多有鼓勵和支持。王應天是具有特立獨行氣質的青年藝術家,他長期旁聽我的課,說我的課對他的繪畫創(chuàng)作有啟發(fā),而他的意見對我做好教學和學術工作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滋養(yǎng)。研究生李鵬、茆曉君、梁自平、魯云等幫我查找資料、拍攝照片、編印文稿,對書稿的完成出力不少。其他友好也多有指教,不一一列舉。我珍惜所有人的情誼,感謝他們?yōu)楸緯鞯呢暙I。但遺憾之處還有,一是限于篇幅,有些優(yōu)秀文本未能納入,有些文本寫好以后又被刪除;二是時間匆忙,有些文本意義的發(fā)掘不到位,文字表述也還欠推敲。但愿以后有彌補的機會!不言而喻,這樣的機會是讀者給我們的:如果書好賣,還有重版的機會,我們就可以進一步補充修改,使它臻于完善,重新奉獻于社會。陳友康2007年11月28日
編輯推薦
《云南讀本》致力的是挖掘、確立本土經(jīng)典,它選取反映云南重大歷史事件、代表云南最高精神成果的文本并進行現(xiàn)代詮釋,試圖通過它呈現(xiàn)云南的文化創(chuàng)造,讓邊地人獲得文化自覺和文化自尊。在信息爆炸時代,閱讀經(jīng)典是讀書的底線。不閱讀經(jīng)典并汲取其精神,人便容易為時尚所吞沒而不自知。經(jīng)典有不同的層次,世界級、國家級的經(jīng)典早已確立并被人們廣泛閱讀和研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