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是誰

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王武強 貴州人民出版社 (2012-10出版)  作者:王武強  頁數(shù):210  

前言

人生似一本記賬簿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寫一個紀實性的作品,更沒有想過寫我自己??傆X得這樣的作品應(yīng)該是那些成功人士的專利。平凡的我,既沒有傳奇的經(jīng)歷,也沒有顯赫的地位;既沒有出眾的成就和貢獻,更沒有驚人的卓越與輝煌,為什么還要寫?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夠真正達到非凡、實現(xiàn)卓越,其實只是一個概率很小的現(xiàn)象,沒有人注定會平凡或失敗,也沒有人注定會卓越或成功。更何況,卓越與平凡、成功與失敗總是相對的,似乎沒有明顯的界限。    有很多科學工作者默默無聞地從事了一生的科研工作,直到去世也沒有取得成果。但他們卻為后來者打好了基礎(chǔ),提供了條件。后面的科學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終于摘取了輝煌的桂冠。你能說那走在前面的科學家是平凡還是卓越?    人,既要生存,就不應(yīng)首先想到是平凡還是卓越,是失敗還是成功,它們既是世之常事,亦有相同的價值。重要的是對人生追求有沒有明確的目標,有沒有堅定的信念,有沒有堅強的意志,有沒有堅韌的毅力。在自己生命的軌跡中,是否全力以赴、無怨無悔地為之努力過、奮斗過、搏擊過!    本領(lǐng)有大小,奉獻有多少。每個人都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經(jīng)歷,都有酸甜苦辣的動人故事,都有引人人勝的感情糾葛。人生沒有選擇性,也沒有可比性,即使與成功無緣,甚至與卓越擦肩而過,也不必后悔,不用怨天。在經(jīng)歷一次次挫折后,繼續(xù)揚起希望的風帆,蕩起理想的雙槳,矢志不渝、義無反顧地向著彼岸繼續(xù)前行,就不會有遺憾,即使最后兩手空空,仍然可以無愧地說:“人生,我沒有虛度?!?   登上軍旅這列擁擠的“列車”40多年來,在漫長而艱辛的“旅途”中,我已記不清“沿途”有多少人匆匆忙忙、東張西望地“上車”,又有多少人慢慢騰騰、左顧右盼地“下車”。當中央軍委的一紙命令傳下來后,我也“下車”了?!跋萝嚒北臼且患p松的事,但真正由組織莊嚴地宣布讓自己與執(zhí)著追求了一生的事業(yè)揮手告別時,這心情無論如何也輕松不下來。因為這40多年積淀的感情很深厚、很豐富、也很特殊,所以心情就顯得尤其沉重。想到我所在過那么多單位的黨委和眾多的領(lǐng)導,為教育培養(yǎng)我付出的心血,想到部隊給我提供那么肥美的“沃土”,那么優(yōu)質(zhì)的“養(yǎng)料”,那么明媚的“陽光”,那么充足的“雨露”,我就有一種感激涕零、蕩氣回腸的沖動。在這些沉重和沖動中,包含對各級組織的感激,對戰(zhàn)友情誼的眷戀,對很多工作還不盡如人意的遺憾,對一些建設(shè)性難題尚未破解的愧疚,對有些心愿未能完成所產(chǎn)生的陣陣隱痛……    有人說,人的生命猶如一條河流,少年時涓涓水珠,清流晶瑩;中年時奔流峽谷,浪遏飛舟;待到老年,河流已進入大海,水面寬闊了,波濤平穩(wěn)了,終于包容萬物,吐納星月。人生便進入了放眼物量、海闊天空和淡入淡出、清水芙蓉的境界?;仡欁约旱膴^斗歷程,總想大刀闊斧、風風火火地去兌現(xiàn)自己的抱負和追求,試圖通過頑強拼搏去創(chuàng)造突出的業(yè)績,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盡管常常處在一個山頭久攻不下的倦意與疲憊之中。但我從不后悔,結(jié)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隨著“鏡頭”的“回放”難忘那戰(zhàn)友之間的浪漫情懷。    學習探討的濃厚氛圍,圍繞課題的深入調(diào)研,奮力拼搏的生動場面,催生成果的夜以繼日,擁抱收獲的喜悅心情;以及在連續(xù)的探索與追求中體現(xiàn)的科學態(tài)度、求實精神和意志品質(zhì);還有那么多有滋有味的說說笑笑,有板有眼的爭爭吵吵,有情有義的打打鬧鬧。讓我每翻一頁日歷都記憶猶新,一覺醒來依然會歷歷在目。    經(jīng)歷這些過程,也使自己逐漸由稚嫩變得成熟,由單薄變得豐厚,由浮躁變得沉穩(wěn)。尤其是那些用汗水、淚水浸透的波折、坎坷、困惑與滄桑,使我從本質(zhì)上理解了潮起潮落,理解了云卷云舒,理解了山的崎嶇,理解了河的激流,理解了驚濤拍岸的壯美,理解了漩渦暗礁的險惡。    如果這叫“醒悟”,那么這種醒悟還是粗淺的、相對的。每當想起我曾經(jīng)說過的蠢話,辦過的蠢事,都會感到汗顏無比。    我有過自不量力而又好大喜功、腹中空空而又熱衷顯山露水帶來負面影響的記錄;有過自以為是、盲目蠻干給工作造成損失的悔恨;有過因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對路、或者交流通氣不到位、造成同志之間的誤會,甚至遭疑慮、“背黑鍋”的難堪;有過對上盲目崇拜、違心地察言觀色、投其所好而弄巧成拙的笑話;有過或因年輕氣盛、或因春風得意以致偏激而自負,以及口無遮攔、話無分寸所陷入的尷尬;有過像小品中的范偉那樣,被趙本山忽悠蒙騙、上了當吃了虧還要表示謝謝之類的荒唐……    正是這些經(jīng)驗與教訓、成功與洋相的相互映襯,像山峰與山谷一樣的交替呈現(xiàn),構(gòu)成了自己人生特有的“落差”。這種落差,其實就像一本“書”,這本“書”,戰(zhàn)友同事、家人友人一直都在“閱讀”,其功過是非、品德優(yōu)劣、素質(zhì)高低早已定格在他們心中。恰恰最需要“閱讀”的其實是自己。但是,真正能“讀”懂自己、“讀”透自己又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回顧那風華正茂的年代,自己曾經(jīng)像“餓漢”一樣沖向誘人的書本,沖向知識的“高地”,也像勇士一樣撲向決堤的“洪口”,撲向逃遁的“獵物”。直到臨近退休,仍以充沛的精力,執(zhí)著地從事后備力量建設(shè)前沿性課題的研究,想方設(shè)法去破解工作中的道道難題,一門心思去創(chuàng)造新的成果,打造新的精品。所有艱辛的付出,當然也離不開一個最原始的動機:不給人生留遺憾。    逝者如斯夫。時光不會倒流,人生不能復制。驀然回首,“謝幕”已成久遠的記憶。當我拋開了繁雜的軍務(wù)政務(wù),免去了眾多的無聊應(yīng)酬,告別了棘手的難事雜事。那些不切實際的欲望早已揮發(fā),追名逐利的念頭早已消失,是非恩怨的糾葛早已淡化。終于在遠離喧囂后,心安理得地讀自己想讀的書,圓自己未圓的夢;問心無愧地面對過去,知足常樂地向著未來;豁達開朗地對待每一個人,與世無爭地過好每一天,在山重水復的夕陽下,去尋找人生暮色中的柳暗花明。    人生的歷程真像一本厚厚的“記賬簿”,一切功過與是非,收獲與付出,歡樂與痛苦,感激與愧疚,都日積月累地化作寶貴的體驗收人其中。當我這個既無棋牌嗜好、又無垂釣興趣、更無特殊專長的“異類”,時不時地在大塊大塊被荒蕪的時間面前發(fā)愣時,總會情不自禁地“回味”和“陶醉”心中那本“記賬簿”里零亂的點點滴滴。盡管回味是苦澀的,陶醉是虛幻的,既像面對蒼涼世界和清冷居室的告白,也像身臨晚風如水與弦月若鉤的述說。但我還是把這種回味和陶醉當成是人生的一種享受。于是索性將心中的“記賬簿”稍加梳理,把這些大家都做得到做得好的平凡瑣事,人人都知曉的普通道理和常識性感悟匯集成這本陋文,到這繁華的圖書市場來湊湊熱鬧。    文陋情真,但愿沒有糟蹋這些寶貴的紙張。    本書能順利付梓,多虧有貴州省軍區(qū)原政委諶宏昌、原副政委鄧國永二位老領(lǐng)導的鼓勵和指導,并親自為本書寫了書評和跋。還有陶曙明、羅燕軍、田勇、羅寬、鄧小瑾、周勁、李云峰、汪德榮、韓琳、楊魁俊以及我的家人為本書提出過很多寶貴建議和擔負了繁雜的文印、校對等工作。在此,深表謝意。    由于受限于水平,疏漏和謬誤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正之。    王武強    2011年5月于貴陽

內(nèi)容概要

  《知道自己是誰》是一位從軍40多年的老軍人對自己的人生旅程以及軍旅生涯的回顧與感悟。作者抓住工作和生活中的平凡瑣事,在“知人難、知已更難”的“高地”上進行自覺的反思和嚴格的自省,由如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到如何改造自己、修煉自己,寫得真切感人,耐人尋味從而也為人們在實踐中如何挖掘潛力、開啟智慧、凈化靈魂、健全人生引出了諸多思考。

作者簡介

王武強,苗族,1948年2月出生,貴州省道真苗族仡佬族自治縣人,原貴州省軍區(qū)參謀長,少將軍銜,中共十六大代表。

書籍目錄

第一章夢想催我走上從軍路 第二章驚嘆指導員的“把脈”術(shù) 第三章吃虧吃苦都是福 第四章忘不了那些可敬的嚴師 第五章該向挫折道聲“謝謝” 第六章置身于沒有硝煙的“楚河漢界” 第七章良心也是一道“防火墻” 第八章多為他人托舉起希望 第九章要想完美就別嫌麻煩 人貴有自知之明(跋)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在村子南邊,有一座破敗的四合院寺廟,叫魚江寺。因其既小又破,似乎已失去了神靈的護佑,香火難以為繼,后改成學校,這就是我接受啟蒙教育的地方——凌肖小學。 寺廟很幽靜、很冷清,幼時一直感到十分神秘和恐怖。特別是旁邊那座土木結(jié)構(gòu)的炮樓,那是戰(zhàn)亂年代地方政權(quán)為防匪患用于觀察和防御最簡單的軍事設(shè)施。炮樓共有三層,里面光線昏暗,底層潮濕。我們一群孩童曾下賭注:誰敢爬到頂層就可以當“頭”稱“王”。起初是爭先恐后,剛到門邊就提心吊膽,終于鼓起勇氣躡手躡腳地進去,前面的人剛上到二層,不知是誰尖叫了一聲,一個個被嚇得連滾帶爬地抱頭鼠竄。 寺廟周圍有很多古樹和果木,旁邊山坡上是茂密的樹林,遺憾的是,都在“大躍進”時期被砍伐殆盡,用于“大煉鋼鐵”。后面是連綿的梯田,層層延伸下去,與壩區(qū)良田連成一片。這所由寺廟改成的學校,周圍不連接村莊,學生住地很分散,普遍距校較遠,一般都有幾里、甚至十幾里的路程。 破廟是一座危房,偶遇稍大的風吹時,總能聽到房梁發(fā)出“嘎嘎”的聲響。后來,推倒了炮樓,加固改造了寺廟,才逐漸有了像樣的教室。早年師資不足,學生稀少,四個年級合并成兩個“復式班”。學生的年齡差距很大,有五六歲的小孩,也有十六七歲的小伙,甚至還有已婚的青年,男女同學的比例嚴重失調(diào),全校只有幾名女生。 大約到了1958年,學校進行了較大規(guī)模的改造和擴建,教師隊伍得到充實,教學條件和學生生源大大改善,班級劃分也正規(guī),教學很規(guī)范,終于成了擁有300余名學生的“完全小學”。 我在小學期間,共經(jīng)歷了3位班主任老師:商召瑜老師,韓金榮老師和程錫凡老師。 商老師身材較矮,但體格健壯,充滿活力。他有很好的運動天賦,身體的柔韌性和協(xié)調(diào)性很好,籃球、乒乓球打得很有“侵略性”,每遇比賽,我們常為他出眾的表現(xiàn)鼓疼了手掌。 韓老師文質(zhì)彬彬,洗舊的黑、藍色制服穿得整潔,領(lǐng)口扣得嚴實,他平時對課堂紀律要求很嚴:腰板要挺直,雙手背在后,精力要集中,不準交頭接耳、東倒西歪。講課時喜歡結(jié)合課文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精忠報國、亡羊補牢、掩耳盜鈴、瓜田李下、望梅止渴;比如“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小時候偷針、長大后偷金”…… 程老師中等身材,儀表堂堂,總是在嚴肅中透出謙和,于潑辣中帶著穩(wěn)重。他講課的感染力極強,注重聲情并茂,善于啟發(fā)誘導。有段時間,不知是氣候的原因,還是受粉筆灰刺激,講著講著,會掏出手帕捂住嘴,快步走出教室咳嗽幾聲,吐吐痰、清清嗓,直到利索了才回到教室接著講課。他還有一手絕活:板書和各種形體的美術(shù)字寫得很漂亮,這對我的影響很大。后來到部隊,每當有人夸獎我的字寫得有點力道時,我就想起了程老師。 提起凌肖小學,不能忘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師:她,在這所偏遠落后的山村小學從教20余年,直到光榮退休;她,承受了丈夫被劃成右派分子的精神折磨長達22年,直到丈夫平反昭雪;她,以一名山村教師的微薄收入,養(yǎng)活了一個七口之家;她,一個身高只有1.5米的柔弱身軀,卻以百折不撓的鋼鐵般意志,從容不迫地邁著“外八字”腳步,闖過了生活困難時期的種種艱辛,挺過了瘋狂年代的多次劫難,呵護著5個兒女沖過道道難關(guān),熬過了被人冷眼歧視的漫長歲月。她就是昂起頭教書育人、低著頭做人做事的人民教師,一位偉大的女性——楊續(xù)祖老師。 楊老師調(diào)來我們學校時,我讀五年級。一次音樂課上,楊老師給我們講樂理知識,正聽得津津有味,我的同桌提出要抄我上節(jié)課的作業(yè),我說不行。他不聽,不斷小聲地哀求,我不理他,他就拉我衣袖,我的手肘本來就托在桌面上,我不耐煩了,順勢往右一擺,剛好擊中他的鼻子,他見鼻子出血了,就趁機向我耍賴、耍橫…… 下課后,楊老師把我?guī)У睫k公室。幾位老師都感到很詫異,好像在說:你怎么也會惹禍?我低著頭,覺得很沒面子。 “說說看,剛才課堂上是怎么回事?”楊老師態(tài)度平靜,語氣溫和。顯然,她是要先進行調(diào)查,而不是不問青紅皂白先訓一頓。 于是,我將事情的經(jīng)過原原本本地作了陳述。最后還特別強調(diào):“是他影響了我聽課;手肘碰到他鼻子絕不是故意的。” “在是非、原則問題上學會拒絕,說明你很正直、純潔。重視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學生,一定是一個有出息的學生?!苯又瑮罾蠋熞砸桓贝认榈拿嫒莺蜏睾偷恼Z氣說:“但是,孩子,拒絕,應(yīng)當注意方法,為什么不能選擇一種非常友善的方法?一種耐心規(guī)勸的方法?在人際交往中,要學會補己之過,諒人之短。常言道:‘量小失友,度大聚朋?!@些道理,也許你現(xiàn)在還不太明白,但對于你長大后的人生,就非常非常重要。” 窮人家的孩子懂事早。楊老師的這番話,讓我深受感動,這既是老師對學生的教誨,又是長輩對晚輩的厚望,我一直把楊老師這些做人的道理牢記心間,在后來的人生歷程中讓我受益良多。

后記

人貴有自知之明    看了《知道自己是誰》的初稿后,作者要我寫《序》。我說,請宏昌同志寫吧,你們在一個班子里共過事,彼此知之更多,知之更深。他既是政委、黨委書記、省委常委,又是科班出身,由他作序,應(yīng)是不二人選。如叫我寫幾句,算是《跋》吧。    當讀者在看到這個《跋》時,了然已讀完全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該書的評價早已成竹在胸。至于寫作經(jīng)過,我只知道他出手很快,從動筆到定稿也就三五個月時間。作者每天上午照樣打網(wǎng)球,下午打打撲克,誰也不知道他在寫作。當他把書稿送給我拜讀時,我才發(fā)現(xiàn)他幾十年喜歡利用晚上時間寫東西的“痼癖”已積習難改。    我們幾個常在一起打撲克的退休人員,有一天中午吃便餐時,一位牌友說:“軍事干部如果沒文化還可勉強湊合,政工干部如果沒文化就很難混了?!蔽铱粗?,笑了笑,沒吱聲。以后他又幾次在同樣的場合說了同樣的話,我終于忍不住,問他:“諸葛亮是軍事干部還是政工干部?冷兵器時代尚須諸葛亮式的人才,何況信息化的今天?”    諸葛亮雖然已經(jīng)離我們非常遙遠,但歷代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為諸葛亮的傳奇留下了眾多的名篇佳作,他的雄才大略已在國人心中家喻戶曉,再讓我來評說似乎有些多余。既然是為武強的《知道自己是誰》寫跋,我就只能說說我身邊的武強。    武強入伍時學歷很低,但他近半個世紀來,蟄伏于群書,醉心于事業(yè),從團的作訓參謀到省軍區(qū)參謀長,從士兵到將軍,可以說,他是一位熟悉基層的機關(guān)干部;是一位懂政治工作的軍事干部;也是一位善于執(zhí)筆寫稿的領(lǐng)導干部。特別在工作總結(jié)、調(diào)查報告、典型經(jīng)驗、領(lǐng)導講話等應(yīng)用寫作方面有很深的功底。因為他勤奮,所以他博學;因為他大度,所以他服眾;因為他公道,所以有威望;因為他低調(diào),所以有人緣。他是一個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低學歷文化人。幾十年來,他如饑似渴地博覽群書,廣泛地涉獵了政治、軍事、文學、歷史、哲學等知識領(lǐng)域,既為平時的工作奠定了深厚基礎(chǔ),又掌握了高超的寫作技巧,就像本書那樣,把一些平凡零碎的往事記載下來,也讓人讀后感到蕩氣回腸、淋漓盡致、精神煥發(fā)。    人,貴有自知之明,知人難,知己更難。這就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許我們了解了社會,了解了環(huán)境,了解了家人,了解了朋友,但不一定就了解了自己?!爸雷约菏钦l”,這個命題非常耐人尋味。既生動,又深刻;既現(xiàn)實,又涵蓄。作者通過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平凡瑣事,進行自覺的反思和省悟,由如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到如何修煉自己、改造自己,再到如何戰(zhàn)勝自己、超越自己,寫得真切感人,也為人們在實踐中如何挖掘潛力、開啟智慧、凈化靈魂、健全人生,引出了諸多思考。    《知道自己是誰》是一本紀實性作品,但又有隨筆和散文的風格。書中雖無驚天動地的重大事件,但處處皆是潤物無聲的滴滴春雨。作者毫無褒己之意,只有自責之心,所以取了這樣一個書名。武強在貴州省軍區(qū)司令部當軍務(wù)處長、辦公室主任、在軍分區(qū)當參謀長、司令員時都曾是我的下級。特別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后半段,我任省軍區(qū)政治部主任,經(jīng)常在主持一些大型會議籌備T作時,總把他從司令部抽調(diào)出來給我出公差、打下手。時間長了,次數(shù)多了,我就深深感到他對領(lǐng)導的意圖領(lǐng)會得準確,對領(lǐng)導分配的工作完成得很利落,受領(lǐng)任務(wù)后他總是心無旁騖,全神貫注,叫人放心得下,心頭踏實。書中所列事件有不少我都是知情者、見證人。他從不爭功,也從不諉過;容難容之事,吃難吃之苦。人如其文,文如其人。他寫這些事,不是在作秀,更不是在演戲,書里書外,真真切切。這些事看似平常,就如網(wǎng)球愛好者穿網(wǎng)球鞋一樣自然而然,但從這些大事小情中卻看得見他的努力和付出一點也不平常,所以當我看了《知道自己是誰》的初稿后,第一反應(yīng)就是覺得對于有心人來說,這是一本勵志書、一本教科書、一本勸業(yè)書。我這里說的有心人,指的是有志向的人,走正路的人,不怕苦的人。當世風向上、正氣回歸的時候,那些像作者一樣既心存高遠,又腳踏實地的人們,那些循著作者人生軌跡去學習、去發(fā)憤、去拼搏的士兵大都有成為共和國將軍之希望;那些從事其他行業(yè)的工作人員大都有成為社會棟梁、專業(yè)翹楚之可能。因為這本書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所謂家世、背景、關(guān)系等等外部條件并不能使人如虎添翼,只有學識、素養(yǎng)、勤奮等等內(nèi)在因素才能使人展翅翱翔。我深信讀者們特別是年輕的讀者們一定會從這本樸實無華的作品中得到感悟、受到啟迪。    鄧國永    2011年5月

編輯推薦

《知道自己是誰》是一位從軍40多年的老軍人對自己的人生旅程以及軍旅生涯的回顧與感悟。作者王武強抓住工作和生活中的平凡瑣事,在“知人難、知已更難”的“高地”上進行自覺的反思和嚴格的自省,由如何了解自己、認識自已,到如何改造自己、修煉自已,寫得真切感人,耐人尋味。從而也為人們在實踐中如何挖掘潛力、開啟智慧,凈化靈魂,健全人生引出了諸多思考。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知道自己是誰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