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周克庸 頁數:416
Tag標簽:無
前言
習慣上,以漢字性質、結構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為研究對象的學科,被稱為“文字學”。本書之所以在“文字學”前增加“漢字”一詞,命名為“漢字文字學”,主要基于以下兩點理由?! ∑湟唬拔淖謱W”是一個包含了“普通文字學”、“個別文字學”和“比較文字學”的大概念,而漢字文字學屬于“個別文字學”。以“文字學”命名“漢字文字學”,帽子過大,既不能準確表現這門學科的個性特點,也不利于這門學科的傳播和在世界范圍內獲得認同?! ∑涠?,我國傳統(tǒng)學術,把從字形、字音、字義及其相互關系角度研究漢字的學問稱作“小學”,而“小學”研究的根本目的,從一開始便是為識字和閱讀古文獻服務的。所以,盡管訓詁之學、音韻之學自漢魏以來便已發(fā)展為獨立學科,但訓詁、音韻卻一直被視為“小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秉承這一傳統(tǒng),1906年章太炎在《論語言文字之學》一文中,提出了“合此三者,乃成語言文字之學”的意見,其后,章門弟子錢玄同、朱宗萊將自己編寫的講義《文字學音篇》、《文字學形義篇》合編為《文字學》一書。至此,“小學”之名始為對漢字形、聲、義及其相互關系進行整體研究的“文字學”所替代?! ?0世紀30年代,唐蘭首倡文字學應將字義、字音研究剝離出去,專以字形為研究對象。唐氏的這一倡導當時并未得到普遍響應,但隨著語言文字學研究的深入和細化,后來“訓詁學”、“音韻學”都已逐漸發(fā)展成為獨立于“文字學”的科目,“文字學”的研究對象,事實上已窄化為漢字字形及漢字的形、義關系,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蔣善國《漢字形體學》、高亨《文字形義學》等著作的出版,便反映了這一傾向。
內容概要
《漢字文字學》習慣上,以漢字性質、結構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為研究對象的學科,被稱為“文字學”。《漢字文字學》之所以在“文字學”前增加“漢字”一詞,命名為“漢字文字學”,主要基于以下兩點理由。其一,“文字學”是一個包含了“普通文字學”、“個別文字學”和“比較文字學”的大概念,而漢字文字學屬于“個別文字學”。以“文字學”命名“漢字文字學”,帽子過大,既不能準確表現這門學科的個性特點,也不利于這門學科的傳播和在世界范圍內獲得認同。 其二,我國傳統(tǒng)學術,把從字形、字音、字義及其相互關系角度研究漢字的學問稱作“小學”,而“小學”研究的根本目的,從一開始便是為識字和閱讀古文獻服務的。所以,盡管訓詁之學、音韻之學自漢魏以來便已發(fā)展為獨立學科,但訓詁、音韻卻一直被視為“小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秉承這一傳統(tǒng),1906年章太炎在《論語言文字之學》一文中,提出了“合此三者,乃成語言文字之學”的意見,其后,章門弟子錢玄同、朱宗萊將自己編寫的講義《文字學音篇》、《文字學形義篇》合編為《文字學》一書。至此,“小學”之名始為對漢字形、聲、義及其相互關系進行整體研究的“文字學”所替代。
作者簡介
周克庸,研究員,男,1951年出生,大學本科畢業(yè)。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66年參加工作,初為新疆軍區(qū)生產建設兵團戰(zhàn)士,后當過農民、工人、教師,現任浙江傳媒學院《浙江傳媒學院學報》副主編、編輯部主任。曾在《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高校理論戰(zhàn)線》《文史哲》《中國國情國力》《東岳論叢》《浙江學刊》《學術界》《花城》《柳泉》《當代小說》及多家高校學報等報刊發(fā)表論文、文學作品300余篇,出版過專著、長篇小說等,共計300余萬字。
書籍目錄
壹緒論漢字的性質一 漢字作為“文字”的共有屬性二 漢字作為“漢字”的個性特征三 “漢字”的定義漢字的產生一 為什么會產生文字二 文字是怎樣產生的三 漢字是由誰創(chuàng)造的漢字的發(fā)展變化一 漢字形體是發(fā)展變化的二 漢字讀音是發(fā)展變化的三 漢字字義是發(fā)展變化的為什么要學習漢字文字學一 識漢字二 明訓詁三 在較高層次上掌握母語貳 漢字的“字母"——文“文”和“字以“文”御“字”一 以“文”御“字”與傳統(tǒng)漢字識字法二 以“文”御“字”與打通古今漢字間的隔膜三 以“文”御“字”與破譯歷史文化信息常用“文”示例一 自然現象二 人體三 動物四 植物五 工具器物六 建筑七 動作八 形容叁 漢字的“拼寫”——漢字結構所謂“六書象形一 什么是象形字二 象形字字例三 特殊字例討論四 把握象形字形義關系應注意的問題指事一 什么是指事字二 指事字字例會意一 什么是會意字二 會意字字例三 特殊字例討論四 義符辨識形聲一 什么是形聲字二 形聲字字例三 特殊字例討論四 聲符辨識五 形聲字與其聲符在讀音上的關系會意兼形聲一 什么是會意兼形聲字二 會意兼形聲的結構模式及其字例肆 漢字的字形漢字形體的“簡化”與“繁化一 漢字形體的簡化二 漢字形體的繁化構字部件的變體一 構字部件形體變化呈現的兩種走勢二 構字部件形體變體舉例古今字一 什么是古今字二 常見古今字舉例形義分化字異體字一 什么是異體字二 異體字之間的結構關系類型同形異實字一 什么是“同形異實字二 “同形異實字”的類型伍 漢字的字音漢字的音項一 為什么許多漢字會有多個音項二 多音項字各音項讀音間的關系三 多音項字的音項合并與保留漢字的音義關系一 漢字音義的隨機關系二 漢字音義的系統(tǒng)關系以字音求字義一 由字音推導假借義二 由字音推導同一字族的“同源字”義三 由字音推導聯綿詞義陸 漢字的字義漢字的本義一 什么是“本義二 本義的重要特點三 怎樣判斷一個字的本義漢字的假借義一 什么是“假借義二 假借義與本義的關系三 怎樣判斷假借字四 假借義釋例漢字的引申義一 什么是“引申義二 引申義與本義(或作為源頭的假借義)的關系三 引申的類型四 引申義舉要漢字的常見義一 什么是“常見義二 “常見義”與本義的關系漢字的錯訛義一 什么是“錯訛義二 “錯訛義”與本義的關系“聯綿字”及其字義一 什么是“聯綿字二 “聯綿字”在形、聲、義關系方面的基本特點三 “聯綿字”字義舉例四 “聯綿字”工具書“合音字”及其字義探求字義的途徑一 “因形索義二 “循聲求義柒 音韻知識音韻與漢字一 漢語語音變化對漢字的影響二 學習漢字文字學最需掌握的音韻學知識上古韻母與聲母一 上古韻母及其相互關系二 上古聲母及其相互關系捌 部分古代漢字工具書介紹形訓類及《說文》聲訓類及《釋名》義訓類一 《爾雅》二 《方言》三 《經籍篡(zhuan,同“撰”)詁》綜合實用類一 《玉篇》二 《康熙字典》附表1:《常用漢字一簡多繁對照表》附表2:《常用漢字聲符表》
章節(jié)摘錄
漢語是發(fā)展的,而漢字之所以能夠被延續(xù)使用數千年而歷久不衰,就在于這種文字始終葆有在自我更新、與時俱進中滿足不斷發(fā)展著的社會需要的強大生命力。從古老的甲骨文到今天的簡體字,“日”、“月”、“山”、“水”等一批字的形體雖然已發(fā)生了質的變化,但卻仍然以類型化的方式,頑強而巧妙地保留了象形文字“以形表義”的根本特征?!獌H此一端,就已顯示了漢字在其進化過程中遺傳的穩(wěn)定性與變異的靈活性,以及憑借這種遺傳和變異使自身得以持續(xù)存在和發(fā)展的有效性。比如,漢字的形聲結構,就是一種極富活力的造字方式,在原有漢字無法滿足現實生活需要時,利用這一方法可隨時造出便于識記的新字?!盎瘜W元素周期表”中用來表示各元素名稱的一百多個字中,除少量的字(如金、銀、銅、鐵、錫、鉛、硫等)為原有漢字外,絕大部分都是近代以形聲造字法造出來的新字,如鋰、鈹、鈉、鎂、鐳、氫、氧、氦、氖、氡、硅、碲、硼、碘、砹等——這些字,不僅可以通過聲符方便地識記讀音,而且可以通過義符揭示出它們(金屬、非金屬或氣體)的類屬?! h語的造詞功能既靈活又方便,當社會生活的快速發(fā)展需要大量新詞以滿足交際需要時,漢語總是能以短短的雙音節(jié)或三音節(jié)組合(雙音節(jié)組合在數量上占絕對多數),迅速造出簡捷明快、準確生動的新詞來;漢語無法滿足社會生活對詞匯的新需求的情況,在歷史上和現實生活中,都不曾出現過。漢語在創(chuàng)造新詞方面的這種優(yōu)勢之所以能夠突破“同音詞難以辨識”的障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漢字。正是因為漢字的表意性大大提高了對同音詞加以區(qū)別的辨識度,漢語造詞才獲得了高度的自由,而無需顧忌重重,無需刻意增加詞的音節(jié)數量以避免同音詞的產生。 漢字在記錄和傳遞漢語信息方面,不僅勝任橫向的“共時性”任務,而且尤其勝任縱向的“歷時性”任務。從橫向上看,中國幅員廣闊,各地方言差異極大,若以拼音文字記錄各地方言,即使是使用同一種拼音字母,各方言區(qū)之間的文字交流也無法進行。而使用表意的漢字,無論是粵語、閩南語、吳語還是普通話方言區(qū)的人,都可以通過字形,一目了然地讀懂“日”、“月”、“山”、“水”等字所記錄的詞義。這就是漢字在橫向傳遞信息時的所謂“跨地域性”特點;在縱向傳遞信息方面,漢字又具有所謂“超時間性”的特點?!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