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故事

出版時間:2004-06  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約翰?瑪西  頁數(shù):431  譯者:于惠平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世界文學流派紛繁復雜,由于語言和文化的障礙,作者是以英美文學和歐洲文學作為主要流派來介紹的。在這本書里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希臘、羅馬歷史、哲學、戲劇與文學交相輝映的豐盛成果,中世紀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文學的叛逆和革命,以及19世紀前后歐洲與英、美文學中詩歌、散文以及小說紛至沓來的繁盛起伏。從行文來看,作者不講求面面俱到,詳細周全,更注重介紹世界文學思想發(fā)展的內在沿革、有深遠影響的巨匠和作品的風格,以及對后世影響。其間,作者也根據(jù)自身的體會串寫了很多后人的評論和自己的心得,雖然是介紹性的文字,一路讀來竟也有蕩氣回腸的感覺,不覺得煩悶,對得起“故事”這兩個字。

作者簡介

  約翰·瑪西,美國杰出的文學批評家,哈佛大學教授,長期擔任美國《波士頓郵報》《國民雜志》文學專欄的主持。本書是作者最富盛名的著作,歷時四年而成,是一本厚積薄發(fā)之作,用作者的話說:“自己的一生都在為寫作本書做準備?!北緯霭婧螅玫搅朔魁埖戎麑W者的好評。

書籍目錄

第1章 書籍的制造第2章 文學的起源第3章 神秘的東方文化第4章 猶太文學第5章 希臘的歷史和歷史學家第6章 希臘的敘事詩第7章 希臘的抒情詩第8章 希臘的戲劇第9章 希臘的哲學、雄辯術及散文第10章 羅馬的歷史和歷史學家第11章 羅馬敘事詩第12章 羅馬的戲劇、哲學和抒情詩 拉丁的戲劇、哲學和抒情詩第13章 拉丁散文第14章 日耳曼、哥特和羅曼司的起源第15章 中世紀的法蘭西文學第16章 早期的德意志及斯堪的納維亞文學第17章 但丁與《神曲》第18章 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時期第19章 19世紀以前的法國散文第20章 19世紀以前的法國詩歌和戲劇第21章 古典時代前的德國文學第22章 19世紀以前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學第23章 伊麗莎白時代前的英國文學第24章 伊麗莎白時代的非戲劇文學第25章 莎士比亞以前的英國戲劇第26章 莎士比亞第27章 伊麗莎白時代的其他劇作家第28章 17世紀英國抒情詩第29章 彌爾頓第30章 17世紀的英國散文第31章 復辟時代的英國文學第32章 18世紀的英國散文第33章 18世紀的英國詩歌第34章 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復活第35章 19世紀的英國小說第36章 19世紀的英國散文和哲學家……第49章 美國的詩歌

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完美的文學史,它把幾千年來影響世界各民族的偉大的文學家及其相互關系、重要的書籍及其時代背景梳理得一清二楚。與一般的純文學史不同的是,本書并不以學者的深厚博學為能事,而致力于用生動流暢的文筆一氣呵成,如同在訴說一個悠遠美麗的故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文學的故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條)

 
 

  •       讀到二十五章。整本書的脈絡還是比較清晰,按照時間順序和不同的文學種類娓娓道來;書的內容也沒什么難理解的地方,就是單純的人物與文學作品介紹,可以當做不錯的文學史入門讀物。但是不得不吐槽一下翻譯和校對,行文晦澀半生不熟也就算了,成堆的錯別字和前后不一的譯名是作甚?光是「像」寫成「向」就好幾次。一會兒蒲伯一會兒蒲柏你欺負我眼神兒不好使嗎,還有到底是馬婁還是馬婁禮還是馬洛禮?就算是合譯也不至于這樣吧,可怕。
  •     談及紙的歷史和印刷術卻未見蔡倫和沈括的名字,又要企圖完成一次全球掃描,可謂是虛擬的航拍了。
      
      但啟發(fā)還是有的:
      
      1. 紙的發(fā)明對世界文明的意義至今仍然無法合理評估;
      
      2. 經(jīng)典最多幾千部,不必恐慌,生有崖,知亦有崖哦;
      
      3. 外國人看中國人的視角;
      
      4. 東方的事物比西方事物的節(jié)奏慢得多,不是若干倍,而是無數(shù)倍,這或許是東方在科技文明和制度文明方面落后的原因;
      
      ……
      
      
  •     對許多讀者來說,他們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重要書目,這個數(shù)目很可能比這整卷書都浩大。因此,對于我們來說,在這本書里面,許多價值的書都沒有提到,或者只是一筆帶過了。每一個讀者都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所喜歡的某本書的重要位置被另外一本自己覺得并不怎么樣的書所占據(jù)著。這種情況是很難避免的。但是,我希望這本書對文學和其他藝術的討化有些益處 ,并增進討論者的興趣與樂趣,或者有助于大家成一致的意見。
  •     來自文學的沙漠,對世界的文學是一點也不清楚。想了解一下西方的文化,增加一下自己的見識,所以看了這本書。
      總體感覺自己是沒有選錯書,里面的內容真的是非常的多,每個時段的每個國家的文學都有涉及,并且介紹了重要的人物及其著作的梗概;并將幾個文化的關系理了一遍。
      也許是內容量實在太多了,看這本書的時候挺累,經(jīng)常要反反復復的來回看個幾遍才能把一頁紙里面的內容消化掉。真正認真看完的就圣經(jīng)、希臘和古羅馬的這一段。
      
      書有點不太好,翻譯的有時感覺不是很符合中文的習慣,看起來顯得更累。但書的內容還是非常的推薦。
  •   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從印度學者那里學到了智慧是精神的靜觀,了解到在物質的背后存在著本質即觀念。
    這成為柏拉圖哲學的基礎。
    有一句印度諺語說:精神寄寓在一切人心中。
  •   英國的“人人叢書”把迦梨陀沙的《沙貢泰拉》列入了。
  •   作者認為,佛教“欲望是一切痛苦根源”就本質而言是一種生命的退卻,“這一點與積極進取的歐洲理性hi很不協(xié)調的”。
    認為除非我們的文明經(jīng)歷了真正痛苦的失敗而衰退,否則我們的思維很難接受這種消極處世哲學。
    但不僅是柔弱者的哲學,它對勇敢的人們同樣有一種魔力。不論是厭世主義者叔本華,還是樸素的樂天主義者愛默生,他們對佛教理念都有自己文學的理解和感悟。
  •   卡萊爾在《英雄和英雄崇拜》論文中,對默罕默德有“公允的評價”??ㄈR爾說“我認為從整體看,'古蘭'的真義就是誠實”。
  •   把圣書的語言看成是流體的,運動的,文學的,不是固體的,靜止的,科學的,這是通向正確理解的第一步?!R修·阿諾德
  •   今天獨到第27頁。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