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6.12 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張抗抗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隱形伴侶》是張抗抗發(fā)表于1986年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展現(xiàn)了從文革到知青上山下鄉(xiāng)的時期,一對青年男女陳旭和肖瀟從迷茫到躁動到抗爭的心理歷程。陳旭本是一個聰明的、有理想、有追求的熱血青年,在那特定的歷史時期,他滿懷熱情地參與文革,滿懷熱情地把自己獻給北大荒,可現(xiàn)實卻總是與他的愿望相反,他苦悶卻找不到出路,他在理想的泡沫和幻影的碎片里開始沉淪。肖瀟是一個美麗單純的南方姑娘,她所受的全部教育是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活得坦白,活得真誠。她為了愛,跟隨陳旭來到北大荒,她追求完美的真實,無法忍受陳旭的說謊行為。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理想世界,陳旭要的那種真實,在肖瀟看來未免丑惡,而肖瀟要的那種純真美好,在陳旭看來未免虛假,這種矛盾導致他們的婚姻最終走向解體。
人性到底是真實的還是虛假的?為什么人們都認為說謊不好,但又總要說謊?好象有一個什么東西總在阻撓人們說出真話。就象動物為了生存有一種天生的偽裝能力一樣,人也總是想把自己的本來面目掩飾起來,去適應社會的要求。為什么我們不能承認惡也是真實的呢?包括人性惡。人最可怕的是自己欺騙自己。
撒謊到底是善還惡?撒謊和欺騙,就象伊索寓言所說的舌頭一樣,它既善且惡,善惡難分。有時大善大惡,有時不善不惡。比如對病人隱瞞真情是善;對老百姓空許諾言騙取信任,是惡;對不懷好意的人必要防衛(wèi)說謊,是不善不惡;農(nóng)民為生存瞞產(chǎn)私分,是既善又惡。說謊在中國歷史上常以用計和智慧的面目出現(xiàn),所謂兵不厭詐,也在其列。
這部小說與作者以前的作品有所不同。小說在人性探索方面達到了一定的深度。作者將筆鋒探入人性中深邃的層面,揭示了特定人性深處存在的“隱形伴侶”。小說打破了一般的故事結(jié)構(gòu),注重事件和外部行為所引起的心理反饋,熟練地運用象征、隱喻手法,使得敘述方式具有明顯的現(xiàn)代意味。這部注重心理分析的小說,顯示了作者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藝術(shù)把握的新追求。
作者簡介
張抗抗1954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廣東新會,當代女作家。1969年去北大荒插隊,后報名去邊至黑龍江國營農(nóng)場,1977年進入黑龍江藝術(shù)學校編劇班學習,1979年畢業(yè),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分會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并任黑龍江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等職。她于1975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題材的長篇小說《分界線》,1979年以短篇小說《愛的權(quán)利》而知名。八十年代則更是作品不斷。1987年長篇小說除《隱形伴侶》,反映三十年代革命知識分子命運的《赤彤丹朱》(1995年)。
1972年發(fā)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燈》,1975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分界線》。反映黑龍江農(nóng)場知識青年的生活,以后又相繼發(fā)表短篇小說《愛的權(quán)利》、《夏》、《白罌粟》;中篇小說《淡淡的晨霧》、《北極光》、《在丘陵和湖畔有一個人……》等。她還寫了中篇童話《翔兒和他的氫球》和散文集《橄欖》,出版了長篇小說《隱形伴侶》。作品中《夏》獲1980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淡淡的晨霧》獲第一屆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
1977年入黑龍江藝術(shù)學校編劇班學習。1979年發(fā)表短篇小說《愛的權(quán)利》,反映在新的歷史時期,青年們對不同的婚姻愛情的認識與追求。從此以后,她一直將思考的重心放在當代青年事業(yè)與愛情的矛盾沖突上。198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隱形伴侶》,在更加廣闊的社會背景上,展示了一代知青輾轉(zhuǎn)矛盾的內(nèi)心歷程,運用細膩的精神分析手法,揭示了他們內(nèi)心的創(chuàng)傷和追求。
作為一位作家,張抗抗具有良好的藝術(shù)感覺和藝術(shù)素質(zhì),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溫柔和細膩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與痛苦,以敏銳、瀟灑的筆揭示人的心靈底蘊,作品中洋溢著青春的朝氣和純凈的詩意;另一方面比之于其他女作家的作品,她的作品包含著更多的理性思考。她不被感覺和情緒所左右,而是以一個智者的清醒有意識地將作品當作某些思考的載體,使其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獨到的思索見長。
后來在中國作家協(xié)會黑龍江分會任職,成為專業(yè)作家。1988年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名人傳記中將其收入“世界名人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