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改變中國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葉永烈  頁數(shù):470  字數(shù):6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你又去北京!”每當我從上海前往北京采訪時,上海的朋友們差不多都這么問我。確實,北京是我去得最多的城市,起碼上百次了吧。雖然我是上海作家協(xié)會的專業(yè)作家,可是,我的創(chuàng)作“根據(jù)地”卻仿佛在北京。上海的文友都開玩笑稱我是“半個北京作家”。美國紐約有條著名的“百老匯大街”,而北京的“百老匯”才是名副其實的。我奔走于北京的“百老匯”,奔走于白發(fā)世界,請歷史老人們面對我的錄音機,細細回敘那鐵馬金戈、風云突變的往昔。為了創(chuàng)作《鄧小平改變中國》,我在北京頻頻出入于那幾處“部長樓”,也去了中南海,還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大院以及《求是》雜志大院,甚至還到西北郊的中共中央黨校采訪?!多囆∑礁淖冎袊穼懙氖蔷哂兄卮髿v史意義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我注意到,中國人有句掛在嘴邊的話:“自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這句話,在各種各樣的文件上常常見到,在大大小小的報告會上常常聽到,在報紙、雜志、電視、廣播里屬于“高頻詞”——這一“高頻詞”現(xiàn)象,形象地反映了這一會議的重要性??v觀中國共產(chǎn)黨走過的道路,有兩次會議是至關重要的,是歷史的轉折點:一次是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袖地位。從此,中國共產(chǎn)黨逐步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另一次則是1978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鄧小平的領袖地位。從此,中國共產(chǎn)黨逐步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人們已經(jīng)習慣地把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稱之為“新時期”。人們已經(jīng)習慣地把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為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所進行的艱難的工作,稱之為“新長征”。從遵義會議開始的是“毛澤東時代”;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的是“鄧小平時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時期的遵義會議”。我曾在1992年出版了關于遵義會議的紀實長篇《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我決心寫一部姐妹篇──關于“新時期的遵義會議”的紀實長篇。比起遵義會議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難寫得多。正因為這樣,對于這部長篇的寫作,我已是“幾起幾落”了:早在1987年前,我便注意到這一重大題材,但是初步摸索了一下之后,馬上發(fā)覺寫作難度很高,未敢著手,撂在了一邊。在1994年,又開始著手采寫,寫了一部分之后仍放下來,中途輟筆。1995年冬,上海作家協(xié)會忽然緊急召集專業(yè)作家會議。我來到會場,才知道中國作家協(xié)會通知,上報1996年度作家創(chuàng)作計劃,以便從中確定若干長篇作為重點選題。當時,給每一位專業(yè)作家發(fā)了一張表格,要求當場填好。我就填上《轉折》,內容是“關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紀實長篇”,計劃在1996年度完成。此后不久,我接到上海作家協(xié)會的通知,說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從全國各地作家協(xié)會上報的1200多部長篇選題中,選定了22部長篇作為重點,《轉折》被定為“主旋律作品”選中了。接著,《人民日報》《文藝報》《文匯報》等許多報紙報道了中國作家協(xié)會1996年度22部的重點長篇。列為“重點”之后,中國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作聯(lián)絡部不時來電,詢問創(chuàng)作進度。這促使我抓緊這一長篇的寫作。我不能不放下手頭的其他創(chuàng)作,全力以赴寫《轉折》,終于寫出了40萬字初稿。寫畢,看了一遍,覺得要作大修改、大補充才行,又重新改了一遍,定稿時全書為50多萬字。這部長篇最初叫《轉折》,有的朋友建議應該加上一個“大”字,于是改為《大轉折》。后來,八一電影制片廠的電影《大轉折》上映了,為了加以區(qū)別,改名為《1978大轉折》。最后,又加上“中國命運”四字,定名為《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為了寫《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我在北京“馬不停蹄”,全天候采訪。通常一早就出發(fā),上下午都安排采訪。有一回甚至采訪到深夜11時。在離開北京時,數(shù)了一下,總共采訪了20多人,錄了近40盒磁帶,拍了3卷多膠片。我還特地去當年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會場進行拍攝,以求寫作時多一點“現(xiàn)場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仔細地審讀了全書,給予熱情的肯定。審讀工作在1998年1月結束。這時,正好趕上紀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20周年。出版社以6天的高速度印出了此書。這本書的封面上印著,“謹以本書獻給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20周年”。《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出版之后,受到好評。其中,特別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辦的《中共黨史研究》雜志,在1998年笫4期發(fā)表黃如軍的長篇評論文章《關于黨史、國史重大題材紀實作品的幾點思考——兼評葉永烈著〈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黃如軍先生的評論指出:《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一書,是葉永烈的中共黨史系列長篇紀實作品中寫得比較好的一部,也是近年來同類作品中寫得比較好的一部(僅就筆者個人所接觸過作品而言)。這主要是指:本書較為真實地反映了從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到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這樣一個艱難曲折的歷史轉折過程中的某些重大事件,或與這些事件有關的某些人物,例如,鄧小平重新出來工作、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和批判“兩個凡是”、中央工作會議和三中全會的召開等。同時,本書也較為真實地描述了在這些重大事件中,鄧小平、葉劍英、陳云、李先念、胡耀邦等老一輩革命家,對中國擺脫長期的“左”的錯誤和“兩個凡是”的束縛,走向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這就是說,本書有歷史感,作家對大的歷史進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把握,從總體上看,主要內容是符合歷史事實的。尤為可貴的是,黃如軍先生非常認真地逐一指出《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初版本中的訛誤。本書在2008年出版了新版,補充了十年來對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研究的新成果,改正了初版的訛誤之處,以嶄新的面貌呈獻給廣大讀者??紤]到《鄧小平改變中國》這一書名更加鮮明,所以新版本改為《鄧小平改變中國》。在《光明日報》編輯部評選的“2008十大年度圖書”之中,《鄧小平改變中國》居首?!豆饷魅請蟆肪庉嫴繉Ρ緯耐扑]語是:對每一個生活在今天和未來的中國人來說,20世紀的1978年,是應當永遠銘記的歷史時刻。那一年,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中國共產(chǎn)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的命運,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由此發(fā)生了歷史性的重大改變。本書作者通過深入細致的采訪、收集資料、查閱文獻,披沙揀金,去偽存真,真實記錄了從1978年10月“文革”結束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這一歷史轉折時期發(fā)生在中華大地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描述了參與其中的諸多重要人物,展示了思想解放的艱難歷程。全書從粉碎“四人幫”落筆,詳盡記敘了鄧小平重新出來工作,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和批判“兩個凡是”,中央工作會議和三中全會的召開等歷史事件,以及在這一過程中,鄧小平、葉劍英、陳云、李先念、胡耀邦等老一輩革命家,對中國擺脫長期的“左”的錯誤束縛,走向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之路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凸顯了鄧小平作為一代杰出政治家的大智大勇。這次,作者對本書再度進行修改和補充,以使本書更加臻于完美,更加反映歷史的真實,記錄中國命運的那次大轉折,記述在1978年歷史選擇了鄧小平。葉永烈2012年4月19日于上海

內容概要

  本書是關于鄧小平在1978年重要歷史關頭力挽狂瀾、改變中國命運的全景記錄。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并未立即走上發(fā)展的軌道,而是深受“兩個凡是”為代表的極左路線的干擾,這兩年時間是中國當代最驚心動魄的歷史時期,發(fā)生了很多鮮為人知、蕩氣回腸的歷史故事。
  在這樣一個艱難曲折的歷史轉折過程中,鄧小平作為一代杰出政治家,充分發(fā)揮了他的大智大勇,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論勇氣,擺脫長期“左”的錯誤束縛,開創(chuàng)了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的歷史進程,挽救了中國,凸顯了鄧小平作為一代杰出政治家的大智大勇。
  深具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不僅僅是一次會議,圍繞著它,前前后后發(fā)生了眾多歷史事件,葉永烈通過深入細致的采訪、收集資料、查閱文獻,披沙揀金、去偽存真撰寫了這部歷史巨著,真實記錄了從
“文革”結束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這一歷史轉折時期發(fā)生在中華大地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描述了參與其中的諸多重要人物,展示了思想解放的艱難歷程。全書從粉碎“四人幫”落筆,詳盡記敘了鄧小平重新出來工作,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和批判“兩個凡是”,與極左路線的斗爭,中央工作會議和三中全會的召開等歷史事件。本書具有極高的可讀性,是一部深具珍貴歷史價值的巨作。
  在這本最新修訂的《鄧小平改變中國》中,作者新增了大量材料,吸收了2008年至今黨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更加真實完整地記錄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的政治交鋒的臺前幕后,值得閱讀和收藏。

作者簡介

  葉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主要著作有:“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運動”的全過程;《“四人幫”興衰》——《江青傳》、《張春橋傳》、《王洪文傳》、《姚文元傳》以及《陳伯達傳》,是中國十年“文革”的真實寫照。此外還著有《陳云之路》、《胡喬木傳》、《傅雷與傅聰》,以及超級暢銷書《小靈通漫游未來》、《十萬個為什么》等。新近著有“葉永烈世界觀”之《真實的朝鮮》、《美國自由行》、《歐洲自由行》、《俄羅斯自由行》等。1998年獲香港“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的“最佳傳記文學家獎”。
2005年獲中國當代優(yōu)秀傳記文學作家獎。

書籍目錄


小引
第一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第二章 中共中央“群龍有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們夤夜上玉泉山
急派“文官武將”耿飚管制電臺
遲浩田奉命進駐《人民日報》
中國新聞界最初遵命保持沉默
兩報一刊社論泄露中共“最大機密”
“按既定方針辦”背后的尖銳斗爭
“篡改毛主席指示”的帽子物歸原主
第三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華國鋒一上臺就“照過去方針辦”
鄧小平給華國鋒寫信
上海問題得以“和平解決”
中共中央公布粉碎“四人幫”
詩人賀敬之又“放聲歌唱”了
“雙慶大會”席卷全中國
人們關注著上海的大游行
華國鋒在萬眾歡呼聲中登上天安門城樓
華國鋒成了“當之無愧”的領袖
第四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毛主席放心,我們放心”
“你辦事,我放心”的爭議
“華主席”置于“黨中央”之上
“英明領袖”成了華國鋒的專用詞
毛澤東曾四次否定了自己選定的接班人
毛澤東局促中第五次選擇接班人
鋪天蓋地地為華國鋒歌功頌德的熱潮
第五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
華國鋒姓蘇不姓華
成為毛澤東故鄉(xiāng)的“父母官”
引起毛澤東的注意
華國鋒第一次在中共中央全會上發(fā)言
積極投入“反右派運動”
面對來自廬山的大震蕩
三次受到毛澤東贊揚
在“文革”動亂中仍穩(wěn)步上升
擴建韶山革命紀念地
毛澤東向斯諾介紹華國鋒
華國鋒的“平民情結”
華國鋒從湖南躍入中央
毛澤東對于黨、政、軍接班人的安排
華國鋒歷史性的一天
第六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粉碎“四人幫”是“文革”的“勝利”?!
“四人幫”極“左”乎?極右乎?
華國鋒強調繼續(xù)“批鄧”
新的難題接踵而來
終于提出“兩個凡是”
第七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鄧小平成了中國的“焦點人物”
華國鋒左右為難
華國鋒的講話使“氣溫”驟降
陳云等呼吁為鄧小平平反
華國鋒步步后退
鄧小平終于重新工作
鄧小平第一個抨擊“兩個凡是”
《人民日報》的內部材料驚動了華國鋒
鄧小平成為中共“第三號人物”
鄧小平向“兩個估計”開了一炮
華國鋒主持下的中共十一大
全國科學大會的幕后斗爭
第八章 精心選擇突破口
人們驚呼“黑線”又重來
聶榮臻和陳云強調實事求是
胡耀邦成為鄧小平的得力助手
中共中央黨校成了胡耀邦的陣地
《理論動態(tài)》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
胡耀邦出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兩個凡是”使平反工作無法深入開展
南京出了個胡福明
北京的孫長江與胡福明不謀而合
《人民日報》打響第一炮
關鍵時刻來了楊西光
胡耀邦一錘定音
《光明日報》終于推出“特約評論員”文章
第九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11日:征討“兩個凡是”的檄文發(fā)表
12日深夜:吳冷西來電
吳冷西曾是《人民日報》第二任總編
13日:胡耀邦說“歷史潮流滾滾向前”
17日:汪東興質問“哪個中央的意見?”
18日:張平化向各地“打招呼”
19日:熊復說《紅旗》要“慎重”
29日:華國鋒強調“團結”和“紀律”
6月2日:鄧小平給予最有力的支持
第十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zhàn)
汪東興發(fā)出“下不為例”的警告
《人民日報》偏偏再來一例
《哲學研究》出馬呼應
羅瑞卿大將鼎力相助
《解放軍報》和《人民日報》并肩作戰(zhàn)
批判“兩個凡是”的又一記重錘響鼓
甘肅第一個發(fā)出響應的聲音
科學家加入戰(zhàn)斗行列
中共高層的不同表態(tài)
鄧力群的報告吸引上千聽眾
周揚尖銳批判“兩個凡是”
第十一章 大論戰(zhàn)推向全國
黑龍江爆發(fā)“紅與黑”之爭
新疆率先出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書
遼寧批判“特殊身份”論
鄧小平在吉林再批“兩個凡是”
“真理標準”大論戰(zhàn)推向全國
湖南終于趕上“末班車”
兩個“特寫鏡頭”
“《人民》上天,《紅旗》落地”
譚震林給《紅旗》出了難題
鄧小平說《紅旗》“不卷入”就是卷入
《紅旗》終于“后院起火”
第十二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國務院務虛會受到好評
鄧小平的建議成了“會議的中心”
陳云作了“爆炸性”發(fā)言
陳云發(fā)言引起強烈反響
發(fā)生“《中國青年》風波”
“天安門事件”終于平反
為彭德懷平反的艱難歷程
陶鑄女兒《一封終于發(fā)出的信》引起震動
華國鋒宣布八條決定
華國鋒承認“兩個凡是”錯了
華國鋒提出“新的大躍進”
“經(jīng)濟專家”陳云強調“穩(wěn)重”
鄧小平作了歷史性的總結
第十三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與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緊緊銜接
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領導集體
胡喬木主筆起草《公報》
中國列車駛離“左”的軌道
確定“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
平反假案,糾正錯案,昭雪冤案
胡耀邦評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胡喬木批判華國鋒“左”的理論
所謂“右傾”和“非毛化”
以鄧小平視角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局限
尾 聲 華國鋒的“淡出”
華國鋒辭去中共中央主席職務
政治局召開9次會議解決華國鋒問題
華國鋒只是一個過渡
華國鋒平靜的晚年生活
華國鋒之逝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毛的遺孀”被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 然而,江青只有從“第一夫人”變?yōu)椤懊倪z孀”,才可能淪為階下囚。 用葉劍英的話來說,毛澤東健在時,“投鼠忌器”,不能拘捕江青。即便在毛澤東病重時,也不能這樣做。因為江青畢竟是毛澤東夫人——江青平日趾高氣揚,不可一世,就因為她是毛澤東夫人。 所謂“投鼠忌器”,取義于漢朝賈誼《治安策》:“里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于器,尚憚不投,恐傷其器。”意即,用東西擲老鼠,又怕打壞旁邊器物。 所以,只要毛澤東健在,就很難抓江青這只“老鼠”。 所以,中國能夠在1976年爆發(fā)“十月革命”,其前因是毛澤東在1976年9月9日去世。 中國人崇拜龍,向來認為龍年是“吉利的年頭”。中國人在龍年的出生率比平常年份高,因為中國人認為在龍年出生、屬龍的人會是幸運的人。 1976年是龍年??墒?,對于中國來說,1976年卻是天災與人禍交錯頻降的一年: 1月8日,78歲的周思來因患膀胱癌病逝; 3月8日,吉林地區(qū)降了一次世所罕見的隕石雨; 4月清明節(jié),爆發(fā)“天安門事件”,廣大群眾遭到鎮(zhèn)壓。 5月29日,云南西部地震; 7月6日,90歲的朱德因病去世; 7月28日,河北唐山大地震; 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大地震; 9月9日,83歲的毛澤東因病去世。 據(jù)吳德回憶: 9月8日深夜,毛主席處于彌留狀態(tài)時,政治局委員分組去向他告別。我和葉帥、先念同志是一組,毛主席當時還有意識,我們報上自己的姓名時他還知道。我記得當時毛主席的手還在動,好像要找眼鏡或什么東西。向毛主席告別后,我們剛退身到門口,毛主席又讓葉帥回去一下,我和先念同志也沒有再往外走,就站在門口了。我看見葉帥到毛主席身邊和毛主席握手,毛主席好像要說什么話,但已經(jīng)說不出來,葉帥停了一會兒就出來了。這個夜晚。我們誰也沒有離開。我們在極大的悲痛中意識到毛主席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毛澤東在彌留之際要對葉劍英說什么,已經(jīng)成為歷史之謎。后來,葉劍英曾經(jīng)談‘到這一問題,這將在后文敘及。 毛澤東之逝,成為中國政治舞臺上的一次最強烈的大地震。 世界各國的領袖們,紛紛高度評價毛澤東。 美國總統(tǒng)福特發(fā)來唁電說:“在任何時代,成為歷史偉人的人是很少的。毛主席是其中的一位?!?/pre>

后記

我寫這部《鄧小平改變中國》,其實是我關于中共黨史的系列長篇的繼續(xù)。    我寫了“紅色三部曲”,即《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和《毛澤東與蔣介石》。    《紅色的起點》寫的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建史,亦即“中國有了共產(chǎn)黨”;    《歷史選擇了毛澤東》寫的是遵義會議,亦即“中國共產(chǎn)黨有了領袖毛澤東”;    《毛澤東與蔣介石》是從“比較領袖學”的角度寫國共兩黨的領袖,寫了“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打敗蔣介石”的過程。    這“紅色三部曲”,寫了從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歷史進程。對于1949年以后的中國歷史進程,我著眼于1957年到1978年這21個年頭。    1996年5月14日,香港《明報》發(fā)表了記者侯德賢對我的采訪報道《葉永烈:徹底否定“文革”應毫無異議》,內中我說過這樣的話:“我認為,如果把中國當代歷史比喻成時間隧道,那么中國這輛列車應該是從1957年駛進愈來愈黑暗的‘左’的山洞,直至1978年才從漫長的‘左’的陰影下駛出來。1957年和1978年都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我寫的長篇《反右派始末》多角度、全過程、全方位敘述了1957年的“反右派運動”,寫了中國“左”的災難的開始。我寫的《“四人幫”興亡》以及《陳伯達傳》等兩部長篇則是中國的十年浩劫的真實寫照,是中國“左”的災禍的真實記錄。這部《鄧小平改變中國》,則是寫了中國列車在1978年“從漫長的‘左’的陰影下駛出來”。    正因為這樣,這部《鄧小平改變中國》是我的中共黨史系列長篇中的第十部。    我還將寫下去,寫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巨大變化。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系記述歷史的書,不能不選用若干歷史性照片。本書所用歷史性照片,系選用新華社當時的新聞照片。鑒于當時的新聞照片不署名,未能查明攝影作者。今后如能查明攝影作者姓名,當在再版時補上,并寄照片稿酬。本書所用采訪性照片,系本書作者及夫人楊蕙芬所攝。    葉永烈    2012年4月26日于上?!俺了箭S”

媒體關注與評論

對每一個生活在今天和未來的中國人來說,20世紀的1978年,是應當永遠銘記的歷史時刻。那一年,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中國共產(chǎn)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的命運,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由此發(fā)生了歷史性的重大改變?!豆饷魅請蟆?/pre>

編輯推薦

《鄧小平改變中國: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編輯推薦:著名傳記文學作家葉永烈的精品力作,《光明日報》年度十大好書第一名,十大報媒“最受讀者歡迎暢銷書獎”,讓歷史告訴今天,謹以此書獻給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十一屆三中全會,糾正了極左路線的干擾,調轉了中國巨輪前行的航向,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改革開放的道路,贏來中國三十多年高速發(fā)展,對每一個生活在今天和未來的中國人來說,20世紀的1978年,是應當永遠銘記的歷史時刻。那一年,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中國共產(chǎn)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的命運,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由此發(fā)生了歷史性的重大轉折!深具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不僅僅是一次會議,圍繞著它,前前后后發(fā)生了許多事件,雖不是刀光劍影,卻也是跌宕起伏,懸疑叢生。中國傳記文學著名作家葉永烈,走訪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當事人及見證者,以大量翔實生動的材料回顧了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的黨內斗爭和政治事件,再現(xiàn)了一代杰出政治家鄧小平的政治智慧和超人魄力。作者是歷史研究方面的專家,也是中國傳記文學第一名家。他的紀實文學以寫知名人物、高層人物、歷史傳記為多,包括講述中國共產(chǎn)黨斗爭歷程的“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和《國共風云:毛澤東與蔣介石》,還有反映“文革”和“四人幫”的系列人物長篇《江青傳》《張春橋傳》《王洪文傳》《姚文元傳》和《陳伯達傳》等。這幾部作品一版再版,在社會上流傳甚廣。《鄧小平改變中國: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是葉永烈先生的第十部關于中國黨史系列的長篇紀實文學,真實反映了從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這樣一個艱難曲折的歷史轉折過程中的某些重大事件,或與這些事件有關的某些人物,資料還是翔實的,內容具有很高的可讀性,是一部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巨作。此書先后由廣州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銷量超過10萬冊。史料價值與文學價值兼具,是一部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巨作?!多囆∑礁淖冎袊?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涉及諸多的開國元勛及政治領袖在那個特殊歷史時刻與極左路線展開的思想交鋒,揭開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疑云?!多囆∑礁淖冎袊?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讀來大氣磅礴,深具遠見卓識。了解歷史,展望未來。對于經(jīng)歷過這段時期的人們來說,通過《鄧小平改變中國: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可以重溫中國是如何在矛盾叢生和各種思潮的激烈纏斗中推進社會的變革。對于今天年輕人而言,閱讀本書可以回到改革開放的原點,從而真正理解改革開放30年給中國社會帶來的深刻而巨大的改變?!多囆∑礁淖冎袊?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2012年你非讀不可的時政讀物。

名人推薦

《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一書,是葉永烈的中共黨史系列長篇紀實作品中寫得比較好的一部,也是近年來同類作品中寫得比較好的一部(僅就筆者個人所接觸過作品而言)。這主要是指:本書較為真實地反映了從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到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這樣一個艱難曲折的歷史轉折過程中的某些重大事件,或與這些事件有關的某些人物,例如,鄧小平重新出來工作、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和批判“兩個凡是”、中央工作會議和三中全會的召開等。同時,本書也較為真實地描述了在這些重大事件中,鄧小平、葉劍英、陳云、李先念、胡耀邦等老一輩革命家,對中國擺脫長期的“左”的錯誤和“兩個凡是”的束縛,走向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這就是說,本書有歷史感,作家對大的歷史進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把握,從總體上看,主要內容是符合歷史事實的。——黃如軍先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鄧小平改變中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3條)

 
 

  •   有很多真實的資料.適合20-40歲的人閱讀,可以讓我們了解那個特殊歷史時期的真實情況.從而理解很多政策和現(xiàn)狀的由來.
  •   內容挺好,挺充實。但是并不是很深刻,有些問題沒有論述到或者是回避。另外覺得華國鋒應該是貫穿這本書人物,對鄧描寫不是很多。
  •   關于偉人是這樣定義的:他領先于這個世界,又深深的熱愛這個世界并為改變這個世界而不屈不撓!
  •   對于1978年前后的那段歷史講的很詳細,可以了解那段風云變幻的往事,了解鄧小平。江青被捕的經(jīng)過寫得很精彩
  •   溫故1978,向十一屆三中全會致敬!期待十八大!葉永烈的這本書讓我們回到原點看中國的改革開放,會更清楚中國的未來路在何方。再現(xiàn)了1976-1978這兩年中共高層政治斗爭驚心動魄的過程,充分表現(xiàn)了以政治強權人物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共改革派的政治智慧與政治手腕。閱讀本書可以了解很多歷史課本上簡略帶過的歷史細節(jié),從而真正理解改革開放30年給中國社會帶來的深刻而巨大的改變。
  •   當閑書看,可以了解點上層的八卦,了解當時黨內斗爭的很多細節(jié)。
  •   本書圍繞1978,詳述歷史人物的政治生活動態(tài),有許多人物的真實展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告訴了我們歷史的真相。
  •   厚厚的一本,但看得很快,說明此書寫的確實不錯的。最后寫華國鋒每年兩次露面表達夠含蓄--含而不露,耐人尋味。
  •   社會有不公之處,領導人也為此苦惱,三起三落,一股勇氣,氣貫長虹!
  •   在圖書城看到這本書,看了下覺得寫得很好,對于了解改革的方方面面都寫的很詳實
  •   比較客觀詳實的記錄了偉人的歷史!
  •   很好看的書!喜歡很好看的書!喜歡
  •   非常好!真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   自己了解點兒歷史,想讓孩子也去了解一些,書很好
  •   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紅墻里的風風雨雨,向我們展現(xiàn)出了一代偉人是如何撥亂反正,將中國引上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去
  •   推薦閱讀,已經(jīng)是第三次購買了,質量和郵寄的速度都不錯。
  •   80后,對了解出生前的國家,黨政歷史很有幫助
  •   本書是一本不錯的了解一九七八年歷史轉折發(fā)生學的入門讀物。本書對于一九七八年的事情進行了描述之外,對于相關的歷史背景也給予了必要的介紹,比如當時進行思想解放的阻力,華國鋒的身世背景等。作者文筆比較生動,對于歷史細節(jié)的描述也細致入微,讓人多少也能體會到當時的政治氛圍和政治人物的動機。如果書中對于歷史細節(jié)的敘述是可信的話,讀者同樣可以獲得關于大量有關領導人是如何治理... 閱讀更多
  •   粗粗閱讀一遍,書名也許為:鄧小平--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本書沒有寫出“鄧小平改變中國”,確取其名。
  •   了解歷史,值得一讀,
  •   通往天堂的唯一通道
  •   我嘴里頭笑的是吆喝吆喝要
  •   好東西,不用跑書店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