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紅學

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劉云春  頁數(shù):273  
Tag標簽:無  

前言

  《紅樓夢》的偉大,在于它以一部小說而得以成就一門學說,即“紅學”。“紅學”一詞雖然起源于清代文人的戲謔,卻成為20世紀的顯學。“紅學”能成為20世紀以來的顯學,是與這個世紀的一批學術巨擘的紅學研究成果分不開的。從王國維到蔡元培,從胡適之到俞平伯,從馮其庸、張愛玲、周汝昌到揭秘紅樓的當代作家劉心武……正是他們的孜孜努力,才有了紅學研究的薪火相傳、連綿不輟。  《紅樓夢》與《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并稱為古典“四大奇書”,但其思想藝術成就以及被研究的深度遠遠超過了其他一切古典著作。這是《紅樓夢》的特殊性決定的。作者曹雪芹生于榮華,終于零落,半生經(jīng)歷,絕似石頭,著述西郊,未就而沒?!都t樓夢》以切身感受為題材,再現(xiàn)生活的廣闊畫面,以假存真的特殊手法形成文備眾體的有機整體。曹雪芹的《紅樓夢》僅傳世八十回,經(jīng)后人連綴續(xù)寫,經(jīng)過多人的評點探究,加上紅學領域文獻資料的稀缺與直接證據(jù)的匱乏,故紅學研究歷來云遮霧障、分歧百出。正因此,紅學研究歷來是學術研究中的重量級課題,構成了中國文學研究中一道歷久不廢的風景線。對《紅樓夢》的認識和理解,也確是一個隨著社會文化發(fā)展和學術積累不斷深化的過程。確如云春博士在《后記》中所言,歷史上紅學著作汗牛充棟,但缺乏通俗性讀物,讓紅學愛好者望而卻步。尤其20世紀以來的新紅學貢獻最大,卻幾乎沒有一本書可以囊括諸大師的卓越貢獻,以使普通讀者了解《紅樓夢》研究的基本情況。

內(nèi)容概要

  《紅樓夢》的偉大,在于它以一部小說而得以成就一門學說,即“紅學”?!凹t學”一詞雖然起源于清代文人的戲謔,卻成為20世紀的顯學。“紅學”能成為20世紀以來的顯學,是與這個世紀的一批學術巨擘的紅學研究成果分不開的。從王國維到蔡元培,從胡適之到俞平伯,從馮其庸、張愛玲、周汝昌到揭秘紅樓的當代作家劉心武……正是他們的孜孜努力,才有了紅學研究的薪火相傳、連綿不輟?!  都t樓夢》與《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并稱為古典“四大奇書”,但其思想藝術成就以及被研究的深度遠遠超過了其他一切古典著作。這是《紅樓夢》的特殊性決定的。作者曹雪芹生于榮華,終于零落,半生經(jīng)歷,絕似石頭,著述西郊,未就而沒?!都t樓夢》以切身感受為題材,再現(xiàn)生活的廣闊畫面,以假存真的特殊手法形成文備眾體的有機整體。曹雪芹的《紅樓夢》僅傳世八十回,經(jīng)后人連綴續(xù)寫,經(jīng)過多人的評點探究,加上紅學領域文獻資料的稀缺與直接證據(jù)的匱乏,故紅學研究歷來云遮霧障、分歧百出?! ≌虼?,紅學研究歷來是學術研究中的重量級課題,構成了中國文學研究中一道歷久不廢的風景線。對《紅樓夢》的認識和理解,也確是一個隨著社會文化發(fā)展和學術積累不斷深化的過程。確如云春博士在《后記》中所言,歷史上紅學著作汗牛充棟,但缺乏通俗性讀物,讓紅學愛好者望而卻步。尤其20世紀以來的新紅學貢獻最大,卻幾乎沒有一本書可以囊括諸大師的卓越貢獻,以使普通讀者了解《紅樓夢》研究的基本情況。因此此作《百年紅學:從王國維到劉心武》以小小一冊,包容了十多位紅學大師,通俗而扼要地闡述了紅學研究的主要成果,這不僅有利于學術研究的普及,能讓大量的紅樓“粉絲”了解紅學的縱向演進,也利于擴大紅學研究的影響,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這部偉大的小說。由此對于提升人們的古典文化素養(yǎng)也不無裨益??梢哉f,該書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把近百年的紅學進行了縱向的、以人為線索的梳理,用平實清淺、通俗生動的語言把艱深的紅學擇其大端、深入淺出地進行了概說,堪稱一部雅俗共賞的好書?! ≡摃纳鲜鰞r值首先得力于作者的理性自覺。作者在寫作書稿時,就非常明確地為自己確立了如上的著述目標。該書共十二章,章名扼要整齊、清新雅麗,不難看出作者融會雅俗、深入淺出的追求?! ∽髡咴趯懽髟摃鴷r也非常注意忠實于歷史上紅學研究的原初狀態(tài),再現(xiàn)大師們關于紅學研究的歷時態(tài)思路,顯示出紅學研究的原初語境和歷史面貌,這不僅有助于讀者了解紅學研究的歷史景觀,開闊視野,澄清謬見,而且顯示了一種科學、求真的學術研究態(tài)度。

作者簡介

劉云春,重慶人,先后畢業(yè)于四川大學哲學系和中文系,2002年考入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攻讀文藝美學博士學位。有多篇散文、詩歌載于《四川青年詩選》和《四川文學》,著有多篇學術論文。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孔子學院教師。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悲劇文學評紅樓——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第二章 宿儒索隱探紅樓——蔡元培的《石頭記索隱》第三章 自傳考據(jù)證紅樓——胡適之的《紅樓夢考證》第四章 還原脂硯評紅樓——歐陽健的《還原脂硯齋》第五章 釵黛并秀辨紅樓——俞平伯的《紅樓夢辨》第六章 知人論世考紅樓——馮其庸的《曹學敘論》第七章 文心夢魘醉紅樓——張愛玲的《紅樓夢魘》第八章 紅學泰斗看紅樓——周汝昌的《紅樓夢新證》第九章 熒屏風俗譚紅樓——鄧云鄉(xiāng)的《紅樓風俗名物譚》第十章 正解金釵看紅樓——周思源的《周思源看紅樓》第十一章 詩詞曲賦解紅樓——蔡義江的《紅樓夢詩詞曲賦全解》第十二章 作家秦學演紅樓——劉心武的《劉心武揭秘紅樓夢》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悲劇文學評紅樓——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  一 靜安其人其文  國學大師王國維被人們熟知,是因為他的《人間詞話》和“三境界”說。他在詞論名著《人間詞話》中講道:“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说谝痪骋病!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说诙骋??!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说谌骋??!薄 ⊥鯂S“三境界”說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其中提到的三首宋詞。他一語中的,借宋詞詞話透徹道出成事業(yè)做學問的艱辛。他集宋代三詞人的句子于一體,運用詞句中的某種意象,通過詩歌的興發(fā)感動作用來抒發(fā)聯(lián)想,次第展開境界層次,形成了他獨特的文藝理論。作為王國維評論詩詞藝術品位高低的美學標準和詞學理論,“境界”說是王國維詩學理論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最具有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文學理論之一。  其實王國維對近代文藝理論的貢獻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對《紅樓夢》的研究。他第一次用美學的悲劇理論闡釋《紅樓夢》,對近代的文學研究產(chǎn)生了更為深刻的影響?!  都t樓夢》自流傳以來,就有種種索隱附會之談,大多流于穿鑿,蔽于一端,這已經(jīng)遠離了鑒賞文學的本旨。即便后來打倒索隱派的胡適先生,用歷史考據(jù)的方法開創(chuàng)“新紅學”,也仍然不過是在《紅樓夢》文本之外“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對于《紅樓夢》藝術旨趣的解剖和理解,仍處于一種隔靴搔癢的狀態(tài)?! ⌒挛幕\動之前,學貫中西的王國維先生于1904年發(fā)表《紅樓夢評論》,這部著作首先建立了以哲學和美學雙重理論為基礎的文學批評體系,其次還提出辨妄求真的考證精神,使紅學的研究能脫離舊紅學的猜謎式的附會。《紅樓夢評論》結構謹嚴、自成體系,可稱為紅學研究的登堂入室之作。王國維既不是評點派,也不是索隱派,而是中國學術史上最早用西方哲學和美學思想闡釋《紅樓夢》的典范。晚清歐風美雨襲來,學人追求學術獨立已屬自覺要求,利用新的學術觀念和方法來治學也漸漸成熟,這也開啟了中國現(xiàn)代學術之路。王國維領一時之先,憑借深厚的西學功底牛刀小試,做了一部《紅樓夢評論》,因此,中國現(xiàn)代學術發(fā)端于《紅樓夢》研究。他所開啟的以西方理論研究中國文學的方法,綜合圓融的系統(tǒng)化格調(diào)引導著20世紀紅學研究和文學批評的方向。  王國維發(fā)表《紅樓夢評論》比蔡元培發(fā)表《石頭記索隱》早13年,比胡適發(fā)表《紅樓夢考證》早17年。這三位學者恰好代表了《紅樓夢》研究的三個派別:王國維是小說批評派的開端和代表,蔡元培是索隱派的代表,胡適是考證派的代表。俞平伯在1978年寫的《索隱與自傳說閑評》中說:“及清末民初,王蔡胡三君,俱以師儒身份大談《紅樓夢》,一向視同小道或可觀之小說遂登大雅之堂矣?!笨梢哉f,百年紅學能成為顯學,與研究者的學術地位有著極大的關系?! ⊥鯂S是一位在近代學術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物。他于1877年12月3日出生于浙江海寧,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在一個地上地下材料大發(fā)現(xiàn)的時代,在一個方法和思想創(chuàng)新的時代,他應運而生、橫空出世,仿佛一座孤傲的文化路標,指引著中國學術之路?! ⊥鯂S雖生于書香門第,但家境清寒。他在30歲時寫的自序中說,“余家在海寧,故中人產(chǎn)也。一歲所入,略足以給衣食”??梢妱倓偯撾x溫飽,正處于勤勞致富奔小康的階段。他自小受到嚴格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父親對他嚴加督責,“口授指劃,每深夜不輟”。他16歲考中秀才,在當?shù)匾呀?jīng)頗有名氣,當時與陳守謙等四人被稱為“海寧四才子”。他后來兩次應鄉(xiāng)試考而未中,乃放棄舉業(yè)。1898年到上海,初任《時務報》書記、校對,不久參加羅振玉“東方文學社”,系統(tǒng)學習新知識,受到新學和西學的影響很大,受德國哲學的影響尤深。1901年赴日本東京物理學校學習自然科學,并研習哲學、心理學、倫理學等。1902年因腳疾歸國,曾在通州、蘇州等地師范學堂任教,講授哲學、心理學、倫理學課程。教學之余,又為羅振玉編譯《農(nóng)學報》和《教育世界》雜志,曾較系統(tǒng)地介紹過西歐的哲學思想和文學思想,撰寫了大量的哲學論文和文學論文。1907年至北京,歷任清政府學部總務司行走、學部圖書館編譯和學部名詞館協(xié)修等職,并從事中國戲曲史和詞曲的研究。辛亥革命爆發(fā)后,隨羅振玉流亡日本京都,以清朝遺老自居;至老,他也沒有剪掉作為時代象征的辮子。1916年春返回上海,在倉圣明智大學任教,同時從事甲骨文的研究。1921年應聘為北京大學通訊導師。1922年又回到北京,接受廢帝溥儀清官南書房行走的任命。1924年被聘為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教授,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并稱“清華四大導師”、“教授的教授”?! ⊥鯂S一生勤奮治學,在學術領域里不斷尋求新的境界。1902年,他從日本留學歸來后,治學興趣逐漸轉(zhuǎn)向哲學,開始醉心于康德,后來則傾心于叔本華。王國維天生憂郁,這種氣質(zhì)使他和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哲學一拍即合。他在《自序》中說:“余之研究哲學,始于辛壬之間,癸卯春始讀康德之純理批評,苦其全不可解,讀幾半而輟,嗣讀叔本華之書而大好之。自癸卯之夏,以至甲辰之冬,皆與叔本華為伴侶之時代也。其所尤愜心者,則叔本華之知識論,康德之說得因這以上窺。然于其人生哲學,觀其觀察之精銳,與議論之犀利,亦未嘗不心怡神釋也。”此后他又重讀了康德的哲學、倫理學以及美學著作。但是,他那時對研究方向還覺得游移不定。他自我剖析,認為做哲學家,則苦于感情太多而知性太少;做詩人,則苦于感情太少而理性太多。最終,王國維放棄了哲學研究,這是因為哲學著作大多深奧晦澀,雖然可以獲得知識或真理,但的確太缺乏感性的描述而不可愛。學問往往“可愛而不可信,可信而不可愛”,這一點使王國維感到十分煩悶。所以他毅然決定從對康德、叔本華的純哲學研究轉(zhuǎn)向文學研究,從文學中尋找直接的慰藉。  “由哲學而移于文學”,對王國維而言只是想“借他人杯酒,澆自己塊壘”,其目的乃是“欲于其中求直接之慰藉者也”。1904年,在鉆研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之后,他寫下了《叔本華之哲學及教育學說》,有關部分反映了他吸收叔本華美學思想后形成的對文學的一些基本認識。也正是在這一年,王國維開始致力于文學研究,發(fā)表了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運用西方文藝理論和近代科學方法評論文學名著的論文——《紅樓夢評論》?!  都t樓夢評論》在王國維整個的學術生涯中顯得相當孤立,使人分辨不清他究竟是在用叔本華哲學來講《紅樓夢》,還是借著《紅樓夢》來講他自己的悲觀主義哲學。當然,這篇在紅學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文章,并非是他在閱讀西歐哲學后心血來潮的隨筆雜感,而是一種旨在革新中國文學批評的有意標舉、旨在借用西方文學批評模式來突破傳統(tǒng)文學批評局限的大膽嘗試。正如王國維在1905年撰寫《論近年之學術界》中所認為的,外來學術思想的刺激是推動中國學術發(fā)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動力?!  都t樓夢評論》刊登于1904年6~8月的《教育世界》,王國維對這篇著作也很滿意,將其收入自己的《靜安文集》中?! 厝迕粼凇吨袊F(xiàn)代文學批評史》中稱譽道:“1904年王國維寫的《評論》,就是第一篇具有批評思維方法啟蒙意圖的論作。”又說:“在王國維之前的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從未有過以如此系統(tǒng)的哲學與美學理論對作品進行批評的論作,其對《紅樓夢》藝術價值的總體評價中采用的是富于邏輯思辨的分析推理,這種批評眼光與方法,連同它的文章體式,都使當時學術界與批評界感到驚奇不已?!薄  都t樓夢評論》全文一萬四千多字,共五章:第一章論人生及美術之概觀,第二章論《紅樓夢》之精神,第三章論《紅樓夢》之美學上之價值,第四章論《紅樓夢》之倫理學上之價值,第五章為余論。通篇有理論的闡發(fā),有作品的解析,亦有證明和結論,縱橫捭闔,自成系統(tǒng)?! 〉谝徽滤務撊松懊佬g之概觀,先明言生活的本質(zhì),而并非單刀直入解析《紅樓夢》。在王國維看來,只有明確了生活的欲求和痛苦本質(zhì),深切地體驗到生命在現(xiàn)實世界中所遭遇的真實困境,才能將這種外在困境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靈魂的突破和本能的抗爭。要走進《紅樓夢》的深邃堂奧,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不僅要有純透的傳統(tǒng)文化,更要有在塵世欲海里摸爬滾打的憂患勞苦的體驗。他用自己的切身體驗表達了一種悲觀主義人生觀,以此作為研究《紅樓夢》的基石。因此,他在此章提出“生活之本質(zhì)何?欲而已矣”。人生的本質(zhì)就是欲望,生活、欲望、苦痛,是三者的結合。《老子》曾云“人之大患在我有身”,《莊子》亦日“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這是說人生的一個最大的痛苦就是因為擁有身體,有了身體,就有了種種的欲望。按照叔本華的哲學觀點,有了欲望以后,就要追求,追求就是一種痛苦。欲望多,而難以滿足,所以產(chǎn)生痛苦,即使欲望實現(xiàn),倦?yún)捴殡S之產(chǎn)生。人生就像一個鐘擺,永遠在痛苦與無聊之間來回晃動。那么減輕這種痛苦的辦法就是文藝,可以使我們暫時擺脫欲望?! ∥乃嚪譃閮煞N,一種是“優(yōu)美”,一種是“壯美”。優(yōu)美偏重于形式美,它使人心平氣和,使人身心恬憩。如“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如“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歸”,如“紅杏枝頭春意鬧”,如“云破月來花弄影”。綠柳如煙、五彩云霞、青山碧水、柳浪聞鶯是優(yōu)美,嫻靜含蓄的微笑、采菊東籬下的詩境、飛天連袂翔舞的飄逸是優(yōu)美。優(yōu)美是平靜、內(nèi)斂、靜謐、毫無肅殺之兇象,優(yōu)美是悠揚、輕柔、婉轉(zhuǎn)、歡愉、流暢。壯美是恐懼的,它訴諸人自身對內(nèi)在生命渺小感的激發(fā)。壯美是巨大、粗獷、磅礴、奇突,壯美更是深厚、刺激、蒼茫、剛健。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傊?,優(yōu)美和壯美都可以使我們遠離功利欲望,心境澄明?! ∥乃嚨膬r值在于使人忘卻塵囂煩惱,從日常生活的欲望所導致的苦痛中得到解脫,是使人類擺脫生活意欲而進入審美直觀的最佳津梁。這種超利害超欲望的藝術觀,正表明王國維評論《紅樓夢》所操持的美學與倫理的標準?! ∫越袢罩酃鈦砜赐鯂S的悲觀主義,必然過多苛責,但是放在清末那個環(huán)境下,這未嘗不是當時“人的覺醒”的一種反映。面對封建倫理的沉重桎梏、古老帝國的彌天黑暗,剛剛蘇醒的人性提出實現(xiàn)欲望的訴求,祈望獲得人性的完整和人生的幸福。但是,這種覺醒還是那么朦朧、那么嫩弱,以至于還沒有嘗到滿足某些欲望的歡欣,就已感到什么欲望都不可能滿足的痛苦。帶有這樣的眼光來進入王國維的精神世界,進入他的《紅樓夢評論》,就并非那么滯重和絕望,相反還能感受到些許脈脈溫情?! 《≌摗都t樓夢》的精神  王國維用上述文藝觀解釋《紅樓夢》的精神。在他看來,“宇宙——生活之欲而已。而此生活之欲之罪過,即以生活之苦痛罰之:此即宇宙之永遠的正義也。自犯罪自加罰,自懺悔自解脫。美術之務,在描寫人生之苦痛與其解脫之道,而使吾儕憑生之徒,于此桎檻之世界中,離此生活之欲之爭斗,而得其暫時之平和。此一切美術之目的也”。而《紅樓夢》的精神,就是描寫了人生的苦痛及解脫之道。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生活之欲先人生而存在,人生不過此欲之發(fā)現(xiàn)”而已?!都t樓夢》所寫的賈寶玉的一生,表現(xiàn)了人類的“欲望一墮落一痛苦一解脫”的過程。賈寶玉是由頑石無才補天而幻形入世,是帶著先天的欲望墜落世間。這個欲望就是生活的欲望,特別是“保存種性”“圖永遠之生活”的“男女之欲”,給他帶來了最大的痛苦。人生的苦痛是多方面的,尤其是男女之間的情愛所釀成的悲劇,更具有無限的永久的意義。如果與飲食之欲相比,男女之欲表現(xiàn)得更加強烈,因而不陷入則已,一旦迷眩纏陷于其中,便不容易解脫?!  都t樓夢》的可貴在于不僅寫出了生活的苦痛,而且指出了解脫的途徑,即作者是“以生活為爐,苦痛為炭,而鑄其解脫之鼎”,這也是王國維選定《紅樓夢》來發(fā)揮他的悲觀主義哲學的原因。他以賈寶玉終于出家,來宣揚人生痛苦的解脫。解脫的途徑有兩種,“一存于觀他人之苦痛,一存于覺自己之苦痛”?!叭磺罢咧饷?,唯非常之人為能,其高百倍于后者,而其難亦百倍,但由其成功觀之,則二者一也”。賈寶玉之所以出家,不是由于看到了他人的苦痛,而是由于覺察到了自己的苦痛,這就體現(xiàn)了最正當?shù)慕饷撝?,這種解脫完全是人間的、自然的、美感的。歌德的名作《浮士德》,描寫浮士德的痛苦和最后解脫,十分精切;曹雪芹寫賈寶玉,同樣明了精切。浮土德的痛苦,是天才的痛苦;寶玉的痛苦,是人人所有的痛苦,所以“存于人之根底者為獨深,而其希救濟也為尤切”。王國維筆行至此,大發(fā)感慨,不禁稱道:“作者一一掇拾而發(fā)揮之,我輩之讀此書者,宜如何表滿足感謝之意哉!”  王國維在談到解脫的途徑時,主張出世是解脫,自殺則不是,這與叔本華的觀點是一致的。叔本華認為,自殺不是真正的解脫,而只是對現(xiàn)實生活條件的不滿而已。不管是自殺還是遁入空門,如果生活的欲念未斷,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解脫。因此,《紅樓夢》中金釧兒、司棋、尤三姐、潘又安都是自殺而死,因此談不上解脫;只有賈寶玉、惜春、紫鵑三個人,才是真正的解脫。柳湘蓮雖然走入空門,但欲求未斷,故與自殺的潘又安相同,而不同于賈寶玉。解脫之關鍵,在于是否還存有生活的欲求。所謂無生活之欲,就是叔本華哲學對意志的徹底否定,就是拋棄從前熱烈追求的一切而欣然接受死亡,就是靈魂和肉體的歸于寂滅。按叔本華的說法,這是人生的最美妙的前景,一般人難以想象達到此種境界的人是如何地幸福?! ⊥鯂S認為賈寶玉之“玉”,代表的是生活的欲而已。而賈寶玉誤入紅塵乃是“一念之誤”,在與和尚晤談后,才知道人生一切的不幸是因自己的欲望造成的。不得不指出,《紅樓夢》只是王國維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詮釋叔本華哲學的憑借。以其先入為主的哲學觀念來評論《紅樓夢》難免有方枘圓鑿的不適和牽強附會的嫌疑。王國維說賈寶玉:“彼于纏陷最深之中,而已伏解脫之種子……所以未能者,則以黛玉尚在耳。至黛玉死而其志漸決?!彼坪跏钦f,黛玉之死,反倒是成全了寶玉的夙愿。其實,《紅樓夢》卷末賈寶玉終于出家,是實踐對林黛玉的誓言。寶玉的出家,是現(xiàn)實中的無奈抉擇,是失意后的落荒逃遁,離王國維所謂的“解脫”境界可能還有相當長的距離。正如第一百二十回中所寫,業(yè)已出家多目的寶玉,趕到昆陵驛的荒江雪野里拜辭父親之時,他當時“只不言語,似喜似悲”。畢竟尚是紅塵中人,七情六欲郁結于心,欲罷不能。所以,王國維指出《紅樓夢》“欲望-墮落-痛苦-解脫”的過程,只是他對于叔本華哲學的套用,未免牽強了些。

編輯推薦

  《百年紅學:從王國維到劉心武》所蘊含的“以史帶論、以論征史”的紅學隨筆,囊括了20世紀以來諸位紅學大師的卓越貢獻,把我們帶進百年紅學的巍峨殿堂。這部沉甸甸的紅學史的學術清理,雖不像曹侯的千秋文筆讓人流淚,卻足以引領我們回首百年紅學歷程,掩卷而生相識會心之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百年紅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