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鎖的房間

出版時間:1999-9-1  出版社:四川人民  作者:[瑞典]瑪姬*史華  
Tag標(biāo)簽:無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上鎖的房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條)

 
 

  •      借了這本書以來,總是覺得它比較厚而無法下定決心去讀,僅僅開了個頭。今天是個陰天,隔壁的女生不停的叫囂買了個新包,午睡的時候也沒有睡多長,就在床上躺著開始讀起來。越讀越入迷,一口氣讀完了它。
       各式各樣的銀行搶劫案在瑞典發(fā)生了,警察已經(jīng)不被人信任了。在《壞坯子》里,馬丁受了重傷,這一次科里貝爾給了他一個案子作為調(diào)劑。最后,他破了案子,但因為證據(jù)不足竟沒有定案,而且還被別人嘲笑為獨斷獨行。但是對于他而言,這是件好事,他能見到自己喜歡的雷亞,而且他也一點不想升職,他想可以經(jīng)常出去走走,不想變成那種官僚。
       而兩個銀行搶劫案的真正罪犯都沒有抓住,狡猾的罪犯還沒有抓住,那個殺了人的女人出了國似乎也過不上幸福的日子——語言不通,而且恐怕要一生生活在恐懼之中。被殺的老人似乎也是該死的,他為什么不知道適可而止呢?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毛里松的一系列的防止被抓的措施竟然一步步地成了這樣:因為一次挽著老太太過馬路而一步一步地成了這樣。
       很多里邊的情節(jié)值得深思。為什么貝克太太在為社會干了這么事后就要孤獨的生活在老年之家,僅僅給個飯吃,僅有很少的關(guān)愛呢?人老了沒用了就會被盼著死掉嗎?而那個男的為什么會做假證?因為他對這個社會充滿了痛恨,覺得這些犯罪者就是革命者?不值得深思嗎?
       孤獨是很可怕的,馬丁雖然離了婚看似會過上自由的日子,但是孤獨卻又讓他受不了。我得引以為戒,我也得尋找個能過到一起去的人,放棄我那獨身的幻想吧……
       還有兩本我就能看完這個系列了……
      
  •      只聽名字,《上鎖的房間》(The Locked Room)很像是一個本格派的密室推理故事。事實上,書中也的確有一件“密室謀殺案”——一個寡居的老人胸部中彈,死在一間反鎖的密閉房間里。警方懷疑是自殺,房間內(nèi)卻找不到槍和彈殼;如果說是他殺,屋內(nèi)門窗緊鎖,玻璃完好無損,兇手是如何脫身的呢?
      
       故事聽起來很有吸引力,但是,小說的作者——馬伊·舍瓦爾和佩爾·瓦勒夫婦,明顯沒有志在構(gòu)思一篇像狄克遜·卡爾的《三口棺材》或者卡斯頓·勒魯?shù)摹饵S色房間的秘密》那樣的典型的密室推理小說,故事的主人公馬丁·貝克探長本人對這種離奇的案件也缺乏興趣,他緊追這件幾乎被人遺棄的案子,不過是因為責(zé)任感使然。而他的紅顏知己雷亞·尼爾森則代表兩位作者,將“密室推理”揶揄了一番——聽聽她對馬丁·貝克說的話:”聽聽這個:《上鎖的房間:一份研究》。有三種可能:A、B和C。A:罪行是在一個上了鎖的房間里犯下的,而那個房間是確確實實鎖上的;而且兇手從房間里消失,所以兇手不在房間里;B:罪行是在一個上了鎖的房間里犯下的,房間看似被密封起來,但是有一些取巧的方式可以出來;C:兇手在房間里面殺了人,而他躲在里面。”這與其說是雷亞·尼爾森在某本雜志里看到的文章,倒不如說是馬伊·舍瓦爾和佩爾·瓦勒夫婦所下的結(jié)論。“密室推理”看似吸引人,但最終的結(jié)局卻總是過分離奇與牽強,難以讓人信服,也不會擁有長久的魅力。
      
       馬伊·舍瓦爾和佩爾·瓦勒夫婦明智地沒有以密室推理作為噱頭,舍棄了本格派的奇技淫巧,小說得以更加透徹地反映出生活的本質(zhì),正如他們自己所言:如解剖刀一般,一刀一刀劃開人類社會的假象與弊病。但是,這并非說小說便缺乏懸念與可讀性,說到格局精巧、構(gòu)思奇妙,《上鎖的房間》要遠(yuǎn)勝于我所讀過的任何一本密室推理小說,小說在布局上的高明,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其在節(jié)奏上的步步為營、層層推進,讓一個令人錯愕的結(jié)局變得水到渠成,天衣無縫。
      
       雖然題材近似于本格派,但《上鎖的房間》在氣質(zhì)上明顯與冷硬派一脈相承。假使以純推理的角度看,作為小說兩大主線之一的這樁密室謀殺案,最終得以偵破的原因,說起來近乎兒戲,可當(dāng)你看到結(jié)局,又并不會有上當(dāng)受騙的感覺——作者志不在此,也能讓讀者深諳其意,這是高手的手法。冷硬派的作者們,對自己所寓居的都市,總有著有愛而生的恨意——雷蒙德·錢德勒曾抱怨洛杉磯“你在好萊塢生活一輩子,也看不到一丁點電影里發(fā)生的事情”、勞倫斯·布洛克借筆下人物馬修·斯卡德之口,將紐約形容為一座“腐爛的城市”,到了馬伊·舍瓦爾和佩爾·瓦勒夫婦這對瑞典作家這里,他們在筆端所流露的,是對過往的斯德哥爾摩的緬懷,和對目下的斯德哥爾摩的痛心與憎惡——書中的人物,無論是銀行大盜還是失業(yè)的女子,他們共同的夢想都是:掙一大筆錢,然后離開瑞典。而警察呢,要么是重案組總督察黃啟發(fā)之類的跳梁小丑,要么便如馬丁·貝克,在抑郁中看著自己熱愛和熟悉的這座城市,一天天變得陌生,直至面目全非……
      
       冷硬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勞倫斯·布洛克說過:“如果我的小說可以縮短飛機行程,或者讓某人暫時忘了頭疼與不快,就足夠了?!憋@然,這是過謙的口吻,布洛克的小說遠(yuǎn)非普通的偵探小說可以相提并論——馬伊·舍瓦爾和佩爾·瓦勒夫婦的小說亦然,把偵探小說帶入純文學(xué)的高度的,應(yīng)該絕不只達希爾·哈米特與雷蒙德·錢德勒區(qū)區(qū)二人。
      
       殺豬網(wǎng)
       http://shazhude.net
      
  •     也許是人上了歲數(shù)對人生的態(tài)度就多了些幽默感。
      
       馬丁.貝克系列我是從最早的一本一路看下來的,這一系列夠得上“人生盡在其中”的評價,馬丁.貝克的人生也盡在其中。
      
       從婚姻危機,到離婚時的不適應(yīng),到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到寂寞入侵,到這一冊突破自我的封閉,看一個人的人生演變。我喜歡突破,所以這一冊看得興致盎然。
      
       還有男人間的友誼,奇特,與女人間的友誼十分不同。
       建議馬丁.貝克系列從第一本看起,不然會錯失很多有意味、有趣的細(xì)節(jié)的體會。
  •   呀,早。。
  •   呵呵,早啊。。
  •   密室推理么?卡爾垃圾其它看得不多。
    福爾摩斯和愛倫坡還有奎因是真正的高手,但是沒人叫他們密室推理之王什么的。。。。。其實他們寫得好。上鎖的房間 還行吧。
  •   喜歡阿加莎筆下的馬普爾小姐,織著毛線活剖析人性,她在【怪屋】里說,要知道兇手是誰的話,就要多和每個人說話,因為兇手會有很強的傾訴欲,想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秘密,說得越多就越容易露出破綻。所以我想,將來我如果能做心理醫(yī)生順便兼職個偵探當(dāng)當(dāng)就最妙不過了~
  •   是的是的~~握手
  •   順序能否列一下?哪個是第一本?
  •   順序是這樣的:
    1965 羅絲安娜
    1966 蒸發(fā)
    1967 陽臺上的男子
    1968 大笑的警察
    1969 失蹤的消防車
    1970 薩伏大飯店
    1971 壞坯子
    1972 上鎖的房間
    1973 弒警犯
    1974 恐怖分子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