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作者:康捷 編 頁數(shù):174
內(nèi)容概要
《孫中山軼事》由康捷所著,中山思想最稱豐富,民國以前之民族革命宣傳,與民國成立后所標榜之三民主義,成為世人所稱道,而后者尤富有平民政治之精神。世人論之者,輒惜中山先生理想太高,每為事實所不能行,故理想恒多于事實。其實中山之所謂理想,恒能在國民希望心理之中,其所以不能實現(xiàn),并不在中山自身之不能力行,而在環(huán)境與時會之關(guān)系。中山平常對于國際問題及政治問題之見解,大抵皆超越常人,與歐西名政治家不相上下。惜時會未熟,致即有主張,亦多無由實行。中山自身所抱主義至堅久,惟少事務(wù)材與駕馭部下之術(shù),左右復(fù)缺和衷共濟之精神。
《孫中山軼事》:中山之為人,自其思想上觀察,殆為最新之人物,自其性格上觀察,則慈愛仁厚。年來躬親政務(wù),飽經(jīng)艱辛,于猛進之中,已有穩(wěn)健之覺悟。使彼以新派最高領(lǐng)袖之資格,調(diào)節(jié)新舊思潮,作用、至大。今失此一老,則新舊潮流,無緩沖之機能。將來各以盲人瞎馬之勢,相激相蕩,禍之及于國家社會者,殆不堪設(shè)想。此更吾人對于先生之死,引為大憾者也。
書籍目錄
“生而為貧困之農(nóng)家子”
孫中山的名、字、號
童年游戲
“石頭仔”
智斗“拐子佬”
私塾讀書
“官吏和三個有錢兄弟”
反對纏足
“慕西學之心”
英文發(fā)音是美國式的
大鬧北極殿
勇斗稅關(guān)勒索
“財富不足以動我心”
不為良相,當為良醫(yī)
最早的婦科醫(yī)生
“通天曉”
西醫(yī)書院的一等榮譽畢業(yè)生
設(shè)計和主持修建中山故居
智斗江湖騙子
上書李鴻章
梅屋莊吉促成孫宋婚姻
倫敦蒙難
第一次讓渡“總統(tǒng)”
鎮(zhèn)靜從容走避
患難知交宮崎寅藏
義俠之風
抗議餐廳冷待
革命什么時候能夠成功?
革命、女人和書
革命暗號
與留學生談救國
鼓動留日學生
黃七五入會
儉樸的生活
“孫大炮”
富翁與妓女的故事
當仁不讓
飲食調(diào)養(yǎng)
“我是帶革命精神回來的”
公仆
不講排場
“對待老百姓不能這樣”
夫子廟談心
安慶焚煙
孫中山與唐紹儀
豬紅粥和牛肉飯
改變丘逢甲
賣車救同志
孫中山的演講
松口訪友
“很少見他做過新衣服”
中山裝
公費能省就省
借款趣事
寬待騙子
修自來水管的故事
游疊彩山
氣量
大元帥府里的會見
“永豐艦”上
與“四大寇”之一的楊鶴齡
不念舊惡
萬元酒席
“死而不已”
“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
“讀書要多讀新出版的名著”
反對“孫總統(tǒng)”
“你是人,他也是人”
鎮(zhèn)南關(guān)起義
督戰(zhàn)擊退叛軍
攻打惠州城
強盜與弟弟
親自向農(nóng)民道歉
平息鬧餉風潮
與陳儀禧談建鐵路
接見“青年娃娃”
游鼎湖山慶云寺
開發(fā)梧州
談演講之法
苦力的故事
與鄒魯讀三民主義
知錯即改
“我不能只為了個人安全打算”
越秀山賞菊
孫中山的對聯(lián)
博愛與天下為公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于廣東香山縣翠亨村的一個普通農(nóng)家。孫中山的祖父孫敬賢(1789-1850),以耕種承繼的十余畝祖田為生,23歲時娶妻黃氏,生三子:孫達成、孫學成、孫觀成。據(jù)說孫敬賢篤信風水,曾在家中長期供養(yǎng)一位風水先生,后來這位風水先生為他在犁頭尖土名“皇帝田”挑選了一處墳地安葬。孫中山的父親孫達成同樣篤信風水,后來孫家家道中落與過分迷信風水不無關(guān)系。孫中山出生的時候,祖父孫敬賢已經(jīng)去世。父親孫達成(1813一1888)年輕時在澳門當鞋匠,到30多歲時才回鄉(xiāng),與附近隔田鄉(xiāng)(今中山南朗崖口)楊勝輝之女楊氏結(jié)婚,婚后相繼生下孫眉、孫金星(早殤)、孫典(早殤)、孫妙茜、孫中山、孫秋綺六個子女。孫中山一家靠租耕位于翠亨村東北俗稱“龍?zhí)铩钡亩€半孫氏祖嘗田為生。孫達成晚上還在村中兼做更夫,以增加一些收入幫補家用。孫達成生性老實,因而村人給他取了個“戇林”的外號。村中有人辦喜事或喪事的時候,他也常跑出跑入幫忙。孫家的日子過得相當艱難。咸豐六年(1856)《三修翠亨村祖廟碑記》中記載,孫達成為重修祖廟捐款一元,這個數(shù)目是碑上所錄男丁捐款的最低額,也可以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孫中山出生前十年孫家的經(jīng)濟狀況。孫中山生于這樣的普通家庭,就像一般的農(nóng)家子弟一樣,他五六歲時便經(jīng)常跟隨二姐孫妙茜做砍柴、割草、拾取豬糞等勞動。幼年的孫中山很少穿鞋子,也很少吃到米飯,常以番薯充饑。年紀稍大一些,便要跟隨父親下田插秧、除草、打禾,還要常常到村外的金檳榔山山腰的山水井挑水供家中生活之用。農(nóng)閑時孫中山還跑到隔田鄉(xiāng)跟隨外祖父楊勝輝出海捕魚和挖蠔。因家貧買不起耕牛,孫中山每年還要替人放幾個月的牛,以換得牛主同意借出耕牛幫孫家犁翻那兩畝多租佃的田地。孫中山后來多次和宋慶齡談起:從那時起,他就想到“中國農(nóng)民的生活不應(yīng)該長此這樣困苦下去。中國的兒童應(yīng)該有鞋穿,有米飯吃”。少年時代的鄉(xiāng)村生活,使孫中山形成獨立的性格以及強健的體魄。他日后的很多思想的啟發(fā)都離不開早年在家鄉(xiāng)的艱苦農(nóng)家生活。他后來說:“吾自達運用腦力思索之年齡時,為我腦海中第一疑問題者則為我自己之境遇,以為吾將終老于是境乎,抑若何而后可脫離此境也。”日本友人宮崎寅藏曾問孫中山:“先生土地平均之說得自何處?學問上之講求抑實際上之考察?”他回答說:“吾受幼時境遇之刺激,頗感到實際上及學理上有講求此問題之必要。吾若非生而為貧困之農(nóng)家子,則或忽視此重大問題亦未可知?!盤1-3
編輯推薦
《孫中山軼事》是走近孫中山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