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學林點將錄

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作者:胡文輝  頁數(shù):606  
Tag標簽:無  

前言

向來只愛寫書評,不愛寫序。書評是附驥尾,可以旁逸斜出,肆無忌憚;寫序是著佛頭,必須正襟危坐,斂息屏氣?!罢蟆钡摹罢痹谥袊且粋€分量很重的詞,尤其當它和文章聯(lián)系在一起。中國古代的文化人,一輩子奮斗的最高目標,就是死后獲得“文正”兩字,因為這兩個字“極美,無以復加”(司馬光語)。獲得這個稱號的,在三千年歷史上,歷歷可數(shù),遠有“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韓文正,近有被毛澤東“獨服”的清朝“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曾文正。謚號這回事,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因為中國有一門獨到的學問,叫人倫鑒識,興盛于漢末至六朝的階段。高級一點叫“品藻”,《世說新語》里記載了很多某人對某人的評語,所謂魏晉風流,相當一部分是互相品藻出來的;低級一點叫相面,就是如今的佛廟道觀、旅游勝地門口擺攤的。謚號的對象是死人,人倫鑒識的對象是活人,但都是廟堂上的事情,參與者都是大官大人。在中國的老百姓和通俗文化中,古有隋唐三十六條好漢和梁山一百單八將,今有百曉生的兵器譜,要分出個高下,排出個具體名次。這并非因為百姓有驚人的數(shù)學天賦,也不是百姓有熱烈的名次崇拜癥,而是因為熱鬧——即使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物,也會有熱情觀眾呼吁上演“關公戰(zhàn)秦瓊”的戲碼,以增加熱鬧的程度,熱鬧而非正經(jīng)。熱鬧需要人多,不然排不出三十六條好漢,只能排出“北洋三杰龍虎狗”。東漢至六朝,是中國文化的一大轉型期,五百年間,外來之佛教逐漸侵入本土文化,產生連鎖反應,影響遍布于思想、文學、藝術與飲食起居。當時的政治雖然嚴苛,文化與思想?yún)s不執(zhí)于一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風流人物輩出。人倫鑒識之學的昌盛,和這種時代、學術的變化有很大關系?!妒勒f新語》記載的“風流”,就有幾位胡僧。

內容概要

《現(xiàn)代學林點將錄》突破了近百年來學術史的框架,以一種全新的、為現(xiàn)代讀者所接受的撰述方式,展現(xiàn)了從民國至今一百多位著名學者的鮮活的學術生命和他們在政治風云變幻的大時代的幸與不幸,是一代知識分子的悲傷錄,令人唏噓感慨;其間貫穿了許多學林傳奇,行筆典雅,充滿文趣和活躍的思想。作者廣泛搜集臺灣、香港和海外的史料,以大量不為人知的史實,敘述了近百年的學林悲傷,其中1949年之后一些大陸學者的政治遭遇和去臺學者的海外秘辛,是國內讀者聞所未聞。書中對中國現(xiàn)代學人命運的敘述,視角獨特,文字典雅,具有很高的可讀性。是第一部近百年中國學林史,又是第一部學人心靈史、政治遭遇史,填補了同類著作的空白。本書的部分內容曾在《南方都市報》以專欄的形式發(fā)表并在網(wǎng)上流傳,引起廣泛的關注;因其形式新穎,思想敏銳,對一些著名學者的評價大異于主流話語,在網(wǎng)絡上引發(fā)激烈的論辯。如今完整結集成書,比發(fā)表時增多數(shù)十萬字。以此書獨特的形式、鋒利的筆觸、發(fā)人所未發(fā)的內容,及作者在學界的知名度,必能像《陳寅恪詩箋釋》一樣廣受歡迎。

作者簡介

胡文輝,著名學者,專欄作家。寫有大量文史隨筆、評論和論文。已出版專著《陳寅恪詩箋釋》、《最是文人》、《中國早期方術與文獻叢考》等。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陳寅恪詩箋釋》一書,出版后頗受讀者的歡迎和海內外的廣泛關注,現(xiàn)再推出其力作《現(xiàn)代學林點將錄》。

書籍目錄



不敢言序
例言
舊頭領一員
托塔天王晁蓋 章太炎
正榜頭領一百零八員
天魁星呼保義宋江 胡適
天星星玉麒麟盧俊義 王國維
天機星智多星吳用 傅斯年
天閑星入云龍公孫勝 陳寅恪
天勇星大刀關勝 陳垣
天雄星豹子頭林沖 羅振玉
天猛星霹靂火秦明 顧頡剛
天威星雙鞭呼延灼 錢穆
天英星小李廣花榮 孟森
天貴星小旋風柴進 楊鍾羲
天富星撲天雕李應 于省吾
天滿星美髯公朱仝 馮友蘭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蕭公權
天傷星行者武松 楊樹達
天立星雙槍將董平 錢鍾書
天捷星沒羽箭張清 郭沫若
天暗星青面獸楊志 余嘉錫
天祐星金槍手徐寧 李方桂
天空星急先鋒索超 雷海宗
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 董作賓
天異星赤發(fā)鬼劉唐 湯用彤
天殺星黑旋風李逵 梁啟超
天微星九紋龍史進 嚴耕望
天究星沒遮攔穆弘 蒙文通
天退星插翅虎雷橫 齊思和
天壽星混江龍李俊 錢仲聯(lián)
天劍星立地太歲阮小二 李濟
天競星船火兒張橫 陳直
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 劉師培
天損星浪里白跳張順 葉昌熾
天敗星活閻羅阮小七 洪業(yè)
天牢星病關索楊雄 李宗侗
天慧星拼命三郎石秀 呂思勉
天暴星兩頭蛇解珍 陶希圣
天哭星雙尾蝎解寶 孫楷第
天巧星浪子燕青 葉德輝
地魁星神機軍師朱武 余英時
地煞星鎮(zhèn)三山黃信 楊聯(lián)陞
地勇星病尉遲孫立 方豪
地杰星丑郡馬宣贊 周祖謨
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 胡厚宣
地威星百勝將韓滔 饒宗頤
地英星天目將彭圮 沈曾植
地奇星圣水將單廷珪 岑仲勉
地猛星神火將魏定國 朱希祖
地文星圣手書生蕭讓 啟功
地正星鐵面孔目裴宣 沈家本
地闊星摩云金翅歐鵬 竺可楨
地闔星火眼狻猊鄧飛 王叔岷
地強星錦毛虎燕順 徐中舒
地暗星錦豹子楊林 王重民
地軸星轟天雷凌振 全漢舁
地會星神算子蔣敬 梁方仲
地佐星小溫侯呂方 季羨林
地祐星賽仁貴郭盛 向達
地靈星神醫(yī)安道全 潘光旦
地獸星紫髯伯皇甫端 羅常培
地微星矮腳虎王英 凌純聲
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 芮逸夫
地暴星喪門神鮑旭 徐復觀
地然星混世魔王樊瑞 周法高
地猖星毛頭星孔明 何炳棣
地狂星獨火星孔亮 張五常
地飛星八臂那吒項充 周策縱
地走星飛天大圣李袞 鄭振鐸
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堅 聞一多
地明星鐵笛仙馬麟 勞鞣
地進星出洞蛟童威 張君勱
地退星翻江蜃童猛 容庚
地滿星玉旖竿孟康 謝國楨
地遂星通臂猿侯健 沈從文
地周星跳澗虎陳達 陳康
地隱星白花蛇楊春 呂澂
地異星白面郎君鄭天壽 唐長孺
地理星九尾龜陶宗旺 譚其驤
地俊星鐵扇子宋清 胡道靜
地樂星鐵叫子樂和 吳梅
地捷星花項虎龔旺 張蔭麟
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孫 陳夢家
地鎮(zhèn)星小遮攔穆春 唐蘭
地嵇星操刀鬼曹正 鄒衡
地魔星云里金剛宋萬 劉子健
地妖星摸著天杜遷 薩孟武
地幽星病大蟲薛永 童書業(yè)
地伏星金眼彪施恩 唐圭璋
地僻星打虎將李忠 戴裔煊
地空星小霸王周通 夏鼐
地孤星金錢豹子湯隆 蔣廷黻
地全星鬼臉兒杜興 唐德剛
地短星出林龍鄒淵 馮家異
地角星獨角龍鄒潤 姚從吾
地囚星旱地忽律朱貴 鄧之誠
地藏星笑面虎朱富 屈萬里
地平星鐵臂膊蔡福 羅爾綱
地損星一枝花蔡慶 周汝昌
地奴星催命判官李立 瞿同祖
地察星青眼虎李云 梁思成
地惡星沒面目焦挺 郭紹虞
地丑星石將軍石勇 王利器
地數(shù)星小尉遲孫新 裘錫圭
地陰星母大蟲顧大嫂 汪寧生
地刑星菜園子張青 楊寬
地壯星母夜叉孫二娘 馮沅君
地劣星霍閃婆王定六 王靜如
地健星險道神郁保四 王先謙
地耗星白日鼠白勝 陳登原
地賊星鼓上蚤時遷 馮承鈞
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 張星煨
額外頭領一十九員
河北降將喬道清 高本漢
河北降將瓊英 伯希和
河北降將孫安 白鳥庫吉
河北降將馬靈 內藤湖南
河北降將卞祥 李約瑟
河北降將山士奇 安特生
河北降將唐斌 斯坦因
河北降將文仲容 加藤繁
河北降將崔埜 桑原騭藏
河北降將金鼎 高羅佩
河北降將黃鉞 新城新藏
河北降將梅玉 沙畹
河北降將金禎 勞費爾
河北降將畢勝 魏特夫
河北降將潘迅 葛蘭言
河北降將楊芳 鳥居龍藏
河北降將馮升 石泰安
河北降將胡避 瀧川資言
河北降將葉清 費正清
跋(羅韜)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蕭氏于近代政治學已登堂人室,但返國之后,既出于個人自覺,亦由于教學需要,開始講授、研治中國政治思想。_在清華大學時印成講義《中國政治思想史參考資料》,至抗戰(zhàn)期間避居農家,終完成通貫的《中國政治思想史》,自先秦諸子以迄辛亥革命,凡七十余萬言。浦薛鳳論西洋政治思想史時引西人言日:“歷史學而無政治學,猶有花而無果;政治學而無歷史學,猶有樹而無根?!倍捠虾险螌W、歷史學于一,則根深果茂者矣。按:以中國政治思想史為名義的撰作,并不自蕭氏始,此前已有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謝無量《古代政治思想研究》、陶希圣《中國政治思想史》、稽文甫《先秦諸子政治社會思想述要》等多種,但或為粗枝大葉的急就章,或為名不副實的斷代史。_而蕭氏不僅在政治學素養(yǎng)上超越群儕,在原始史料的積累上亦無與倫比,故此書一出,群雄失色,至今無與爭鋒者。此后論中國政治思想史,無不視蕭氏為魁首,論者謂“中國通史是錢賓四先生首先踏進去的;中國哲學史是馮友蘭先生踏進去的;中國佛教史是湯用彤先生踏進去的;中國外交史是蔣廷黻先生首先踏進去的;中國政治思想史則是蕭公權先生踏進去的”。以蕭氏與馮友蘭、湯用彤并列,作為不同學科的代表,確甚允當。

后記

對于我,這既是“意料之外”的書,也是“情理之中”的書。所以說“意料之外”,是因為題目完全出于王來雨的提議。推想起來,已是2006年的事了。當時網(wǎng)絡有所謂“國學大師”的評選,以網(wǎng)民按鍵投票方式推選,結果不免流于耳食之學。來雨自己喜好點將錄的體裁,先后寫過《現(xiàn)代詩壇點將錄》、《當代詩壇點將錄》,他提出以這種形式來評點現(xiàn)代學術人物,在《南方都市報》上連載,我很感興趣。經(jīng)過考慮,我以陳玉堂的《中國近現(xiàn)代人物名號大辭典》為主要線索,并增補若干流寓海外的人物,先列出一份二三百人的大名單,在此基礎上擬出大體的人選(以后作了個別調整),再查檢我所藏的圖書資料,感覺可以應付,才答應下來。所以說㈠隋理之中”,則是因為,我雖從未打算寫一部現(xiàn)代學術史的專著,但確也長期關注這一領域,在文獻和見解上都有積累。來雨出的這個題目,正好能使我將零散的心得作個總結,就算作為一部學術史的替代品吧。我于1985年考入中山大學中文系本科。讀中文系的好處,是考試容易對付,平時不妨逃課,我就只管隨自己的興趣看書。因為覺得精力無法兼顧,也缺乏學習外文的慧根,就放棄了英文,故后來沒有正式畢業(yè)。大體說,我在學識上成長于九十年代,其時仍有八十年代的余風,加上身處學院之外,閱讀興趣盡可自由,知識欲望盡可擴張。在純學術方面,當時我有兩個方向:一是上古(秦漢以前)的歷史文化,性質屬于微觀的、考據(jù)的;一是世界歷史的發(fā)展形態(tài),性質屬于宏觀的、理論的。后者問題太大,牽涉太廣,只能作為長線的目標,而且以我的身份和資歷,憑空提出一種體系性的史觀也殊無可能;因此,那時撰寫的基本是題目瑣細的考證性論文,大都結集為《中國早期方術與文獻叢考》。

媒體關注與評論

百年之間,知識分子自期于啟蒙民智,而終歸于自我改造。朝為木鐸,暮為芻狗,其中人事進退,靈魂掙扎,豈易言哉!文輝于難言之處著言,月旦人物,原情定過。對于堅忍于世途,歷經(jīng)苦難,而守志不失者,則重加嗟慕;對于受裹挾于世潮,身不由己,目難及背者,通過語境還原,寄予理解之同情;對于趨時黨附,曲學阿世者,則不為尊諱,直筆書出。這是學術消長史,是學人出處考,更是一代知識分子之思痛錄。風云過盡,殘陽如血。這一百零八將之中,能如阮小七安身梁山,不違故志者,能得幾人?倒是多似盧俊義之蹈水,武松之廢殘,吳用、花榮自經(jīng),張橫、穆宏客死異鄉(xiāng),李俊、童威乘桴海外。點將臺前,后繼寥寥,《哀江南賦》所謂“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土不還,寒風蕭瑟”,這又豈止是學林之殤哉?  ——羅韜

編輯推薦

《現(xiàn)代學林點將錄》:民國以來的中國學術,一方面趨新求變,方法多取徑西方;但另一方面,由于本土學術傳統(tǒng)及學術資源的潛在制約,在研究領域上,仍不能不以中國的歷史與文化為重心。……易言之,是以“文史之學”,也即所謂“國學”最為發(fā)達。……內有清代考據(jù)學的遺傳,外有西方實證主義的支援,里應外合,推波助瀾,胡適和史語所為代表的“新考據(jù)學”,遂成為這一時代的學術大氣候?!瓗缀蹩梢哉f,這個時代只有“考據(jù)家”,沒有“理論家”;只有“學問家”,沒有“思想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現(xiàn)代學林點將錄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5條)

 
 

  •   胡文輝,1989年肄業(yè)于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供職于廣州羊城晚報報業(yè)集團。在工作之余,醉心于學術研究。出版有思想文化方面的隨筆、評論集《最是文人》及關于中國古代的方術和文獻問題的《中國早期方術與文獻叢考》。另有箋釋陳寅恪詩一書,未見出版。
     
      
      例言
      一、人類的歷史并不等于英雄史和偉人史,但一部學術史,確實相當程度就是杰出學人史。古典體裁的學術史,如正史的《儒林傳》,如《宋元學案》、《明儒學案》,無不以人為綱。故以“點將錄”的形式評點學術人物,并非純屬文字游戲,也是具體而微的學術論衡。選擇何種人物,即呈現(xiàn)何種學術觀,人名錄亦是一種學術史。
      
      二、作為著述形式,“點將錄”只是對單個學人分別作印象式的批評,看似輕松,但比之一般流水賬式的學術史編纂,其實遠為困難;因為這一工作,雖不要求學術史文獻的堆砌,卻最需要學術通識的貫注,不熟知百家,則不足以論一家。以詩學為例:近人汪辟疆《光宣詩壇點將錄》、錢仲聯(lián)《近百年詩壇點將錄》,無論是撰寫難度還是學術價值,就遠非一般的詩歌史所能及。
      
      三、近時有所謂“國學大師”的評選秀,雖不免魯莽滅裂,但也是觸發(fā)撰寫“點將錄”的動機之一。而此錄的性質,則不以“國學”為本位,而是以“學術” 為本位;不以“大師”為號召,而是以“學人”為號召。在評估學人成績上,偏向現(xiàn)代標準:重創(chuàng)新甚于重功力;重專精甚于重廣博;重西方現(xiàn)代學術訓練及背景,不重中國傳統(tǒng)本位的學術取向;重實證主義的踏實工作,不重形而上學的古典思辨。此外,以新方法的引入、新領域的開拓為可貴,以有獨特個性、有自家面目為可貴,而學力深、著作多而風格不彰者,如俞平伯、高亨、姜亮夫、張舜徽、吳世昌、程千帆等,則寧可舍棄在外。
      
      四、民國以來的中國學術,一方面趨新求變,方法多取經(jīng)西方;但另一方面,由于本土學術傳統(tǒng)及學術資源的潛在制約,在研究領域上,仍不能不以中國的歷史與文化為重心。故這一時期最具水準與成績的學問,始終以中國領域為絕對主流;而在中國領域之內,又始終以廣義的史學為絕對主流。易言之,是以“文史之學”,也即所謂“國學”最為發(fā)達。相比之下,專攻“西學”者,若不能將外域理論與本土史料融會貫通,則僅能處于仰人鼻息的轉介地位,終難有原始的、系統(tǒng)的理論創(chuàng)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學為本,西學為末”、“中學為主,西學為輔”等語,倒可借以形容近百年中國人文學術的大勢。故“點將錄”的選擇標準,亦側重于“中學”本位的文史學人,而不照顧學科分布的均衡。
      
      五、李澤厚形容近十數(shù)年學風,有“思想家淡出,學問家突顯”之語;其實此語更可以概括清代以降近四百年的學術風尚。入民國來,內有清代考據(jù)學的遺傳,外有西方實證主義的支援,里應外合,推波助瀾;故胡適和史語所為代表的“新考據(jù)學”,更成為這一時代的學術大氣候。這決定了有重要貢獻的知識人,其研究工作多以史料考辨和整理為基礎,以歷史與文化的發(fā)現(xiàn)與闡釋為取向。幾乎可以說,這個時代只有 “考據(jù)家”,沒有“理論家”;只有“學問家”,沒有“思想家”。與此相對,傳統(tǒng)的義理之學雖存一脈,卻未能跳出古典觀念體系的掌心,與現(xiàn)代學術規(guī)范接軌。以熊十力為例,其“思想家”的氣魄有余,而陷于“六經(jīng)注我”式的比附,在“學術”立場而言為不能實事求是,在“思想”立場而言又不能自出機杼。故“點將錄”將熊十力一類的玄學家排斥在外。
      
      六、民國以來學者如林,同一級別的名家眾多,見仁見智,取舍為難,不偏不倚,談何容易。事實上,所謂“文無第一”,論人尤難于論事;蓋考辨事實,尚可能接近客觀,而品評人物,勢難避免主觀。此外,為了切合各人的身份、特征,甚至為了增加娛樂性,此錄在排行上也不盡拘泥。
      
      七、在體例上,“點將錄”以人為綱,每則首先評論具體人物的學術成績、取向及方法,以見其學術史地位;再述其軼事逸聞,以知人論世,并增風趣;最后附以絕句一首,不拘一格,以留余味。故此錄一方面繼承舒位《乾嘉詩壇點將錄》、汪辟疆《光宣詩壇點將錄》、錢仲聯(lián)《近百年詩壇點將錄》的形式,另一方面又糅合了葉昌熾《藏書紀事詩》、劉成禺《洪憲紀事詩》的體裁,實為“點將錄”與“紀事詩”的結合。
      
      八、“點將錄”的通行格式,是正榜頭領一百零八員,另冠以舊頭領一員,故此錄共選入民國以來的中國學人共一百零九位。但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中國學術卻不僅僅是中國人的學術;論現(xiàn)代學術史,已無法自限于禹域之內,而回避國際漢學的成就。故別出心裁,突破體例,另選擇有重要成績及影響的域外漢學家附錄于后。據(jù)《水滸傳》第一百零五回,梁山好漢征服河北田虎,得降將計十九員,故以此為據(jù),配以漢學家共十九位。
    好書,用通俗的手法介紹學術學者,值得一讀。
  •     寫一本書而得罪整個學界,膽識二字,缺一不可。
      胡文輝《現(xiàn)代學林點將錄》成書之前,正文部分經(jīng)報章連載,又被網(wǎng)絡轉發(fā),早已“謗滿天下”,譽亦隨之。是書襲用前人“點將錄”形式,不過為嚴肅的話題增加娛樂性而已。但給學人文人排座次,在科舉時代,歸于皇帝獨斷;在黨國時代,屬于“黨組”內定;皇帝、黨組兩缺時代,指點江山之權,則為學界大佬、文壇耆宿所壟斷。胡文輝一年輕媒體人耳,一無文憑(肄業(yè)而已),二非海歸(陳寅恪無文憑,以海歸作清華導師),而“沙膽”若是,宜乎眾論之不容也。
      然若撇開誰能入選、是否對應不計,擱置先入之見,連《例言》、注釋虛心讀之,則灼見真知撲面而來,非讀破萬卷、深造自得者,無能為役。作者自比《詩壇點將錄》《藏書紀事詩》,仍屬過謙。是書直是廿一世紀精華版之四庫提要也。
      將“國學大師”章太炎屏于一百零八人以外,以胡適擔綱,以余英時領銜后半期,正是作者卓見特識所在。論者每嘵嘵置辯,以章氏學力深厚、遍涉四部、精于“小學”為詞,不知本書《例言》已清楚揭示其評陟標桿:重創(chuàng)新甚于重功力;重專精甚于重廣博;重西方現(xiàn)代學術訓練及背景,不重中國傳統(tǒng)本位的學術取向;重實證主義的踏實工作,不重形而上學的古典思辨。章氏既逐,黃侃亦無所附麗,“章黃學派”徒子徒孫遍布學界,有官至“黨和國家領導人”者,胡君“一竿打倒一船人”,臉面所關,甚至影響到后輩生徒“謀生揾食”,非群起而攻之不可。當然也有非門派中人,服膺章黃學說,欲“主持公道”者,公心可感,此又另當別論也。
      若論單純的古學功底,胡適遜于其徒顧頡剛、傅斯年遠矣,其貢獻端在以新視野、新方法開一代風氣,樹立新范式,標榜“自由主義”則其馀事耳,蓋此說雖能行于今日之海外扶余,本土實驗則迄未見眉目,“風物長宜放眼量”,吾將忍死以待也。
      名額既定,久享大名而未能入選者,或雖入選而未躋高位者,其門弟子、“粉絲”焉能服氣?其實作者已用“連類附見”之法盡量容納,如述郭沫若則連帶范文瀾、翦伯贊、侯外廬、呂振羽,評唐圭璋則旁及夏承燾、龍榆生。若知名者皆全部入選,即設“一千零八將”名額亦不能止,梁山泊無此“編制”也。
      《例言》謂:不熟知百家,則不足以論一家。咋一看,似有夸大之嫌。但細讀注釋之下,吾頻頻嘆服胡君搜羅之廣、讀書之細、悟性之強、記憶之確、別擇之精、裁斷之公,每舌撟而不能下。鄙人購書三十年,業(yè)書又近十年,雖沒吃過豬肉,也算見過豬跑。是書注釋征引文獻,浩無涯涘,專著文集無論矣,“修正主義黑話集”等也赫然在列,治學可謂用心矣。現(xiàn)代學術分門別類,各有專精,治古史未必通近史,詩詞名家或不知人類學所為何事;文字、音韻號為“絕學”,非專門家不敢問津;文史兼通,所在皆有,但能同時深入經(jīng)濟學堂奧者蓋寡。作者竟能出入各學科,均達到或接近專精水準,令人妒而生恨,情有可原。胡君將張五常列名“二甲”,楊小凱、鄒至莊、林毅夫及境內諸大佬無與,令論者莫名驚詫。愚以為胡君只是將既定標準貫徹始終而已。張氏追隨高斯(Ronald Coase,大陸習稱“科斯”),在交易費用經(jīng)濟學新范式框架內多所創(chuàng)獲,西方學界早有定評;晚歲好作妄言,不必因此即抹殺其早年貢獻。楊小凱志在建立自家新范式,能否最終確立江湖地位,尚在未定之天;發(fā)揚光大,后死者之責也。
      由張五常入選,可知胡君并未將范圍局限于大文史領域之內;無奈“專攻‘西學’者,……僅能處于仰人鼻息的轉介地位,終難有原始的、系統(tǒng)的理論創(chuàng)見,”故本書“不照顧學科分布的均衡”(見本書《例言》)。胡君在《蕭公權》篇引何炳棣所言,二十世紀中國留學生所作博士論文,一出版即有國際聲譽者,僅得兩例:一為陳體強《有關承認的國際法》,另一即為蕭著《政治多元論》。國內法學界人士曾艷稱民國時期中國法學者在國際上如何如何,建議胡君重加覆按,以免遺珠之憾也。
      學術就是江湖,爭名聲如同占地盤。胡君無門無派,無官無職,身處學院之外,居然對院內各山頭指手畫腳,稱呼人少,得罪人多,固亦宜矣。墻內固有以學術為志業(yè)之實力派,潛心治學,著述期于傳世者;然擅長卡位,浪得虛聲者,亦所在多有;曲學阿世,雞鳴狗盜者,不敢保其必無。國人多“好好先生”,份屬同行,不愿揭破,亦江湖中自保之道而已。長此以往,以“劣幣驅逐良幣”之故,有不忍言者。學院墻外,民間已有躍躍欲試,試圖挑戰(zhàn)學術壟斷者。胡君以獨立學人身份,為學界分別等第,或即“春雷第一聲”也。
     ?。ㄗⅲ何膬葏⒂梦峄浰渍Z,有意為之,并非筆誤)
  •   當當網(wǎng)送來《中國現(xiàn)代學林點將錄。大略翻看了其中傅斯年、呂思勉、胡厚宣、羅常培、唐蘭、薩孟武等人。著者與中國近現(xiàn)代學術是極為熟悉,并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于每人的論述之后,附以其言絕句一首,并以大量注釋交待資料出處,不僅論其學術,而且兼論其人之品德大節(jié),褒貶不茍,言必有據(jù),用詞下語,大有春秋筆法??傮w上可算上乘之作,可當一部現(xiàn)代學術史讀。然此書收了馮沅君、沈從文,卻不收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魯迅、周作人、王力、呂叔湘、范文瀾、朱自清、柳亞子、陸侃如……缺略不免過甚。
  •   現(xiàn)代學林點將錄是一本了解近代學者的絕佳著作
  •   評論“現(xiàn)代學林點將錄”
  •   現(xiàn)代學林點將錄,不錯,是本好書
  •   老胡文筆生動,學林門派脈絡掌故如數(shù)家珍,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期間對于各位學者的評述,確能做到“理解的同情”,從大的歷史背景、尤其是政治背景來理性客觀的評述各人著作、行事,確實是這類著作中的精品??上]有將熊十力收入其中,卻對一些學術影響力較差的人鉤沉索隱,盡管用心良苦,未免有濫竽充數(shù)之嫌。時或比擬不倫,但仍瑕不掩瑜。
  •   作者依文史哲、政經(jīng)法等專業(yè)作縱向分類,再按各專業(yè)名家的成就作橫向排比。除章太炎及19名外國人外,評點出國內學者108人,如水滸之數(shù)。其標準是:重創(chuàng)新、重專精、能引入新方法、開拓新領域而有自家獨特面目者。在體例上則以人為綱,先評論其學術成就,學術史中的地位,再以按語及注釋方式,追根溯源,轉述諸家的爭論得失,夾以逸聞軼事,以增風趣。
    熟知百家方能論一家。作者以春秋筆法、治史方式,品評人物。在才、學、識外更加之以情,即客觀環(huán)境所致主觀之必然。從而在陳述、分析之中,正反兼顧、不偏不倚,不飾功、不掩過,不因人廢言,不勢利跟風,無阿私之譽、門戶之爭,做到言簡意賅、立論公允,言之成理、論之有據(jù),有振聾發(fā)聵之功。
    作為讀者,我有興于各家之學識成就,人品澤被與掌故文采,一些警句,錄之于書底扉頁。
  •   作者以曲折傳神之筆,析入毫芒之思,刻畫百年之間的學林英雄,隨類賦彩,氣韻生動,讀來如登凌煙閣,但見個個功業(yè)煊赫,氣象肅烈,須髯凜然,捫之有溫。而掩卷之下,四顧茫茫,但覺風流已過,英雄不作,象床無語,寶帳蕭蕭,剩有譙周稱老,更難掩學林的空寂寥落。
  •   作者胡文輝還真是膽子大,這點將錄你看看都是什么人做的,拿需要特別深厚的學科學術積累,需要一生的積淀,一個年輕人居然有此膽量,也是令人佩服的。但讀來實在是令人失望。
  •   患上學林掌故癖,所以此書是我必讀之書。且該書半文半白,讀起來不費神,有趣,生動。對民國學林往事可多多了解。其實當初是沖著九紋龍史進——嚴耕望先生去的!嘻嘻...
  •   向現(xiàn)代學林精英的致敬之作。
  •   以“點將錄”的形式評點學術人物,令人耳目一新
  •   書不錯,對了解這些學林名家很有用,價格貴了
  •   書里的一些文章,過去在南方都市報上先后看過,這次作者又集中修訂出書。書中點了近百年來學界中的一百零八將,這些都是各領域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標桿人物。是一本非常有收藏價值的書。且資料翔實。
  •   是點將錄,也是封神榜
  •   此書看過兩遍,網(wǎng)絡本一遍,買到紙質文本又快讀一過(出版物注釋部分尤其可人,少數(shù)地方也含有作者的臧否,閱讀時不要輕易放過)。又網(wǎng)購幾冊送人,以表示對作者之景仰。
    佩服作者的博洽和敏銳,贊同作者的傾向和立場。
    今天的世道,嚴肅著作如本書,需要以游戲的方式才能吸引較多的讀者;垃圾文獻卻偏偏擺出一本正經(jīng)地學術面孔。世道如此,亦無如之何者。
    或許是出版的限制,部分詞句較網(wǎng)絡本溫和了許多。
  •   作者下了大工夫,舉凡與中國現(xiàn)代學術史相關的文獻差不多一網(wǎng)打盡了,難能可貴。每位傳主的篇幅不長,但能撮其大要,得其神髓;注釋也很好。一百單八將的選取,則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作者的去取理由當然很充分,但個人還是認為如把下面這些人列上,會更能反映中國現(xiàn)代學術的全貌:柯紹忞、黃侃、熊十力、趙元任、金岳霖、朱光潛、賀麟、方東美、費孝通、王元化、李澤厚。
  •   該書在網(wǎng)上看過部分,很喜歡,但價格較高,始終不舍入手,這次曾當當活動買下。書設計、裝幀、用紙都很好。對了解現(xiàn)代學術很有幫助,也可作為購書指南。作者文字好,書中八卦有趣。
  •   被點評之學人共128人,個個都是璀璨明星。本書是了解民國以降學術史梗概的好書。只是其中如今還在世的只剩饒宗頤、何炳棣、張五常、裘錫圭、汪寧生五先生了。嗚呼,寧不使人有大江東去之感慨。
  •   評點精當,語言典雅,一卷在手,百年學術史盡收眼底
  •   讀這本書可以認識現(xiàn)代學者的學術價值。
  •   了解現(xiàn)代學人的一部好書!用的是水滸108好漢綽號與學人特征對應,名次不是最重要的。
  •   好書,簡明扼要地介紹現(xiàn)代學人,雖有不足,瑕不掩瑜。另外,這次送書速度很快,很滿意。
  •   作者能對近代以來各學科的知名學者的學術研究有如此的了解,令人佩服。當然,排名和人物選擇上有些許可商榷之處,但是已經(jīng)很滿意了
  •   書的開本不小,里面針對每個學者的評論也比較追求全面,既要講突出的地方,也要講一講不足。還是值得一看的。
  •   該學者收集了大量的資料支持他的論點,言語很有趣,雖然常常夾雜戲謔,不過還是很有根據(jù)的。建議大家讀一讀了解一下民國以來學術界的前輩們和他們的研究。
  •   書里寫到了很多學者 值得一讀
  •   該書是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恒美印務印刷,2010年第二版,印數(shù)3001-6000,外面有一面很精美的書衣,包背裝。紙張好,品相是非常喜歡的,也很結實。內容我還沒細看,厚厚一本600多頁。
  •   很多人覺得這樣評點學者有些惡俗,事實上內容很不錯,可以看出作者的誠意,功底不錯。
  •   非常好的一本有關近現(xiàn)代學者的一本百科書,值得閱讀。
  •   一直都在《南方都市報》上追看,現(xiàn)在合編成書,果斷——買!
  •   使我加深了對這一百多學者的了解。
  •   該書仿水滸排座次之情狀,將現(xiàn)代學術史上的人物一一點到評來,頗見著者眼光和功力,值得一讀
  •   作者別出心裁將民國大家以108將形式寫出
    很有意思
    值得一讀
  •   帶有目錄學性質,可以借此了解學者的學術簡歷,閑來一讀,有不少收獲。
  •   這本書形式很新,但美中不足是將水滸傳的人名(不包括星名和綽號)與學術大家相對照:因為水滸傳108人的人物性格深入人心,硬弄一些現(xiàn)代人來套用是不合適的。
  •   作者視野開闊,見解獨特,可以說是雅俗共賞。這樣的學術著作少見,這樣的學術著作理應多見。
  •   評價學人精煉、全面,是上等價值的參考讀物。
  •   了解現(xiàn)代學術與大師的一面鏡子
  •   書是不錯的,但內容略嫌簡單,評價未必十分中肯,但可以簡單了解下大師的特點,如果想更深地了解哪位大師的詳細情況,這點簡介是遠遠不夠的。
  •   本書的題目很吸引人,書也很漂亮。內容既有知識性又有學術性,尤其是注釋相當豐富,可以進行引申閱讀,作者的見解精到。
  •   不常買名人出的書,但是郭德綱的這本書,在書店看了幾頁,當年曾經(jīng)吃過的苦,受過的累,看看還是很受教育的
  •   很棒的一本書,可謂是近代當代學人精英之百科,裝幀設計也很美,排版都沒的說,價格也很好,強烈推薦,很喜歡~
  •   書中對學術人物的評價比較中肯,有褒有貶,言簡意賅,思路清晰。
  •   大愛,學人之生平、事跡皆可一見
  •   一本大書。書寫的都是一些大寫的人。
  •   內容很有味道,寫的不錯,可惜許多觀點有點偏頗,評論不是很公正客觀!
  •   胡一刀就是胡一刀。這本書適合還沒入門的人閱讀,先了解一下學界概況,然后再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深入閱讀。
  •   學術史的視角,文化學的精要,學問家的歷練。
  •   是網(wǎng)上流傳的電子版3倍的篇幅,多了很多注釋和序跋
  •   借鑒了很多體裁,把學術史寫的這樣的學術性和趣味性兼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哎,這等書,我是肯定要買的,評價褒貶不一,我是喜歡的。還好,師兄在溫州,讓他下次帶過來給我。哈哈。。
  •   這本書,無論是書的裝幀還是內容我都十分喜歡~
  •   內容確實不錯,是歷史研究的不錯的入門讀物。書很大氣,質量很好。
  •   書的內容很不錯,雖然已經(jīng)出了兩三年了,當一直還沒買,這次遇到滿二百減活動,很是難得,毫不猶豫拿下了。書的裝幀印刷都很不錯。
  •   縱行未帶書生氣,橫掃卻藏大將風。
  •   形式很輕松 但是很見功力!
  •   好的學術史 此書不錯
  •   精裝書,有自己的獨特觀點。
  •   領導讓買的書,沒什么好說的,興趣吧。
  •   雖是一家之言,但言之有據(jù),言之有物,活動期間,絕對超值的書!
  •   這個書真不錯啊
  •   十分喜歡的書
  •   很開心,書很好……
  •   包裝不錯,內容也很新穎
  •   拿到手之后確實非常吃驚,比預期的還要好。裝幀排版印刷內容無一不精,推薦
  •   作者真是絕頂聰明之人!佩服!
  •   了解一些不知道的人物
  •   看看一百單八將排名如何
  •   帶有閱讀用的書簽繩,真是為讀者著想,而且是軟精裝,方便閱讀,喜歡。
  •   每個人都寫的很簡單,集大成者
  •   作者考證得很翔實,評點也十分中肯
  •   很不錯,作者功底深厚,但個別人又拼湊的嫌疑
  •   真佩服作者的功力。
  •   送給同學的,總體還行吧。唯一的缺點就是包得不太嚴實,恰巧那幾天都是下雨的天氣。
  •   裝幀印刷不錯。介紹的人多,所以內容簡單。
  •   評價中肯。
  •   以武俠來套學術,別開生面
  •   里面有許多材料,也有許多以前未知的見解,不一樣的世界
  •   書寫的不錯,可以了解許多大師的基本情況?,F(xiàn)在怎么就沒有大師呢?
  •   買回來發(fā)現(xiàn)內容有點深奧,人物對于我這個偽文學愛好者來說都有點不怎么熟,悲催
  •   包裝不錯,內容簡明扼要,值得一讀
  •   最喜歡~
  •   很大一本書,物有所值
  •   就是為了這本書才買了全部的。。。
    很經(jīng)典,很超值。
  •   這本書質量不錯,運貨快,我好喜歡
  •   著墨不多,但能字字落到實處。目光如炬,非常值得的好書。
  •   還沒看,不過很喜歡人物傳記
  •   非常好的書籍,大師的詞典。支持當當網(wǎng),希望更便宜些。
  •   以嚴謹?shù)膽B(tài)度,以幽默的筆調出之。
  •   閱讀了解一下吧,有些地方安排的也不甚合理
  •   不愧是大師,佩服
  •   已經(jīng)讀完,受益匪淺。
  •   對文化名人有個大致了解
  •   看了下目錄,還真是。。。
  •   很精彩,評點人物很中肯,難得的好書,值。
  •   回憶昔時風光,形勢奇特!
  •   18大洋買的,賺大了
  •   雖然價錢有的貴,但確實是好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