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凌志軍 頁數(shù):396
Tag標簽:無
前言
收在這里的文字,敘述了1978年至今我們國家的變化和沖突,牽涉到政治經(jīng)濟技術文化社會的方方面面,巨細交織,貴賤混雜。都是真人真事,沒有虛構。我雖摻雜了一些自己的觀點,但也是眼見耳聞,有感而發(fā)。原是九個單行本,陸續(xù)印行,現(xiàn)在依原版集中重排,共九卷,沒有增刪,只是順序稍有更動。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交鋒》和《呼喊》這兩本。是和我的同事馬立誠合著。他設計了《交鋒》全書的構架,并且撰寫了其中第一、第二部分,因此他是這本書的第一作者。他也是《呼喊》卷三和卷四的撰寫者。這兩本書當時影響很大,爭議也很大.這都不是屬于我一個人的。如果沒有馬立誠,就不會有這兩本書?! 『芏嗳藛栁易钕矚g自己的哪本書,這問題不好回答。每一次寫作都是牽腸掛肚。作品好比兒女,手心手背都是肉。當然這是夾雜了個人情感,倘若平心而論,哪能沒有高下呢!單說技巧,我想最為灑脫開放、也能代表我的寫作追求的.應當是《變化》。在這之前,《沉浮》屬于典型的時政文字,《交鋒》和《呼喊》也是。我對塞滿主流報刊上的、人云亦云、套話連篇、完全沒有獨立精神的文章。不能接受。想要另辟新途,所以這些文字的品格與流行的時政文章截然不同。在這之后的《追隨智慧》、《聯(lián)想風云》、《成長》、《中國的新革命》。是在試圖開拓當代中國商業(yè)史的寫作空間,從政治和文化的立場來敘述經(jīng)濟技術,又以大歷史的眼光來衡量瞬間??墒且f在寫作方面更進一步,自《變化》之后,便覺得非常困難。
內容概要
聯(lián)想公司是一個傳奇。創(chuàng)造這個傳奇的柳傳志表現(xiàn)自己激情和智慧的舞臺不只是一個企業(yè)而是整個國家。中國科學院前院長周光召說:“他們的主要貢獻是為中國開創(chuàng)了一條新的道路,是引起了中國科技界觀念的徹底改變,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 本書向讀者展示了柳傳志和他的團隊及聯(lián)想公司戰(zhàn)勝嚴重危機的智慧及最終走向成功的經(jīng)歷。聯(lián)想公司成立時,只有二十萬元,它的第一筆生意是一次被欺騙的慘痛經(jīng)歷,導致十四萬元血本無歸。聯(lián)想經(jīng)歷了20世紀80年代的混亂、90年代初期的蕭條,瘋狂地成長起來。當新世紀開始之時,聯(lián)想是我們國家最大的計算機制造商。經(jīng)過二十年的發(fā)展,公司擁有一百九十八億元資產(chǎn),幾百億元市值。它還以十二億五千萬美元收購了IBM全球個人計算機業(yè)務?! ÷?lián)想的歷史不僅是一個人和一個企業(yè)的歷史,也折射出一個國家和一個時代的歷史。
作者簡介
凌志軍,祖籍廣東,1953年生于上海,長在北京。十五歲到工廠做工,十六歲做農民,十九歲當兵,二十五歲成為新華社記者。三十歲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三年后獲得法學碩士學位?,F(xiàn)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
凌志軍是當今中國時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譽為“中國的威廉·曼徹斯特”、當代中國記者的“標桿”。2003年《南風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書都引起巨大反響。他擁有廣泛的讀者。他在過去十多年間連續(xù)出版九部著作,全部進入暢銷書排行榜。他的著作還以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7年出版的《中國的新革命》,被境內外媒體和研究機構評為當年“值得記憶的好書”、“年度商業(yè)書”、“最佳商業(yè)圖書”。
2005年出版的《聯(lián)想風云》,入選當年“最佳風云榜”,并獲得“2005年度北京地區(qū)最佳版權輸出圖書獎”。
2003年出版的《變化》,被中國大陸媒體評為“年度圖書”,同時在臺灣獲得“開卷好書獎”。
2000年出版的《追隨智慧》,被媒體評為當年“最佳紀實文學”。
1998年和同事馬立誠合著的《交鋒》引起轟動,也引發(fā)了激烈爭論,成為當年“中國第一暢銷書”。
1996年出版的《歷史不再徘徊》,獲得新聞出版署頒發(fā)的“優(yōu)秀圖書獎”。
書籍目錄
前言引子中國故事第一部分 叛逆者(1984-1989) 第一章 腳踩兩只船 1984年10月17日 物質匱乏的國度 名正言順地追求新生活 義無反顧,但不分道揚鑣 到哪里去尋找“第一桶金” 第二章 忍辱負重 柳傳志、倪光南的共同夢想 李勤出場 通往個人電腦的道路 初戰(zhàn)告捷 80年代中期的聯(lián)想人 被損害與被欺騙的痛苦經(jīng)歷 “漢卡之喜”與“漢卡之憂” 工程化 你得明白自個兒是誰 被遺漏的歷史記錄 第三章 遠見 80年代中國的世界主義潮流 香港聯(lián)想 人窮志不窮 加入我們,一起創(chuàng)業(yè) 兩代人 把AST控制在自己手里了 “緊日子” “聯(lián)想式漢卡”得其美名 新聞媒體的狂轟濫炸 聯(lián)想式漢卡的發(fā)明權之爭 無名英雄竺延剛 市場的“微笑曲線”與公司的“曲線救國” 危機 “技術至上主義”帶來的麻煩 獎金稅 80年代結束了第二部分 領袖的時代(1990-1994) 第四章 “斯巴達克方陣” 用聯(lián)想微機取代AST 辦公司就是辦人 孫宏斌事件 在矛盾旋渦中整頓分公司 “天條”和“人模子” 開放“牢騷市場” 1991年春:成了官方格外關注的對象 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帶來的質量問題 90年代初期的浪漫廣告 席卷全球的“黑色風暴” 柳暗花明 第五章 曾是西風漫卷時 1992年春天 狼來了 務虛會 “七十二家房客”轟動京城 結束了“有錢不能發(fā)”的局面 再次啟動“新人戰(zhàn)略” 分銷:中國的“銷售新概念” 倪光南的鼎盛時期與漢卡的衰落 “1+1” 買方市場 電腦廣告漫天飛舞 分紅權 事倍功半 第六章 1994:轉折點 內憂外患 舊病新痛 相逢一笑泯恩仇 拼命“賭一把” 楊元慶其人 E系列:中國第一款“經(jīng)濟型電腦” 柳傳志和倪光南分道揚鑣 “中國芯”:一次戰(zhàn)略抉擇如何演變成個人糾紛 震動中國的“知識產(chǎn)權第一案” 90年代中期的“民族主義大旗” 復制“惠普模式” 南方戰(zhàn)場 一場大仗終于打完了第三部分 笑在百花前(-) 第七章 聯(lián)想高于一切 西部傳奇 和政府聯(lián)手 把“聯(lián)想電腦快車”開到全國去 柳傳志:“不把我打入監(jiān)獄他絕不罷手” 倪光南:“將我免職,他應該高興才是?!? 技術的力量與推動技術的力量 1995年秋:公司歷史上難得的平穩(wěn)期 讓楊元慶學會妥協(xié) 一場“生死之戰(zhàn)”的前奏曲 第八章 兩線作戰(zhàn) 決戰(zhàn)時刻 1996:民族工業(yè)年 北線戰(zhàn)場一鼓作氣 南線戰(zhàn)場依然吃緊 “全民電腦” 改變競爭方向的電腦設計部 “渠道為王” 企業(yè)規(guī)劃辦公室 圣誕晚會 京港整合 調查組又來了 “專利侵權案”峰回路轉 柳傳志再次渡過危機 戴爾的革命 總結90年代的薪酬制度 職工持股會 全球認可 第九章 起跳 新財年 臺灣之行與公司的戰(zhàn)略轉變 第一百萬臺聯(lián)想電腦 全球商界領袖 “ERP工程” “維納斯計劃”與“愛國主義者”的批評 楊元慶會不會掉隊 進軍網(wǎng)絡世界 “柳倪沖突”的最后結局 天禧——“因特網(wǎng)電腦” 滿腔豪邁進入世紀第四部分 變革或死亡(2000-2004) 第十章 巔峰時刻 新世紀的評估 接班人 楊元慶和郭為 公司一分為二 神州數(shù)碼 2000年4月18日 “網(wǎng)絡年” 交班和接班 急速轉彎的公司戰(zhàn)略 高歌猛進 第十一章 冬天 形勢比人強 聯(lián)想控股 風險投資 為“多元化”而戰(zhàn) 共享的時代 昂貴的教訓 微機主戰(zhàn)場面臨困境 從電子商務到信息服務 歷史上最嚴重的營銷失誤 “enovo”和新的廣告策略 戴爾的威脅 直銷與分銷:誰的流程更卓越 2003年冬天 第十二章 急流勇進 大有大的難處 裁員 “公司不是家” 國際奧委會的“預級贊助商” 專注微機 國際化 在“五一黃金周”遭遇頑強阻擊 高端市場的壓力 “強龍”與“地頭蛇”之爭 是進攻還是防守尾聲 新聯(lián)想附錄 聯(lián)想之路:四十五條成功法則
章節(jié)摘錄
第一部分 叛逆者(1984-1989) 第一章 腳踩兩只船 聯(lián)想集團開始關注并且珍愛自己的歷史,是在它發(fā)展壯大起來之后。20世紀90年代初期,它開始整理自己的歷史檔案時,創(chuàng)建者們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沒有公司成立時的任何記錄,甚至根本忘記了那是在哪一天。事實上,那一天沒有鮮花,沒有剪彩,沒有官員祝詞,沒有媒體報道,甚至沒有任何開業(yè)儀式,連公司的招牌也沒有懸掛。多年以后,大家只能依稀記得,那是1984年10月,也許是11月的某一天?! ‰S著歲月的流逝和財產(chǎn)的增長,公司的歷史也豐富起來,漸漸組成一個典型的中國故事。公司的先驅為改革時代的叛逆者開辟了一條道路,也給那些雄心勃勃的后來者樹立了典范:沖破束縛的本能、不屈不撓的韌性、遠大的理想,加上幾分幸運,使他們開辟了中國的個人計算機時代,造就了中國最大的計算機公司,還讓自己擺脫貧困變成富人。 公司的成立也逐漸放射出迷人的光彩。創(chuàng)建者們被描述成這樣的英雄:他們是中國科學院里一群物質匱乏、好高騖遠的知識分子,偶然間得到二十萬元錢,就翻開了這個傳奇故事的第一頁。其實只要舉出一個情節(jié)就可以知道,那時候他們對公司的未來之路一無所知?! ?984年秋天,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周光召在批準公司成立之后,曾經(jīng)與柳傳志有過一次談話。柳在那一天信誓旦旦地說: “將來我們要成為一家年產(chǎn)值二百萬元的大公司。” 1984年10月17日 公司誕生在一間二十平方米、分成里外間的小平房里一一北京中關村科學院南路二號計算所的傳達室。此情此景被載人公司史冊,日子越是悠久,就越是被賦予圣地的意味,就像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的南湖、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和天安門廣場。2002年冬天,這些創(chuàng)業(yè)者全都兩鬢蒼蒼,小平房也老了,與周圍的高樓不相協(xié)調。新來的建設者想要把它推倒,先前的建設者卻希望把它留下作為歷史的見證。經(jīng)過一番保留傳統(tǒng)還是發(fā)展事業(yè)的激烈爭論,大家同意讓傳統(tǒng)服從建設的需要,同時決定把小平房重新建設在中央綠地,作為永久紀念。于是十三位早期的開拓者相約來到,平房前,在十三分鐘里拍了至少一百張照片。幾天之后,他們親眼目睹這小平房在他們的視野里消逝?! ≠Z緒福是這群人中的一個,他這樣描述小平房當年的情形:它的位置就在北樓對面的馬路邊上。那時候,你進了計算所的西大門,往東走幾步,就能看見。房子是磚頭砌起來的,外面是深灰色的,里面被隔成兩間,水泥地面,石灰墻壁,朝南有個門,北墻有個窗戶。沒有沙發(fā),沒有老板椅,沒有寫字臺,當然也沒有電腦。你走進來,可以看到外屋有兩個長條凳,沿墻一字排開。里屋有兩張三屜桌。桌子板凳都不用花錢買,是人家不要的破東西,我們把它修理好,弄干凈,搬進來,然后再弄幾個保險柜。地方雖然小,但可以坐得開?! 〗?jīng)過一段時間的爭論和權衡,官方把聯(lián)想故事的起點定于1984年11月1日,看來是有根據(jù)的。根據(jù)公司檔案的記載,計算技術研究所曾將組建公司的報告呈送上級,并且在這一天獲得批準。然而賈緒福相當肯定地說,公司的“成立大會”,也即第一次“小平房會議”,是在1984年10月17日召開的?! 」镜牡谝淮稳w會議共計十一人參加。這些人都來自計算技術研究所,就像當時那部流行電影一樣,都是“人到中年”。其中柳傳志年齡最輕,四十歲;王樹和年齡最長,四十五歲。王在那時候擁有科技處處長的頭銜,無論地位還是資歷都在柳傳志之上,頭腦敏捷,說話既生動又犀利,在內心深處有一種不能安分的基因,總想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凡此種種都和柳傳志相似??上Т巳诵袆悠饋碜箢櫽遗危魬龠^去歲月里的好處,缺少遠見。這同柳傳志的處處設防、先謀而后動不是一回事。柳信奉“不做改革的犧牲者”,其中要旨仍在于義無反顧,王則是一步三回頭,尤其不肯成為一個前途未卜的反叛者。我們今天理解此人內心世界,應當知道每個人的出身和經(jīng)歷都難免在他的性格上留下痕跡。在20世紀50年代那次全國性的階級成分判決中,王的父親被認定是小地主。每逢政治運動,他便為此感受到巨大的壓力,所以他的前半生都是在恐懼和抑郁中度過,如今這一切已成往事,他卻還是不能讓自己的心靈放松。閑下來的時候,他就常常對著朋友感嘆自己“膽小”。今天的年輕人一定無法理解此中苦澀,但是經(jīng)過那個時代的人,一聽就會明白,僅僅是父母的身份就足以讓一個人要么耀武揚威要么唯唯諾諾。這樣看來,王樹和在公司成立之初的滿腔熱情,以及在一年又八個月之后的抽身離去,都是出自某種必然的理由?! 」镜幕I備過程非常簡單,很難說有什么周密計劃。柳傳志和王樹和的第一個想法相當默契,就是在自己熟悉的同事中間尋找志同道合的人?! 〉谝粋€要獵取的目標是張祖祥。張是計算所第八研究室的副主任,也是計算所里小有名氣的人物,這主要應當歸功于他在計算機知識普及方面的努力,以及聽過他講課的三千弟子為他揚名。他的最為過人的長處,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依靠本能為自己選擇朝哪個方向走去。他在1958年進入沈陽機電學院,恰逢政府在大學里組建計算機專業(yè),于是他選擇到中國科技大學去學習計算機。這是第一次選擇。畢業(yè)后本來分配在大連的一個研究所里研究組合機床,他卻以學非所用為由要求調到計算所來。這是第二次選擇。最近幾個月里無論是國家辦廠還是私人辦廠,都來找他??磥硭媾R著第三次選擇:曾茂朝所長就曾要他到計算所屬下的科學儀器廠當總經(jīng)理,被他婉言推辭??苾x廠的員工金燕靜離職出去創(chuàng)辦信通公司的時候,也來請他同行。那一天兩個人推著自行車繞中關村遛了兩圈,金費盡口舌,張還是不去。他說他是“搞技術的,不會辦公司”。 幾周之后,柳傳志走進張祖祥的家。那時候張住在中科院的集體宿舍,是個“筒子樓”?!巴沧訕恰币彩?0世紀80年代中國居住史上的一大奇觀。樓上樓下都被一條走廊貫通,兩邊是一個挨一個的房間,門對門,一層樓能住幾十戶人家。大家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走廊里做飯,并且共用一個廁所。張祖祥一家四口人住在一間十五平方米的房子里,兩個孩子分睡上下鋪,旁邊是一張雙人床。到了晚上,等孩子睡覺了,他把簾子一拉,就把資料攤在床上看?! ∵@一天柳傳志坐在他的雙人床上,掏出一盒“香山”遞給張祖祥。張注意到那煙是帶錫紙的,買一包要花三毛四,不禁納悶。他知道柳傳志從來不抽好煙,平時抽兩毛七一包的“八達嶺”就不錯了,今天這是怎么了? 柳傳志帶來了自己的計劃。他承認自己手里沒有多少錢,只有曾茂朝允諾的二十萬元開辦費,還可以免費使用傳達室的小平房。公司將來無論大小,都不屬于自己,是國家的。不過,這一切在他看來都不是問題。他充滿激情地邀請張加入到這個事業(yè)中來,然后便在團團煙霧中瞪著眼睛等待張的回答。 對柳傳志這個人,張是熟悉的。盡管他的年齡比自己小很多,但是“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才能,還有他的坦誠和容易交往,早就吸引了我”。1976年“四人幫”倒臺以后,柳寫了一篇文章到大會上去發(fā)言,“那才叫精彩,聲情并茂”。那場面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八年了,可張總是不能忘記。張以一個科技人員的頭腦估量眼前的柳傳志,當即在心里開列下面兩條: 這是個有眼光的人,能成大事?! ∵@是個正派人,不會在你背后捅你一刀。他能團結一幫人?! ∵@念頭促使張祖祥一口答應柳的邀請。多年以后,張回想起那一刻仍然分外激動:“我這人其實本事不大,經(jīng)常判斷錯誤,但那一天,我做出了一生中最英明的決定?!薄 ⊥酢⒘?、張三人端坐張家斗室中討論公司未來,一致認定當務之急是招兵買馬。他們希望公司的隊伍具有一些潛在的特征:既本分,又能干;既有成就,又不滿足;既有忠心赤膽,又有反叛精神。他們多年來始終在計算所的圈子之內,此刻用眼睛在周圍的人中搜索,當場點出一連串人名?! ∧菚r候有教養(yǎng)有志氣的人是選擇去做科學家,而經(jīng)商的名聲并不好聽,書生下海雖然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其實大都是“逼上梁山”。第一批名單頗費周折,然而說服人家加盟就更費周折。三人分頭去游說,三個星期以后,公司已經(jīng)有了一支小小的隊伍。今天我們記錄聯(lián)想歷史,這些人應是其中一頁。其實他們在那個大院子里沒有什么特別,只不過是一些對現(xiàn)實不滿,而又苦無出路的工程師,遇到有個人揭竿而起,便湊到一塊兒。除了我們已經(jīng)提到的三個人,還有賈緒福、周曉蘭、賈婉珍、馬文豹、李天福、謝松林、王世英、龐大偉。這龐大偉不善言辭,但卻手勤腳快。這一天他在上班路上經(jīng)過小平房,看到這一行人忙里忙外,笑語一片,就跑來幫忙,忙完了坐下來聽他們說些什么,柳傳志以為是張祖祥請來的,張祖祥以為是柳傳志請來的,所以誰也沒有拒絕,于是他成了這支隊伍的第十一人。 現(xiàn)在大家要在“小平房”里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他們在后來的歲月里都被叫做“創(chuàng)業(yè)元老”,受到人們景仰,其實當日的氣氛并不莊嚴,在外人看來還有點像是一個玩笑。屋子里面空空蕩蕩,滿是灰塵,所以會議的第一個議程是搬運桌椅和打掃衛(wèi)生。忙完之后大家再次坐下。那時候誰都沒有專門的辦公位子,連總經(jīng)理和副總經(jīng)理也沒有,三個長條凳上坐著公司的全體員工。就像我們在前面提到的,這一天沒有通常公司成立儀式上的任何議程,甚至沒人宣布公司的成立?!安贿^,”張祖祥說,“我認為那一刻就是公司的開始?!薄 】墒枪具B自己的名字還沒有呢?! ∮谑谴蠹议_始想名字,吵了半天,還是不能統(tǒng)一。這些人在迄今為止的生涯中,只會做學問,搞技術,從來不知道公司為何物,更不會懂得公司名稱的要旨在于簡潔明快、朗朗上口,在內部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對公眾則具有感染力和煽動性,也不會像西方人那樣,拿自己名字的字頭給公司命名。但是大家都認為,在公司的名字里,不能沒有“中國科學院”,這招牌既響亮又實用;不能沒有“計算技術研究所”,因為它是中國計算機科學的圣殿;不能沒有“新技術”,因為誰也不甘心把自己混同于街頭倒買倒賣的小商販;還不能沒有“發(fā)展壯大”的含義,因為那正是每個人的夢想。所以,當會議結束的時候,大家終于確定了公司的名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fā)展公司 他們就這么從已經(jīng)駕輕就熟、安逸舒適的大樓里走了出來,走進這個小平房。如果不是走了這一步,那么他們在今后的二十年一定不會經(jīng)歷那么多艱難、屈辱、壓力和風險,當然也不會經(jīng)歷那么多的成功、喜悅和激動人心。如今,公司的員工已經(jīng)超過一萬七千人,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八歲,“聯(lián)想”取代這個長長的名字,成為全中國最著名的品牌,聯(lián)想電腦也成為中國民族計算機產(chǎn)業(yè)的一個象征。當時這些創(chuàng)業(yè)者中誰也沒有想到,這種完全建立在英特爾微處理器和微軟操作系統(tǒng)之上的裝置,竟能獲得如此令人驚訝的地位?! ∪欢覀冄芯縿?chuàng)業(yè)者的歷史,可以知道他們并不是天生的企業(yè)家,不是技術的先知,也不是資產(chǎn)的擁有者,雖然在計算機科學領域耕耘多年,卻不知道個人計算機是什么東西,在邁出第一步的時候,還不知道該朝哪里走。那時候他們對公司的未來之路一無所知。1984年10月17日科學院南路二號小平房里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國20世紀80年代的歷史造成的?! ∥镔|匱乏的國度 1984年10月20日,中南海批準了一個文件——《關于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里面有很多話在今天看來已屬不言而喻的道理,但在當時,卻讓無數(shù)人激動不已,也把普通百姓被壓抑多年的本能激發(fā)出來。比如它說“平均主義的泛濫必然破壞社會生產(chǎn)力”,又說“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qū)、一部分企業(yè)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奮勞動先富起來”,“帶動越來越多的人一浪一浪地走向富裕”。 黨的領導中樞把改革說成“迫切需要”,這也是前所未有的。這年秋天,新時代的氣息彌漫了我們國家的每一個角落,也沖進中國科學院來了。物理研究埋下了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的第一塊基石,鄧小平和他在中南海的那些同事都來祝賀,說了很多高瞻遠矚、熱情洋溢的話,還紛紛為奠基石培土。對于柳傳志來說,這種場面的象征意義總是大于實際的價值,更何況新生活的召喚近在咫尺一一那塊奠基石與他一家三代人居住的房子,只有一墻之隔?! ∵@房子靠在計算所的東院墻,高兩米,寬三米,頭頂是石棉瓦,腳下是水泥磚。它本來只是個自行車棚,現(xiàn)在則成了一群技術人員的棲息之地。由儲物到人居的過程,是那個時代中國人物質生活的經(jīng)典寫照。自從20世紀60年代后期,我們的國家已是一個自行車的王國,人們有了積蓄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購買自行車。在自己的院子邊緣圈出一塊土地,架起一片石棉瓦,供員工免費停放自行車,成為城市里每個機構的通例,計算所自在其中。此后“文革”結束,百廢待興,人人期待安居樂業(yè),機構迅速擴張起來,“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一代也已長大。年輕人開始結婚,中年人遷進戶籍,守衛(wèi)院子的軍人也把家眷搬進城市,住房短缺漸漸釀成重大的社會問題。在計算所里,一群急紅了眼的入侵入自行車的空間。他們把這自行車棚分成一間間方格子,用泥巴摻著蘆葦稈填補四圍縫隙,在東圍墻上打出方洞當做窗戶,在另一面墻開出缺口安裝門框。就這樣為自己建造了一排新家。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大約四十戶人家住在這里,包括工人、武裝警察,還有像柳傳志這樣年輕資淺的科研人員?! ∶繎羧思覔碛幸粋€十二平方米的房間,房間的外面還有一個狹窄的過道,可以安放煤球爐、油鹽醬醋、刷牙杯和洗臉盆。那時候大多數(shù)北京人沒有自己的衛(wèi)生間,使用街上的公共廁所和浴室,不論酷暑寒冬、風霜雨雪,都要穿戴整齊跑出門去。計算所里的這群人也有一個公用的水房和廁所。廁所里有個長坑,深及兩米,上面蓋塊水泥板,誰想拉屎便蹲在上面,所以叫“蹲坑”?! 〉搅?0世紀70年代后期,計算所東墻根的小區(qū)已有相當規(guī)模,又有一條狹長的小巷貫穿頭尾,所以被叫做“東郊民巷”。真正的東交民巷本是京城中心一片鬧中取靜的地方,四十年前是外國人的居住區(qū),三十年前又成為北京市政府的所在地,所以它在京城百姓的眼里是富人區(qū)的代名詞?,F(xiàn)在,計算所里這一幫科學家把自己的住宅叫做“東郊民巷”,其中的苦澀與達觀,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一聽便知。
媒體關注與評論
本書從評述中關村1980年到2006年的歷史入手,描繪了中國社會發(fā)展波瀾壯闊的畫卷。 中關村曾經(jīng)被當作一個“試驗區(qū)”。假如我們以為“試驗區(qū)”的含義,僅僅就是發(fā)明新技術和推銷新產(chǎn)品,那就小看它了。事實上,它更大的意義在于試驗著新的社會思想和價值取向。因此,與其說中關村在技術上有什么貢獻,不如說中關村最大的貢獻,在于對舊體制的破壞和突破,從而激醒了中國人創(chuàng)造財富和融入世界潮流的熱望?! ≡谥袊鲇浾吆拓斀?jīng)寫作者,要找研究型的榜樣,首選是凌志軍。對上世紀90年代的細微觀察、和評論,我沒有看到比他更好的人了?! 獏菚圆ǎㄖ斀?jīng)作家、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凌志軍作為中國政論寫作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已經(jīng)成為不是謙辭可以推卻的事實?! 度宋铩冯s志 凌志軍先生似誠實的態(tài)度讓政論誠實地走進公眾,影響著那些必將影響中國未來的年輕人。我們相信,他業(yè)已“盡可能地向讀者說了心里想要說的話”,最大限度地保持著誠實的大勇之氣?! 赌巷L窗》雜志1993年“年度人物獎”頒獎詞 凌志軍的選材多帶有前沿性,他是屬于使命感和責任感很強的新聞工作者?! 而P凰周刊》 凌志軍是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界有獨特價值的一個作家。凌志軍的最大的價值在他的思考。在這個意義上,凌志軍的著作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顯現(xiàn)出它的歷史價值?! 獥罾耍ㄘ斢崅髅郊瘓F副總裁) 聯(lián)想是千百個在過去二十多年改革歷程中歷盡坎坷的中國本土企業(yè)的一個典型代表。本書對聯(lián)想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所作的生動描述,又何嘗不是它們艱難歷程的寫照?聯(lián)想正在經(jīng)歷走向世界和勇攀新高峰的考驗。、我相信,本書對聯(lián)想歷史經(jīng)驗教訓的總結,對于聯(lián)想人和一切正在追尋自己的“中國夢”的企業(yè)家都是寶貴的財富,都將指引他們在爭取自立于世界強手之林的奮斗中取得成功! ——吳敬璉(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這本書所記錄的要素是全面的,所披露的細節(jié)是鮮活的,所表達的精神是真實感人的。書中的文字,充分體現(xiàn)了一批人和他們的企業(yè),與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的關系,體現(xiàn)了這些企業(yè)家的真實的生存智慧與追求?! 斡阑?四通集團董事長) 作為二十年來中國企業(yè)的代表,聯(lián)想的發(fā)展走過了一條近平完美的發(fā)展曲線,而凌志軍這本書就是對這個曲線的最真實的描摹?! 獎|華(《中國企業(yè)家》雜志社社長) 這樣一本“正史”所提供的歷史視角和豐富的細節(jié)將幫助我們更好地探討聯(lián)想成功的深層次原因。對于眾多的旁觀者,細細地品味領先者的每一步努力賻是“悟道”的一條路徑?! Q(長江商學院教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