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凌志軍  頁數(shù):287  
Tag標簽:無  

前言

  收在這里的文字,敘述了1978年至今我們國家的變化和沖突,牽涉到政治經(jīng)濟技術(shù)文化社會的方方面面,巨細交織,貴賤混雜。都是真人真事,沒有虛構(gòu)。我雖摻雜了一些自己的觀點,但也是眼見耳聞,有感而發(fā)。原是九個單行本,陸續(xù)印行,現(xiàn)在依原版集中重排,共九卷,沒有增刪,只是順序稍有更動。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交鋒》和《呼喊》這兩本。是和我的同事馬立誠合著。他設(shè)計了《交鋒》全書的構(gòu)架,并且撰寫了其中第一、第二部分,因此他是這本書的第一作者。他也是《呼喊》卷三和卷四的撰寫者。這兩本書當時影響很大,爭議也很大.這都不是屬于我一個人的。如果沒有馬立誠,就不會有這兩本書。  很多人問我最喜歡自己的哪本書,這問題不好回答。每一次寫作都是牽腸掛肚。作品好比兒女,手心手背都是肉。當然這是夾雜了個人情感,倘若平心而論,哪能沒有高下呢!單說技巧,我想最為灑脫開放、也能代表我的寫作追求的.應(yīng)當是《變化》。在這之前,《沉浮》屬于典型的時政文字,《交鋒》和《呼喊》也是。我對塞滿主流報刊上的、人云亦云、套話連篇、完全沒有獨立精神的文章。不能接受。想要另辟新途,所以這些文字的品格與流行的時政文章截然不同。在這之后的《追隨智慧》、《聯(lián)想風云》、《成長》、《中國的新革命》。是在試圖開拓當代中國商業(yè)史的寫作空間,從政治和文化的立場來敘述經(jīng)濟技術(shù),又以大歷史的眼光來衡量瞬間。可是要說在寫作方面更進一步,自《變化》之后,便覺得非常困難。

內(nèi)容概要

世上真有神童和天才嗎?也許有。但是本書要告訴你:不是神童也一樣可以成為天才。    暢銷書作家凌志軍為我們講述了一群普通的孩子成長為天才和大師的故事。微軟亞洲研究院聚集著計算機領(lǐng)域許多世界一流的科學家,他們每一個人都被稱為天才,但是他們都不認為自己是天才——確確實實,他們都普通,有的在學習上甚至都沒有得過第一,然而他們的父母、老師與他們自己共同選擇了一條智慧之路。    不承認自己是天才的天才們在講述他們的成長故事。

作者簡介

凌志軍,祖籍廣東,1953年生于上海,長在北京。十五歲到工廠做工,十六歲做農(nóng)民,十九歲當兵,二十五歲成為新華社記者。三十歲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三年后獲得法學碩士學位?,F(xiàn)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     
凌志軍是當今中國時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譽為“中國的威廉·曼徹斯特”、當代中國記者的“標桿”。2003年《南風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書都引起巨大反響。他擁有廣泛的讀者。他在過去十多年間連續(xù)出版九部著作,全部進入暢銷書排行榜。他的著作還以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7年出版的《中國的新革命》,被境內(nèi)外媒體和研究機構(gòu)評為當年“值得記憶的好書”、“年度商業(yè)書”、“最佳商業(yè)圖書”。
◎2005年出版的《聯(lián)想風云》,入選當年“最佳風云榜”,并獲得“2005年度北京地區(qū)最佳版權(quán)輸出圖書獎”。
◎2003年出版的《變化》,被中國大陸媒體評為“年度圖書”,同時在臺灣獲得“開卷好書獎”。
◎2000年出版的《追隨智慧》,被媒體評為當年“最佳紀實文學”。
◎1998年和同事馬立誠合著的《交鋒》引起轟動,也引發(fā)了激烈爭論,成為當年“中國第一暢銷書”。
◎1996年出版的《歷史不再徘徊》,獲得新聞出版署頒發(fā)的“優(yōu)秀圖書獎”。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起跑線”  “E學生”  如果回到五歲以前  自由的天地  回憶  你上哪個年級都可以  流放地  新“開復定理”  我也有一種恐懼感  怎樣對付小時候的發(fā)育不良  天才是教育出來的  新發(fā)現(xiàn)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  自信是成長之路上的第一路標  災(zāi)難發(fā)生之后  不要小看自己  亞勤話題  一句話影響一生  歷史性的時刻  你的潛力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消極的圖像離他遠去,積極的圖像回來了  如果有機會重新上學  自信的力量  自信是什么?  新發(fā)現(xiàn)第三章  我到底要什么  “深藍”是怎樣煉成的  開竅  做最好的‘你自己”  在美國讀書很辛苦,但是不痛苦  因為不喜歡才煩惱,不是因為煩惱而不喜歡  美國孩子按照意愿讀書,中國孩子把讀書當志愿  排隊的文化  我憑什么進入麻省理工  我不在乎總是“第二名”,但我在乎學什么專業(yè)  過坎的制度  “中國黑客”  新發(fā)現(xiàn)第四章  爸爸和媽媽  離家時刻  父親的遺產(chǎn)  兒子的價值  慈父嚴母  難涫的角色  “期望值”  應(yīng)當說的話和不應(yīng)當說的話  嚴格好?寬松好?  我的孩子在想什么  與一位美國父親的對話  做孩子喜歡的事情,不是讓孩子做你喜歡的事  信任的力量  舊式父母和新式父母第五章  大腦的成長  劉策學畫  “神經(jīng)樹”  兩個大腦  悟性  驚人的一致  課外時間我們喜歡做什么  用你的左手  讓大腦沖破牢籠  新發(fā)現(xiàn)第六章  學習是一種態(tài)度  智力的折扣  大腦集中指數(shù):提高大腦使用率的最直接的因素  大腦開放指數(shù):怎樣激發(fā)自己的想象力  大腦主動指數(shù):主動和被動大不一樣  為什么學習越好的孩子主動性越差  做一個豐動的人  浪子回頭  沒有什么比“態(tài)度”更重要的了  有時候凡人的力量也是很強大的  姐姐和妹妹  把整個人生當做一次長跑  出國好還是不出國好  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  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的區(qū)別第七章  情商時代  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的兩倍  從“D學生”到“E學生”  信念在前邊引導著他  幸福是相對的  “出國夢”  為什么大家都不喜歡‘第一名”  友誼的力量  高中同學的來信  建立目標的過程  “少年班”  情商的力量  “電梯演講”  你為什么不說話  優(yōu)秀的代價  你別看我是個好學生,其實我不快樂  新發(fā)現(xiàn)第八章  大師在哪里  關(guān)于“人品第幾”的辯論  給中國副總理寫封信  大師風范  我看到了真正的大師  共性  可遇不可求  力量的源泉  我喜歡數(shù)學,因為喜歡那個老師  “神奇小子”的苦惱  “清華太老了”  我為什么不做院長  新發(fā)現(xiàn)結(jié)束語  救救我們的孩子附錄  我看到很多中國學生被浪費了,真可惜——與微軟公司副總裁李開復的對話  改變我們的教育文化——與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張亞勤、副院長張宏江和沈向洋的對話  聽聽孩子的吶喊——本書讀者與作者的書信選編

章節(jié)摘錄

  你上哪個年級都可以 張亞勤:那時候沒人整天逼我成個什么“才”,可是看我在學校里面 跳來跳去,老師也不阻止,只是對我說:“只要考試能通過,你上哪個年 級都可以?!?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情形令人啼笑皆非:它一點兒也不像是讀書,倒像是一場游戲。游戲持續(xù)了兩年,這小男孩讀完小學六年的課程。1972年,亞勤也到了上學的年齡,回到太原媽媽身邊。媽媽是位中學 教師,上班的那所學校與一所小學連在一起,于是亞勤就到媽媽的學校里 讀書。那時候,學校不像今天這么正規(guī),老師對學生也不像現(xiàn)在這么嚴厲。孩子上課時所擁有的自由,也是今天的學生難以想象的。亞勤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喜歡的課就拼命聽,要是覺得哪門課沒意思,就換一門,要是不喜歡哪位老師,也就不再去聽他的課。有時候上課,聽著聽著覺得 沒意思了,就出去玩,老師也不管他。沒有人批評他,也沒有人把他媽媽 叫到辦公室里來談話?,F(xiàn)在學校里面層出不窮的老師打罵、體罰學生的事 情,那時候聞所未聞。老師只要一天不挨學生的罵,就要謝天謝地了。媽媽除了講課,還在學校里編寫一些講義,眼看兒子不喜歡老師在課 堂上講的東西,也不強迫他去聽,就在家里給他講課。亞勤后來一直懷念 母親給他講課的那些時光:“媽媽什么都會教,數(shù)學、物理、政治、歷史 ,她講什么我就聽什么,真的很有意思?!?媽媽不僅什么都教,而且方法還挺奇怪。她從不講究什么循序漸進,也不按照正常的教學進度??催@孩子明白了低年級的課程,馬上就去講高 年級的。小學的課本還沒講完,中學的課本就穿插進來。亞勤就這么肆無忌憚地在各門功課和各個年級之間穿插跳躍,一點兒 規(guī)矩也沒有。這個學期還在讀一年級,下個學期就跑進三年級的教室里去 ,再下個學期就進了四年級。本來六年的小學課程,他在第二年就全讀完 了。到了第三年,亞勤覺得再也沒有哪個教室里講的東西是新鮮的。上課 百無聊賴,所以干脆不聽,有時候?qū)嵲谧蛔×?,就跑到教室外面玩。有一天媽媽對他說:“既然你不喜歡聽小學的課,那你就到中學去吧 ?!?亞勤受到如此鼓勵,大為振奮,于是偷偷鉆進初中的班里去,坐在最 后一排。好在中學小學都是一個院子里,老師都是媽媽的熟人,對這孩子 網(wǎng)開一面。聽著聽著,他就成了正式的初中一年級學生。這一年,他九歲。那時候“文革”還沒結(jié)束,學校里亂七八糟,教學不正規(guī)。亞勤再次 從這種“不正規(guī)”中得到好處:“我感覺我在小學和中學就沒有受到正規(guī) 教育,頭一個學期上學,第二個學期可能就不去了?!?媽媽還是在家里給他講課。亞勤還是想進哪個教室就進哪個教室。讀 完初一,直接去了初三。一邊上課一邊去參加數(shù)學競賽,半年之后,又去 讀高一。高一讀了上學期,又去讀高二的下學期。說是讀高二,其實學的 都是高三的課。就這樣,他用一年半的時間讀完初中,又用一年讀完高中 ,到了1978年,他高中畢業(yè)了。這一年,他十二歲。這真是一種奇怪的“學制”,對于現(xiàn)在的學校和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簡 直不能想象。那個年代的老師,都是剛剛從“牛棚”里走出來的,腦子里 面的舊規(guī)矩早就被打爛了,新規(guī)矩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對學生也特別放 縱?!班y時候沒人整天逼我成個什么‘才’,可是看我在學校里面跳來跳 去,老師也不阻止,只是對我說:‘只要考試能通過,你上哪個年級都可 以?!?太原雖說是省城,可并不大,出了這么一個從不正經(jīng)上課、卻跳來跳 去的孩子,很快滿城皆知。亞勤成了老師們推廣的榜樣,整個城市都在談?wù)撍??!拔母铩苯Y(jié)束了 ,百廢待興,中國人把學校砸爛、把書本付之一炬的歷史已有十年,現(xiàn)在 人人渴望上學渴望讀書。老師開始動員這個孩子去談“經(jīng)驗”,教給別人 怎么刻苦用功怎么盡快成才。很多人坐在下面聽他說話,有老師,也有比 他高一個腦袋的同學,個個如饑似渴,目不轉(zhuǎn)睛。有一天他去一所學校,看到那里掛了一塊黑板,上面寫著:“掀起學習張亞勤的新高潮。” 他覺得有點好玩兒,還有點好笑。直到很多年以后,他想起那些大標 語和那些坐在下面的聽眾,“還覺得特別有意思”?!捌鋵嵨覜]有什么經(jīng)驗可說,挺糊涂的就上了高中?!眮喦谡f。他只記得,那時候周圍的一切都在動蕩,沒有安定的感覺,沒有正常 的生活,也沒有公式化的學習,一點也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每天只是從家里 到學校,過著“兩點連一線”的生活。他的唯一苦惱是從來沒有什么要好 的同學,他的好朋友都不是同學,而是鄰居的孩子,甚至還有街頭相識的 小伙伴。因為“我在一個班里停留的時間從沒有超過一年的,而且年齡總 是比同學差了好多,個子就差得更多。”這讓他和同學很難建立起一種親 密而持久的關(guān)系。同學們并不欺負他,對他挺友善。在同學眼里,他是個 獨往獨來,既聰明又淘氣,還有幾分神秘的孩子?!拔沂怯幸稽c小聰明。可是我覺得僅僅從天賦來說,我不可能比別人 強那么多?!睆垇喦谶@樣說。旁人問起他的經(jīng)驗,他就說: “幸虧那時候中學和小學的參考書很少,不像現(xiàn)在,滿大街都是,花 花綠綠的。要不我的童年和少年也許不會那么開心,至少不會有那么空閑 的時間去玩兒?!?聽者覺得不過癮,再三追問,他又說: “學習的關(guān)鍵不在于你記住了多少,而在于你理解了多少。理解最根 本的定義,其實就是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而不是相反。所以我覺得,你 把時間花在什么上面是很重要的。你在腦子里面裝了那么多沒有用的東西 ,那些有用的東西就找不到了。實際上現(xiàn)在的小學、中學,包括大學,有 用處的東西無非就是那幾樣。你不用花很多時間去思考那些復雜的問題,只要理解那些最基本的原理,腦子里非常清楚,這樣你的大腦的單位面積 里產(chǎn)生的壓強,要比別人高得多,你花的時間可能是別人的十分之一,但 是你弄清楚了最重要的東西?!?我們手上的種種數(shù)據(jù)很清楚地證明,對待教育的那種隨意、寬容、聽 憑自然的態(tài)度,在今天已經(jīng)消失殆盡。承擔著教育之責的人們,已經(jīng)變得 越來越刻意和武斷。他們傾向于把教育當做一套嚴格的程序。一個人要想 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嬰兒時期,甚至在母親胎中就開始接受嚴格訓練,煞 費苦心,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絲不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在預(yù)先設(shè)定的計劃中。另外 一些人抵制這種教育觀念,他們說那些父母不把自己孩子當人,而是當做 一個產(chǎn)品,就像在一條生產(chǎn)線上精心打造一輛轎車或者一臺電視機,對于 那些人趨之若鶩的“重點學?!保麄冎S刺地說那不過是“神童集中營” ,里面的孩子不會感受到真正的快樂。說到他們自己的教育觀念,他們沒 有那么系統(tǒng)的道理可說,只不過傾向于放任孩子的愿望。即使不能讓他們 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也應(yīng)當讓他們擁有自己的童年。但是后者的聲音非 常弱小,聽上去就像是一群失敗者的自我安慰。有人把這兩種情形說給張亞勤聽,詢問他的想法。他笑了:“我很難 說我小時候受的是哪一種教育,好像這兩種都不是?!?看到對方臉上不解的神情,他接著說:“媽媽放任我的任何興趣,卻 不肯放任我的壞習慣。” 在亞勤的心里,母親兼有寬容和嚴厲兩種形象。他是家里唯一的兒子 ,像所有的獨生子一樣,是家庭的中心,大家都寵著他,但是如果他在沒 有完成作業(yè)之前就跑出去玩,媽媽就會露出最嚴厲的一面來。像所有的男孩子一樣,亞勤也貪玩。那時候作業(yè)少,也沒有什么考試 ,所以有很多時間出去玩。他的興趣廣泛,學畫畫,下圍棋,還打羽毛球 。每一個興趣都從媽媽那里得到鼓勵。可是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具有控制自己的能力,稟性聰慧的孩子,更加 容易東張西望,還時時表現(xiàn)出一種“坐不住”的樣子來。亞勤喜歡把所有 的學習當游戲,對所有的游戲都沒常性,喜新厭舊,也沒有一個興趣能夠 堅持不懈。有一天母親令兒子坐在面前,說話的語氣前所未有的嚴肅:“你是一 個普通人家的孩子,沒有后臺,你將來總要自己養(yǎng)活自己。所以你從現(xiàn)在 起做事情就要有恒心。做好一件事并不難,難的是堅持下去。”母親是做 教師的,心里明白,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比塞給他一大堆知識都重 要,所以對兒子說:“先做應(yīng)該做的事,然后再做自己想做的事?!?亞勤想想這話,覺得有道理。于是每天下午三點鐘回到家里,第一件 事就是完成媽媽和外婆留下的作業(yè)。他希望快點完成功課,然后去玩。所以每逢這種時候總是精力集中,也很認真。他做得很快,從來沒有超過一個小時,這讓他有很多玩的時間 。沒有功課的時候,他心里輕松,玩得特別開心,這又讓他下一次更認真 更快捷地完成功課。終于有一天,媽媽拿不出什么題來讓他做了,因為他 把家里所有參考書上的練習題都做完了。所以,如果你希望站在“E學生”的起跑線上,要確立的第四個觀念是 :不怕淘氣,就怕沒有一個好習慣。P16-19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微軟亞洲研究院聚集著計算機領(lǐng)域許多世界一流的科學家,他們每一個人都被稱為天才,但是他們都不認為自己是天才--確確實實,他們都普通,有的在學習上甚至都沒有得過第一,然而他們的父母、老師與他們自己共同選擇了一條智慧之路……本書為我們講述了這一群普通的孩子成長為天才和大師的故事?! ≡谥袊鲇浾吆拓斀?jīng)寫作者,要找研究型的榜樣,首選是凌志軍。對上世紀90年代的細微觀察和評論,我沒有看到比他更好的人了?!  獏菚圆ǎㄖ斀?jīng)作家、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凌志軍作為中國政論寫作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已經(jīng)成為不是謙辭可以推卻的事實。  ——《人物》雜志  凌志軍先生以誠實的態(tài)度讓政論誠實地走進公眾,影響著那些必將影響中國未來的年輕人。我們相信,他業(yè)已"盡可能地向讀者說了心里想要說的話",最大限度地保持著誠實的大勇之氣?!  赌巷L窗》雜志1993年"年度人物獎"頒獎詞?! ×柚拒姷倪x材多帶有前沿性,他是屬于使命感和責任感很強的新聞工作者。  ——《鳳凰周刊》  凌志軍是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界有獨特價值的一個作家。凌志軍的最大的價值在他的思考。在這個意義上,凌志軍的著作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顯現(xiàn)出它的歷史轎值?!  獥罾耍ㄘ斢崅髅郊瘓F副總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成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5條)

 
 

  •   微軟小子都被成為天才,但他們自己不會認為自己是天才,他們?nèi)绻J為自己是天才,他們就不會成為別人眼中的天才了.他們確實普通,有的在學習上甚至都沒有得過第一,但他們走的是一條自己共同智慧之路.本書就是為我們講述了這一群普通的孩子成長為天才和大師的故事。
  •   一如既往的喜歡凌志軍的書~
  •   看的時候,猶如自己的思想在和微軟亞洲研究院中的李開復等這些世界一流的計算機領(lǐng)域的科學家在對話。這本書在我對兒子的教育中有著指明燈的意義。
  •   “成長-微軟小子的教育”給了我們教育孩子另一個視角,希望可以借助這個視角在教育孩子上有所應(yīng)用
  •   本書會給家長帶來一些教育上的啟發(fā),超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學習的渴望要遠遠超過普通孩子。他們能主動的去學習,因?qū)W習而快樂。
  •   該書無論對在讀的學子,還是養(yǎng)育孩子的父母,都有很好的指引借鑒之意義。我一邊讀,一邊把我的體會和感想和我剛進大學的兒子分享,他也很喜歡。我還買了一本送朋友。還會買多幾本送人。如今,培養(yǎng)、教育孩子是大家都重視的事情。我希望我更多的朋友受到影響。
  •   在受到中國傳統(tǒng)教育理念影響十多年之后,我終于在這本書的引導下看到了另一種成才的道路.真誠地把這本書推薦給同樣在成長路上迷茫前行的朋友們
  •   建議做父母的都應(yīng)該讀一讀這本書,建議所有做老師的更應(yīng)該讀一讀這本書。
  •   我找了很久這本書···教育意義很大··值得看··對以后孩子的教育也很有意義
  •   這本書很有教育意義,大人、孩子都可以分享,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   值得孩子和我們學習的一本好教材!
  •   教育孩子不錯的書
  •   還沒看過,但是聽朋友說不錯。
  •   我很喜歡這本書,所以買了紙質(zhì)版的,書是2008年印刷的,說實話感覺這個價貴了點,但質(zhì)量確實挺好的,很喜歡~
  •   本來有一本老版的,這本是買來送給外甥的,相信他會喜歡
  •   特別喜歡 這次買給朋友的 很好
  •   寫得真實,還在繼續(xù)看。
  •   這本還沒看,不過看了其他的估計應(yīng)該不錯
  •   別人推薦購買,不錯!
  •   thisisagoodbookformasterinsoftwareorpeoplewhowantstolearnexperiencefrommicro
  •   適合12歲以下孩子的家長看一看,對怎樣引導00后、10后健康成長很有啟發(fā)。
  •   粗略的瀏覽了一下,感覺適合即將上大學的孩子和家長讀,因為里面講的故事都是大學后的
  •   看了一部分,內(nèi)容還不錯啊
  •   還是簡本好
  •   整本書就是把一些人的生活工作經(jīng)歷湊在一起,沒感覺有啥收獲!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