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鋒

出版時間:2008-7-1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凌志軍  頁數(shù):316  
Tag標簽:無  

前言

收在這里的文字,敘述了1978年至今我們國家的變化和沖突,牽涉到政治經(jīng)濟技術文化社會的方方面面,巨細交織,貴賤混雜。都是真人真事,沒有虛構。我雖摻雜了一些自己的觀點,但也是眼見耳聞,有感而發(fā)。原是九個單行本,陸續(xù)印行,現(xiàn)在依原版集中重排,共九卷,沒有增刪,只是順序稍有更動。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交鋒》和《呼喊》這兩本。是和我的同事馬立誠合著。他設計了《交鋒》全書的構架,并且撰寫了其中第一、第二部分,因此他是這本書的第一作者。他也是《呼喊》卷三和卷四的撰寫者。這兩本書當時影響很大,爭議也很大.這都不是屬于我一個人的。如果沒有馬立誠,就不會有這兩本書。很多人問我最喜歡自己的哪本書,這問題不好回答。每一次寫作都是牽腸掛肚。作品好比兒女,手心手背都是肉。當然這是夾雜了個人情感,倘若平心而論,哪能沒有高下呢!單說技巧,我想最為灑脫開放、也能代表我的寫作追求的.應當是《變化》。在這之前,《沉浮》屬于典型的時政文字,《交鋒》和《呼喊》也是。我對塞滿主流報刊上的、人云亦云、套話連篇、完全沒有獨立精神的文章。不能接受。想要另辟新途,所以這些文字的品格與流行的時政文章截然不同。在這之后的《追隨智慧》、《聯(lián)想風云》、《成長》、《中國的新革命》。是在試圖開拓當代中國商業(yè)史的寫作空間,從政治和文化的立場來敘述經(jīng)濟技術,又以大歷史的眼光來衡量瞬間。可是要說在寫作方面更進一步,自《變化》之后,便覺得非常困難。

內容概要

  中國改革開放,臺前幕后,充滿了驚心動魄的交鋒?!  督讳h》一書以大量鮮為人知的事實,圍繞思想解放的過程,把中國改革進程中復雜的交鋒呈現(xiàn)在你面前?!  督讳h》是一部震顫人心的改革開放史。它貫穿了一條防“左”反“右”的主線,《交鋒》中描述的許多事實,是首次在國內披露?! ∧阆胫赖霓Z動一時的“皇甫平事件”嗎?你想知道令京師震驚的四份“萬言書”嗎?《交鋒》將帶你探尋那段歷史。

作者簡介

凌志軍,祖籍廣東,1953年生于上海,長在北京。十五歲到工廠做工,十六歲做農民,十九歲當兵,二十五歲成為新華社記者。三十歲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三年后獲得法學碩士學位?,F(xiàn)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 凌志軍是當今中國時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譽為“中國的威廉·曼徹斯特”、當代中國記者的“標桿”。2003年《南風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書都引起巨大反響。他擁有廣泛的讀者。他在過去十多年間連續(xù)出版九部著作,全部進入暢銷書排行榜。他的著作還以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7年出版的《中國的新革命》,被境內外媒體和研究機構評為當年“值得記憶的好書”、“年度商業(yè)書”、“最佳商業(yè)圖書”。 2005年出版的《聯(lián)想風云》,入選當年“最佳風云榜”,并獲得“2005年度北京地區(qū)最佳版權輸出圖書獎”。 2003年出版的《變化》,被中國大陸媒體評為“年度圖書”,同時在臺灣獲得“開卷好書獎”。 2000年出版的《追隨智慧》,被媒體評為當年“最佳紀實文學”。 1998年和同事馬立誠合著的《交鋒》引起轟動,也引發(fā)了激烈爭論,成為當年“中國第一暢銷書”。 1996年出版的《歷史不再徘徊》,獲得新聞出版署頒發(fā)的“優(yōu)秀圖書獎”。

書籍目錄

第一次思想解放:一石激起千重浪——年戰(zhàn)勝“兩個凡是” 引言 粉碎“四人幫”  陰霾仍未散  “文化大革命”是對還是錯  沒有“四人幫”的“文化大革命”  “四人幫”是“左”還是右  還嫌姚文元不“左”    天安門事件碰不得   葉劍英:趕快讓鄧小平出來工作  “抓綱治國”是“左”的綱領    “兩個凡是”出臺  世紀之交回眸華國鋒性格行為特點  葉、陳、王抵制“兩個凡是”  鄧小平語出驚四座  艱難備嘗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急火攻心“洋躍進”    冤假錯案何時昭雪    十一大的遺憾    新中央軍委令人矚目    華國鋒的四個堅持 解放思想  實現(xiàn)偉大轉折  新明星胡耀邦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怎樣產(chǎn)生的  歷史雄文精華何在  風暴來臨  鄧小平說:“打破精神枷鎖!”  斗爭白熱化  胡耀邦奮起反擊  形勢朝著有利的方向轉化  孤獨的《紅旗》雜志  《中國青年》發(fā)起沖鋒  中央工作會議開了三十六天  陳云仗義執(zhí)言  天安門事件平反和其他重大決定  華國鋒作檢討  讓大家放開說話  鄧小平號召解放思想  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xiàn)偉大轉折  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改革開放的新方針 “社會主義時期的遵義會議” 思想解放帶來人的解放  大規(guī)模平反冤假錯案  推翻“兩個估計”  右派分子重見天日  為地主富農分子摘帽子  放開其他政策 思想解放推動了社會變化  中國詩壇大爆炸  “傷痕文學”登上文壇  《于無聲處》和《丹心譜》引起轟動  美術新潮令人目?! ∨藭詠硇偶て疖幦淮蟛ā ±妊?、披肩發(fā)和迪斯科  朱逢博和李谷一的風波 經(jīng)濟改革從農村突破了    小崗之夜驚天動地    萬里:我走獨木橋    鄧小平一錘定鑼音    包產(chǎn)到戶節(jié)節(jié)前進    人民公社解體    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異軍突起 經(jīng)濟生活新詞匯:特區(qū)  政治體制改革起步第二次思想解放:東方風來滿眼春——年沖破姓“社”姓“資” 引言 姓“社”姓“資”搞得人心惶惶  姓“社”姓“資”登臺    焦慮的鄧小平敦促大膽突破    皇甫平文章引起轟動   圍剿皇甫平,大問姓‘牡”姓“資”  糾纏姓“社”姓“資”要害是否定改革  “左”傾思潮維護計劃經(jīng)濟統(tǒng)治地位    “以階級斗爭為綱”呼之欲出     否定鄧小平理論的一篇奇文 黃鐘大呂壓倒瓦釜之鳴   鄧小平南方談話震動全國    中國經(jīng)濟鯉魚躍龍門  十四大開辟新紀元  北大教授為何跳樓自殺  十四大: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  歷史選擇了市場經(jīng)濟 實施“軟著瞄”  推動改革深化第三次思想解放:晴空排云上碧霄一一年沖破姓“公”姓“私” 引言 一波才平  一波又起  摸著石頭過河,越摸越深  中國改革的新樂章  “左”傾思潮沒有綱領  “公”與“私”:老問題成了新枷鎖  第一份“萬言書”:把“牡”與“資”變成“公”與“私”  京師震恐  私營:政治氣象中最敏銳的晴雨表  市委書記說,計劃體制我搞了幾十年  溫州再遭大批判   為什么要指責“年以后” “反演變”:要不要多一個“中心”  以俄為鑒:一份奇特的蘇聯(lián)解體考察記  再發(fā)動一輪“九評”嗎  第二份“萬言書”:以“反和平演變”為綱  外資是不是一條“狼”  從年代的世界主義到年代的民族主義  中國能不能養(yǎng)活中國人  特區(qū)之爭卷土重來  年春,《經(jīng)濟日報》不甘沉默  對蘇共垮臺的再認識 所有制:改革能沖過這個險灘嗎    江澤民說,改革正處在關鍵時刻  第三份“萬言書”:“抓大放小”是私有化的主張    短兵相接為什么發(fā)生在年    “流失”和“消失”,哪樣更壞    局外人要破產(chǎn),局內人怕破產(chǎn)    ‘嘸產(chǎn)”與“有產(chǎn)”    少爭“熱”與“不熱”,多說“改”與“不改”    改革改了十六年,還是“氣式點”    從金錢到人性  從人性到理性     朱锫基灑淚為商鞅 偉人身后 “狼煙”四起    失去偉人的中國    第四份“萬言書”:“走資派”名單錄    道德復蘇運動席卷全國    口誅筆伐厲有為  有人說,預言“極左回潮”是詛咒黨中央  “新左派”說,把“文革的合理因素”制度化    爭論的不干事,干事的不爭論    憲法不會對改革說“不” 從思想解放到理論解放    “五二九”:主要是針對“左”    “左”傾思潮的最后一搏嗎    不想爭論也不行  外國人爭說“誰上誰下”,中國人驚問“姓公姓私”    李鵬:十五大是又一次思想解放    年秋季的人心向背    新思想與新理論結束語  三次解放貫穿一條反“左”主線

章節(jié)摘錄

第一次思想解放:一石激起千重浪——1978年戰(zhàn)勝“兩個凡是”粉碎“四人幫” 陰霾仍未散“文化大革命”是對還是錯“文化大革命”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它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慘重災難罄竹難書。粉碎“四人幫”之后,葉劍英在一次講話中沉痛地說:“文化大革命”死了兩千萬人,整了一億人,浪費了八千億人民幣?!拔幕蟾锩卑l(fā)動之初,就遭到以劉少奇、鄧小平、彭真等為代表的黨內健康力量的反對。隨著“文化大革命”深入展開,特別是林彪事件之后,廣大干部和群眾對這場“史無前例”的運動更是十分反感和痛恨,采取各種行動加以抵制。遇羅克、張志新等無數(shù)人為此遭到打擊迫害甚至獻出了生命。到了“文革”后期,甚至連毛澤東也感到孤立不安,喪失了信心。他去世前曾說,他這一生干了兩件大事,一是與蔣介石斗了那么幾十年,把他趕到那么幾個海島上去了;抗戰(zhàn)八年,把日本人請回老家去了。對這些事持異議的人不多。另一件就是發(fā)動“文化大革命”。這件事?lián)碜o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黨心民心對“文化大革命”的評價,是任何有頭腦的人都很清楚的。但是,在粉碎“四人幫”之后的一段時期,卻發(fā)生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這就是:一方面揭批“四人幫”,另一方面又肯定甚至稱贊“文化大革命”。1976年10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召開的慶祝粉碎“四人幫”的百萬軍民大會上,吳德在講話中除了號召揭發(fā)批判“四人幫”之外,還要求廣大干部群眾繼承毛主席遺志,“繼續(xù)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鞏固和發(fā)展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勝利成果”。第二天,《人民日報》發(fā)表兩報一刊社論《偉大的歷史性勝利》,同樣號召全國人民“自覺地限制資產(chǎn)階級法權,鞏固和發(fā)展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兩報一刊即《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志。兩報一刊聯(lián)合發(fā)表社論是“文化大革命”的一個創(chuàng)造?!度嗣袢請蟆肥侵泄仓醒霗C關報,《紅旗》雜志是中共中央機關刊物,《解放軍報》是中共中央軍委機關報。以兩報一刊名義聯(lián)合發(fā)表社論,表明文章具有最高規(guī)格,傳達了最高司令部或最高統(tǒng)帥的聲音,極具威力。甚至到了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發(fā)表的公報中,也還是以明確的口氣肯定“文化大革命”,要求全黨以階級斗爭為綱,堅持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的繼續(xù)革命,鞏固和發(fā)展“文化大革命,的勝利成果。這自然與華國鋒有著直接的關系。毛澤東去世前之所以給華國鋒以重托,就是希望他維護“文化大革命”。華國鋒作為“文化大革命”的既得利益者,對于“文化大革命”可說是一往情深。1976年10月8日,在中央召開的“打招呼”會上,華國鋒在講話中說:對“文化大革命”要肯定,“文化大革命,是基本正確,有所不足?,F(xiàn)在我們要著重解決有所不足。這次解決“四人幫”的問題,不要算他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老賬。搞“四人幫”,并不是因為他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缺點錯誤,他們的核心問題是篡黨奪權。要教育我們的干部正確對待“文化大革命”,正確對待群眾,正確對待自己。不然的話,有人會說:“‘文化大革命’整得我好苦啊,這下子可把根子找到了。”要翻過來??梢⒁膺@個問題啊!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受過沖擊的人要注意。華國鋒還說:批林批孔,要按毛主席的指示辦。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是毛主席親自發(fā)動的,要繼續(xù)批。這個講話說明了華國鋒和“四人幫”有一個基本的共同點,他們都是擁護“文化大革命”的。華國鋒和四人幫的矛盾在于:華國鋒認為“四人幫”是“另搞一套”,對他的領導地位提出挑戰(zhàn),想要推翻他,企圖‘篡黨奪權”。這一矛盾激化起來,才促使華國鋒與“四人幫”決裂了。沒有“四人幫”的“文化大革命”1976年12月,第二次全國農業(yè)學大寨會議在京召開。在會上,華國鋒講話說:“偉大領袖毛主席總結了我國和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正反兩個方面的經(jīng)驗,運用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對立統(tǒng)一的學說,深刻分析了社會主義時期的階級關系,提出了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偉大理論?!薄懊飨膫ゴ罄碚?,解決了反修防修、鞏固無產(chǎn)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這個當代最重大的課題,極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偉大理論的偉大實踐?!比A國鋒這里說的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是毛澤東發(fā)動和指導“文化大革命”的理論。1967年11月6曰,由陳伯達、姚文元起草,毛澤東圈閱同意的《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志編輯部文章《沿著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開辟的道路前進》,將這個理論歸納為六個要點:一、必須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觀察社會主義社會。二、社會主義社會存在著階級斗爭、兩條道路斗爭和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三、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的階級斗爭本質上仍然是政權問題。無產(chǎn)階級必須在上層建筑領域其中包括各個文化領域對資產(chǎn)階級實行全面的專政。四、社會上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斗爭必然會反映到黨內來。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就是資產(chǎn)階級在黨內的代表人物。我們要鞏固無產(chǎn)階級專政,就必須要充分注意識破“睡在我們身旁”的“赫魯曉夫式的人物”,充分揭露他們,批判他們,整倒他們,使他們不能翻天,把那些被他們篡奪了的權力堅決奪回到無產(chǎn)階級手中。五、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的繼續(xù)革命,最重要的,是要自下而上發(fā)動群眾,開展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六、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領域中的根本綱領是“斗私,批修”。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是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要用無產(chǎn)階級思想戰(zhàn)勝利己主義,挖掉修正主義的根子。很明顯的,如果認為這個理論是正確的,還要用這個理論來指導人們的思想和工作,那就不可避免地還要發(fā)生“文化大革命”。1977年1月初,《紅旗》雜志社打報告請示當時主管宣傳的汪東興,“張春橋在1975年春發(fā)表的《論對資產(chǎn)階級全面專政》和姚文元的《論林彪反黨集團》兩篇文章是否可以點名批判?”汪東興以這兩篇文章是毛主席生前看過的為理由,不同意點名批判。另外,這一時期,汪東興在談到“四人幫”的時候說:張春橋、姚文元是書呆子,哪有什么理論?197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批轉中央宣傳口的一個請示報告。該報告要求宣傳戰(zhàn)線在批判“四人幫”的同時,要“宣傳毛主席在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偉大理論和文化大革命的勝利成果”。這正是華國鋒的意圖。研究“文革”史的學者金春明在1995年出版的《“文化大革命”史稿》一書中指出:“如果按照華國鋒這一套繼續(xù)干下去,那只能是沒有‘四人幫’的‘文化大革命’?!边@樣的指導方針,同粉碎“四人幫”以后的形勢距離太遠,同億萬人民群眾的要求針鋒相對。在新的形勢下,華國鋒的“文革”方針是根本執(zhí)行不下去的。他的錯誤主張理所當然地遭到以葉劍英、鄧小平、陳云、李先念、胡耀邦等為代表的黨內老一輩革命家和廣大干部群眾的堅決抵制和反對。但是,作為黨中央主席的華國鋒不顧黨心民心,死死守住對“文化大革命”的正面評價。1977年3月14日,華國鋒在中共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上講話說:要高高舉起和堅決維護毛主席的偉大旗幟,“文化大革命”是七分成績三分錯誤,如果不這樣看,就會有損我們的旗幟。1977年5月1日,華國鋒利用《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出版的時機,在這一天《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他自己署名的長文《把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的革命進行到底》。文章說,貫穿《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根本思想,就是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的繼續(xù)革命。“毛主席為我們黨制定了一條清楚的、明確的、正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路線,這就是在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把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的路線?!标幵迫匀换\罩中國?!八娜藥汀笔恰白蟆边€是右“四人幫”在“文化大革命”中竭力鼓吹實施的“把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進行到底”、“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打倒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解放世界上四分之三受苦受難的人民”、“批判文藝黑線”、“反對獎金掛帥”、“砸爛封、資、修,、“人民解放軍要支持左派”等等,到底是“左”還是右?當然是“左”,而且是極左。但是,粉碎“四人幫”之后一段時期,報刊聲討和揭批“四人幫”,卻反過來了,一個勁揭露他們的右。對于“左”,則避口不提。這樣批下去,不是越批越糟糕嗎?這當然與華國鋒確定的指導方針有關。華國鋒等領導人在各種場合的講話中,反復強調要批判“四人幫”的極右,閉口不提批“左”。換句話說,只能批右,不能批“左”。這種情形,與林彪事件之后爆發(fā)的批“左”與批右之爭極為相似。以揮動“紅寶書”,提倡“四個第一”、“卑請示、晚匯報”,大講“政權就是鎮(zhèn)壓之權”、“毛主席的話一句頂一萬句”聞名的林彪,到底是“左”還是右?當然是“左”。林彪于1971年9月13日身死異國。1972年8月1日,周恩來在外交部駐外使節(jié)會議的講話中提出批林彪的極左。同月,周恩來對《人民日報》領導人說:“極左思潮不批透,你們就沒有勇氣貫徹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敝芏鱽硎菍嵤虑笫堑?。他的用意,顯然是為了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和混亂。但是,周恩來的主張,遭到“四人幫”堅決反對。12月6日,張春橋、姚文元在一次講話中說,林彪是極右。他們要求批判林彪的極右。個中原因很簡單:“四人幫”與林彪一樣,都是靠極左上臺的。你批判極左,豈不是批到“四人幫”頭上?批極右,自然可以保護和發(fā)展極左。分歧最后由毛澤東裁決。12月17日,毛澤東與周恩來、張春橋、姚文元談話,一錘定音。毛澤東說:“(林彪)是極左,是極右?是極右。是陰謀詭計,叛黨叛國?!敝芏鱽硎〉脑蚴牵珴蓶|發(fā)動和領導“文化大革命”,本身就是極左。批極左,不就是否定“文化大革命”、否定毛澤東嗎?批判林彪極右的結果,是越批越“左”。極左思潮更上一層樓。歷史再度重演。在華國鋒指示下,1976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在京召開宣傳工作座談會,部署批判“四人幫”的任務,只提批判“四人幫”的極右,閉口不提批“左”。11月28日,《人民日報》根據(jù)會議精神發(fā)表了社論《徹底揭發(fā)批判“四人幫”》。社論說:“‘四人幫’陰謀篡黨奪權,代表了地、富、反、壞和新老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反映了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和各國反動派的愿望。他們推行的是一條禍國殃民的路線,亡黨亡國的路線,是一條極右的路線?!鄙缯撘笞プ∵@個“極右實質”進行徹底揭發(fā)批判。華國鋒之所以強調批判“四人幫”的“右”,除了當時極左思潮在全黨全國還有很大的影響之外,還有他自身的一些原因。華國鋒本人就是在極左思潮發(fā)展到高峰的形勢下,被毛澤東的“左”傾路線推舉上臺的。他獲得的位置和利益與極左血肉相連。華國鋒的思想體系也是“左”的。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堅決執(zhí)行了“左”的路線和方針。由于這些原因,他在粉碎“四人幫”之后努力維護“左”的一套就不奇怪了。還嫌姚文元不“左”在華國鋒等人主導下,當時很多批判“四人幫”的文章使用的話語都是“文化大革命”的極左模式,傳達出來的信息也散發(fā)著濃烈的“左”的氣味?!段膮R報))1976年10月21日發(fā)表一篇揭批“四人幫”的文章說,“四人幫”是“黨內資產(chǎn)階級的典型代表,是不肯改悔的正在走的走資派,是無產(chǎn)階級最危險、最兇惡的敵人’。《人民日報))1976年10月22日發(fā)表文章說,粉碎“四人幫”,“是毛主席關于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理論的一次偉大實踐,是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勝利”。 《人民日報》1976年10月23日發(fā)表的文章說:“揭出‘四人幫’反黨集團,又一次證明毛主席關于資產(chǎn)階級‘就在黨內’的論斷無比英明,無比正確?!娜藥汀袋h集團是黨內資產(chǎn)階級的典型代表,他們上臺,就是資產(chǎn)階級上臺,修正主義上臺,法西斯上臺,資本主義復辟,我們的黨就要變修,國家就要變色,人民就要遭殃……”更為奇特的,是嫌姚文元不“左”。《人民日報》1977年1月16日發(fā)表解勝文的大批判文章《批判姚文元的階級斗爭“終結”論》。該文揭露說姚文元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寫文章抹殺階級斗爭,鼓吹階級斗爭也有低潮終結的時候,這說明姚文元是個右派。這樣的批判暗示什么呢?當然是要把階級斗爭搞得更加激烈。這些現(xiàn)象說明,批判‘極右”的結果,是極左思潮在社會上繼續(xù)泛濫流行,是‘文化大革命’的意識形態(tài)繼續(xù)荼毒中國,是中國人民繼續(xù)蒙受愚弄,無法清醒和前進。但是,華國鋒批“極右實質”的主張,在實際貫徹中不能不打折扣?!八娜藥汀北緛砭褪菢O左。隨著揭批運動深入,勢必要擺脫“批極右”的軌道,觸及“四人幫”的極左。1976年l1月14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任平撰寫的《一幫禍國殃民的害人蟲》一文,批判“四人幫”以“革命”,壓制生產(chǎn)的“左”的謬論,說:“努力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chǎn),搞好社會主義建設,是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一項基本任務。”11月16日,《人民日報》發(fā)表輕工業(yè)部批判組的《自力更生,洋為中用》一文,批判了“四人幫”的封閉主義,說:“對外國的好經(jīng)驗、先進的科學技術都要學習,都要吸收過來為我所用?!庇械奈恼逻€揭發(fā)批判了“四人幫”迫害知識分子、推行文化專制主義的罪行。這都是揭批“四人幫”的極左。限制和反限制的矛盾日益激化起來。揭批“四人幫”運動也在沖破重重限制的過程中,開辟著思想解放的道路。天安門事件碰不得1976年4月5日清明節(jié)爆發(fā)的天安門事件,是人民群眾悼念周恩來、擁護鄧小平、反對“四人幫”的強大抗議運動。把天安門事件定為反革命事件,是一個大冤案。粉碎“四人幫”之后,廣大群眾強烈要求為天安門事件平反。1977年1月8日,是周恩來逝世一周年。北京干部群眾再次涌向天安門,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和觀禮臺放上精心制作的周恩來畫像和花圈。在天安門事件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漢語教研室的童懷周(集體筆名),在《偉大的“四五”運動》一文中這樣描寫1977年1月8日天安門之夜:入夜,天安門廣場華燈齊放,淚眼模糊的人民,也能清楚地看見總理微笑揮手的遺顏,墻上革命的詩篇,臺上肅穆的花圈,燈下絢麗的花。報紙上也報道了當時激動人心的場面。

媒體關注與評論

在中國做記者和財經(jīng)寫作者,要找研究型的榜樣,首選是凌志軍。對上世紀90年代的細微觀察和評論,我沒有看到比他更好的人了。                   ——吳曉波(著名財經(jīng)作家、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凌志軍作為中國政論寫作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已經(jīng)成為不是謙辭可以推卻的事實?!                                  度宋铩冯s志凌志軍先生以誠實的態(tài)度讓政論誠實地走進公眾,影響著那些必將影響中國未來的年輕人。我們相信,他業(yè)已“盡可能地向讀者說了心里想要說的話”,最大限度地保持著誠實的大勇之氣?!                    赌巷L窗》雜志1993年“年度人物獎”頒獎詞凌志軍的選材多帶有前沿性,他是屬于使命感和責任感很強的新聞工作者。                                  ——《鳳凰周刊》凌志軍是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界有獨特價值的一個作家。凌志軍的最大的價值在他的思考。在這個意義上,凌志軍的著作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顯現(xiàn)出它的歷史價值。                      ——楊浪(財訊傳媒集團副總裁)《交鋒》是一部能夠產(chǎn)生巨大閱讀期待的激動人心的當代政治思想史?!督讳h》能夠使你對國情特點和我們這個里氏斗爭的焦點獲得透辟的了解,能夠幫助你透過經(jīng)濟和生活的現(xiàn)象,從更深的層次解讀改革開放?!                 吨袊?jīng)濟時報》迄今為止,在介紹和描寫改革開放的諸多著作中,還沒有一部書像《交鋒》這樣,直面二十年來的風風雨雨,揭示會上會下的激烈交鋒。正因為如此,這部著作驚心動魄,振聾發(fā)聵?!                  吨腥A工商時報》《交鋒》涉及如此嚴肅的題目,但它的行文一點也不枯燥,沒有一般思想著作那種令人瞌睡的沉悶艱澀和教條感。它有如一幅長卷,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繪出了改革開放的進程。期間有險峰起,亦有激流回旋,令人撫案嘆息,掩卷深思?!                   吨袊嗄陥蟆?/pre>

編輯推薦

《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的作者在中國做記者和財經(jīng)寫作者,要找研究型的榜樣,首選是凌志軍。對上世紀90年代的細微觀察和評論,我沒有看到比他更好的人了。                   ——吳曉波(著名財經(jīng)作家、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凌志軍作為中國政論寫作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已經(jīng)成為不是謙辭可以推卻的事實?!                                  度宋铩冯s志凌志軍先生以誠實的態(tài)度讓政論誠實地走進公眾,影響著那些必將影響中國未來的年輕人。我們相信,他業(yè)已“盡可能地向讀者說了心里想要說的話”,最大限度地保持著誠實的大勇之氣?!                  赌巷L窗》雜志1993年“年度人物獎”頒獎詞凌志軍的選材多帶有前沿性,他是屬于使命感和責任感很強的新聞工作者。                                  ——《鳳凰周刊》凌志軍是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界有獨特價值的一個作家。凌志軍的最大的價值在他的思考。在這個意義上,凌志軍的著作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顯現(xiàn)出它的歷史價值?!                  獥罾耍ㄘ斢崅髅郊瘓F副總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交鋒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8條)

 
 

  •   記得當時看凌志軍的《變化》時,反反復復的看,不斷的思考,獲得了對中國改革開放歷程的最直觀印象,也激發(fā)了對中國政治的強烈興趣。書中提到了《交鋒》一書,引發(fā)了我強烈的好奇心,跑遍學校周邊的書店,都沒淘到這本書?,F(xiàn)在終于買了這本書,拿到手就忍不住要翻開看看,書的紙張質量讓我有點失望,但不影響我對其內容的興趣,細細咀嚼,仿佛又回到了改革開放那激蕩人心的歲月,愈發(fā)激發(fā)我投身這偉大歷史進程的決心。
  •   還是凌志軍作品,評價不錯的書。
  •   一直很喜歡凌志軍的作品!
  •   首先悔恨自己在該書第一版的時候沒有意識去買回來看,盡管當時轟動一時,成為暢銷書!不過,現(xiàn)在看了也不為過時,確實是好書啊,非常值得推薦大家閱讀。
    先說說書的質量,雖然是2008年再版的,但還是看起來像舊書,不過確實08年的書是舊書了。
    再次,說下內容,怎一個好字了得。該書是政論性的文章,但是卻沒有慣??吹恼撃敲纯菰锖突逎y懂。而且,該書也是歷史性的文章,雖然是塵封的歷史,卻生動宛如歲月老人娓娓道來,恍如昨日發(fā)生一般。
    我文學修養(yǎng)不怎么好,但是見此文章,我不得不萬般嘗試以“華麗”辭藻來介紹她,想給人一種十分驚艷,鶴立雞群的感覺。
    書我還沒看完,打算看完這本再買作者的其他書,感覺太好了。
  •   對于這本書,我認識的比較早。那是2006年,我還在上大學,某天,在某一期《經(jīng)濟觀察報》上,我看到該報用了5版文字對這本書進行介紹,頓時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雖然我還沒讀這本書,但已了解很多,關于它。它最早出版是在1998年,距今12年了。我很喜歡這本書!
  •   書很不錯的哦,送貨也很快,郵遞員服務態(tài)度都很好。常常買當當?shù)臅?/li>
  •   我們需要一步當代思想史
  •   一本已經(jīng)看過的書,喜歡看而收藏。斷斷續(xù)續(xù)看完了全書,但是沒用當年看著書那種心潮澎湃的感覺了。
  •   書質量很好 正版 內容深刻
  •   老公點名要買的書,內容應該不錯,書的質量很好
  •   好書,一個時代的寫真。
  •   萬里當年向臺灣同胞推薦過這本書,不錯
  •   很關注這方面的內容。
  •   真實名不虛傳的一本書,經(jīng)別人推薦買的,寫得比較深刻。當當上買很劃算。
  •   還沒看,看了介紹還不錯!
  •   我是我的軍人兄弟買的。受益匪淺!
  •   要是只針對書本身來說的話,很好!
  •   因為買了《變化》送老公,他讓我?guī)退儋I一本作者的這本書看了之后,也很好
  •   送貨及時,質量也不錯,希望繼續(xù)!99
  •   購買本書,實際上是一次誤認。不過,不算后悔。作者以個人的視角,傾注個人的感情,把一部思想理論界的交鋒史寫得有聲有色,情趣盎然,令人大呼過癮。改革開放以來,到底有幾次思想解放,恐怕是見仁見智,各有各的看法,當然也各有各的立論依據(jù),我個人傾向于作者在書中提到的看法,第三次思想解放其實應該算是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延續(xù),是解決第二次思想解放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一是因為從時間上看,這里提的第三次思想解放(1997年)與第二次思想解放(1992年)之間間隔時間太緊,中間幾乎沒有一個沉淀的過程,這樣,兩次“解放”之間,從思想發(fā)展的時間脈絡上很難斷開;二是因為從解決的問題上看,這也是最重要的,兩者之間,作為“思想解決”沒有明顯的區(qū)別,“姓社姓資”與“姓公姓私”實際上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或者,后者只是前者的深入;三是因為其所涉及的范圍,與第一次“關于真理問題的討論”與第二次“姓社姓資的爭執(zhí)”沒有可比性。至于所謂第四次思想解放,我沒有看太多的資料(我想,回頭是不是還是把馬立誠的《交鋒三十年——改革開放四次大爭論親歷記》買回來看看),但其剛剛泛起時,我曾在網(wǎng)上盡力關注過。說實話,很失望。馬立誠的《交鋒三十年——改革開放四次大爭論親歷記》里應該有評述,不知道他是怎么看的。不過,從我收到的有限信息看,我覺得,即使算,也應該僅僅看作是一次流產(chǎn)的爭論?!獩]有結果,戛然而止。這且不去說它?;仡^繼續(xù)看《交鋒》。總的來看,它確實是一本不錯的書,前面已經(jīng)說了。但是,也有一點遺憾,那就是關于第二次思想解放的來由,個人認為,說得還不是太清楚。因為當時身處其中,對其來龍去脈至今記憶猶新,因此,有一點片面之思:第二次思想解放,與第一次“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一樣,解決的全黨全民思想僵滯問題,而決不僅僅是《交鋒》所說的對某些極左思維的批判;與第一次從下而上的交鋒不同,這次應該更多的是鄧小平個人撥云而使眾人見日。原因就在于,這次需要思想解放的緣由。顯然,它并不是因為一小部分持極左傾向的人對改革開放的阻撓,而是因為全黨在這個時期陷入了一定程度的迷茫。導致這種迷茫的原因就在于“八九風波”及其后來被斷然制止。1984年后,中國的改革開放步伐明顯加快,與改革初期不同,改革使利益分配格局發(fā)生的變化,開始觸及到部分人的根本利益;加上我們的這項改革是在沒有前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的事業(yè),是“摸著石頭過河”,不可能一開始就使改革的方方面面形成配套,改革中的漏洞也在這時凸現(xiàn)出來;經(jīng)濟問題不斷出現(xiàn)的同時,政治體制改革滯后的毛病突顯出來。這就不可避免地使新舊事物之間的沖突加劇,并導致社會矛盾表面化、激烈化。在這種背景下,1989年春夏之交,國內外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青年學生的熱情,從紀念《資本論》發(fā)表100周年開始,到紀念五四運動70周年及悼念胡耀邦逝世,把學生運動一步步引向抗議游行活動,后來進一步升級到動亂和暴亂,迫使北京市政府及國務院先后采取戒嚴及六四斷然制止措施。事件后,為了肅清該事件的影響,中國***在黨內外進行了一系列清理整頓教育活動,同時開展了反對自由化強化精神文明建設等大量宣傳教育工作,這也使“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在客觀上受到了一些影響;鄧小平的主動“脫離中國政治中心”,也似乎使人失去了改革開放的主心骨;加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國的“制裁”“封鎖”的影響,我國的經(jīng)濟改革進程受到明顯影響。黨內外對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經(jīng)濟改革的路線也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迷茫。這個時候,左傾思想也“適時”出現(xiàn),“姓社姓資”的疑問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人們的頭上,更加混亂了改革開放的思想,導致全黨全民的思想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僵滯。這種僵滯雖然不像1978年以前的思想僵化嚴重,但對我國經(jīng)濟改革與快速發(fā)展卻產(chǎn)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正是在這種復雜疑難的背景下,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像春風一樣吹散了人們頭上的疑云,人們的思想徹底從“姓社姓資”的
  •   書質量不錯,但凌志軍的觀點顯然不能深入的說明交鋒的實質,這是本書的遺憾.
  •   凌志軍的書好看,我喜歡!
  •   本書披露了一些在中國轉折時期鮮為人知的決策細節(jié),對我們了解中國改革開發(fā)30年的歷程有相當?shù)膸椭?/li>
  •   集多家言論+個人評論,編輯而成,
  •   不錯的書,就是有點啰嗦
  •   也許你已經(jīng)接觸到了事實的本來面目,可你還差那么一丁點勇氣、膽識、智慧和敏銳,
  •   政治書籍不多做點評,同學的,他喜歡,沒辦法
  •   可以了解一下左派和右派的東西
  •   看了變化和沉浮后,十分期待看看這本到底是怎么寫的會引起那么大的爭議
  •   沒想到在那個時刻,阻力還是這么強大.
  •   很有感覺的一本書,繼續(xù)閱讀。
  •   知道了一些政治故事,還不錯,不過讀起來有些枯燥,不如凌志軍的另一本書《變化》那樣的生動。建議還是找作者的《變化》來讀一下
  •   本來以為是詳細記述近30年的思想變化,

    可讀都發(fā)現(xiàn),實際上,書中的主要思想事件集中在1978前后和1992年前后,

    并且后者占的篇幅太多,但有價值的容內太少!

    如果能夠把80年的事件和思想變遷,加入進去,本書一定會增色不少,相信有不少讀者都會非常喜歡。

    本書只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思想并不深入,如果對書中的引用和摘抄感興趣話,到可以讀讀試試~!
  •   時代發(fā)展真快了,十幾年前可謂驚世駭俗的言論今天來看都已經(jīng)退色,甚至可能被不知道歷史的人覺得無聊。我們現(xiàn)在的發(fā)展是經(jīng)歷了非常多的爭論和探索,而這個世界凈那么容易就忘記了前人的辛苦而理所當然。
  •   本書記錄了自1978年戰(zhàn)勝“兩個凡是”,1992年沖破姓“社”姓“資”,到1997年沖破姓“公”姓“私”的全過程。對了解我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乃至政治體制改革有一定的幫助。
  •   質量不錯,書還沒看,內容再評!
  •   書本來不錯,但書中有白紙缺頁,真郁悶
  •   基本就是史料的堆積了,深度上不夠!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