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10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輝 頁數(shù):217 字數(shù):151000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李輝傳記作品》系列之一,為讀者介紹了現(xiàn)當代名家巴金的生平事跡,主要內(nèi)容包括巴金的夢想與現(xiàn)實之路、作品、情感生活、晚年生活等。本書將為讀者展現(xiàn)最立體的一面。 巴金,現(xiàn)當代作家,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豐碩的創(chuàng)作令人矚目,被魯迅稱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shù)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本書將為你介紹這位著名作家的生平事跡。 我僅瀏覽了書稿的開頭就來寫這篇小文,違反了我一向的自律,但因有些話急于說出來,也就顧不上破例了。 在這里,李輝,作為巴金生平思想和著作的研究者,終于不是從辯誣的角度,而只是如實地、毫不遮掩地寫到了巴金與無政府主義的關(guān)系。 巴金自己說過,他是“五四”運動的產(chǎn)兒,他又說過,他是法國大革命的產(chǎn)兒。他從少年時代就服膺“自由,平等,博愛”的信條。十四五歲正值五四狂飆乍起,他就以可貴的聰穎,接觸了紛繁的新思潮。他是富家子弟,但他深知其內(nèi)里,他認定所有體現(xiàn)了宗法禮教秩序的家庭,都是無自由無平等也無愛可言的牢籠,也正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因此,并非為謀個人的溫飽和出路,而是出于良知,對無權(quán)無錢貧病困頓者的同情,對人壓迫人的不平,對一切非正義的憤懣,使他苦苦尋找改造社會的道路;這時他從西歐和俄國的歷史中邂逅了那些激進而忘我的革命者,邂逅了無政府主義的思想和理論。在20世紀20-30年代,他身體力行地參與了無政府主義的宣傳和抗議行動。在他這里,無政府主義,就是邁進“門檻”,為建立一個自由平等、互助互愛的社會而不惜犧牲,它是弱者的道德,也是弱者的理想,而巴金自覺地站在弱者一邊。 如果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而無政府主義傳入中國還要早些。從晚清一些志在推翻清皇朝的黨人身上,就可以找到無政府主義者人格和行為的影響?!拔逅摹睍r期,無政府主義的傳播是跟共產(chǎn)主義的傳播同時進行的。民國初年被軍閥政府殺害的工人運動者中,就有英勇的無政府主義信徒。在早期共產(chǎn)黨人中,特別是其中的知識分子,許多人都接受過無政府主義思潮,甚至可以說是從無政府主義走向革命的。不但第一代,第二代,這樣的情況直到1949年前參加中共領(lǐng)導的革命的新一代中,也不鮮見。 如果查看30—40年代(主要是抗日戰(zhàn)爭開始前后)革命者檔案中的自述,相當數(shù)量的青年知識分子都會說到,他們是在革命文學的影響下投身革命的,其中就包括巴金的書,例如眾所周知的《家》和其他著譯。這些作品對當時社會制度人情世態(tài)的揭露和抨擊,令他們共鳴,令他們感奮,令他們要起而行,找一條對社會進行革命改造的路。但他們后來又會持批判態(tài)度說,像巴金這樣的作家,并沒能給他們指出明確的投向共產(chǎn)黨的革命道路(例如《家》里的覺慧最后只是出川,曹禺《北京人》里的瑞貞也只是搭乘火車去了遠方),而是實際生活中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這樣的機緣,以及國共兩黨的鮮明對比,使他們認定共產(chǎn)黨是革命的和抗日的,別無選擇。不過連有些僅僅是為了逃婚,為了爭取婚姻自由的男女青年,受到了《家》的鼓勵,也去了延安,去了解放區(qū),則是事實。巴金小說里模糊的指向,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體就這樣重合了。記得在文革以前,我們議論這種現(xiàn)象時,曾經(jīng)開玩笑說,巴金給共產(chǎn)黨招兵買馬,該記大功! 李輝中肯地指出,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巴金早年書里的“革命”,“信仰”,“ 事業(yè)”,其內(nèi)涵是要從巴金寫作時的思想來認定的。沒有附加語也就沒有確指,固然是不言自明的默契,也有不得不爾的苦衷。在不同的語境,便產(chǎn)生各有所指的歧解,乃歷史條件的變動使然,卻不是任何人故意的誤導。 恰恰是十月革命的勝利,布爾什維克建立蘇維埃政權(quán),使反對階級專政的依國無政府主義者的遭遇,比革命前更加困難;19世紀作為革命者頭上的光環(huán),換成了20世紀初淪為“反革命”的荊冠。在俄蘇,無政府主義者或是流亡國外,或是受到鎮(zhèn)壓。在中國,無政府主義則不僅于“五四”前后被軍閥官僚視為與共產(chǎn)主義“赤化…‘過激”難以區(qū)分的洪水猛獸,而且隨后更陷入左右夾擊的困境,很有點像以陳獨秀為代表的托洛洛茨基派,不能見容干中國兩大對立政治勢力的國共兩黨。作為政治派別的無政府主義遂不復存在。作為思潮的無政府主義,1949年前偶或散見于出版物中,1949年后則完全絕跡。年輕人只能從《列寧在1918》一類蘇聯(lián)影片中瞥見“無政府主義者 ”的漫畫像,或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聽到把違背“無產(chǎn)階級司令部”的“ 戰(zhàn)略部署”的行動叫作“無政府主義”了。 巴金與無政府主義的歷史關(guān)系成為他一生尤其是后半生劫難的根源。在文革批斗時封之為“反共老手”,到文革后的“清除精神污染“中,還有人揪住不放,大有必欲置諸死地而后已之勢。其實,那些氣勢洶洶的批斗家并不知無政府主義為何物。因為幾十年來中國大陸各種版本的歷史普及讀本里,早就無一語及于無政府主義了。 談?wù)摪徒鸲簧婕盁o政府主義,總是讓人感到隔著一層。完全不了解無政府主義的淵源,也難對巴金其人和他的作品有比較透徹的實是求是的理解。順便說一句題外的話,對于世界范圍的無政府主義,它從19世紀到20世紀的理論和實踐,它在各國社會生活中曾有的影響,它與各種革命思潮和實際運動的關(guān)系,也是一切想要認真了解中國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的人所應(yīng)該具有的背景知識。 李輝此書,在這一點上,試圖引領(lǐng)我們接近巴金精神世界的一個“禁區(qū) ”。當然,這個禁區(qū)不是巴金自設(shè)的,相反,他幾十年來以白紙黑字的形式坦陳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只不過他的由衷的傾訴,他掏給讀者的心,往往被歷史的煙霧遮蔽了。 李輝用他特有的散文筆調(diào),絕不故作艱深,卻讓我們一下子接近了那幾乎被遺忘甚至被抹煞了的歷史。歷史只有拂去塵封,刮去油彩,還其本真,才顯得邏輯分明,真實可信。這樣的文字也就使人感到親切。 我愿意接著讀后續(xù)的書稿。
作者簡介
李輝,1956年出生于湖北隨縣(今隨州市)。1982年畢業(yè)于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1982年在《北京晚報》擔任文藝記者和文學副刊編輯;1987年11月至今,在《人民日報》文藝部擔任編輯。以文學傳記、隨筆寫作為主。主要作品有《胡風集團冤案始末》、《滄桑看云》、《在歷史現(xiàn)場》、《
書籍目錄
新版序言望盡天涯路 一 在巴黎感受巴金 二 看那少年浪漫時 三 “精神上的母親”引他前行 四 講述大革命的悲劇 五 拿起筆,融入世界的吶喊 六 巴金——一個筆名的解讀 七 魯迅,為他擋住風沙 八 歷史在他心中 九 思想史是奔騰的江水 十 “你是不能擱筆的” 十一 與大眾共享 十二 巴黎,永遠的留戀何處是歸程? 十三 凝望夔門 十四 什么樣的家? 十五 敏感與憂郁 十六 熱情在文學中燃燒 十七 面對覺新,他看見了自己 十八 鄉(xiāng)關(guān)何處? 十九 “李先生,你好早啊!” 二十 痛在心中,愛在夢里 二十一 巴山蜀水路千程 二十二 生命在歷史中延續(xù)新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巴金初到巴黎旅居的旅店與塞納河相鄰,河上有好幾座橋通向?qū)Π兜奈麽穽u,巴黎圣母院便聳立島上。那天我從巴黎圣母院的鐘塔下來,往河對岸的拉丁區(qū)走去。翻閱旅游書,我發(fā)現(xiàn)途中將路過龔塞榭嶧(conciergerie)監(jiān)獄。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時期這里曾關(guān)押過許多風云人物,現(xiàn)在被辟為博物館供人參觀:路易十六王后在這里關(guān)押過,羅伯斯比爾、丹東也在這里關(guān)押過,刺殺馬拉的姑娘哥代也在這里關(guān)押過。他們都先后從這里被送上了斷頭臺。很少有游客走進這里參觀。而我,卻因巴金描寫過他們,也因閱讀巴金而熟悉了法國大革命的故事,便對之興趣盎然,一個人走了進去。 博物館里靜悄悄,除我之外只有幾個游客,他們和我一樣都捧著一本旅游書對照著不時可見的展覽說明在觀看。讓我逗留時間最長的是關(guān)押過王后的囚室。印象中囚室里,除了說明之外,似乎還有一兩幅油畫。過道上的一間昏暗的看守室里,制作有逼真的看守蠟像,那副裝束,渲染出一點兒當年景象。庭院不算小,想象中,在被押向斷頭臺之前,羅伯斯比爾、王后、哥代他們就是在這里仰望天空,發(fā)出生命中最后的嘆息。樹木蔥翠,有幾棵高大挺立,樹枝伸向二樓。不知這些樹是否就是當年遺跡,它們目睹過這里的風風雨雨嗎? 在現(xiàn)代中國,除少量專家之外,還沒有別的人能像巴金這樣熟悉法國大革命歷史,熟悉一百多年前發(fā)生在巴黎的那些悲壯的人與事。 其實,未到巴黎,巴金已經(jīng)對這里的歷史非常熟悉了。離開上海之前,在巴金完成的一系列翻譯和寫作中,除了法國思想家蒲魯東的無政府主義著作外,《法國安那其黨人的故事》應(yīng)該是巴金筆下最初的直接與法國有關(guān)的作品。不過,這時撰寫的主要是關(guān)于20世紀初葉前后的法國故事。 法國是世界上無政府主義勢力最大的國家之一,早在19世紀末,巴黎就陷入無政府主義者造成的一系列恐怖活動之中。1891年“五一節(jié)”,因工人游行引起與警方的沖突,最后無政府主義者德康被捕,判處了六年徒刑。這一審判激起了法國無政府主義者的憤怒。第二年起,恐怖主義者拉瓦舒爾等人密謀了一系列暗殺和爆炸事件以示抗議,結(jié)果法國總統(tǒng)加爾諾在里昂被刺。對這些恐怖主義者的活動,巴金抱有較大的熱情,他專門撰文,介紹這些人的活動,并且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他說:“無政府黨人的暴行,是由我們現(xiàn)社會中的種種罪惡和壓迫做成功的,像暴風雨以前積累在空中的密云一樣的使那暴風雨不可避免……所以這些暴行是救人類而非害人類的,只要那種少數(shù)人享受多數(shù)人受苦的情形還存在,這種暴行也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我們贊成還是反對這種暴行,然而這里犧牲自己生命來拯救人類的先驅(qū)者,畢竟是值得我們祝福的?!? 就是在法國,巴金繼續(xù)著對這些歷史故事的研究和寫作,他在這里將自己撰寫的關(guān)于法國、俄國等國無政府主義革命者的文章編選了一本書,書名就叫《斷頭臺上》(這本書在1929年出版)。他說:“我自己早在心靈筑就了一個祭壇,供奉著一切為人民的緣故在斷頭臺上犧牲了生命的殉道者,而且在這祭壇前立下了誓愿,就是只要我的生命存在一日,便要一面宣揚殉道者的偉大崇高的行為,一面繼續(xù)他們的壯志前進?!? 來到巴黎,巴金的歷史感慨顯然延伸得更遠。 巴金對法國大革命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法國大革命的目的就是“志在創(chuàng)建政治的自由與平等,相信由此可以實現(xiàn)萬人的友愛團結(jié)與萬人的安樂”。他肯定法國大革命在人類歷史上的偉大進步意義。他說:“這在進步之路上可說是前進了一大步,它終于改變了歐洲全部政治的面貌,它推倒了法國的君主政治,建立了一個共和國,廢除了封建制度,取消教會貴族之絕對的統(tǒng)治,它影響了歐洲大陸,使之走向進步的路上,又廣布民主思想于全歐?!闭菑姆捶饨ǖ囊饬x出發(fā),巴金把法國大革命看作人類史上一個新時代的開端,他說:“假如沒有法國大革命,我們現(xiàn)在不知道還在怎樣一個時代呵!”他曾稱自己是“法國大革命的產(chǎn)兒”,這是說,法國大革命影響了中國的民主革命,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是法國大革命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因此,法國大革命所體現(xiàn)的革命思想、斗爭精神,也就熏陶、影響了中國的群眾,推動了“五四”運動——爆發(fā)在東方古老國度上的民主革命運動。巴金還說過“我是五四運動的產(chǎn)兒”,這兩句話其實包含著同樣的內(nèi)容。 P26-27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他為親友留下了溫暖而美好的記憶;他為歷史留下了《家》、《春》、《秋》,留下了《寒夜》,留下了《隨想錄》;他為未來提供了說不盡的政治的、文化的話題…… 巨里隕落。光還亮著。 巴金永遠不會在我們的視野里消失。我相信,在以后的許多日子里,當人們面對現(xiàn)實感到寂寞和田惑時,會經(jīng)常想起他。 ——李輝
編輯推薦
巴金,現(xiàn)當代作家,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豐碩的創(chuàng)作令人矚目,被魯迅稱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shù)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本書將為你介紹這位著名作家的生平事跡。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