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袁田 頁數(shù):274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本書不意鼓舞每個人都放棄生活出走印度,只暗中寄望能夠喚醒已在震顫的你,不要再向外逡巡。你只需走目內心,找到自己。 這不是一本精打細算的背包攻略書,也不是一部大齡青年的情感療愈史,《印度,去十次都不夠》講述了我,一個再平凡不過的26歲年輕人,在83天的時間里獨自行走印度11個城邦,5531千米,收獲了無數(shù)的愛、勇氣與靈性成長的真實經(jīng)歷。 用眼睛看這本書的人,會看到印度城邦的異域風情,待人接物的淳樸風氣,和細微之處的奇趣風物;用頭腦看這本書的人,會看到不同國籍的角色陸續(xù)登場,分享傳奇經(jīng)歷,不吝給予我友情、親情和愛,交織生命軌跡;用心看這本書的人,只有你們可以讀懂書中的密語,發(fā)現(xiàn)自己內心里的那一點點蠢動的萌芽,它已經(jīng)在生長。沉睡中的你睫毛顫動。時機到了,你會真正地醒過來。 帶著生活中所有的問題,我逃離了生活,沒有預期在旅途中將所有的問題解決;而旅行結束時,我已什么都不需要問,問題的答案是問題本身的瓦解。 每個人出生時,都是一塵不染的通透靈魂。但還沒有到30歲的我們的同齡人,許多已是滿目滄桑,眼中失去了神采,甘愿成為欲望的奴隸。因為我們的時代將真摯、善良、美好、相信、夢想等詞匯當做笑話來調侃,于是我們爭相變得聰明、世故、驕傲、精干,用或高或低的價錢慢慢地變賣了自己最可貴的部分。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個。 頂著復旦大學高材生的帽子和莢國海歸的名號,畢業(yè)后我成為蕓蕓金融人士中的一個。三年內先后供職于財經(jīng)媒體、投資公司和私募基金,層層跳躍,拿著與自己能力不符的高薪。我在預設的軌道上有條不紊地前行,直到撞上一堵叫做“不滿”的墻。 26歲那一年,我的感情生活畫上句號,辭去體面的工作,告別疼惜我的家人。能夠拒絕不需要的東西,哪怕它們再有誘惑力,是一種通透;能夠承擔起對自己的責任,成為一直呼喚著自己的鏡中人,是一種勇氣。我知道有一處地方已等侯我很久,現(xiàn)在,時機已經(jīng)成熟,我可以動身了。 這本書是我用自己的人生在寫,紙面的章節(jié)已經(jīng)結束,而故事仍在繼續(xù)?,F(xiàn)在你在讀我的故事,而你知道,你的故事也即將發(fā)生。
內容概要
用眼睛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夠》的人,會看到印度各地的異域風情,待人接物的淳樸風氣和細微之處的奇趣風物;用頭腦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夠》的人,會看到各國的角色陸續(xù)登場,分享傳奇經(jīng)歷,不吝給予我友情、親情和愛,交織生命軌跡;用心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夠》的人,只有你們可以讀懂書中的密語,發(fā)現(xiàn)自己內心里的那一點點蠢動的萌芽,它已經(jīng)在生長,沉睡中的你睫毛顫動。時機到了,你會真正地醒過來……
作者簡介
袁田,80后,常居深圳,復旦大學經(jīng)濟學士,英國曼徹斯特商學院金融學碩士,曾就職于財經(jīng)媒體、私募基金,拿著與自己能力不符的高薪。一個都市的普通白領,卻能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出走印度,是因為26歲前一直在預設軌道上有條不紊的行走,終于撞上一座叫做“不滿”的墻。買了一張單程機票遠走印度,生命從此不同。
書籍目錄
自序 Chapter1我要出走 Chapter2德里:只去一個叫“離開”的地方 Chapter3泰姬陵:面頰上一滴永恒的眼淚 Chapter4圣城瓦拉納西:神性之下 Chapter5瘋狂的本迪:邂逅嬉皮士 Chapter6白色之城烏代浦爾:覺醒的人在行動 Chapter7靜心王國普那:冥想日記 Chapter8“糖水美人”阿布山:重新出走的母獸 Chapter9藍色之城焦特普爾:她終于可以去談戀愛了 Chapter10金色之城杰瑟爾梅爾:情陷塔爾沙漠 Chapter11印度麗江布什格爾:不可錯過的柔軟時光 Chapter12瑜伽圣城瑞詩凱詩:恒河邊的美妙夢境 Chapter13重返德里:Iwillbeback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前一天已經(jīng)去汽車站問好,決定趕早上7點從瑞詩凱詩到德里的最早一班車,因為半途中的哈里德瓦在舉辦盛大的節(jié)慶,堵車的話可能天黑都到不了德里。6點半我們就已經(jīng)從旅館結賬,這些天來一直因為康琪要背著大包走過沿岸街、走過羅摩橋,再沿著對岸的長街走到三輪車站的這一段長途征程,現(xiàn)在終于來到這里了。 我們坐上了最早的車,卻還是在哈里德瓦遇到了趕集似的人龍,一家家的男女老少全體出動,拿著簡陋的家當,吃著小零食,像春游一般歡天喜地地朝著恒河的方向趕路,有的人甚至連鞋都沒穿,走得飛快。我們對這種螞蟻式遷徙甚感好奇,但他們中間沒有人懂英文。汽車被迫離開了主干道,繞道山路,并在一座橋上緩慢移動,恒河沿岸的沙地上竟搭了成千上萬的帳篷,無數(shù)家庭居住在里面,外面晾曬著一家大大小小的彩色衣服,盛況可比伍德斯托克音樂節(jié)。我們從車窗里探出半個身子,攔住無數(shù)路人,問這到底是個什么情況,沒有人說得清楚。一個男人停下來,艱難地解答我們的疑惑,原來這一切都和我們初抵瑞詩凱詩那天看到的怒發(fā)沖冠的白發(fā)老者有關。 我從男人含糊不清的英文中辨析出,老者叫做ShriramShamax,他是1911年出生的,1990年6月在哈里德瓦逝世,所以2011年是他的百年誕辰,要大慶的。 “他是做什么的?”我追問,他說不清楚。 “有什么儀式?”我繼續(xù)問,他說不清楚。 “是每十年大慶一次么?”“不是的,有時候三年慶一次,有時候五年慶一次?!边€真是隨機。 回來之后我查維基百科,原來這個怒發(fā)沖冠老人是一名圣人,創(chuàng)建了全球蓋雅麗之家組織,總部設在哈里德瓦。這個組織的宗旨通過祭祀活動喚醒大眾意識以及文化教育的重視,并且提倡廢除印度嚴重的嫁妝傳統(tǒng)和奢華的婚禮擺闊儀式。 后來知道,這一次宗教活動吸引了500萬名朝拜者參加,當天在拜祭圣火的時候發(fā)生了踩踏事故,16人死亡。那時我們已經(jīng)重新回到了德里。 再一次回到德里,我們的心態(tài)都發(fā)生了變化。 康琪在到德里的第一天曾被無數(shù)騙子關照,單是尋找火車站的國際旅游局就歷經(jīng)波折,不是說辦公室關了就是說已經(jīng)被燒掉了,然后被拐賣去旅行社。我雖然在德里沒有遭遇騙局,但是當時也是覺得太亂,亂得腦子疼,尤其是離開清真寺在ChandiChowk穿梭的那個堵車的夜晚,簡直就要被吵昏頭。走了82天,從德里出發(fā),兜了一個大圈又重新回來,我竟然覺得這里分外可愛。天也變藍了。街道也不吵了,連人都覺得親切。
編輯推薦
《印度,去十次都不夠》是一本旅行文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