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9-1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瑪里琳·艾維 頁數(shù):268 字數(shù):200000 譯者:牟學苑,油小麗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西方日本研究叢書·逝的話語:現(xiàn)代性、幻想、日本》通過各種努力追溯了失落及其幻象式恢復之間的矛盾,包括學術性的(如本土主義民俗學),制度性的(日本國有鐵道公司的旅游活動),以及市政性的(遠野)。同時,《西方日本研究叢書·逝的話語:現(xiàn)代性、幻想、日本》指出了特別的場所、活動和人超越這種恢復,在當代日本的民族的-文化的語境中保存快樂與失落的方式;還有通過話語實踐及修辭的顛覆逃逸的脆弱的類型:大眾演劇的戲仿表演及文字游戲,恐山上無法理解的降神咒語和鬼故事傳說,遠野的黑暗敘事及殘存的方言。在通俗化的過程中,這些場所和活動一直讓人們感到困擾,它們并不是人們所想象的樣子。它們像是被壓抑的可恥存在物如幽靈般的提示一樣存在著,雖然它們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存在——然而它們又必須存在,作為現(xiàn)代性失落處于消逝之中的持續(xù)的提示而存在。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瑪里琳?艾維 譯者:牟學苑 油小麗
書籍目錄
總序:西方日本研究叢書 劉東
致謝
第1章 民族的-文化的幻覺與現(xiàn)代性的失落
第2章 知識的旅程:日本旅游形象的塑造
民族文化之旅
發(fā)現(xiàn)“自我”
“異域日本”
新日本主義
新日本學
第3章 可怕的缺失:《遠野物語》與本土主義民俗學的起源
文明及其遺存
口語與寫作之間的距離
現(xiàn)代性的奇異
無法判定的權威
初創(chuàng)的學科
第4章 敘述的回歸,奇異的地方志
故鄉(xiāng)之外的故鄉(xiāng)
博物館化的烏托邦
值得紀念的遺跡
文本的遞歸
古代的遺存
第5章 幽靈的出現(xiàn):在恐山召喚亡靈
悼念及其他
超越的邊界:題銘、供奉、垃圾
裝置中的鬼魂
聲音的劃分
附體的效果:哀悼和預言
方言與穿越
第6章 戲劇的路口,資本主義的夢
低成本歌舞伎及其承諾
盛大演出
雙重的罪行,性別化的戲仿
反敘事及形象
吸引力
短命的禮物
后記:關于重現(xiàn)和復活
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我最初關注的是在新民俗學研究中,旅行在日本事物表現(xiàn)中所占據(jù)的文本位置;它在日本民族的一文化的構造討論中作為一個主題反復出現(xiàn)。在制度化的觀光產業(yè)中,旅行的商品化用一種類似的方式出現(xiàn)了,它將日本隱含的同一性認定為一種敘事性的故鄉(xiāng)。旅行(作為一種允許故鄉(xiāng)被想象的差異)和故鄉(xiāng)(作為允許旅行發(fā)生的延擱的起點)作為日本人身份認同中的一種幻象般的成分顯現(xiàn)出來。 在這種旅行話語的表達闡述中當然會有一些有力的素材和制度化的力量。相互聯(lián)接的旅游業(yè)、運輸業(yè)、廣告業(yè)、大眾媒體及出版業(yè)已經制造出了一個制度化的聯(lián)盟,它將地方的差異性引導納入到標準的多元民族一文化之中。這些產業(yè)已將地方性的差異抹平,將多種多樣的過去固定,而且可能最為意義深遠的是,使它們更便于日本文化的消費者利用。在日本的文化產業(yè)中,旅游業(yè)可能是最善于將日本各地區(qū)和日本民族的一文化的主題之形成和傳播相連接的部門。 當然,所有這些都有各自的歷史。傳播日本各地文化的聯(lián)盟早已有之。在德川幕府時期之前,旅行主要是作為宗教活動的一種形式或是出于職業(yè)需要: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的足跡已經遍布日本,其中有苦行僧、江湖郎中、圣徒,也有小商小販、手藝人、乞丐、工匠和賣藝者(有時一人會有多重身份)。這些游歷者和旅行者們會通過吟唱講述以游歷為主題的歌曲或故事來反映他們自身的生存狀況。
編輯推薦
《消逝的話語:現(xiàn)代性?幻想?日本》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