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信

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劉心武  頁數(shù):27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一箱二三十年前的書信失而復得,引發(fā)了作者跨度近三十年的回憶。作者追憶與冰心、孫犁、夏志清、余英時等故友的交往逸事,在感懷中創(chuàng)作本書,記錄下世情動蕩的年代里,文化精英們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以及他們跌宕起伏的命運。
  而作者的一段人生也在這些事件中清晰展現(xiàn):因“舌苔事件”受到牽連時得到過文壇巨匠冰心的安慰,在寫作陷入低谷時得到過詩人邵燕祥的鼓勵,在被媒體輿論抨擊的時候得到過海外著名漢學家夏志清的支持……前輩們的關愛讓作者終生難忘。盡管他歷經(jīng)追捧、打擊、標榜、質(zhì)疑,卻始終不為苦難折服,并沉淀出堅韌柔軟的憫世情懷。
鴻雁傳書的時代已逝,這樣的文字記憶彌足珍貴。

作者簡介

  劉心武,1942年出生于中國四川省成都市。曾當過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雜志社主編。1977年發(fā)表短篇小說《班主任》被認為是“傷痕文學”的發(fā)軔作。長篇小說《鐘鼓樓》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說《四牌樓》獲第二屆上海優(yōu)秀長篇小說獎。1993年出版《劉心武文集》8卷。2005年起陸續(xù)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錄制播出《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紅樓夢〉八十回后真故事》系列節(jié)目共計61集,并推出同名著作,2011年出版《劉心武續(xù)紅樓夢》,引發(fā)國內(nèi)新的《紅樓夢》熱。除小說與《紅樓夢》研究外,還從事建筑評論和隨筆寫作。

書籍目錄

冰心·母親·紅豆
神會立交橋
從“卍”的奧秘說起
相憶于江湖
挖煤·小高·胡宅
陋于知人心
被春雪融盡了的足跡
好一趟六合拳
斧鑿音響,熊熊火光
歌劇劇本《老舍之死》誕生記
紅故事
附:我續(xù)《紅樓夢》

章節(jié)摘錄

  還有“逃避現(xiàn)實,鉆進故紙堆”的指責,“寫不出小說了,就跑到紅學里去鬼混”,并以我為例,說什么‘《紅樓夢》是文化垃圾,一部頹廢小說,里頭除了談情說愛還有什么?竟然養(yǎng)活了一群人!有人竟然去靠研究什么紅學吃飯,可恥!可鄙!”我當然更加委屈。我在發(fā)表“涉紅”文章的同時,寫出發(fā)表了不少反映民間疾苦、塑造農(nóng)民工與城市下崗工人的中短篇小說,如《護城河邊的灰姑娘》《塵與汗》《站冰》《潑婦雞丁》等等,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書名《站冰》的小說集,這些作品有的在臺灣發(fā)表,有的翻譯成法文在法國出版,我怎么不寫關注現(xiàn)實的小說了?只是我種的“小說樹”和其他兩棵樹,在《百家講壇》引發(fā)的事態(tài)中,讓“《紅樓夢》研究樹”給生生遮蔽住了?。  ∵@些不愉快,只能在流逝的日子里慢慢消化?! 〔贿^在批評嘲諷乃至辱罵的聲浪里,我也形成了一種新的覺悟,那就是《紅樓夢》作為我們民族文化經(jīng)典,遠未形成全民共識,因此,不僅我,應該有更多的人士,站出來弘揚《紅樓夢》,特別應該讓年輕的一代懂得,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引以自豪的經(jīng)典文本。在印度,是迦梨陀娑的劇作如《沙恭達羅》;在英國,是莎士比亞的劇作和十四行詩;在阿拉伯世界,是《一千零一夜》;在意大利,是但丁的《神曲》;在西班牙,有《堂·吉訶德》;在法國,是雨果的《悲慘世界》。當然還可以舉出更多:在俄羅斯,是列夫·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在日本,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在朝鮮和韓國,《春香傳》作為他們民族的文化經(jīng)典并不因政治的對抗而產(chǎn)生分歧;在美國,可以舉出馬克·吐溫等的小說;在德語文學,歌德、席勒及其作品不消說了,還有卡夫卡的《變形記》等作品……  我們中國的《紅樓夢》里集中了自先秦文獻到唐詩宋詞到元明戲劇的文化精華,并且堪稱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百科全書,其作者曹雪芹在作品中提出了“人生著甚苦奔忙”的終極追問,更通過賈寶玉等藝術(shù)形象回應了這一追問,提出了“世法平等”的社會理想,激勵讀者去追求充滿真情的詩意生存……許多人,特別是一些年輕人,他們對《紅樓夢》的片面理解,大多是因為他們并沒有閱讀,或者說并沒有仔細閱讀《紅樓夢》的文本,他們對《紅樓夢》的印象大體上來自于戲曲舞臺演出、電影、電視連續(xù)劇、連環(huán)畫(“小人書”),甚至是道聽途說?!  ?/pre>

編輯推薦

  一輩人在太陽下的最大隱語  一代人在時代井坑中最真實的匍匐  我面對的是我三十多歲至五十多歲的那段人生。這些書信牽動出我絲絲縷縷五味雜陳的心緒。那時候的一些文化人,并沒有深淡過,但是同氣相求,當時代浪濤的相激相蕩將我們拋到同一種困境中時,能夠相濡以沫,互相激勵,互相聲援。三十年前那些雨絲風片,如今回想起來,有若許亮光,若許暖意,也有若許混沌,若許惆悵?! ∈状喂_與冰心、孫犁、夏志清、余英時等數(shù)十位名仕隱秘信函  勾勒出一幅絕不茍且、堅守情懷的文化精英群像  既問歷史魂歸何處又玩現(xiàn)實拼圖游戲  一箱舊年書信,攤開中國往事。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其實都有卑微的一面,就是必定鑲嵌在一個時期的大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格局中,無論趁勢而興,還是遇潮而退,概莫能免?! 礊橐环馀f信的發(fā)現(xiàn),我意識到,既要相忘于江湖,也要相憶于江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人生有信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8條)

 
 

  •   在接到《人生有信》一周前的大掃除中,我在一只編織袋里找到十多年前與朋友的往來信件、在校讀書期間發(fā)行的報刊首期試刊、在陌生城市實習時寫的日記。對于人類乃至歷史大宏流來講,這些自然稚嫩粗鄙,沒有任何可供參考的價值,也不具備整理必要。但于我來講,它是我這一個體生命存在于世并曾與周邊人群相互影響的痕跡。字里行間所折射出的回憶,無不自我而純粹。
    《人生有信》的寫成緣于偶然。劉心武裝修之時將藏書雜物分裝于幾十個紙箱中,寄存于老友宅第。裝修完畢,紙箱拿回之際,漏取了一只。五年后,老友發(fā)現(xiàn)這一紙箱,致電給劉心武,才有了劉心武啟箱擇函、將往事基于信件展開的這部散文書籍。
    我對劉心武的關注點,停留在他對《紅樓夢》的研究上。只至前年,未在網(wǎng)上驚鴻一瞥看到《百家講壇》中劉公身影之時,還仍舊認為他是中年男子,平生并無多少大作,唯有關《紅樓夢》的書籍時也勢也,一路披荊斬棘,方才奠定了他的文學地位。就這一瞥顛覆往昔印象,才生出“何似自家識取賣油翁”之心。然后才知道,原來他是以寫小說立的身,先是以一篇《班主任》聞名,后又以《鐘鼓樓》獲茅盾文學獎。任過中學教師,做過職業(yè)作者、編輯。八幾年的時候,家中訂有《人民文學》雜志,我稍能讀報刊后曾把這些雜志全翻出來閑看,不知為何竟然沒有留意編輯劉心武的姓名。
    劉心武一九四二年出生。不消說,這年代出生的人全趕上了文革。這就意味著,在他生命歷程中的某一時期,政治引領了意識形態(tài),并且成為文學的主導力量。鮮亮的生活,因為這一變動而抹上密不透氣的水泥灰層,在灰層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又充斥著用血淚之筆寫成的構(gòu)陷、反戈、背叛、殺戮、呆滯、冷硬。只到文革結(jié)束,未剝離干凈的水泥仍迎風招展,偶爾還會有人卷土重來,重新又細細的刮上一層。
    從政治漩渦中走出來的喜愛文學的人們,面對千瘡百孔的文學界現(xiàn)狀不得不作一番反思的工夫。一九八一年,劉心武寫出了被林斤瀾評價為“這回,你寫的是小說了”的《神會立交橋》。這是一部被時人定性為調(diào)子灰暗的作品,但在這灰暗之中,卻明明有著“我們要努力沖破灰溜溜,我們要頑強地開辟通向幸福的道路”的字句。三十年后,劉心武將寫完《神會交交橋》后引起的反應,包括善意的支持與惡意的批判,一一寫在《人生有信》里,說自己對這篇作品“敝帚自珍”。痛哉斯言。幸而劉心武又說:嵌入政治文化福禍相倚,即使久享政治文化的甜頭,終究無大意趣,不如把作品寫好,使其多少具有長久些的閱讀價值,才是人生大義——劉心武在這浩劫之中、之后保持了清醒的獨立意識。
    冰心、謝冕、孫梨……這些作者大名鼎鼎,在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中各占一席之地。《人生有信》,既是對故人的回憶,對往事的總結(jié),也是對歷史幕布的清洗。一本不足三百頁的散文,有渺茫人事,有風波亂世。以小見大,以微知著,幾令讀者唏噓。
    書中有劉心武自作漫畫。其中一幅下綴小字為:“在誤解與謠諑中前行,乃人生之常態(tài)”。寫小說的人,以人生為藍圖,以人的性情為經(jīng)緯,在對世事的仔細觀察與揣摩中確定自己文本方向的同時,對于人生也往往有著比常人多十倍百倍的感悟。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其實正是清歡難得、生涯多苦的最好腳注。又雜有一篇為紀念老舍而寫的歌劇劇本《老舍之子》,想像力奇特,構(gòu)思精巧,拷問有力,從老舍之死這一黑暗性質(zhì)的悲劇中升華出光明莊嚴的尊嚴、正義。因文溯人,默默景慕。
    劉心武對紅學的研究,照例是我關注之處。他在《人生有信》中用相當大的篇幅剖析了自己緣何走向《百家講壇》、緣何續(xù)寫八十回后《紅樓夢》。續(xù)寫的書我未通讀,不過擇其一二章節(jié),見與曹公原文筆風不太合契,便也放下了。但如今見此剖析,方知劉心武在這一研究紅學的過程中所遭受的不公。文人相輕,是自古皆然的事。但大可堂堂正正輕視對方寫作能力,卻不能效小人之行徑拿起政治武器攻伐。劉心武數(shù)遭此難,若非內(nèi)心常執(zhí)守如一,如何熬過悲酸憤懣。
    人皆有私心,劉心武自不例外。于《人生有信》一書,劉心武對于《鐘鼓樓》背叛《十月》雜志而發(fā)表于《當代》之上,只為提前參評茅盾文學獎,也做了說明。但任何一人的心血著作,都愿獲得認可亦是不爭之事,因此這一章節(jié)非但未讓我讀出劉公自我定義的“私心”,反覺這是他系積極進取、力圖證明自我。
    整部書,所涉文壇巨匠固然不少,使人印象深刻者卻是劉心武任《人民文學》總編時的司機佟玉坤。佟玉坤少習六合拳,一九八一年參加比賽,得全國武術(shù)冠軍之譽。此人有壯心易盡彘肩酒、義氣肯貪熊掌魚的風骨,處洪流之中而不受影響,有為至交一棄軒冕的氣概。相對于書中大部分落井下石者,雖是小人物,卻何異明珠美玉。
    云間鴻雁草間蟲,共我一般做夢。書中許多人已作古,陰陽相隔,再不得鴻雁傳書。這回憶,其實也似夢般,大情境雖然清晰,小細節(jié)卻恍若未歷。信來信往,牽出一段往事。但若劉公紙箱直至身故仍存故友之手,恐這本書也沒有出版的機緣了。讀者思量因果,便也真如一夢。
  •   古人無電話,無網(wǎng)絡,傳遞信息很重視書信。古人留下了“云中誰寄錦書來”“家書抵萬金”“行人臨發(fā)又開封”等等關于書信的詩句。向我,就很少寫紙質(zhì)書信。80后90后以及00后,更是未曾寄過信的大有人在。我們讀書的時候,還有一些人喜歡交筆友,書信往來。相比這些書信都隨風而逝了吧。倘若保存了下來,一定會勾起當事人一些回憶。有一些人的書信具有很大的價值,譬如傅雷家書。
    劉心武先生偶然重獲一箱舊年書信,勾起了他許多回憶。劉心武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的作家,比如《班主任》是傷痕文學的發(fā)軔作。研究紅樓夢,從秦可卿入手,創(chuàng)立“秦學”,在百家講壇收視率頗高。這樣一位作家的作品,我是頗有興趣的。

    劉心武從一名普通的作家,到人民文學主編,然后停職,被主流圈子排斥,被邊緣化。劉心武的起伏人生,從與冰心、孫梨、夏志清等大家的書信往來中,以及作者的回憶中,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劉心武被解職是因為在任《人民文學》主編時批準發(fā)表《伸出你的舌苔或空蕩蕩》,當時解職的理由是“破壞民族團結(jié)”。可見作家有風險,上綱上線的事總是讓人心驚膽戰(zhàn)。高壓線下,沒人可以活得自由從容。老舍之死,可以文革中對作家的迫害是多么慘無人道。

    冰心、孫梨、夏志清等大家寫給劉心武的書信,已經(jīng)帶有一點史料價值。一些人,主要是作家,經(jīng)過了歷史,可以看得更清。既有文人相輕,亦有文人相重,對作品的認可質(zhì)疑,對作家的賞識學習。劉心武被邊緣化了,人情冷暖,在字里行間顯露。一些過節(jié)、委屈,劉心武在書中披露。

    作家,當然會在書信中涉及一些作品創(chuàng)作方面的探討,讀者可以學習到一些創(chuàng)作的知識。對于劉心武所續(xù)的紅樓夢,劉心武也給出了一些針對續(xù)寫本的疑問。

    劉心武舌苔事件后,是被打擊,被壓制的。作者宅在家里,遠離是非,只與少數(shù)朋友走動,這種淡泊的態(tài)度值得贊賞。
    這本書還配有多幅劉心武所畫漫畫,很有特色。本書封面我個人不太喜歡,也是是為了窩藏書系的整體風格,都是鮮花,過于花哨,我倒希望能夠素雅一些。

    就本書內(nèi)容而言,是寫給劉心武的信,就仿《致給加西亞的信》,本文起了《致劉心武的信》這樣一個標題。
  •   書架上有劉心武的書六七種,這位是高產(chǎn)作家,特別是退休以后,除了“研紅”之外,更是寫了不少隨筆。有的作品集定價高得離譜,比如三年前購買他的那本定價36元的《心靈體操》,就是在書店里猶豫了多次后,才猛下決心把它購回家來。我們沒有讀過他的《紅樓夢》揭秘系列,他在《百家講壇》說紅樓夢的時候,我正為工作操勞,也不曾看過。我的一個網(wǎng)友,似乎很喜歡看他說秦可卿,用QQ聊天時,每到劉心武“揭秘”時,無論聊得多么熱鬧,對方總會向我揮揮手,下紅去聽《百家講壇》。如今,網(wǎng)友已定居在遙遠的歐洲,不知道是否還記得當年的《百家講壇》和聊得火熱的QQ。
    我卻喜歡讀他的隨筆,他的《藤蘿花餅》是一本寫食物的隨筆集,他的《私人照相簿》是由老照片而起的集子,這本《人心有信》剛是因為一箱失而復得的舊書信,而寫出作者當年與近當代文壇上幾位大家的往還。其中特別提到與我最喜歡的兩位作家宗璞、孫犁的交往,令我不放過一個字詞仔細地率先把這兩篇文章讀了一遍。作者一直以老大姐相稱呼的宗璞,在殘病之年,先后創(chuàng)作了《野葫蘆引》四部曲的三部,即《南渡記》、《東征記》、《西藏記》,這三本書我均購得并珍藏之,一直在盼望著她的《北歸記》早日付梓以購得全璧。讀過劉心武這篇《陋于知人心》,才知道目已渺84高齡的老作家正在艱難地創(chuàng)作著。衷心祝愿老作家早日將這部作品問世,以了我等渴念之情。
    已故的著名作家孫梨更是我所崇敬的作家,收集的近30本孫著中,最著名的是他生前連續(xù)10年每年出版一本散文集的《晚華集》、《透露集》等。在這些精美的散文作品中,收進了孫梨寫給許多作家的書信,其中寫給劉心武的兩封,其中一封,在《斧鑿音響,熊熊火光》里已全文照錄了,即劉心武參與《十月》創(chuàng)刊時,向?qū)O犁約稿后得到的回信。另一封寫于1986年,僅有寥寥數(shù)語,大概寫于在《斧鑿音響,熊熊火光》里提到的作者一生中僅有的兩次面見孫犁的第二次之前。作者與老作家那一點誤會,卻令人遺憾地來不及解釋。如今,老作家已作古10年,令人唏噓不已。
    劉心武也是一位極具個性的作家,這可從他在本書記述的與幾位權(quán)貴作家的交往中感覺到。特別是那篇《好一趟六合拳》,明明以當年作家協(xié)會“二馬”作引,最后卻全部講述了自己與為自己開車的司機師傅佟玉坤的深厚友誼,并以此來對照自己與作家協(xié)會當權(quán)者們的交往。而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特別寫到“那年,佟玉坤在故宮筒子河邊單為我打的那趟六合拳,多么精彩啊!值得以議定記錄下來,不是嗎?”似乎又在為自己這篇文字的“跑題”做著辯解。
    我們這些小人物,常常為寫某一篇文章而絞盡了腦汁在找題目找由頭,而劉心武這樣著作等身的大家,則已經(jīng)為寫一本書而絞盡腦汁想題目想由頭了。比如這本《人生有信》,說是因為“一箱二三十年前的書信失而復得,引發(fā)了作者跨度近三十年的回憶?!逼鋵嵾@本書的文字與那些書信并無多大關系。
  •   性清人淡溢書香
       ——《人生有信》
      
      劉心武先生是一個真性情的人,這是讀他的《鐘鼓樓》就知道的。他的文章中總是可看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影像,批判著一個時代乃至一種階級對人性的摧殘。
      
      劉先生是一個十分敢說的人,在他的小說中不十分明顯,但是在紅樓夢的解析中便也表現(xiàn)的相當充分了。巴金老先生曾經(jīng)在回想錄里面說過,我摸不清現(xiàn)在的教育體制了,是對孩子學習方式的一種不贊同,他的樸實話語雖然曾遭到過學生的質(zhì)疑,但是卻是真真正正的心境。而這般敢說敢做的人竟不多見了,大多數(shù)人做了不敢承認,說了卻純粹胡扯。劉心武先生卻是真真正正的在做著,并實踐了說真話這一優(yōu)良品質(zhì)。不過他是相當謙遜的,在他的紅樓夢講解中,他十分尊重前人的看法,總是在發(fā)表自己的講解時說,“XX的說法或許正確,但是我認為……”。例如他在講解林黛玉沉湖時,就曾經(jīng)說,“這是周汝昌先生的研究……”語辭十分的誠懇。
      
      他喜歡特異構(gòu)思,有真正文采的人,也喜歡真真正正做學問的人,也討厭一切政治因素摻入在內(nèi)的文學創(chuàng)作,正如同他描寫的《鐘鼓樓》中的那位編輯,在那個人斗人,人吃人的社會,竟將自己正在上學的女兒交給“領導”處置,僅僅為了保全自己,人性的自私是多么明顯。而關于這背后的因素,劉心武先生在多種作品中也闡述過,例如在紅樓夢里面解釋曹家為什么敗落的原因時就有所影射“文化大革命,只是四個人就可以發(fā)動的嗎?”是多么明顯的諷刺與抨擊。
      
      在這本《人生有信》中,這種情緒的發(fā)泄,這種思想的不認同更加深刻的體現(xiàn)出來,他不是一個一邊倒,隨大流的人,他特立獨行,有自由的思想與精神,卻往往被一些媒體和高層所利用。但是他還是將不滿講述了出來,他喜歡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喜歡浮夸的形式,這是歲月沉淀下來的一種韻致。因此,這一封封的書信,不僅僅記錄著他與那些作家們的真實生活,還是對這個物欲縱流社會的一種哀嘆。孤芳自賞,冷靜自傲的個性總會被排擠,但是并不代表沒有這樣的人的存在,就連那個真話都不敢說的年代,還有那么多真正為寫作為藝術(shù)而生的人的存在,那么這個商品化的時代,不是更加可以暢所欲言了。所以他通過黑腳印的口影射了一個社會,一個階級乃至“一個人”所做的惡果。他欣賞蔣公的艱苦卓絕,這從他讀周易時看到“介如石,不終日,貞吉” 有所頓悟便可看出,而偏偏蔣公又有一書法寫的就是“其介如石”,這與“黑腳印”是不是相互駁斥呢?
      
      總之,在《人生有信》中,我們看到了真正有義氣的基層人員,真正從事創(chuàng)作文學孜孜不倦的人,還有那些慘遭時代洪流迫害,甚至利用的學者,歡歡喜喜,都從文中體現(xiàn)。而劉心武先生的秦學實際上在《劉心武讀紅樓》中也提到過,秦可卿只是引出后面的話題,并非是對秦可卿本人的講解,因此,對于那些以秦學做宣傳的標語,是否也曾引起劉先生的反感呢,因為這樣,他才在書中寫下了這樣的解釋。
      
      《人生有信》讓我們更加了解了一個作家的信念,一種尊重的獲得,而這份尊重來自于書香的熏染,來自于個人品性的培養(yǎng),亦來自于一個人的真正性情,不管是何種不可推脫的情況,保持自尊是十分必要的,而劉心武先生做到了,不是嗎?他的話語中擲地有聲,無所畏懼,將任何不好的現(xiàn)象當做例子拿出來講,這是在每個人的性情中都十分難得的,也是一種十分值得借鑒的品質(zhì)。
      
  •    我還是不能免俗,在捧起《人生有信》的第一時間,我翻到了可最后一篇《我續(xù) 紅樓夢》。我們這個年齡的讀者,我很懷疑,有多少人是讀過《班主任》,有多少人是因為《立體交叉橋》對“劉心武”耳熟能詳?shù)?。前幾年,他突然因為研究紅學在電視上大熱,我才知道,劉心武曾經(jīng)是我們這個年代叫做走紅的作家。在《紅故事》中,劉老師也訴說了這樣的委屈。對于一位作家來說,被人認為是研究他人的作品而濫竽充數(shù)的的確是一件挺令人抑郁的事情,而我也是看了這篇小文,才知道,研究紅學講紅學曾經(jīng)給劉心武帶來了那么多的麻煩和不快。不過,這位經(jīng)歷過文革,那個文學都被打上意識形態(tài)的烙印的年代的老人,字里行間還是樂觀的,這是讓人閱讀更能輕松的。也難怪他在《百家講壇》上講紅樓的時候,一直很小心謹慎的說,他的意見只能參考,大家可以探討。如果說,他的目的就是讓大家多去關心古典文化寶藏,多讀《紅樓夢》。在《百家講壇》上的講學,無疑是成功的。我們這個時代的讀者,又怎么會有什么混淆文化界這種概念,對于我們來說,吸引我們的引起共鳴啟迪思考的文字,那就是好的。萬幸,在劉的文字中,我感到自己趕上了一個好時代。起碼這個時代,自我的文學享受,是可以自我選擇的。
      劉心武在書里寫了這樣的一句話:忘記有的時候是必要的減法,而記憶更多的時候是“從一知萬”。有些人,曾經(jīng)在自己的生命中是那樣的重要,你千方百計的去忘記,但是有天你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心心念念的“忘記”真的發(fā)生的好惡痕跡?;蛟S,人的一生中,真的能夠記得的東西太少了,倘要全部記住,實在是負累,必要的減法會走的更輕松。他在某日的舊書堆里找到了故人的來信,在人生的減法已做之后去回憶,那體悟在歲月的沉淀下更是深入了一層。
      想來,網(wǎng)絡時代的來臨,現(xiàn)在我們的手中不但是信件基本絕跡,怕是連自己的手記也快要消弭了吧。在劉心武剛剛開始走上文學道路上的時候,那個時候人們還是會用筆來抒發(fā)感情的。那些三十年往事中,曾經(jīng)在信紙上快意暢談文學的人,可能有一日突然惡語相向,可是,更多的文字是鼓勵和探討。我們這個年代,一切被打上了速食的標簽,怕是忘記了,也是終無多年后“從一知萬”的機會了。
      劉心武筆下的司機師傅讓我感動,在一個個體生命中的人性之光,不管是走過了多少的年頭,還是讓人感慨。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自古以來,哪個時代都是這樣,可是,留下來的最美的,不正是這些小人物的人性美嗎?人生有信,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   人生有信,表面的意思是他二、三十年前收到的那些信,實際上更多的是人生應該講信譽,講誠信。劉心武,這個名字讀書的時候就如雷貫耳。那可是一個大作家!更巧的是同學中也有一個叫劉心武的人,而且名字絲毫不差,同學中這個劉心武也是極有才氣的一個人,擅長寫作。當時就想,是不是叫劉心武的都有文采??!

    讀了他的《人生有信》,感受到他那個時代所經(jīng)歷的那些事情,雖然離我并不是遙不可及,但對文革期間的一些事情還是通過文字了解了一些,所以看到他被迫害,被人整,并不感覺驚訝。那個時代的人都不正常。經(jīng)歷過那個階段的,有才氣,有膽識,能活下來的人,的確都很不容易。同時,在那個時代,也是最能識人心的一個時代。也許適者生存的道理讓很多人變得很識時務,但人性與良知不應該在識時務的驅(qū)使下喪失??吹絼⑿奈涔P下的眾生相,看到他高齡后,再度重新審視人性的文字,我也從中再次感受到人性的善與惡。

    人到七十古來稀。70歲的老人,一輩子走過,是不是已經(jīng)看淡了生活,看淡了名利,看淡了人生?是不是已經(jīng)放下了一切,只為淡然的生活而生活呢?我從劉心武的此書中,能感受到他老人家記住的都是有恩于他的人物,故事。即使有對不起他的事情,他不得不寫的時候,也都是善言。我們不要奢求人人都是圣者,作家也是人,同樣有恩怨,放下便是。寫了一輩子書的大作家,他的人生自然不會過于平淡,經(jīng)歷肯定有別于常人。對于傷害,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對待,放下便好。

    放開書,墨香便隨著手指的翻閱一點點滲透于整個房間,喜歡臥床閱讀,靜靜地,與文字對話。劉心武的作品閱讀越喜歡,雖然不是同一年齡段的人,但卻喜歡去了解他們那個時代的故事,那個時代的純樸,當然也有那個時代的齷蹉。

    任何一個人,記錄幾十年前的往事,再行于筆端,期間的真實都值得商榷,何況加上個人的感情色彩。不過大體情況不差讓人還是可以接受的。里面的信文,由于有文字為證,絕對不會有絲毫失誤。作者透過信文,把當時的故事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透過這些記憶中的故事,作者更想說的依然是書的名字中所展現(xiàn)的內(nèi)涵——人生有信。故事往往退而其次了。

    他對《紅樓》的熱衷,他雖然曾經(jīng)備受爭議,他曾經(jīng)寫下的那些出色作品,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他留給我們那么多美好,讓我們記住這位作家吧。70歲的老人,依然不輟筆耕,依然那么熱愛生活,依然將記憶中的故事,滿懷感恩的情懷寫下來,多好的一位作家。
  •   我喜歡讀名人交往的散文和傳記;劉心武新作一出版,即購一冊;寫的很好,內(nèi)容有新意、情節(jié)很感人、語言見真情;讀后令人回味。
  •   人生有信(百家講壇"講紅"第一人。
  •   劉心武一直是我喜歡的作家之一,他的這本書也是在報紙上看到的推薦,就買下來了,封面設計的很有感覺。只是再也想不起來自己最后一次寫信是什么時候了
  •   書本質(zhì)量很好,可能我比較喜歡劉心武的解讀紅樓吧,致使我很喜歡這本書。
  •   劉心武先生的書本本都是好的
  •   東西不錯,喜歡劉心武的作品。
  •   這次評論無關商品,因我到現(xiàn)在還沒收到商品本身。當當?shù)翩溩恿?,訂的《人生有信》,給我來一本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給人工服務臺反映了兩次都沒實效(態(tài)度倒是好極了)。也別大概齊到是個“人”都一樣呵,也太粗放了吧,讀書人傷不起呵傷不起。
  •   人生有信,現(xiàn)在的人更應該做到人生有信。
  •   有幸讀到本書,是無意的邂逅;有幸讀到此書,了解作家們的內(nèi)心
  •   包裝好,內(nèi)容也不錯,讓我們見識了那個年代文人們的生活面貌。
  •   講的很不錯
  •   這是一本好書 收到了 正準備讀
  •   不錯,對身邊的事物很珍惜
  •   包裝很好,還沒看,期待...
  •   書很精美,
  •   小清醒 很不錯 很喜歡
  •   幫朋友買的,朋友很喜歡,正版未拆封的新書,大愛!
  •   對中國當代文學史有點了解的讀者,大概對劉心武這個名字不會陌生。文革后,因在1977年第11期《人民文學》刊發(fā)短片小說《班主任》,劉心武先生一炮走紅,成為當時所謂“傷痕文學”的棋手之一。他的長篇小說《鐘鼓樓》獲得過第二屆茅盾文學獎。這位曾經(jīng)擔任過《人民文學》雜志主編的作家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后,在文壇漸漸沉默下來,2005年重出江湖,在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中大講特講中國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刮起了一場紅樓揭秘熱。
    捧讀這本《人生有信》,被一封封舊信背后的一個個故事感動了。那一封封書信透著溫情和熱度,那濃濃的友情躍然紙上,讓人感慨不已。那時一個多么值得緬懷的時代?。o論是作為作家的劉心武,還是作為讀者的我們,都是心馳神往的。
    迎面而來的是《冰心•母親•紅豆》,冰心寄給作者的信函的重新發(fā)現(xiàn)也算是“意外之喜”,放信的紙箱作者因房屋要裝修,暫存在朋友家,取回的時候,沒有清點,遺留在朋友家的床底,等到朋友自己要裝修房子時候,才發(fā)現(xiàn)這批“寶貝”。朋友當然沒有據(jù)為己有,而是歸還了主人,如果這批信函出售的話,憑著冰心、劉心武的名氣,賣個千八百元錢應該也沒有問題。當然朋友沒有這樣做。冰心給作者的信,經(jīng)作者統(tǒng)計,一共有十二封,其中一封是明信片,三封信寫在賀卡上,其余的都是寫在信紙上的。最早的一封是寫在圣誕卡上,時間是1978年。這時候的圣誕卡可是稀有品??!郵寄這種繪有蠟燭、玫瑰、文竹葉的圣誕卡,從中也可看見冰心老人的品味之高雅。從冰心給作者的信件中,可以讀出作者當時的作品,冰心老人都認真閱讀了,并給出了簡要的和鼓勵性的話語??梢姳氖窍矚g作者的,是比較看重作者這位晚輩。冰心當時是文壇上的老前輩,泰斗級的人物,這些鼓勵性的話語和對作者的偏愛讓后輩作家倍感溫暖和鼓勵,這是可以想見的。作者去看望冰心老人,老人很喜歡這位比她小42歲的談伴。作者也很喜歡和老人單獨對談。那是美好的時光。用作者的話來說:“我,還有她的愛貓,沐浴在一派溫馨中”。在我們現(xiàn)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這種悠閑的對談也是一種奢侈了吧!1990年作者被免去了《人民文學》雜志的主編職務,年底冰心老人給作者寫信,信中竟是溫情的話:“我很好。只是想見你。……有空打電話約一個時間如何?你過年好!”這種溫情的話,所體現(xiàn)出不止是老作家對晚輩作家的關懷,更多的是那種感動,那種人性的美好!
    這本書多次讓我感到人性的美好!我很樂意向書友推薦這本書。
  •   有時候,一件事情的好與壞、真與偽是需要時間來進行判定的,當時的心境只有親歷者才懂。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才能感受其深,經(jīng)歷了才能產(chǎn)生文化的積淀,才可以對過去的事情有評論權(quán)利,經(jīng)歷就是財富,一點不假。
  •   書本適合中年以上年紀的人閱讀
  •   一般,里面全是信!
  •   不適合我這樣的粗人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