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

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威廉·G.比斯利  頁數(shù):450  字數(shù):330000  譯者:張光,湯金旭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明治維新》審視了日本明治維新前后的歷史全過程。同樣面臨來自西方的威脅和壓力,日本和中國走上的是不同的反應之路。中國儒家思想偏向于保守退讓的應對措施,日本卻成功實施了“以夷制夷”思路,建立了現(xiàn)代國家,成為一個能夠與西方平起平坐的強國。本書作者秉承這條思路,對日本明治維新中思想觀念的變化、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沖突,日本與西方的博弈展開追溯,考察了日本從天皇、幕府到底層農(nóng)民的方方面面人物對于自我和國家的重新定位過程,重新定義了日本“王政復古”與“維新”之間的關系問題,總結(jié)了明治維新期間的種種正方與反方勢力及其表現(xiàn)。作者以較日本本土學者冷靜的態(tài)度,討論歷史事件中內(nèi)部和外部因素分別所起的作用,從而提供了一種客觀公允地評鑒歷史的視角。全書史料詳實,論證生動,極富可讀性。

作者簡介

作者:(英)威廉·G. 比斯利

書籍目錄

總序:西方日本研究叢書 劉東
譯者的話
致謝
相關用法解說
1860年的主要藩國
導論
第1章 德川的政治社會
第2章 內(nèi)憂
第3章 外患
第4章 不平等條約
第5章 改革的大名
第6章 不滿的武士
第7章 攘夷政治
第8章 攘外的失敗
第9章 恐怖主義的失敗
第10章 維新運動
第11章 維新
第12章 政府問題
第13章 新政體
第14章 財富與國力
第15章 財政與社會
第16章 結(jié)論
附錄A:日文術語詞匯
附錄B:人名注釋
注釋性文獻目錄
譯后記

編輯推薦

《明治維新》(作者威廉·G.比斯利)審視了日本明治維新前后的歷史全過程。作者以較日本本土學者冷靜的態(tài)度,討論歷史事件中內(nèi)部和外部因素分別所起的作用,從而提供了一種客觀公允地評鑒歷史的視角。全書史料詳實,論證生動,極富可讀性。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明治維新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7條)

 
 

  •   以天皇為首的新政府,于1868年4月6日發(fā)布具有政治綱領性的《五條誓文》,6月11日公布《政體書》。9月3日天皇下詔將江戶改稱東京。10月23日改年號為明治。1869年5月9日遷都東京。并頒布一系列改革措施: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強制實行“版籍奉還”、廢藩置縣政策,將日本劃分為3府72縣,建立中央集權式的政治體制。改革身份制度,廢除傳統(tǒng)時代的“士、農(nóng)、工、商”身份制度,將過去的公卿諸侯等貴族改稱為“華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為“士族”;為減輕因“版籍奉還”而連帶的財政負擔,逐步廢除封建俸祿;此外亦頒布武士《廢刀令》,以及建立戶籍制度基礎的《戶籍法》。社會文化方面,提倡學習西方社會文化及習慣,翻譯西方著作。歷制上則停用陰歷,改用太陽歷計日(年號除外)。引進西方近代工業(yè)技術;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原有土地政策,許可土地買賣,實施新的地稅政策;廢除各藩設立的關卡;統(tǒng)一貨幣,并于1882年設立日本銀行(國家的中央銀行);撤消工商業(yè)界的行會制度和壟斷組織,推動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殖產(chǎn)新業(yè))。教育方面,發(fā)展近代義務教育,將全國劃分為8個大學區(qū),各設1所大學,下設32個中學區(qū),各有1間中學,每1中學區(qū)下設210小學區(qū),每一所小學區(qū)設8所小學,總計全國有8所公立大學,245所中學,53760所小學。教育機關頒布《考育敕語》,灌輸考道、忠君愛國等思想(有人認為此舉用意在于強化最高權力集中式的社會體系,為日后的對外擴張鋪路)。此外亦選派留學生到英、美、法、德等先進國家留學。軍事方面,改革軍隊編制,陸軍參考德國訓練,海軍參考英國海軍編-{制}-;并于1872年頒布征兵令,凡年齡達20歲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須服兵役。一般服役3年,及預備役2年,后來一般役及預備役分別增至3年及9年,總計12年。1873年時,作戰(zhàn)部隊動員可達40萬人。此外明治政府亦發(fā)展國營軍火工業(yè);到了明治時代中、后期,軍事預算急劇增加,約占政府經(jīng)費的30%~45%,實行武士道精神。交通方面,改善各地交通,興筑新式鐵路、公路。1872年,第一條鐵路——東京(新橋)至橫濱(櫻木町)間鐵路通車;到了1914年,日本全國鐵路總里程已經(jīng)超過7000公里。司法方面,仿效西方制度,于1882年訂立法式刑法,于1898年訂立法、德混合式民事法,于1899年訂立美式商法。宗教方面,基于政治理由,政府大力鼓勵神道教,因為其宣揚忠于天皇的思想,對天皇國家有一定的幫助。同時亦容許其它宗教的存在,1873年日本取消基督徒傳教的禁令。1871年廢藩置縣,摧毀了所有的封建政權。同年成立新的常備軍。1873年實行全國義務兵制和改革農(nóng)業(yè)稅。另外還統(tǒng)一了貨幣。1877年西南士族在西鄉(xiāng)隆盛的領導下發(fā)生叛亂——西南戰(zhàn)爭是戊辰戰(zhàn)爭的余波。明治維新毀滅了舊的封建秩序,開創(chuàng)了新時代,無論在日本歷史還是世界史上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在19世紀70年代中期,這些改革遭到兩方面的反對:一方面是失意的武士,他們糾集對農(nóng)業(yè)政策不滿的農(nóng)民多次興行叛亂;另一方面是受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影響的民權論者,他們要求實行立憲,召開議會,萬事決于公論。1885年實行內(nèi)閣制,翌年開始制憲。1889年正式頒布憲法,1890年召開第一屆國會。在政治改革的同時,也進行經(jīng)濟和社會改革。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標是實現(xiàn)工業(yè)化。軍事工業(yè)以及交通運輸都得到很大發(fā)展。1872年建成第一條鐵路,1882年成立新式銀行。為了滿足現(xiàn)代化的需要,大量介紹西方的科學技術。到20世紀初,明治維新的目標基本上已經(jīng)完成,日本在現(xiàn)代工業(yè)國的道路上前進。
  •   日本的明治維新,不但中國人研究它,西方學者也在不斷研究。通過明治維新,日本后發(fā)制人,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這是迄今為止,我看到的西方學者研究明治維新的第一本書。反而是我們國內(nèi)都沒有太多人研究日本的明治維新,想買一本國人寫的明治維新的書,都買不到。跳出我們的思維框架,看看外國人是怎么看待日本的明治維新的,或許對于我們深入理解明治維新更有幫助。
  •   首先快遞很給力,隔了一天就送到家。其次想讀明治維新的書是因為在那個時期中日面臨近乎相同的內(nèi)外政治背景,而探索日本近代化發(fā)展歷程,再比對中國的近代化歷史,引人深思,未來的發(fā)展還需要我們獻出自己的智慧,推薦!值得好好讀
  •   研究日本歷史的一本工具書,值得收藏
  •   在中國人眼中,日本的強盛之路幾乎被向外侵略之路掩蓋。中國人受日本的痛苦最深,在仇日、排日的檔口,首先要深入了解日本是怎么強盛起來的。
  •   還沒有開始仔細看,不過看了標題感覺脈絡很清晰,不同的視角研究東亞歷史
  •   內(nèi)容詳實,很喜歡。
  •   138頁與139頁有印刷錯誤,與155和154頁內(nèi)容重疊,明顯是出版社的問題,而且此情況至少在兩本此書上發(fā)現(xiàn)
  •   比較學術類缺乏趣味。
  •   只是先看了目錄,感覺內(nèi)容應該不錯。
  •   本書以一個學者的角度去剖析明治維新前后的日本社會。日本從佩里要求開國到推翻幕府,走上近代化用了不到二十年。并且在這場外來的危機中,日本各個階層都表現(xiàn)了很高的參與程度。其原因我們能夠通過這本書發(fā)現(xiàn)。書的作者寫作態(tài)度很嚴謹,總的來說是本不錯的書。但是出版社出現(xiàn)了重復的印刷錯誤,錯字也有好幾例。態(tài)度過于敷衍,影響讀者心情。
  •   很不錯,非??陀^的講述了明治維新,值得一讀。
  •   如果不是因為書中的缺頁少字,我一定會給5分,畢竟這是我目前所看到的由外國人所寫的最系統(tǒng)的明治維新史。
  •   作為講述日本國崛起的圖書,國人有必要了解一下為何日本發(fā)展如此之迅速,做得一看。
  •   還沒看 應該不會太是失望
  •   不同于維新史~看看~
  •   對于期望了解世界重大政治轉(zhuǎn)型的讀者來說,本書提供了對明治維新的詳盡過程,包括背景、事件、論爭等,集中在具影響勢力層面的紛爭博弈。實行維新的先驅(qū)們無論是立足商業(yè)、教育、工業(yè),還是法律、醫(yī)學、政治體制,都是為了摒棄陋習、重建國民權利、恢復與歐美列強的平等關系,而非清王朝和后來中國的拒絕先進文明、強化專制極權、愚化民眾的排外式器物改革。明治維新從文明體系的根本上使日本躋身先進文明行列,而同期的清朝和后來的中國的皮毛改革和抵制開化文明的戰(zhàn)爭導致文明大倒退。作為美國作者,視角更超然些。讀者可對比信夫清三郎的《日本政治史》。印刷存在多處篡頁、漏頁現(xiàn)象,顯示校驗編輯責任心不足。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