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2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高明勇 頁數(shù):146
Tag標簽:無
前言
2008年5月,北京奧運會舉辦在即,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涌人北京。 這一屆奧運會的口號是“新北京新奧運”,可是不管是外地的游客,還是外國的游客,更感興趣的是“老北京”,在這座建城長達3000年,建都近千年的歷史文化古都,人們著迷的自然是它的歷史。 在這個時候,我來到了北京,尋訪侯仁之。 我的住處在天壇公園附近,介于北京市崇文區(qū)和宣武區(qū)(現(xiàn)兩區(qū)已分別劃入東城區(qū)與西城區(qū))之間,這里是北京宣南文化的重要遺址。 因此,到這里尋找“老北京”的游客更多一些。 在宣武區(qū)廣安門外濱河公園北部和南部,我分別看到了刻有“北京建城記”和“北京建都記”碑文的兩塊石碑,撰文作者為“侯仁之”。 在崇文區(qū)崇文門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我看到了刻有“明北京城城墻遺跡維修記”和“北京城東南角樓記”碑文的兩塊石碑,撰文作者還是“侯仁之”。 此外,在宣武區(qū)白紙橋西青年湖,有侯仁之題寫的《金中都城魚藻池遺址介紹》;在西城區(qū)什剎海前海南岸,有侯仁之題寫的《什剎海記》;在昌平區(qū)白浮村白浮泉南岸,有侯仁之題寫的《白浮泉遺址整修記》;在西城區(qū)西便門北京明城墻遺址旁,有侯仁之題寫的《明北京城城墻遺址維修記》;在海淀區(qū)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西北角,有侯仁之題寫的《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碑記。 我在崇文門明城墻遺跡旁邊觀看碑文的時候,一位小姑娘好奇地問:“侯仁之是誰?” 無獨有偶。 一個月后,我來到北京大學燕南園61號侯仁之家里拜訪侯先生。期間路過北京大學未名湖畔,湖西南側立一石碑,上書三個大字“未名湖”,落款“侯仁之”。正好也有游客在拍照時好奇發(fā)問:“侯仁之是誰?” 侯仁之是誰? 對于一些普通民眾來說,不太熟悉“侯仁之”并不奇怪。畢竟,侯仁之的研究領域歷史地理學并非“顯學”。 在互聯(lián)網時代,這個問題并不難回答。 在GOOGLE或者百度上,只要鍵入“侯仁之”這三個字,就會跳出許許多多的鏈接。 在全球最大的百科網站維基百科上,對“侯仁之”這個人物詞條如是介紹: 侯仁之(1911年12月6日—),祖籍山東恩縣,生于河北棗強縣,中國歷史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侯仁之1940年本科畢業(yè)于燕京大學,1949年在英國利物浦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52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侯仁之被認為是中國歷史地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1950年發(fā)表的“中國沿革地理課程商榷”一文首次闡釋了沿革地理和歷史地理的區(qū)別。他對北京歷史地理的研究貢獻很大,解決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變遷等很多重要問題。在北京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侯仁之為保護蓮花池、后門橋(今萬寧橋)等北京古城遺跡、遺址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北京大學的網頁上,對侯仁之的介紹是: 男,1911年12月生,山東恩縣人。1940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1949年獲英國利物浦大學博士學位。1952年任教于北大地質地理系,曾兼任地質地理系系主任和北大副教務長等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F(xiàn)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侯仁之教授長期致力于歷史地理學的教學與科學研究,1950年發(fā)表“中國沿革地理課程商榷”一文,第一次在我國從理論上闡明沿革地理與歷史地理的區(qū)別及歷史地理學的性質和任務。其在對北京歷史地理的研究中,解決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轉移、城市發(fā)展的特點及其客觀規(guī)律等關鍵性問題,為北京舊城的改造、城市的總體規(guī)劃及建設作出重要貢獻。其還在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區(qū)的考察中,揭示了歷史時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導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為沙區(qū)的治理,在決策上提出了重要的科學依據(jù)。1984年被英國利物浦大學授予“榮譽科學博士”稱號。 侯仁之還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發(fā)展戰(zhàn)略顧問組顧問等職。 應該說,這些介紹言簡意賅,各有其側重點??墒?,對于普通民眾來說,遠遠不夠。 侯仁之這些重要的身份意味著什么? 他是如何通過一步步努力成就這些身份的? 他的成功,給后人留下哪些珍貴的財富? 到2011年,侯仁之正好100周歲,這位百歲老人的一生走過怎樣的歷程? 正如侯仁之所說:“我深深感覺到我個人所能做的,也只是在長期探索中,盡可能地描繪出北京的起源和發(fā)展的總體脈絡和輪廓?!? 他的一生有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是和這座城市聯(lián)系在一起。他被稱為北京史的巨擘,如果沒有他,人們恐怕難以像今天這樣明白北京的歷史。 他曾受梁思成之邀,在清華大學講授《市鎮(zhèn)地理基礎》,其中的“重頭戲”就是“北京城的成功是規(guī)劃和建設”; 在北京都市計劃委員會兼任研究工作時,他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從地理角度去論證過去海淀附近園林開發(fā)的原因以及進一步利用的前景; 他曾歷三十年之功,主編繪制《北京歷史地圖集》,被英國劍橋“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中心”主任李約瑟博士譽為“為北京城在歷代中的發(fā)展提供了令人驚異的圖畫”; 他曾為北京大學的燕園探源,著述《燕園史話》。 他被公認為中國現(xiàn)代歷史地理學的開拓者之一,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將他譽為中國最富有激情的地理學家。 他是最早接觸《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中國人,如果少了他的敏銳和果敢,我們或許要在“申遺”的路上徘徊更久…… 而這些,只是他做出的一部分貢獻。
內容概要
2008年5月,北京奧運會舉辦在即,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涌人北京。
這一屆奧運會的口號是“新北京
新奧運”,可是不管是外地的游客,還是外國的游客,更感興趣的是“老北京”,在這座建城長達3000年,建都近千年的歷史文化古都,人們著迷的自然是它的歷史。
在這個時候,我來到了北京,尋訪侯仁之。
我的住處在天壇公園附近,介于北京市崇文區(qū)和宣武區(qū)(現(xiàn)兩區(qū)已分別劃入東城區(qū)與西城區(qū))之間,這里是北京宣南文化的重要遺址。
因此,到這里尋找“老北京”的游客更多一些。
在宣武區(qū)廣安門外濱河公園北部和南部,我分別看到了刻有“北京建城記”和“北京建都記”碑文的兩塊石碑,撰文作者為“侯仁之”。
在崇文區(qū)崇文門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我看到了刻有“明北京城城墻遺跡維修記”和“北京城東南角樓記”碑文的兩塊石碑,撰文作者還是“侯仁之”。
書籍目錄
侯仁之是誰(代序)
第一章 童年啟蒙:少年辛苦終身事
1.辛亥革命下的中國時局
2.山東河北的故鄉(xiāng)風情
3.啟蒙教育自母親開始
4.終身難忘的弟弟侯碩之
5.少時勤奮成一生財富
6.潞河中學的人格教育
第二章 負笈燕園:轉益多師是吾師
1.燕京大學:教育史上的一段傳奇
2.圓明園大學:業(yè)余生活的意外收獲
3.冰心:與北京結緣因她而起
4.洪業(yè):擇校不如擇師,擇師要擇名師
5.顧頡剛:難忘師恩山高水長
6.司徒雷登:可愛的美國“老校長”
7.梁思成、林徽因:歷史地理學的良師益友
第三章 家國憂患:國計已推肝膽許
1.抗戰(zhàn)中的燕京大學
2.日寇淪陷區(qū)的牢獄生活
3.江西鯉魚洲的下放生活
第四章 游學英倫:為伊消得人憔悴
1.就讀于英國第一所“紅磚”大學
2.師從“當代歷史地理學奠基人”
3.那些鴻雁來書的日子
4.學業(yè)有成回歸祖國
第五章 經世致用:唯有葵花向日傾(上)
1.歷史地理學:開風氣之先,為學科正名
2.環(huán)境變遷:走出小書房,跳出故書堆
3.地理學史:那些群星閃耀的大師們
第六章 經世致用:唯有葵花向日傾(中)
1。城市與區(qū)域歷史地理
2.城址起源與變遷
第七章 經世致用:唯有葵花向日傾(下)
1.北京城的規(guī)劃與設計
2.北京景的溯源與保護
3.北京跡的描繪與定位
第八章 晚年奮蹄:壯心未與年俱老
1.82歲高齡的“教學結業(yè)式”
2.保護蓮花池和什剎海
3.首倡“申遺”澤流芳
4.阻擊北京上空的沙塵暴
5.保護北京的四合院
6.與季羨林的未名湖約會
第九章 孕育桃李:春風化雨燕南園
1.侯門弟子薪火相傳的學術精神
2.弟子尹鈞科的師門情結
3.侯門弟子眼中的為師之道
4.平生所藏圖書留燕園
5.后學眼中的學術泰斗
6.侯仁之先生的清淚
7.百歲壽辰的幸福時光
侯仁之年譜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2. 山東河北的故鄉(xiāng)風情 侯仁之,祖籍為原山東恩縣龐莊,1911年12月6日生于河北省棗強縣肖張鎮(zhèn)。 都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對其屬地人民的影響,也是千差萬別。 今天看來,原山東恩縣龐莊,是一個深受教會影響的地方。 比如,美國公理會1810年成立,開始為聯(lián)合宗派,后成為公理宗。1828年對華傳教。 1867年,山東德州第七屯的八卦教徒吳長泰為逃避官府緝捕來到天津,在公理會教堂聽布道后邀請公理會傳教士山嘉立到德州傳教,此后該會每年都有傳教士從天津來此布道。 1872年,恩縣龐莊人侯圣清到天津教堂聽道受洗。1877年山東大旱,侯圣清請傳教士來山東賑災。山嘉立、博恒理、明恩溥等傳教士先后到恩縣,利用賑荒機會擴大教會影響,在龐莊建立起第一個教會。 1882年在恩縣史家堂建第一所小學,后遷至龐莊,1898年發(fā)展成為中學,1907年正式命名為崇正學館,為4年制中學,附設高小。1893年,女傳教士博美瑞辦女子寄宿學校,以解放纏足為人學條件,后定名為培貞閣。 1912年,由于恩縣龐莊易受黃河水患,連年受災,該會從龐莊遷往德州,1915年在德州城東南三育村建成教會中心。崇正學館遷德州后改名為博文中學,而侯仁之正就讀于此。 這種教會色彩濃厚的環(huán)境,對侯仁之的母親影響很大,而這又直接影響了侯仁之的性格。 而侯仁之的出生地河北棗強縣肖張鎮(zhèn),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十余公里,曾是著名作家李曉明長篇小說《平原槍聲》的發(fā)生地。 3. 啟蒙教育自母親開始 著名散文家卞毓方曾在《天津日報》撰文寫《侯仁之:體弱多病,母愛無涯》,來紀念侯仁之的母親劉毓蘭。 他認為,侯仁之的童年,一半陰郁,一半陽光,陰郁來自他的疾病,陽光來自他的母親。《圣經·舊約》有言:“教養(yǎng)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奔膊∈呛钊手松牡谝惶谜n,母親最終幫他跨越前進的障礙。母親是兒童的上帝,母親是幫助兒童駛向生活激流的舵。 初中畢業(yè)后,母親不幸病逝,而侯仁之對母親的教誨銘記終生。 最新科學研究證明,母親的素養(yǎng)和作為,直接影響孩子的資質。 侯仁之幼時身體孱弱,也沒大病,就是弱不禁風,碰一碰就倒的樣子,難以堅持正常上學,總是讀一陣,休學一陣,這對他是很大的打擊。尤其復學之后,照例要留一級,對于幼小的心靈,更是雪上加霜。 這個時候,母親的作用就充分顯示出來了。 母親鼓勵侯仁之,人生在世,經歷這災那難,是很尋常的,生病不要緊,你年輕,生命力強,經過治療、休養(yǎng),很快就會痊愈。 又說,人生是一場長跑,一時的快慢無關緊要,關鍵是后勁。 為了使侯仁之病中的心靈得到優(yōu)質的滋養(yǎng),母親為他訂閱了多種外埠的畫報,這在小小縣城,是很奢侈的事。 侯仁之的讀物別開生面,是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圖畫。侯仁之從畫報了解人生、世界,他蒼白的童年也因之變得五彩斑斕,多姿多態(tài)。母親信教,經常拿《圣經·舊約》中的小故事,啟迪侯仁之的心智,務使他在療養(yǎng)中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坦然微笑地擁抱生活。 童年和少年時代,侯仁之在母親的細心愛護和獨出心裁的教育下,養(yǎng)成喜愛讀書、愛惜書籍和勤儉勞動的習慣。 母親生育侯仁之時已年近四十,這是侯家的第一個孩子,父母喜出望外,給他取名光臨,學名仁之。 兩年后弟弟出生,取名重臨,學名碩之。 母親著力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意識和勞動習慣,兄弟倆很小的時候,母親就要求他們動手洗一些小件的衣服。母親還讓他們在院子里開出一塊菜地,種瓜植豆,兩個人各管幾畦。院子里有兩條甬道,母親要求他倆各掃一條,看誰掃得又快又干凈。母親把兩條甬道命名為“津浦路”、“京漢路”——這是當時中國最有名的兩條鐵路,有了這么個象征性的名字,哥兒倆覺得自己像個小火車頭,掃得更加帶勁。 侯仁之的母親是偉大的,同樣是掃地,她只是給甬道一個新的命名,就使枯燥的勞動變成了浪漫的進軍,耳旁交織著風聲、車輪聲、汽笛聲,以及發(fā)自內心的“加油”。 卞毓方深情地寫到:“這只是一個細節(jié),一個打時光的指縫偶然漏出的金色細節(jié),一滴水看太陽,借此我們可以充分領略侯母的教育風范。把道路掃干凈也是自我價值的一種體現(xiàn)。我甚至覺得,侯仁之后來迷戀歷史,繼而又迷戀上歷史地理,這種興趣與傾向,早在他與弟弟爭掃甬道時就已埋下了種子。”P2-5
編輯推薦
中央電視臺科教節(jié)目制作中心、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聯(lián)合打造!入選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優(yōu)秀圖書”。這本《侯仁之傳(北京城的守望者)》由高明勇著,向你講述中國跨入“申遺”大門的介紹人、古都北京的“守護神”——侯仁之的傳奇人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