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約翰·費爾斯坦納 頁數(shù):352 譯者:李尼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保羅·策蘭傳》是第一部關于保羅·策蘭的評傳。講述了策蘭的生平,提供了其多件詩作的新譯,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背景,探索了詩人的人生經歷與其詩歌創(chuàng)作之間的聯(lián)系。
作者簡介
作者:(美)費爾斯坦納 譯者:李尼費爾斯坦,大學教授,猶太文學研究專家。
書籍目錄
石頭開花與策蘭之死——《保羅·策蘭傳》代譯序引言上部 遭受打擊1.喪親與母語(1920-1943)2.奧斯維辛之后的賦格曲(1944-1945)3.荒野歌聲(1944-1948)4.流亡中的“德語”作家(1948-1953)5.欲說是,先說否(1953-1954)6.不肯愈合的文字(1954-1957)7.穿過記憶的獨一語言(1958)8.你自己的另一種聲音(1958-1959)9.忍受痛苦,消除痛苦(1959-1960)10.與天使較力(1961)11.論說東方(1962)12.翻譯的對拉法(1961-1963)下部 現(xiàn)實13.蝕刻與煉金術(1963-1965)14.寄望希伯來語(1965-1967)15.流放中的預言(1967)16.重返母語(1968-1969)17.為耶路撒冷命名(1969)18.就終極事務的發(fā)問(1970)
章節(jié)摘錄
1 失喪與母語(1920—1943)保羅·策蘭原名保羅·安切爾,戰(zhàn)后改為現(xiàn)在這個名字。我們目前能夠找到的、由他書寫的最早文字,是他寫給姨媽的一封信。信的開頭照例是慣有的自責口吻“首先,請原諒我許久沒有給您寫信,而且,我還說不出什么理由”。信是1934年1月他在成年儀式過后兩個月寫的。在他的童年時期,明娜姨媽和安切爾一家住在一起,不久前她剛剛移民到了巴勒斯坦?!癝o pardonnez-moi,please!”(“請原諒我!”)這是他接下來寫的話,表現(xiàn)出他對從小便會的德語以外的其他語言的興趣。他接著說,“按道理”,他應該在班上排第一而不是第二名。為了說明如何不走運,他(用帶有嘲諷意味的、就事論事的措辭一本正經地)自夸說,他“屬于閃族人的猶太分支……是啊,至于我們學校的反猶太思潮,我可以就此寫一部300頁的大部頭”。他告訴姨媽說。他現(xiàn)在本沒有時間給她寫信的,但是“今天我不能去學校,因為昨天我在冰上滑倒了,還很聰明地摔傷了屁股”。在這封信的末尾,他詢問姨媽是否學會了當?shù)卣Z言:“當?shù)卦拰W得怎么樣了?。磕阒v英語嗎?也講希伯來語嗎?”那個用來表示他受傷的“屁股”的兒童用語popo,與他對種族歧視暗語一“閃族人中的猶太分支”——相當敏銳的辨別能力放在一起顯得十分古怪。那雙敏感的耳朵讓他在希特勒12年的“帝國”統(tǒng)治之后,再也沒有在作品中用到“rasse”(“種族”)一詞。從保羅1943年的信件可以看出,國內迫害活動的開始,恰巧與姨媽前往巴勒斯坦的事同時發(fā)生。由于保羅準備寫“300頁的大部頭”,語氣十分逗人,隱微的緊張感一時顯得無所謂,但是,由于策蘭在災難期間和之后一直將在歐洲生活,這一層緊張感將一直伴隨他。一個13歲的孩子會用法語說“請原諒”,并從中得到樂趣,這份樂趣后來就成為一個流亡者選擇在巴黎定居的因由。他就從未學過的一門語言大膽嘗試,“speak-you English?(你講英語嗎)”最終導致他日后放手翻譯莎士比亞和艾米莉·狄金森的詩作。書信末尾的問題“und hebraisch?(也講希伯來語嗎?)”道出他的疑惑:一個奧斯曼帝國的猶太人如何能夠拋棄德語而改說希伯來語,如何能從母語過渡到一門宗教語言?保羅·安切爾的母語與母親不無關系。她通過日常談話、介紹古典作家、講童話故事和唱兒歌讓兒子學會德語。保羅后來回憶起當時學會的一首歌:“那首一直是母性的、夏日的、亮一/血的金龜子之歌,就在/何等崎嶇、寒冷而嚴酷的/音節(jié)邊緣上”。保羅保留了母親的一張照片,那時她大約21歲。照片中的她五官飽滿、柔和,顯露溫情地凝視,頭上戴一頂松軟帽子,戴著羊皮手套的手輕放在一本書上。那本書多半是當時的攝影師常用的一種道具,供顧客隨意選用。照片里的那本書符合我們知道的有關弗里茜·施拉格的一些情況“她特別喜歡德國古典文學,在后來的許多年里,她和兒子競相引用所喜歡的那些作家的話”。在照片的背面,策蘭寫到:“媽媽,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攝于波希米亞”。根據(jù)字跡以及他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回顧,照片上的題字日期應該是在二戰(zhàn)之后,而到了二戰(zhàn),猶太人再無避難之所了。1915年前后,還未結婚的弗里茜·施拉格隨家人向西逃到了波希米亞——“你母親生活了3年的逃亡地,它四處游蕩,就像語言”。策蘭的祖父母也從俄國人那兒逃了出來,而他們的兒子利奧·安切爾正在奧地利軍隊中服役并且受了傷。雙方家庭都是從維也納東邊500英里的加利西亞和布科維納來的,當時屬于哈布斯堡王朝。是在“最東邊”,策蘭特別強調說。策蘭知道他的祖先都是信教的猶太人:母親的祖父是虔誠的哈西德派信徒,曾經去巴勒斯坦的薩費德朝圣。他自己的祖父是講經的拉比。策蘭的母親出生在薩達哥拉,一個靠近布科維納首府切爾諾維茲的哈西德派活動中心,有一次他滿懷贊許地提到說,他的曾祖母來自克爾羅埃特家庭,即“圣經信徒”。他稱自己為“哈布斯堡王朝的遺腹子”,屬于高貴德皇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子民,即便他是該王朝于1918覆滅后兩年才出生的,而且布科維納也于該王朝滅亡的當年轉讓給了羅馬尼亞。弗朗茲·約瑟夫的王國對猶太人是寬大的,在保羅自己的家中,猶太文化與奧地利-日耳曼文化混合在一起,大家時常各執(zhí)一詞,幾方的說法既都有可能,又都無法確定,這種情況在其他類似的無數(shù)小布爾喬亞家庭里比比皆是。策蘭1920年代到30年代的童年,是在多種語言混雜的環(huán)境下度過的。在布科維納,有說烏克蘭語的,羅馬尼亞語的,德語的,斯瓦比亞語的,意第緒語的,還有些人說其他語言和方言。1920年11月23號,保羅出生在切爾諾維茲,那里的10萬居民中有近一半是猶太人,他們管那地方叫“小維也納”。在家里,保羅說著德語長大,在學校,他學會說流利的羅馬尼亞語。他還懂得一點點意第緒語,在戰(zhàn)爭開始之前,他還像那些講標準德語的人一樣對意第緒語懷有輕視。但據(jù)他的一個同學回憶,當一個屬于法西斯鐵血衛(wèi)兵的老師稱意第緒語是一門愚蠢的語言時,保羅反駁說,就連莎士比亞的作品也被譯成了意第緒語!他還經常背誦切爾諾維茲一位意第緒語作家寫的寓言故事。多年后,策蘭回憶他“與詩歌的第一次邂逅”,他對此事的回憶透露很多信息:“當時我六歲,已經能夠背誦席勒的‘鐘聲之歌”?!罢l知道我的背誦給聽眾留下的印象,是否透露后來將會發(fā)生的事情呢?”對于一個沿著正統(tǒng)猶太教軌道生活的孩子來說,能夠做到充分了解一個德語作家,毋庸置疑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但是,策蘭認為背誦給他帶來強大沖擊,這說明他的內心深處有一個作家所具備的最深刻的沖動,就是有人傾聽的需要和與他人溝通的渴望。毋庸置疑,他的母語(Muttersprache)——德語,才是策蘭所擅長的。他父親強調兒子的猶太式教育,而他母親卻認為“德語更加重要”,她花費一輩子的精力保證兒子一定要講文雅純正的德語,要與人們在切爾諾維茲講的那種不純正的德語保持距離?!霸诩依镂覀冎徽f標準德語”,策蘭曾說。“方言對于我來說——很不幸——一直都是要與之保持距離的東西。”一位校友回憶說,“我們并沒有自然語言。說一口流利的德語是一件必須完成的事。你能做到,但并非不費力氣便能做到”。編織在策蘭詩中的對于母親的回憶,將她與muttersprach(母語)聯(lián)系在了一起:“母字引領我”他常說。相對而言,策蘭父親在他詩歌中的完全缺席,似乎反映了他們彼此疏遠且不易相處的關系。利奧·安切爾在正統(tǒng)猶太教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有強烈的猶太復國主義信念。保羅作為惟一的兒子,感受到了這些背景對他的壓力。6歲時,他從一個自由的德語小學轉學到了一所希伯來語小學,叫薩法赫·伊夫里亞小學。這所學校早期鼓勵猶太人融入奧地利一日耳曼文化,后來受到“猶太社會主義者同盟”強調的意第緒文化的影響。從1927至1930年,保羅在這所學校里度過3年時間,那里大規(guī)模地進行猶太復國主義和希伯來語教育。事實上,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的主席,凱姆·魏茨曼在1927年的l2月來到了切爾諾維茲,發(fā)表了一篇鼓動人心的演講,并到訪薩法赫·伊夫里亞小學。在那里,他“顯然對所見所聞留下了深刻印象”??墒牵A_-安切爾卻不像他那么愉快地受到感動。1930年,他進了一所國立學校,但仍然要跟從家鄉(xiāng)請來的一位指導老師繼續(xù)學習希伯來吾一有時甚至在圣誕節(jié)假期里也要學,這是他在給維也納的一位姨媽寫信時提到的。后來證實,在他去學校學習羅馬尼亞語以前,已經(充滿憤恨地)通曉希伯來語了。如果說保羅僅僅將世俗的德語與母親聯(lián)系在一起,將希伯來語與父親聯(lián)系在一起,那就是在曲解他們這個中歐中產階級猶太家庭的策動力。家庭安息日禮拜分別以德語和希伯來語由父母一同進行。然而,在成長過程中,他還是厭惡學究氣的父親而與母親更加親密。策蘭在這方面與一些其他的歐洲猶太作家很相似。如普魯斯特。如弗洛伊德,這個人的父親喚起俄狄浦斯本能。如馬丁·布伯,他從3歲起便明顯感覺到母愛的缺失。如奧斯普·曼杰爾斯塔姆,他清楚地記得作為商人的父親滿口“亂七八糟的猶太教”,而母親鏗鏘有力的俄語卻明顯不同。更為重要的是還有弗朗茨·卡夫卡。的確,策蘭有一次對一位朋友說,在猶太人的家庭里,卡夫卡那種怨天尤人的《致他父親的信》,必須反復書寫。
編輯推薦
《保羅·策蘭傳》:一個背負奧斯維辛尋找耶路撒冷的詩人,單憑任何一個側面都不足以解說這位詩人——他是天生的,更是后天選擇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