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箔

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管秋惠,梁白泉  頁數(shù):135  

前言

《江蘇文化叢書·風物系列》終于和廣大讀者見面了,這是江蘇建設文化強省、實施文化傳承展示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該系列計有《江蘇名鎮(zhèn)》、《江蘇名園》、《江蘇名宅》、《江蘇名剎》、《江蘇名街》、《江蘇名店》、《南京云錦》、《南京金箔》、《蘇州刺繡》、《蘇州桃花塢年畫》、《揚州漆器》、《宜興紫砂》十二種,基本囊括了江蘇物質(zhì)和精神文化比較有代表性的各個方面。何謂風物,六朝時期的大詩人陶淵明在《游斜川》詩序中說:“天氣澄和,風物閑美?!币灾卢F(xiàn)在的不少辭書仍然在將“風物”作“風光”與“景物”解,這當然是不夠全面的。唐宋以降,風物又加入了風俗與物產(chǎn)的內(nèi)涵,如《通典》、《太平御覽》等大型類書無不將風俗物產(chǎn)列入到“風物”的類別中。明清以后,“風物”的概念愈加寬泛,舉凡風光、民俗、方言、物產(chǎn)、古跡、軼聞等,無不納入到“風物”的范疇中。至如毛澤東《和柳亞子先生》詩中有“牢騷太甚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句,則泛指社會上各類事物以及諸色人等的心態(tài),這當然是更加自由而近乎浪漫的表述了。作為自然景觀與文化積淀的風物,往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對風物的研究,離不開對特定地域、特定群體的生存環(huán)境、生活形態(tài)與生產(chǎn)方式的考察,此正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江蘇地處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自古風物清嘉,秀麗宜人。境內(nèi)傍江臨海,平原遼闊,江河湖泊密布,東海、長江、太湖、洪澤湖在此匯集,蘇北沿海海景壯觀,蘇南水鄉(xiāng)風景婉約。江蘇風景兼江湖河海之美,長江橫穿東西,江面遼闊,一瀉千里。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連云港海闊天空,太湖煙波浩瀚,洪澤湖碧波萬頃。以著名詩人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王安石為代表的歷代詩人,在江蘇留下了許多謳歌山川秀美的不朽詩篇。江蘇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我國文化遺產(chǎn)資源十分豐厚的省份之一。千百年來,江蘇人民依靠智慧和力量,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為我們留下了像徐州楚王墓群、南朝陵墓石刻、蘇州古典園林、明孝陵與明城墻這樣聞名遐邇的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而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蘇州刺繡和桃花塢年畫、南京的云錦和金箔、無錫惠山泥人、揚州的漆器和雕版印刷、南通風箏和藍印花布、宜興紫砂、常州梳篦、蘇州和揚州的盆景,以及素有“百戲之本”美譽的昆曲等,都是江蘇風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建國六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文化呈現(xiàn)出大發(fā)展大繁榮的生動局面,江蘇文化建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6年,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文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江蘇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的目標,努力實現(xiàn)文化事業(yè)強、文化產(chǎn)業(yè)強和文化人才隊伍強,使江蘇文化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幾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文化戰(zhàn)線辛勤耕耘、奮力拼搏,取得了豐碩成果。全省文化事業(yè)全面繁榮,優(yōu)秀文藝作品和文化人才不斷涌現(xiàn),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文化遺產(chǎn)保護成效顯著;文化產(chǎn)業(yè)加快發(fā)展,龍頭文化企業(yè)迅速崛起,全省文化實力明顯增長?!督K文化叢書·風物系列》的出版,是我省文化建設的又一個喜人收獲,期望它會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文化自豪感和認同感,增進我們熱愛家鄉(xiāng)的自覺意識,為江蘇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內(nèi)容概要

《江蘇文化叢書·風物系列》終于和廣大讀者見面了,這是江蘇建設文化強省、實施文化傳承展示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該系列計有《江蘇名鎮(zhèn)》、《江蘇名園》、《江蘇名宅》、《江蘇名剎》、《江蘇名街》、《江蘇名店》、《南京云錦》、《南京金箔》、《蘇州刺繡》、《蘇州桃花塢年畫》、《揚州漆器》、《宜興紫砂》十二種,基本囊括了江蘇物質(zhì)和精神文化比較有代表性的各個方面。本書是其中的《南京金箔》。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保持了傳統(tǒng)的冶煉、打制等多種技藝,舊時老藝人將金箔業(yè)分為五行,為拍葉、裝沾、打箔、出起、切箔。經(jīng)過前人的總結,當代南京金箔業(yè)將金箔鍛制過程歸納為十二道工序,這一過程神奇微妙,使金塊變?yōu)楸∪缦s翼的金箔,體現(xiàn)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與智慧,是中國民間工藝的一絕。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從黃金說起第二章  回眸昔日金箔余輝  一、與文明古國相伴  二、青銅時代的嬌子  三、神州古代藝海拾金  四、詩文故事話金箔第三章  歷史上金箔的運用  一、元代以前金箔在服飾上的運用  二、金箔在漆器上的運用  三、金箔在建筑裝飾上的運用  四、金箔的藥用第四章  南京金箔的歷史痕跡  一、六朝時期  二、隋唐宋時期  三、蒙元時期  四、明朝時期  五、清朝時期(上)——江寧織造所在地織金妝花錦中魁  六、清朝時期(下)——天王愛彩畫宮殿多用金  七、民國時期金箔業(yè)的蕭條  八、南京等地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的南京金箔、金線第五章  建國以來的南京金箔業(yè)  一、合作社時期  二、“文革”時期  三、改革開放萬物復蘇金箔發(fā)展金線遇挫  四、南京金箔鍛制技藝的申報  五、南京金箔鍛制技藝傳承與發(fā)展高層論壇  六、南京金箔鍛制技藝傳承人第六章  薄如蟬翼輕于塵——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一、黃金配比、化金條、拍葉、做捻子、落金開子  二、沾金捻子、打金開子、裝開子、炕炕  三、打了戲  四、明清著作對打箔的記述  五、神奇的烏金紙  六、出具與切金箔  七、金箔的品種與規(guī)格  八、機器打箔與全自動打箔  附:詩文話南京金箔第七章  南京金箔工藝的運用  一、佛寺廟宇貼金  二、建筑上的貼飾金箔  三、金箔與漆藝  四、金箔與金線  五、金箔的藥用、食用及在化妝品、電子工業(yè)中的使用  六、新工藝金箔畫及系列工藝品  七、金箔與剪紙  八、灑金折扇與金花箋  九、金箔在古徽墨中的運用  十、金箔的現(xiàn)代裝飾工藝  十一、其他金屬箔的運用第八章  南京金箔貼飾工藝  一、傳統(tǒng)貼金技藝  二、現(xiàn)代貼金技藝  三、鎏金與掃金  四、《天工開物》對貼金的記述  五、為香港回歸貼飾紫荊花  六、為奧運村等場館貼飾金箔第九章  千絲萬縷見神工——南京傳統(tǒng)真金線的制作技藝  一、做膠——白土紅土牛骨膠舂粉慢攪尋開竅  二、打紙——換面換錘輪番打堅韌基紙始出來  三、褙金、擔金、砑金、熏金——可恨年年壓金線  四、切金——“馳馬躥蹄”硬把工  五、搓金線——粗紗細紗纏金皮刺繡織造兩相宜第十章  南京傳統(tǒng)真金線工藝的運用  一、用金銀燦若云霞“金寶地”瑰麗燦爛——金線在云錦上的運用  二、通經(jīng)斷緯緙絲魂入金方有緙金法——金線在緙絲工藝中的運用  三、戲服喜用金銀線民族服飾巧刺繡——金線在劇裝和少數(shù)民族服裝上的運用  四、皇家專利金銀線庶民若用受制裁——明初朝廷對民間禁用金線第十一章  詩文故事中的南京金箔金線  一、金箔的傳說  二、葛仙翁方山顯靈的傳說  三、步步生蓮花  四、杜秋娘作詩《金縷衣》  五、從金線在云錦上的運用看“錦上添花”  六、周暉由金箔技藝發(fā)感慨  七、《紅樓夢》中的織金織物  八、金邊牡丹的傳說  附:南京金箔與歷史上漳州、蘇州金箔金線業(yè)的比較第十二章  南京金箔制作廠家  一、南京金線金箔總廠  二、金陵金箔公司  附:南京中國金箔藝術館  三、寶玉金箔有限公司  四、中國金箔城  五、雨后春筍般的金箔新企業(yè)  六、南京金箔業(yè)、金箔工藝企業(yè)(含個體)一覽表第十三章  南京金箔工藝廠家  一、南京祥龍貼金工藝有限公司  二、南京九鼎金箔工藝有限公司  三、南京金順貼金工藝有限公司  附:世界著名金箔產(chǎn)地側(cè)記主要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金屋藏嬌  “金屋藏嬌”這一典故出自漢班固《漢武故事》。漢武帝小時候很喜愛表妹阿嬌,說如能得到阿嬌做婦,要用黃金作屋讓她住。后人遂用“金屋藏嬌、金屋貯嬌、藏嬌、貯嬌、阿嬌住金屋”等寫新娶嬌妻美妾,極其寵愛而禁于深宮幽室。用“黃金屋、金屋”等指極其華麗的宮室,多指美女居所。對于“金屋藏嬌”中“金屋”的理解,有人特別是金箔業(yè)內(nèi)的人士認為應該是指用金箔貼成的房屋更為容易接受,用黃金作屋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好在漢代金箔已廣泛使用。李白《怨情》詩:“請看陳后黃金屋,寂寂珠簾生網(wǎng)絲。”自居易《續(xù)古詩十首》之五:“歲暮望漢宮,誰在黃金屋。”李商隱《無題》詩:“黃金堪作屋,何不作重樓?”李賀《上云樂》詩:“三千宮女列金屋,五十弦瑟海上聞?!惫沤穸嗌倜叶加眠^這個典故,不知道他們是如何理解“黃金屋”的意思?為人作嫁  “為人作嫁”是出自唐代的一個典故,比喻徒然為別人忙碌?!盀槿俗骷蕖背鲎蕴瞥娙饲仨w玉的《貧女》詩:“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diào),共憐時世儉風流。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唐代就有做金線的,“壓金”同流傳在南京今天的“砑金”或者“椏金”(圖011),無論是從語言發(fā)音上還是從詞意的理解上都是差不多的?!绊冀稹笔怯庙贾閴涸诮鸺埳蟻砘赝颇ィ瑢⒅樽由系墓鈷佋诮鸺埳?,由于砑桿上還墜一個沉甸甸的石砣,故而操作起來是很費力氣的,是一個苦活,無怪乎被秦韜玉感嘆為“苦恨年年壓金線”。試想一個貧女自己沒有錢為自己置備嫁衣,卻年年替人家制作金線縫制嫁衣,真是令人傷感、同情的。狩野永德創(chuàng)立的屏風畫善以金箔作地  早在日本平安時期,僧人空海制作曼荼羅佛畫,在紫色緞子上用金銀泥線描制作出《兩部大曼荼羅》彩色畫。到了11世紀平安時代中期,和風佛畫成熟,有一幅名為《釋迦金棺出現(xiàn)圖》,該畫通過多種色彩,描繪出豐滿的佛容和披皺褶袈裟的佛身,展現(xiàn)了一種立體感,同時加上裝飾性的要素和傳統(tǒng)的截金(用金箔截成)紋樣,創(chuàng)造出純粹的東方古典樣式。而安土桃山時代(794—1192年),由狩野永德創(chuàng)立屏風畫、隔扇壁畫也重視金箔的運用,大多直接用金色作底色,如狩野永德繪制的屏風畫《洛中洛外圖》(圖012)、八條宮家的屏風畫《檜圖》以及屏風畫《唐獅子圖》,畫中的地面或云彩都敷以金箔,這種大幅金碧濃彩畫的特征,充分發(fā)揮了力量感和豪華的裝飾性。信長營造安土城的7層天守閣時,還令狩野永德繪制富麗堂皇的裝飾性壁畫,題材以花鳥為主,配有山水,還有中國故事人物,永德率全家全身心投入,嘔心瀝血,前后花了5年時間才完成。該作品金色作底,繪以濃彩,金碧輝煌。有人稱贊該裝飾畫日:“御繪所上上下下都是金?!倍砹_斯人“純金”做屋頂  相傳俄羅斯人自古就喜歡用金箔裝飾物品,多用于內(nèi)部裝潢和建筑物的門面。有一年,蒙古金帳汗國軍隊的首領看見俄羅斯人的屋頂金光燦燦,就認為這些屋頂都是用純金做成的。1812年,拿破侖進攻莫斯科時,有些士兵看見金光燦燦的屋頂建筑,心中為之一震,有個士兵企圖取下教堂上圖案精美、發(fā)出金光的“尼古拉大十字架”,一斧子砍下去后,隨之也擊碎了士兵們的黃金美夢,原來那十字架上僅有一層薄薄的金箔。唐詩中的金線  華麗的詞章中常會出現(xiàn)“金銀”的字眼,而在詩歌鼎盛的唐代,形容服飾的華美,往往少不了“金線”的運用。杜甫《麗人行》詩:“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蹙金”,按照《辭海》的解釋:用拈緊的金線刺繡,使刺繡品的紋路縐縮起來,又名拈金。杜甫的這句詩是說用金線繡出孔雀、用銀線繡出麒麟來,這里杜甫用金銀線繡出的華麗衣飾來形容楊貴妃衣著的奢華。王建《宮詞》詩:“看著中元齋日到,自盤金線繡真容?!崩钌屉[《無題》詩:“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繡芙蓉?!鼻耙痪渲傅氖菭T光半照在繡金翡翠的衾被上,從李商隱的詩句中可見被上翡翠圖案是用金線繡成的。李商隱還有一首《為有》詩:“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苯瘕敚赋嫌媒鹁€所繡的龜形,《舊唐書·輿服志》記載:“天授元年,改內(nèi)外所佩魚,并作龜,三品以上龜袋用金飾。”從以上唐詩中可看出,唐代是盛行金線用在服飾上的。

后記

我是從文學創(chuàng)作開始走進寫作之路的。多少年來,我沒有寫出能打動作者的作品,想不到我奉獻給社會的第一本書竟是屬于說明文文體的小冊子,但我并不因此而低看它,我相信若干年后,這本書仍能保持它的信息量,至少說它反映了特定時期“南京金箔”的狀況。首先我要感謝李寶祥先生,這本書里的許多信息都來自李先生。近幾年來,我養(yǎng)成了個習慣,每一次與他的交往過程,都留心記錄他無意中流露出的與金箔有關的信息,正是這些信息充實了我這本小冊子的內(nèi)容。李先生從事金箔業(yè)近四十年了,他是學技術出身的,無論是金箔的鍛制技藝、真金線制作,包括當代烏金紙的制作,還是國內(nèi)外金箔業(yè)的狀況,他都爛熟于胸,可以說,就“南京金箔”而言,他是最有發(fā)言權的人;其次我要感謝南京金箔金線業(yè)的一批老藝人:李興錦,我童年時代的鄰居,當年的供銷科長,他有滿腹說不盡的關于南京金線金箔的話題,雖然他不曾親手參與過金線金箔的制作,卻能將每道技藝過程、技術要領以及金線金箔的運用解釋得詳詳細細,能具體到任何一個細節(jié),他一次次不厭其煩地為我介紹、解釋金箔金線知識,我有一種直覺,他就是一部金箔金線的“活字典”!要知道這些知識是藝人們口授心傳的,在任何典籍里也查詢不到,因而是彌足珍貴的。李興旺、武廷奎、沈梓源、熊懷娣、正是他們的演示和口授進一步成就了我這本書中的關于金箔金線手工制作技藝的篇章,特別是那些今天已被機器替代而老藝人們尚能說得清的手工技藝,如果今天再不把它記錄下來,那將會成為一樁憾事,一樁永遠也彌補不了的憾事,因為在整個封建社會,手工技藝被視為“末技”,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對金箔鍛制技藝的描述也只有一、二頁紙的篇幅,清代迮朗對金箔的記述,從份量上看與宋應星相比是旗鼓相當?shù)模驗榇?,我覺得這一點正是我這本書的最大收獲,我慶幸這批老藝人還健在,更慶幸趕上了國家重視非遺保護的好時代;再其次我要感謝南京金箔集團寶玉公司的蔡敏女士,早在2004年她就接待了我的去訪,為我提供了一些金箔運用方面的資料,他們的金箔藝術館讓我大開眼界,南京金線金箔廠的高級工程師張文娟女士、攝影家劉蘇華先生為本書提供了大量圖片,在此一并表示謝意!唯一感到遺憾的是這本書對南京金箔的起源或者說源流,交代的還不夠,我從民間一些老人的口里只能得到一些傳說和清末的情況,傳說顯然是缺乏科學的依據(jù),清末以前的情況就很模糊了,在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中流行一個“從哪里來”的命題,顯然,這本書對這疑問回答的似乎不夠充分,這也是是書不足之處。在我接受省人民出版社寫作《南京金箔》任務時,只給兩個月時間,而此時正遇南圖搬遷新館,不要說古籍部了,閉架書也不對外開放,我想從古籍堆里尋出點史料哪怕是一鱗半爪,也成了泡影。鑒于此,我將在今后的讀書過程中繼續(xù)關注南京金箔的昨天,希望能有機會彌補這本書的不足,更希望以此書為引玉之磚石,聆聽各方專家的賜教。就在這本書即將付印之際,我又看到一個關于南京有金礦開采的報道,我聯(lián)想到本書曾提到“南京是個不產(chǎn)黃金的地域”,看來這一說是不能成立的,我想應該把它改過來。本書的總編建議我在后記里提一下,我采納了他的建議。其實我有個在南京銀礦退休的朋友,他早就跟我說過,南京銀礦每年也有幾十斤黃金的開采,我總覺得這幾十斤跟南京其他豐富的礦藏相比算不上什么,便把它忽略了。這次的報道是說南京江寧的銅井有一個江蘇最大的金礦,我想到有人說過:南京與黃金的關系有三個,一是享有盛譽的南京金箔,二是將金線運用到織造里的云錦,三是同樣享有盛譽的南京金銀細作,看來還應該再增加一點,即南京也有金礦。最后有一點我必須要在這里說明的是:由于本書編輯出版時間緊迫,加之對圖片數(shù)量的要求之多,在錄用近170幅圖片中,有幾幅可能并非是提供圖片的朋友親拍,恕未能與攝影者取得聯(lián)系,萬望能夠予以鑒諒,盼有關人士能主動與編者聯(lián)系,以補上我的謝忱。管秋惠 2008年11月寫于南京麒麟門外錦繡湖畔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南京金箔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自打最近從當當網(wǎng)購書以來,非常開心,感覺這些書都不錯,向{南京金箔}一書,從古到今,從國外到國內(nèi),把金箔的來由,用法,包括在南京的廠家等等,建議裝飾或古建筑貼金方面的朋友去看看.
  •   “金箔”知道這個東西的人很多,但能寫書的人不多,因為內(nèi)容太專業(yè)了!書里的內(nèi)容豐富,講的明白透徹,本人認為很值!看完了這本書發(fā)現(xiàn)這是一套新出版的叢書,這一套叢書體現(xiàn)了一種傳統(tǒng)古典文化,從選材命題上不錯,有機會買來閱讀,增長自己的知識!
  •   好書出自當當網(wǎng)!
  •   對南京金箔技藝和歷史的簡單介紹。圖片有重復的,不過紙張質(zhì)量挺好的,印刷也比較精美。信息量一般。感覺性價比不是很高。作為資料的話,買一本留著也可以。只是感興趣的話,可以先借著看看再說。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