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1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皖 頁數(shù):370
Tag標簽:無
前言
前言 民謠總論 歐洲民歌小引 英國民謠 凱爾特民謠 美國民謠 迪倫之后 ——美國民謠的下半葉 加拿大民謠 鄉(xiāng)村音樂總論 酒吧音樂 鄉(xiāng)村音樂的三次融合 詩歌與吟唱 布魯斯總論 鄉(xiāng)村布魯斯 城市布魯斯 英國布魯斯 布魯斯復興 拉美民歌小引 牙買加雷吉 雷吉擴散 巴西聲樂和芭莎諾娃 絮語:音樂世界化的早期線索 后語 民歌譜系 流行音樂起源于民歌。現(xiàn)在的流行音樂。依然是民歌——工業(yè)時代的民歌。經(jīng)過兩個世紀的變遷,瓦特的蒸汽機載著歷史飛馳。人們不再站在鄰居的屋檐之下,不再站在寂靜的田野里.不再行于天地間走在大地上。面對高山、深谷和白云,用喉管涌出他們心中的激流。轉(zhuǎn)眼之間。他們的周圍已是一片鋼筋水泥的叢林,是機器、人群和汽車噪音,是一層層點式線式格子式的居室。把人類子民堆積到一處。正像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將晶體管堆積到一處一樣。人們喪失了天地。同時也喪失了自然放歌的力量。他們在狹窄的空間中生存,他們的喉管變得細小。他們的歌聲不再被天地聽見。連接聲音的也不再是廣闊的空氣。不再是虔誠的口和敏感的耳朵。正像這個世界有很多很多的電很多很多的制品很多很多的加工一樣。歌聲變成了電波。歌聲變成了制品。歌聲進入了我們?nèi)巳硕加械臋C器.歌聲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恰如它應(yīng)該具有的樣子——符合這城市整體的樣子——在工業(yè)中一首首產(chǎn)生。又在工業(yè)中一首首流轉(zhuǎn)、淹沒?! 「枳钤缇褪钦Z言。由于情緒的激動,由于內(nèi)心的顫抖,聲調(diào)和節(jié)奏扭曲了、升華了。于是變成了歌。歌是語言的激情形式,語言是歌的家,也是音樂的家。西方音樂能夠從記譜中辨認的最早傳統(tǒng)——格里高利圣詠,它的節(jié)奏是不可計量的,速度也是隨意的。就如同說話一樣,節(jié)奏跟隨著歌詞的自然重音而漸次發(fā)生:旋律則是由兩個、三個或四個音構(gòu)成的短小片斷串織而成,音域一般不超過八度。在中國,有多少地方方言就有多少地方戲。地方戲的旋律。正是地方語調(diào)的擴展,一切一如英美民謠是對英語語調(diào)的擴展一樣。中國音樂的特色音階是五音,中國大部分地區(qū)的語言是五個聲調(diào)。我不知道這里面是不是存在著一種必然。 這些自然形成的旋律、節(jié)奏、音樂傳統(tǒng),慢慢流傳下來,慢慢有一些定型,慢慢又隨著周遭世界的變化。而有了一些轉(zhuǎn)變,有了一些延續(xù)和發(fā)展?! ∶窀枋且粋€核心。它這樣發(fā)展著。進入了學院音樂。進入了流行歌曲,迤邐著。改換著?! 睹裰{流域》這本書。便寄托著我們這樣的期望——雖然這工作剛剛開始。還僅僅是個雛形,在它的前面還有很多路要走——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給它取了個副題,叫做“流行音樂的起源與演變之一”。我們期望用這“ 之一”。同將來待寫的文字一起,整體地看待流行音樂的整體運動形態(tài)及基本精神。它的歷時性、共時性。它的不斷的變和長久的不變。把握了它,我們或許就能看到一條清晰的、不間斷的音樂延綿和變化的軌跡。而不被畫地為牢地限制在幾個無法往來的狹窄空間里坐井觀天。我們認為,流行音樂確實有一個恒在的內(nèi)核,我們期望揭示這個內(nèi)核。最起碼應(yīng)該為揭示這個內(nèi)核提供若干線索。寫“起源和演變”。就是為了有一天能簡單清楚地描述這整個一部人類的歌唱史?! ∮捎谀芰τ邢蕖_@種期望有時成了一廂情愿。有時因為接近不了核心,我們只能理一個大致的脈絡(luò),分幾個堆兒,劃幾個大致的分野。而將同一類音樂歸集一處。在音樂的歷史中。起初可能是區(qū)域音樂的研究,然后可能是民間音樂在現(xiàn)代的轉(zhuǎn)型;確實。人類歷史的世界化進程,正使這些過去遠隔千里的音樂以最快的速度集結(jié)和融合起來。最后的結(jié)局,將是一部整體音樂史的誕生。我們深信它的存在。雖然至今整個人類也還沒有一星半點的整體音樂史研究貢獻出來。而我們所謂的音樂的恒變軌跡。將不光是一部民間音樂的世界史。也不光是一部學院音樂的古今通史——像很多古典音樂史所呈現(xiàn)的那樣。我們所奢望的。是一部完整的聲音藝術(shù)的通史,它內(nèi)在的恒久的變與不變。就像千萬條河流涌向大海,它們不是互不相干的流動。也不是無序的流動,因為大海,一切都有了方向,有了秩序。我們認為。音樂的運動,也是一個整體的運動?! 〉@本書并未呈現(xiàn)。它的卑微,甚至不能叫添磚加瓦。我們所做的,依然和整體音樂史并無關(guān)聯(lián)。那是一個過于遙遠的目標。并不是我輩之天生殘缺者所能擔負的。之所以寫在這里。不是炫耀。也不是自我標榜。而是一個備忘,一個遼遠的呼喚。
內(nèi)容概要
在新版《民謠滾域》中,作者做了大量“看起來是瑣碎的、細小的、沒有意義的工作:為每一個人名、隊名、唱片名、歌名、音樂名尋找準確的、可信的或者通行的譯名;為每一處語焉不詳?shù)奈淖直M可能提供注解;為每一個重要的出場者盡可能標明其存在、活動與活躍的時間;為每一個可懷疑的細節(jié)尋找反證或旁證”。作者還為新版選配了600多百幅精彩圖片,并力求讓讀者“只看圖片,也能獲得一種把握。
作者簡介
.
書籍目錄
前言 民謠總論 歐洲民歌小引 英國民謠 凱爾特民謠 美國民謠 迪倫之后 ——美國民謠的下半葉 加拿大民謠 鄉(xiāng)村音樂總論 酒吧音樂 鄉(xiāng)村音樂的三次融合 詩歌與吟唱 布魯斯總論 鄉(xiāng)村布魯斯 城市布魯斯 英國布魯斯 布魯斯復興 拉美民歌小引 牙買加雷吉 雷吉擴散 巴西聲樂和芭莎諾娃 絮語:音樂世界化的早期線索 后語 民歌譜系
章節(jié)摘錄
前面說了,我們今天在這里談?wù)摰氖橇餍幸魳分械拿裰{傳統(tǒng),這個傳統(tǒng)因為英美流行音樂的國際化,已經(jīng)被習慣性地界定在歐美,尤其是美、英兩國。上面文字的諸多方面,都是以美國為中心展開的,同時略及英國,這是極狹隘的。其實,縱然是談?wù)摢M義的民謠,即以英倫傳統(tǒng)民謠為本原、以美國民謠為主要參照文本,我們的視界依然可以略略擴大,比如,以地域的不同看待狹義民謠的多種形態(tài)。由于歐美音樂的同源性,這些不同形態(tài)在深層暗暗相通,同時又各有發(fā)展,各具異相。 愛爾蘭民謠,20世紀最顯赫的代表人物是范·莫里森(Van Morrison)。愛爾蘭民謠的核心是凱爾特民謠(Celt Folk),該傳統(tǒng)在相對封閉、隔絕的環(huán)境中保存相當完整。范·莫里森是在美國“歌手兼作者”的風潮中脫穎而出的,并將“歌手兼作者”的地盤迅速擴大。無論在詞曲現(xiàn)實性和批判性的擴展方面,還是音樂融通根源民謠、布魯斯和爵士樂方面,范·莫里森均曾做出極為重要的探索。到了70年代末,以凱爾特民謠遼遠深厚的民族格調(diào)為特色,愛爾蘭歌手在世界范圍內(nèi)刮起了一股持續(xù)不退的愛爾蘭高熱,閃爍其間的明星包括u2、希尼·奧康娜(sinead Oonnor)、恩雅(Enya)和“家族”樂團(Clannad)、“小紅莓”(the cranberres)、瑪麗·布萊克(Mary Black)、“地丹南”(De Dannan),以及朋克樂隊“珀格斯”(the Pogues),他們音樂的內(nèi)核均來源于凱爾特民謠?! ∮裰{,今日最佳代表是比利·布拉格(Biuy Bragg),他以繼承菲爾·奧克斯的抗議作風與范·莫里森相提并論。作為一個民謠極端分子、純粹民謠的固持者,比利·布拉格對鮑勃·迪倫向搖滾的轉(zhuǎn)變頗有微辭,而將贊美的花冠加在固守抗議傳統(tǒng)的菲爾·奧克斯頭上。比利·布拉格有一句著名的話:“在60年代后期,十個新鮑勃·迪倫只值一便士,但菲爾·奧克斯只有一個?!薄 〖幽么竺裰{,其主體部分與“歌手兼作者”運動關(guān)系密切。著名的代表有倫納德·科恩(Leonard Cohen)、布魯斯·科克本(Bruce Cockburn)、瓊尼·米切爾(Joni Michell)、尼爾·揚(Neil Young)、“樂隊”(the Band)、薩拉·麥克拉克倫(Sarah McLachlan)。 北歐民謠、東歐民謠乃至南美民謠的一部分,也應(yīng)劃入“狹義民謠”范疇的外圍。北歐民謠有一種清冷、高潔的氣質(zhì),東歐民謠民風濃郁、熱烈而深沉,南美民謠以非洲、西班牙音樂為根基,蕪雜多變?! 15-17
編輯推薦
本書是全面記錄民謠音樂發(fā)展歷史的全景式著作。作者從歐洲民歌開始,繼而涉及了英國民謠、凱爾特民謠、美國民謠、加拿大民謠,拉美民歌,巴西音樂等;又以演變歷史為線索勾勒了鄉(xiāng)村音樂、酒吧音樂、布魯斯、牙買加雷吉、芭莎諾娃等民謠流派。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