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

出版時間:2006-1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杜繼文  頁數(shù):624  
Tag標簽:無  

前言

  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表明,宗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才會產(chǎn)生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人類社會的初期,還不可能產(chǎn)生宗教。從沒有宗教到產(chǎn)生宗教標志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宗教是歷史的產(chǎn)物,它歷史地產(chǎn)生,也將歷史地消亡,它也受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支配?! ∽诮淌巧鐣漠a(chǎn)物,它不能懸空地存在著,它有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宗教也必須生存(傳播)在一定的民族和地區(qū)。宗教的發(fā)展變遷與社會歷史的發(fā)展變遷息息相關(guān),社會歷史變化了,宗教也發(fā)生變化。宗教生活要受社會生活的制約,尤其是政治生活的制約。歷史上有些民族原先共同信仰某一種宗教,由于政治的原因,有的被迫,有的自動改信了另一種宗教,這類實例很多,中國有過,外國也有過。那種認為宗教是永恒不變的說法,是沒有根據(jù)的。認為宗教信仰與民族風俗習慣牢固結(jié)合,永遠不可改變的觀點也是沒有根據(jù)的,宗教信仰與民族風俗習慣有關(guān),但不能等同?! ∽诮檀嬖谟诿褡逯虚g,有全民族信奉同一個宗教的,也有一個民族有多種宗教信仰的。有一個國家只信仰一種宗教的,也有一個國家有多種宗教信仰的。有同一個民族,早先信奉一種宗教,后來又改信了另一種宗教的。在階級對抗的社會里,有的信仰流行于社會上層,有的信仰流行于社會下層。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一部佛教世界通史,以時間為經(jīng),以地區(qū)和國別為緯,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佛教產(chǎn)生、發(fā)展和流傳的歷史。全書所記時限始于佛教產(chǎn)生前的古印度社會狀況,止于近現(xiàn)代佛教在西方的流傳和影響。所記內(nèi)容按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南傳佛教、北傳佛教(包括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展開,廣泛涉及各教派和宗派的教義、經(jīng)籍、人物、僧制、僧職等等,同時兼及佛教的節(jié)日、禮俗、典故、圣地、遺跡、建筑、文學、藝術(shù)等等。在對佛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時,書中還對佛教與政治、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關(guān)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對一些重要史事和重大學術(shù)問題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見解。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佛教的起源與早期的發(fā)展(前6—前1世紀)  第一節(jié)  佛教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jié)  釋迦牟尼與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jié)  早期佛教的分派  第四節(jié)  佛教對質(zhì)外傳播與早期佛教經(jīng)典第二章 佛教大乘和小乘的確立(公元前1世紀—3世紀)   第一節(jié) 大乘思想的醞釀和形成    一、案達羅王朝與斯里蘭卡的大乘思潮    二、大乘佛教在西域的興起   第二節(jié) 犍陀羅和迦濕彌羅的佛教及說一切有部    一、犍陀羅和罽賓的佛教一般    二、說一切有部的哲學體系  第三節(jié) 天竺佛教和龍樹提婆的大乘中觀學    一  天竺佛教概況    二、《般若經(jīng)》類及其思想特點    三、龍樹與提婆    四、中觀思想的基礎(chǔ)結(jié)構(gòu)   第四節(jié) 大乘佛教的一般特征及其與小乘的對立    一、大小乘的稱謂    二、大乘經(jīng)典及其基本特點  第五節(jié) 佛教向中國內(nèi)地的傳播與初傳期的中國佛教    一、佛救向中國內(nèi)地的傳播     二、佛教向交州的傳播    三、初傳期的佛教譯著     第三章 佛教的黃金時代(上)(公元4—6世紀)   第一節(jié) 印度的笈多王朝和佛教的發(fā)展    一、印度社會與文化概況    二、北印佛教    三、中印和東印佛教     四、斯里蘭卡佛教    五、南洋群島諸古國佛    ……第四章  佛教的黃金時代(4—6世紀)(下)第五章  佛教中心的轉(zhuǎn)移(7—10世紀)(上)第六章  佛教中心的轉(zhuǎn)移(7—10世紀)(下)第七章  朝鮮佛教和日本佛教的建立(7—11世紀)第八章  藏傳佛教的再興及其向國內(nèi)外的傳播(11—18世紀)第九章  佛教的消長變化和多元化發(fā)展(11世紀—)(上)第十章  佛教的消長變化和多元化發(fā)展(11世紀—)(下)第十一章  佛教在西方的流傳和影響附錄后記新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王戎、王衍立論,則祖述何晏、王弼,仍主“以無為本”。西晉玄學呈“崇有”與“貴無”兩派并行的態(tài)勢。佛教的小乘“禪數(shù)學”,以“法體實有”論證士族品類等級不滅;大乘“般若學”用空觀否定世俗認識和世俗世界,也是論“有”道“空”,與玄學遙相呼應(yīng)。在這種風氣下,佛教得到長足的發(fā)展。據(jù)《洛陽伽藍記.序》言,“洛陽至晉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法苑珠林》稱,“西晉兩京合寺一百二十所”。其所出佛經(jīng)譯家知名者12人,共譯經(jīng)典《出三藏記集》錄為167部(失譯者不計),《開元錄》勘定為333部。佛教在全國的流布情況,可以據(jù)此推度?! ≡谥С址鸾贪l(fā)展上,皇室貴族中有中山王和河間王,士族官僚中有周嵩和石崇,一批名僧因為結(jié)納了這類貴族官僚,開始上升為清談的名士,諸如支孝龍、劉元真、法祚等。支孝龍的名言是“無心于貴而愈貴,無心于足而愈足”,此種“無心”和“自足其性”之說,與向、郭的《莊子注》大同。然而流行最廣的仍是般若思想。朱士行于于闐所得的《放光般若經(jīng)》,于元康元年(291)由竺叔蘭和無羅叉在陳留倉垣水南寺譯出,受到中山王的熱烈歡迎,同時“大行京華,息心居士翕然傳焉”。  竺法護,音譯“曇摩羅剎”,是西晉最有成就的譯經(jīng)家。其祖籍月支,世居敦煌,8歲出家,萬里尋師。除誦讀佛經(jīng)外,還博覽《六經(jīng)》和百家之言。后隨師游歷西域各國,遍學36種語言,搜集大量胡本佛經(jīng),回歸長安。西晉末年,避亂東向,卒于澠池。他一生往來于敦煌、長安之間,前后達47年(266—313),譯經(jīng)工50余部,除小乘《阿含》中的部分單行本外,大部分是大乘經(jīng)典,包括般若類的(光贊般若經(jīng)》、華嚴類的《漸備一切智德經(jīng)》、寶積類的《密跡金剛力士經(jīng)》、法華類的〈正法華經(jīng)》、涅槃類的《方等般泥洹經(jīng)》等等。對早期大乘佛教各部類的有代表性的經(jīng)典,竺法護都有譯介。這些佛籍的內(nèi)容非常龐雜,既包括有思想深沉的多種哲學流派,又含有形式粗鄙的原始宗教觀念,大體反映了當時由天竺到西域的佛教基本面貌。竺法護在溝通西域同內(nèi)地的早期文化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佛教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9條)

 
 

  •   對佛教兩千五百年的發(fā)展做了很好的敘述,對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做了詳細的介紹。如果南傳佛教也能夠介紹的詳細些就更完美了。
  •   讀過之后對佛教的發(fā)展教義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   這本書用歷史的角度介紹了佛教的發(fā)展,讓我們這些非佛教徒在了解佛教文化的同時,也不會那么容易的進入到一些誤區(qū)。是很好的一本書
  •   很厚實,也很厚重。對于佛教的發(fā)展傳播史介紹得很清楚
  •   很喜歡佛教類的書,讓我對人生有種新感悟
  •   如果想要了解佛教還是不要看這本書,如果只是想了解歷史倒是不錯的
  •   到底什么是 佛
    這本書對想要了解佛教世界的人來說很好。
  •   從小就信佛,崇尚與人為善,看了這本書清楚知道佛教的發(fā)源和發(fā)展史,讓自己更清晰知道佛教的意義,讓自己的修行之路更平穩(wěn)!
  •   一直在找一本合適的佛教史,終于找到這一本了!
  •   7月5日剛收到當當網(wǎng)送到的任老總主編的《佛教史》,晚上出差,10日回到家。11日驚聞任駕鶴西去,心情沉重。唯有認真讀好此書,以此表達悼念之情。
  •   全新的書,很厚實,內(nèi)容很豐富,上課用作教材。
  •   很快就收到了,書很好,謝謝
  •   就是沒來得及仔細看
  •   幫同事買的,不錯,呵呵。
  •   學佛凈心且靜心。
  •   還沒看,大家的,應(yīng)該不錯。
  •   第二天就收到了,很滿意
  •   這本是送人用的。滿意。
  •   有空借來看看
  •   如果對佛學沒興趣就不必看了,很深的!如果要研究佛學,那不看是不行的!
  •   這本書是從歷史的角度來敘述佛教史的,所以有點專業(yè),如果想從這本書中找出佛教的真正肉體內(nèi)容,還要參考其它書目。
  •   這是一本我值得去閱讀的書。書中對佛教歷史脈絡(luò)的分析和理清讀來使人感動而不覺得枯燥。
  •   佛教的歷史起源很詳細,看一下可以入門
  •   基本上看了能知道佛教整個歷史的來龍去脈,還可以當詞典查詢,不錯。
  •   厚厚一本,大部頭,對于想了解宗教史的人來說,值得一讀。
  •   本以為這本書需要用力地啃下來,沒想到里面的文字很容易讀,短句很多,一點不枯燥。真的大師在組織文句上是一定照顧讀者閱讀愉悅的。和《釋迦摩尼傳》一起讀,一個宗教的,一個歷史的。
  •   很滿意,書也很好。
  •   對佛盲來講是本不錯的掃盲書
  •   是正版的書,專業(yè)用的
  •   編者功底深厚,從中學到很多知識,受益非淺。是一本認真嚴謹?shù)臅?/li>
  •   認真拜讀、細細體會中
  •   此書初學者應(yīng)備,值得收藏!
  •   挺厚的,還沒看完,感覺還不錯
  •   挺好的。值得借鑒。
  •   幫同學買的,質(zhì)量很不錯~
  •   對于中國這么多人信奉佛教,這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這里面必定有它的內(nèi)在的東西,我就是感覺奇怪,為什么是佛教,而不是其它,所以這個動機帶我要強烈的了解佛教,也許太深刻,或許本人的基本功太過淺薄,所以一開始還是沒有很快進入角色,我想多看兩遍,當然我也做好了心里準備,也許我還不能做一個比較全面客觀的評價,但我對這種書的封面很滿意,因為這個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圖片,而是很純粹的東西,宗教在我心里本來就是應(yīng)該這樣,至于內(nèi)容要待我仔細閱讀,才能發(fā)表更好的結(jié)論
  •   書本身還是很不錯的,因此,對于有一些基礎(chǔ)的朋友,可以推薦。沒有佛學基礎(chǔ)的,只是想對佛學有一個基礎(chǔ)了解的朋友,這本書不適合。
  •   不知怎么說好,建議你們?nèi)ハ蚰切┯羞@本書的人借來看,自己決定!
  •   在本書里佛教完全是世俗的,嫌貧愛富、后人為了某種需求造出各種經(jīng)論,后人為了某種需求隨意發(fā)展解釋佛經(jīng)。
    完全剔除了神秘、神化的內(nèi)容。沒有神秘、神化還能交宗教嗎?只能稱為一種學術(shù)。如果佛教沒有神秘、神化的內(nèi)容,釋迦牟尼佛之后的高僧大德所作的經(jīng)論就根本沒有可信度。提到鳩摩羅什不提他的舍舍利,根據(jù)本書中的敘述羅什似乎也不可信。很多高僧大德在佛教內(nèi)被認證為是菩薩再來,他們的著作也等于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導。所以釋迦牟尼佛之后的高僧大德所作的經(jīng)論才能被認可。
    難怪,這是89年之前寫成的,是一撥沒有信仰,或生怕犯錯的人寫的書??赐陼鴮嵲跊]什么用,自能用來聊天,顯擺一下。
    也難怪西藏是中國人均投入最高的地方,但那些老藏民還是要鬧事,不怪他們。怪我們國家這些垃圾學者太多了。
    如有不同意見我會回復。
  •   佛教的歷史
  •   內(nèi)容相當豐富啊
  •   給佛教愛好者朋友代買
  •   意識形態(tài)太重
  •   印刷精美,內(nèi)容詳實,值得購買
  •   任繼愈的佛教史
  •   挺好的。大
  •   書是正版的,很是喜歡
  •      花了三個星期,認真而緩慢地讀完了這本書,誠如,這本書作者是以一名學者的身份來敘述整個佛教差不多2000多年的歷史。其實這是我更欣賞的一種學者學術(shù)的態(tài)度、一種較為客觀、冷眼的態(tài)度。個人一直以為學者和信者應(yīng)以不同態(tài)度對待宗教,我想至少在少了主觀上的先入為主后,可以給學術(shù)帶來少些偏誤。
       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教材,就我個人來說,至少看完之后,原來許多不清晰的概念、范疇、歷史脈絡(luò)漸漸清晰了。而且本書偏重于講史,也力圖做到了較為全面,確實對佛教繁復而曲折的歷史作了一定的梳理。這也是初學者所亟需的
  •     16日讀完的。
      1、釋迦牟尼有天活得開竅了,覺得世間人們整天蠅營狗茍不知在忙些什么?難道求名求利、從政、戰(zhàn)爭、殺人、經(jīng)商、獻媚、搞學問、爬雪山、航海、打球、瞎扯……就是人生的意義么?他于是出門去尋訪、琢磨人生的意義。最后他可能也沒想到什么新的看法,跟前人一樣,他也說:人生也是個空。大家早點看透,早點解脫罷。佛教就這樣搞起來了。
      2、“輪回觀”什么的我就不說了。
      3、他說,大家要自己開竅,世上沒什么神--無神論。
      
      4、偶像崇拜,燒香拜佛,是后來的事情。人類的事情往往如此:開始是簡明的,清晰的。后來搞的人多了、自任弟子的人多了,就復雜起來,每個人的個性、觀點、偏好,都夾雜起來,結(jié)果就變成了“學問”、“XX”。結(jié)果,就整出了個佛教的慣例:“宗教內(nèi)部大辯論”。像玄奘在印度打響名頭,也是開大會靠辯論贏得的。呵呵,難道“辯贏了”就是對的么?贏了就是對的?不過釋迦牟尼自己當時在印度也是整天跟其他信仰的人辯。我個人是不喜歡辯的。不過,我亦認為:辯也好,不辯也好,隨個人的個性罷。無關(guān)緊要。辯啊斗的……無味。
      、
      5、唉,釋迦牟尼的年代過去了那么久,可是當代還依然是那么無聊,人們依然蠅營狗茍地活著,把無聊當有趣,把肉麻當品位,把權(quán)勢當英名,把英名當永恒,把永恒當目的,把目……
      
      -------------------------
      總評:書不錯。
  •     杜先生的新作《漢譯佛教經(jīng)典哲學》也給人以強烈的“非信者”印象。對于不了解佛教的人來說,選擇他的書作入門讀物,還是很合適的。不過后者的無神論立場滲透在字里行間,如果是信者,可能難免會不時與作者產(chǎn)生思想碰撞。
      這兩部著作澄清了教外人士對于佛教基本概念的模糊認識。
  •     讀完全書,感覺佛教各宗都被評破了。作者是學者,非信者,不是教內(nèi)的人,因此此書不推薦學佛者閱讀,倒是推薦佛學研究者閱讀。
      就我本人來說,幫助我解決了不少問題和理解上的錯誤。是本相當用功的好書。
      作者杜繼文是呂澄先生的嫡傳弟子。
  •   把佛教研讀當門面?
  •   佛教
    本來就是無神論
  •   帶有強烈的先入為主的色彩就決定了永遠無法入其門徑,中國國內(nèi)的所謂佛教學者大多是此一態(tài)度。
  •   裝逼者到處都有,往往是盡信書者,比如2樓的??吹脑俣嘁舶壮叮肫溟T徑?你還能再裝逼點嗎?
  •   2009-06-29 19:54:50 完美の腹肌  佛教
      本來就是無神論
    --------------------------------------------
    這一點我目前也是認同的。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佛教其為超脫,并不讓人去信什么神靈、偶像之類。偶像崇拜,是他去世之后的事情,尤其是其他不同民族的偶像崇拜的互相影響。
  •   沒錯,一個用把宗教作為研究思辨的對象,一邊是用宗教(相關(guān)教理,理論,邏輯,世界觀)思考這個世界。維度不同,差異自然很大。 對錯就不說了,各人都有各自的判斷和標簽(基于各人的經(jīng)歷,思維等等)。
  •   的確不錯,閱讀中!多謝推薦!
  •   如果沒有日韓佛教、歐美佛教等等,說是佛教史就略顯不足。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