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8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理查德·斯威德伯格 頁數(shù):375 字數(shù):20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約瑟夫·A. 熊彼特(1883—1950)是20世紀最享有盛名的經濟學和社會學作者之一。斯威德伯格的這部新傳記對熊彼特坎坷傳奇的生活、他在政界和私人銀行業(yè)中的驚險經歷,以及對他的學術生涯都進行了艱苦卓絕的研究和精彩生動的評述。本書是對熊彼特的學術性傳記,同時對他充滿悲劇、坎坷顛簸的一生也進行了詳盡的介紹。本書對熊彼特的作品進行了綜合評述,同時也介紹了一些第一手的新資料,包括熊彼特的信件和訪談錄。本書因此對熊彼特的諸多作品進行了清理和整合。斯威德伯格強調,熊彼特認為經濟學是一種綜合性的社會調查,包括四個領域的內容:經濟理論、經濟社會學、經濟史和統(tǒng)計學。我們在本書中,不僅讀到對熊彼特著名的企業(yè)家理論的介紹和討論,而且還有對他的社會階級和現(xiàn)代國家理論的深刻分析。 本書應當成為經濟學、社會學和政治科學學科的學生和教師的指定讀物。 理查德·斯威德伯格曾任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現(xiàn)任美國康耐爾大學社會學系的教授。
作者簡介
作者理查德·斯威德伯格為美國康耐爾大學社會學教授,涉獵范圍包括社會經濟學、經濟法律等等。他多年來對社會學頗有興趣,曾撰寫一系列詮釋古典社會學家如韋伯等人的著作,并著有多部社會經濟學著作及其他學術作品。
書籍目錄
中文版序言 導論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 第二章 早期經濟學著作 第三章 在政界 第四章 艱難的十年 第五章 經濟社會學的開拓者 第六章 在美國的日子 第七章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 第八章 最后的歲月,最后的著作 附錄I 熊彼特私人日記中的格言 附錄II 熊彼特小說《霧中之船》(片斷) 附錄III 熊彼特的書信 鳴謝 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書摘“我很早就形成了一種使生活豐富多彩的觀念,這種豐富多彩的生活,應該包括經濟學、政治學、科學、藝術和愛?!爆F(xiàn)在,他又開門見山地補充了一句:“我所有的失敗都源于對這一計劃的遵循,而我的成功則歸因于忽略了這一計劃;集中注意對任何領域的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 ——“熊彼特訪談”,《紅色哈佛報》,1944年 熊彼特從未寫過他自己,只在像上文所引的掌故和雋語中,偶爾觸及他自己的生活。稍后我們將會明白,這種使用掌故和雋語的做法本身就是富有意味的事實。事實上,使用掌故和雋語構成了熊彼特神秘人格的一條線索。然而,讓我們暫時把這個話題放在一邊,先介紹一些有關熊彼特早年生活的基本事實。為此,我們來看看熊彼特1934年致斯圖爾特·S.摩根的一封信。摩根是一位英語教授,他告訴熊彼特,他的一篇文章已經人選寫作課采用的一本作品選。熊彼特顯然為自己掌握英語的能力獲得承認而感到欣喜。畢竟,英語對他來說是第二語言(“在寫作和交談兩方面我混得還不錯”),為此他興奮地復信給摩根: 你想了解有關我本人的一些情況,好吧,從出生地來說,我是奧地利人,1883年生于一個叫特里施的小鎮(zhèn),那時屬于奧匈帝國的摩拉維亞省,它現(xiàn)在是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一部分。我在維也納接受教育,接著出于早就顯示出的一股沖動,大約有幾年我四處游學,從不同的立場研究經濟學。1909年,我開始在維也納大學開設經濟學理論講座,那一年,我還在捷爾諾維茨大學的經濟系謀到了教職,捷爾諾維茨當時是奧地利最東部的小城,現(xiàn)在已歸屬羅馬尼亞。1911年,我應聘到格拉茲大學,1913 1914年,我作為所謂交換教授前往哥倫比亞大學,這是我第一次認識了美國,從那時起我就愛上了這個國家。后來,我進入了政界,戰(zhàn)后出任了奧地利財政部長一職。1925年才重返學術界,接受了德國波恩大學的教授職位。1927—1928年,后又在1930年,我訪問過哈佛大學。1932年加入哈佛,成為該校的終生教授。我想,這差不多就是你想了解的我的以往經歷和生活樣式的全部資料了。①(P5-6)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約瑟夫·熊彼特固然對凱恩斯頗為不屑并大加批判,不過他仍舊是繼凱恩斯之后、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在最廣闊的領域內展現(xiàn)出天賦的經濟學家。本書對熊彼特其人及其作品均進行了出色的研究和評析,堪稱一部杰作。它一旦問世,必將成為一本不可或缺的經濟學參考書。 ——約翰·肯尼斯·加爾布雷斯 一幅對熊彼特這位可謂現(xiàn)代經濟學中的海燕者其人和其精神實事求是的高超素描。 一劉易斯·A·科索 斯威德伯格的這部著作屬于對一位重要的社會科學家的一流學術性傳記,堪稱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作品出色地突出了熊彼特令人難忘的成就和個性。 一蘭代爾·科靈斯 文筆優(yōu)美、蘊涵豐富、內容有趣……斯威德伯格的作品絕對不容錯過。 ——《時報高等教育增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