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與神:柏拉圖的理念思想及其神學意義

出版時間:2004-09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趙廣明  
Tag標簽:無  

前言

什么是哲學?一方面,我們可以從文獻資料中找到許多關于哲學的定義;另一方面,我們又很難指望哪個真正的哲學家會用某個明確的命題或說法來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嚴格地說,這不是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而僅僅是需要思考的問題。這是一個應該引起且能夠引起思考的問題,其意義在于使我們開始思考。這樣,哲學就處在了思想的起點上。哲學應該是思想的起點,而且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起點,因為它沒有終點。不過,這并不是說哲學是沒有限制的東西;作為沒有終點的起點,哲學之思總是保持在自己獨特的思想視野和思想方式之中,始終頑強地自我限定著,這種自我限定意味著哲學始終把自身保持為哲學,保持為形而上學,而非任何別的文化類型和思想形式。這種區(qū)別的關鍵,在于一切具體的學科總是以世界和宇宙的某些特殊的方面、領域或部分為對象,而惟獨形而上學是以世界和宇宙的“整體”為研究對象、思想目標的。換言之,哲學或者說形而上學所面對和關心的,是把一切具體的學科、科學及其研究對象、研究領域、研究內(nèi)容進行徹底的現(xiàn)象學“懸置”后所剩下、所呈現(xiàn)出來的東西,而且僅僅是這種現(xiàn)象學的“剩余”。這是哲學最根本的特征,哲學的有限性和存在性正是由此得以規(guī)定的,形而上學由此開始,開始無盡之思的漫漫長途;這是一條靈魂的上升之路,同時是一條生命的自我回復之路,在靈魂的形而上學上升中所實現(xiàn)的,是人回復自己生命的自然、本性,這種上升與回復的同一,使這生命的自然獲得神圣性。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像蘇格拉底那樣把哲學理解為一種生活方式。哲學是從思開始的一種生活,一種生命,一種存在方式;這靈魂之思不應該是一種艱辛和沉重,因為生命是一種愉悅,存在是一種快樂,是美。

內(nèi)容概要

從《會飲篇》中狄歐提瑪關于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教誨,到《理想國》結尾處靈魂們選擇各自生活方式的神話,再到《費德羅篇》中蘇格拉底對美的生活的宣揚和祈求,柏拉圖確立了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的主題,而且是一種以美為本質(zhì)的生活方式,它是通過靈魂對作為最高實在和智慧“美本身”的回憶和追求實現(xiàn)的。作者通過對柏拉圖形而上學的重新考察,以尋求在字(表)面的對立中更內(nèi)心的東西。
什么是哲學?一方面,我們可以從文獻資料中找到許多關于哲學的定義;另一方面,我們又很難指望哪個真正的哲學家會用某個明確的命題或說法來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嚴格地說,這不是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而僅僅是需要思考的問題。這是一個應該引起且能夠引起思考的問題,其意義在于使我們開始思考。這樣,哲學就處在了思想的起點上。哲學應該是思想的起點,而且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起點,因為它沒有終點。不過,這并不是說哲學是沒有限制的東西;作為沒有終點的起點,哲學之思總是保持在自己獨特的思想視野和思想方式之中,始終頑強地自我限定著,這種自我限定意味著哲學始終把自身保持為哲學,保持為形而上學,而非任何別的文化類型和思想形式。這種區(qū)別的關鍵,在于一切具體的學科總是以世界和宇宙的某些特殊的方面、領域或部分為對象,而惟獨形而上學是以世界和宇宙的“整體”為研究對象、思想目標的。換言之,哲學或者說形而上學所面對和關心的,是把一切具體的學科、科學及其研究對象、研究領域、研究內(nèi)容進行徹底的現(xiàn)象學“懸置”后所剩下、所呈現(xiàn)出來的東西,而且僅僅是這種現(xiàn)象學的“剩余”。這是哲學最根本的特征,哲學的有限性和存在性正是由此得以規(guī)定的,形而上學由此開始,開始無盡之思的漫漫長途;這是一條靈魂的上升之路,同時是一條生命的自我回復之路,在靈魂的形而上學上升中所實現(xiàn)的,是人回復自己生命的自然、本性,這種上升與回復的同一,使這生命的自然獲得神圣性。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像蘇格拉底那樣把哲學理解為一種生活方式。哲學是從思開始的一種生活,一種生命,一種存在方式;這靈魂之思不應該是一種艱辛和沉重,因為生命是一種愉悅,存在是一種快樂,是美。

作者簡介

趙廣明
1968年10月15日生于山東東明,回族,1989年7月,山東大學哲學系,2001年7月畢業(yè)于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外國哲學專業(yè),獲博士學位。2001年7月來中國宗教所至今 。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部分 善的理念一、柏拉圖的辯證法,或者說柏拉圖的“思”1.柏拉圖的辯證法2.關于思的附論二、柏拉圖的理念論1.認識你自己2.靈魂3.自由,作為思想與存在關系基礎的自由4.關于自由概念的附論5.理念三、柏拉圖的有神論第二部分 美的理念引言一、《會飲篇》二、《理想國》中的Eros和藝術三、《費德羅篇》結語:美的形而上學及其神學意義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在《悲劇的誕生》中,尼采認識到,“蘇格拉底標志著世界歷史的……一個轉折點和旋渦”,這一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轉折體現(xiàn)在蘇格拉底的生與死中。我們知道,蘇格拉底的一生所為可以歸結為一件事,那就是引導人們認識自我,認識到自己的無知,在這種自知無知中看護好自己的靈魂。這是一件批判與否定性的工作、牛虻的工作,同時也是一項助產(chǎn)的工作。在此否定與批判性中,強烈地傳達出蘇格拉底對某些超驗的普遍性價值之存在的確信與向往。那是一個鄙棄塵俗、超凡獨立、惟一真實的世界,是使世界和人生獲得意義的世界。不過這個真實的世界雖然讓普通的認識和視野望塵莫及,但它本身并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可以從你的靈魂之中生長出來,條件是,你能夠自覺于自己的靈魂,讓靈魂擺脫人的尺度,服從于神的尺度,“神是最高意義上的萬物的尺度”。在這擺脫與服從中,至關重要的是“靈魂必須轉離變化世界”,真正進行“靈魂的轉變”。靈魂的轉變是一種自覺性的選擇,選擇對自然的感性的變化世界的拒絕和超越,選擇靈魂的凈化與升華,選擇對一個真理世界的認同和渴望。蘇格拉底強調(diào)選擇的自覺性,強調(diào)人的自由,強調(diào)靈魂轉變的自由本質(zhì)。蘇格拉底教導著這種自由,同時在自己身上體現(xiàn)這種自由。如果我們像黑格爾那樣,將“精靈”(daimon)理解為介于神諭的外在東西與精神的純粹內(nèi)在的東西之間,理解為一種內(nèi)在的異于人的意志的東西,它也并不妨礙人的自由,因為“它總是不讓我做我打算做的事,而從不鼓勵我做什么”,做什么的權力在你自己手里,結果仍然把自由和責任留給了蘇格拉底。這樣看來,黑格爾將“精靈”理解為完全異于人的意志和人自己的東西是不確切的。如前所述,蘇格拉底的“精靈”是人內(nèi)在的獨立的思想能力的表達,它恰恰是人的自由意志的象征。這應該是黑格爾稱為“主觀的自由”的東西,在他看來,“蘇格拉底的原則就是:人必須從他自己去找到他的天職、他的目的、世界的最終目的、真理、自在自為的東西,必須通過他自己而達到真理。這就是意識復歸于自己”,這種現(xiàn)象學的復歸就是“意識的自由,就在于意識在它所在的地主,在它自身,——這就是自由”。這表明,蘇格拉底“獨立地擁有權利,擁有自我確信的精神的絕對權利,擁有自我決定的意識的絕對權利”,擁有自由的權利。蘇格拉底(柏拉圖)前無古人地登上了“自由”的王位,由此開始了哲學、人和歷史。不過,蘇格拉底的“自由”之最完美最經(jīng)典的表達,在于他選擇了自己的死亡。尼采評論首:“蘇格拉底本人似乎表現(xiàn)出對死的完全醒悟以及毫不畏懼。他鎮(zhèn)靜地走向死亡,好像自愿赴死?!?/pre>

后記

感謝葉秀山先生,如果沒有他的理解和支持,可能我早已選擇了別的生活方式。在我彷徨于人生的歧途之際,先生給了我一個新的開始;在我學業(yè)上最需要支持的時候,先生給了我充分的理解。如何對待學問,如何對待哲學,如何去思,以至于如何去生活,這些是我面對先生時常常會自問的問題?!按筇幹?,小處著手”,是我對先生學問之道的領悟。正是這領悟,使我倍感哲學研究之艱辛。感謝傅永軍、劉杰、傅有德、顏炳罡各位老師,是他們一再把我領進哲學的殿堂,我有幸在一個永遠值得紀念的年代,在他們最富有哲學激情、最為風華正茂的時候成為他們的學生,這種激情從此成為我生命的一個部分。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的十年里,在我最困難的歲月里,我一再從他們那里得到熱情無私的幫助和鼓勵。同時要感謝那時在濟南的兄弟們,大家經(jīng)常相聚在連起兄家里或者八里洼,互相切磋、砥礪,共同度過寒冷的冬天。感謝姚介厚、李秋零、張志剛、謝地坤諸位先生,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他們不吝賜教,使我受益良多。感謝黃裕生先生,沒有他的鼓勵和鼎力支持,本書的完成和出版都是不可能的。感謝成官泯先生,他的苛刻和鼓勵對我的思考都同樣地寶貴。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從《飲會篇》中狄歐提瑪關于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教誨,到《理想國》結尾處靈魂們選擇各自生活方式的神話,再到《費德羅篇》中蘇格拉底對美的生活的宣揚和祈求,柏拉圖確立了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的主題,而且是一種以美為本質(zhì)的生活方式,它是通過靈魂對作為最高實在和智慧“美本身”的回憶和追求實現(xiàn)的。作者通過對柏拉圖形而上學的重新考察,以尋求在字(表)面的對立中更內(nèi)心的東西。

編輯推薦

《理念與神:柏拉圖的理念思想及其神學意義》是純粹哲學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理念與神:柏拉圖的理念思想及其神學意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