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力量

出版時間:2001-1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威廉﹒賴特 著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為“漢譯大眾精品文庫”之一。盡管《基因的力量》(1998年)一書的英文版出版于人類基因組草圖公布之前,作者在書中未提及這一偉大的科學成就,但我想他一定也會為此感到歡欣鼓舞。威廉·賴特是美國著名的新聞記者,他以記者的敏銳眼光,在書中充分討論了近年來心理學、行為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關于基因對行為和人格影響的研究成果,以及代表著新觀點的學者與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的環(huán)境決定論和文化人類學家的文化決定論觀

書籍目錄

序言 致謝 第一章
自我的化學 第二章
研究的起源 第三章
冒險探索雙生子 第四章
雙生子的無窮奧秘 第五章
明尼蘇達研究的成就 第六章
兩條名為托伊的狗 第七章
更離奇的故事 第八章
其他行為遺傳學的研究 第九章
新領域之星 第十章
另一端——探索DNA 第十一章
攀登雙螺旋 第十二章
人性的起伏 第十三章
白板說快樂而短暫的生命 第十四章
持續(xù)的詹森怒潮 第十五章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基因的力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對于《基因的力量》這本科普書的鑒賞,前人留下了深刻的評價:著名社會生物學家愛德華·O·威爾遜指出:“一位有獨立見解的作者,應該以一種自由精神有條不紊地陳述觀點。我們感謝上帝,威廉·賴特已經這樣做了?!痘虻牧α俊肥且槐拘畔⒘看?、文字流暢和有趣的書。威廉·賴特描述了后天論(主張人的心靈是白板,環(huán)境是萬能的)與現(xiàn)代學科(揭示了遺傳和環(huán)境都具有強有力的影響)之間充滿著斗爭的漫長探索過程。
      
      社會理論學家羅賓·??怂挂仓赋觯骸翱茖W報告像這本書這樣,既如此有充分根據(jù),又如此具有價值,是罕見的。威廉·賴特的書,文字優(yōu)美,充滿激情。”
      
      行為主義的破產
      
      一直以來,古老的環(huán)境決定人的行為就堅定地植根于我們的思想中,心理學界的泰斗華生和斯金納更是行為主義的先驅,認為人生來就是一塊白板,他們的“白板說”擁有著非常龐大而堅定的擁護群體。他們設計一系列的利用獎懲來改變動物行為的實驗來“證明”行為是習得的,而不是天生的。但是令人沮喪的是:重新受訓練的動物不可避免地恢復了曾因為條件控制而被迫放棄的行為。給白板說帶來沉重打擊的還有哈瑞。哈洛的恒河猴實驗(1)這些都表明動物行為不完全是獎勵懲罰帶來的,恒河猴實驗表現(xiàn)為猴對溫暖和擁抱的先天傾向。
      
      環(huán)境決定論的統(tǒng)治地位已經動搖,事實上,人們開始從人類因素著手考慮人類行為的努力已經開始了幾十年。
      
      行為遺傳學的積極研究
      
      (一)明尼蘇達小組的雙生子研究
      
      馬斯.布查德通過一系列的雙生子的人格特質的研究,發(fā)現(xiàn)分開撫養(yǎng)的雙生子之間智商的平均相關系數(shù)是0.72,而與一起撫養(yǎng)的異卵雙生子之間的0.52形成對比;在不同的家庭當中撫養(yǎng)的同卵雙生子比在同一個家庭撫養(yǎng)的異卵雙生子的智商更接近。
      
      這些研究數(shù)據(jù)遭到了環(huán)境論者的質疑,他們認為分開撫養(yǎng)的雙生子通常會被很相似的家庭收養(yǎng),從而使得測驗結果很相似。但是分開撫養(yǎng)的同卵雙生子的測驗結果比一起撫養(yǎng)的異卵雙生子有更高的一致性。無論兩個同卵雙生子的家庭環(huán)境多么相似,但他們總不可能有在一起撫養(yǎng)的異卵雙生子的同一個家庭環(huán)境那么相似,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此外馬斯.布查德對人格的研究也表明:雙生子和收養(yǎng)兒童研究都得出了同樣奇怪的結果,即一般家庭環(huán)境對人格塑造影響不大。但是在他關于同性戀的論文中,小樣本導致了其研究結果不是太具說服力。
      
      對環(huán)境論者來說,明尼蘇達小組的研究也為他們提供了辯駁的證據(jù):社會性親昵和愛心的特質都幾乎沒有表現(xiàn)出遺傳基礎,遺傳率(2)為0.29。雖然這項精心策劃的研究已經昭示著行為有其遺傳基礎,但是由于心理學政策的制造者們忽視了基因對人格影響可能性,也由于把基因置于研究范圍之外,因此他們確信什么發(fā)現(xiàn)都沒有,然而神奇的現(xiàn)象往往并不與事物存在方式的預先想法一致。
      
      (二)其他的行為學研究
      
      路易斯維爾大學開展的雙生子研究與馬斯.布查德的研究不同之處在于他進行了多年的雙生子追蹤研究,研究表明基因對行為特質的影響并不簡單的存在或者不存在的事情,而是在生命中的不同時期參與作用或者暫停作用的事情,這是一個重要的啟示。
      
      卡根對危地馬拉偏遠山村的兒童認知機能的研究(3)得出了好的環(huán)境能改善壞的影響的結論,但是從另一個側面說也可以是他們自身的遺傳構造戰(zhàn)勝了不利環(huán)境。他對行為主義的信念開始動搖了,他后來的嬰兒的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嬰兒不管是在參加日托還是在家中撫養(yǎng),始終比白人兒童更膽怯和抑制,這種差異是顯著的。他的更為深入的腦化學研究最終使他脫離了行為主義的陣營,認清了基因對人的重大影響。
      
      肯德勒對女性各種情感障礙—焦慮,抑郁等的研究,發(fā)現(xiàn)同卵雙生子的一致性一直比異卵雙生子的高,這可以被視為證明遺傳因素在導致抑郁成因中的作用的證據(jù)。
      
      斯卡爾發(fā)現(xiàn)白人家庭撫養(yǎng)的黑人兒童的智商分數(shù)高于白人的平均數(shù),這自然遭到了但迷惑的結果是他們的智商又低于其白人兄弟姐妹。她認為智商測驗是偏向白人文化所致。盡管她相信基因的力量,但作為一名科學家和女性,她非常懷疑遺傳的泛化,特別涉及群體差異時,她敏銳地意識到這類泛化的不公正會對個體造成的打擊。事實上后來她的擔憂不可避免地成為了現(xiàn)實。她的新的理論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在她提出了非共享的環(huán)境因素(4)的概念,認為整個家庭的共享環(huán)境因素是無足輕重的。斯卡爾毫不留情的說:“在抽樣的家庭范圍內,在一個家庭而不是在另一個家庭中成長幾乎不會造成兒童人格與智力發(fā)展的差異。”這一點激怒了環(huán)境決定論者。更有啟發(fā)性的是,她舉了滿屋是書的上層中產階級家庭的例子—這個條件以前曾被當作一個明顯的,簡單的環(huán)境因素—指出這些書可能是父母基因的反應,而不是嚴格的環(huán)境因素,人們無法判斷孩童對書的喜愛是緣于環(huán)境還是緣于父母的愛書基因。
      
      普洛敏和他妻子的著書《兒童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異》中也指出,對兄弟姐妹人格影響最大的是非共享的特定環(huán)境,而這些非共享的環(huán)境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該孩童的基因。
      
      這些測試結果隱隱約約的揭示著遺傳物質在影響一個人的人格特質的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心理學的這些宏觀統(tǒng)計總是存在著堅定的環(huán)境論者的可以指出的試驗的漏洞或者不足,一次一次遺傳-行為動力的聲音被煤體嘲弄著,被打壓著。
      
      分子生物學的積極推進
      
      正是由于宏觀的統(tǒng)計研究很難取得最終的勝利,就像天文學家可以從數(shù)學上證明冥王星是在圍繞太陽旋轉,但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更有說服力的還是親眼目睹一張關于難以捉摸的行星的照片,不論這張照片多模糊,神經生物學家西蒙.萊維埃形象地把描述了行為基因的兩種研究方法:雙生子和收養(yǎng)子女研究的傳統(tǒng)方法是“從上而下”看待行為的,而分子生物學家則是“從下而上”追蹤行為的。所以更多的分子生物學家選擇追蹤DNA本身以便確定那些產生特殊行為的明確的染色體片段的位置,從而提供更人讓相信的科學上的確鑿證據(jù)。
      
      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雙生子和血緣關系的研究已經確定了某種形式的酗酒,抑郁以及許多其他行為異常多具有的遺傳成分。并且在動物方向上的研究成果,如在母性齲齒類動物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基因,當這種基因受到阻礙時,原來忙于養(yǎng)育子女的母親就會變的漠不關心子女的懶散之徒。該實驗明確的分離出了一種好母親的基因。
      
      隨著DNA研究的不斷深入,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有了長足的進步。1996年,以色列和美國組成的研究小組首次發(fā)現(xiàn)了與人類追求新奇事物的性格相關聯(lián)的基因, 它是位于第11號染色體上的D4DR基因。這個基因幫助調節(jié)大腦中多巴胺的含量, 從而激發(fā)人追求新奇事物的欲望。D4DR基因存在兩種不同的結構形式。具有沖動特點的人,D4DR基因結構較長,形成較長的受體,而比較內向的人的D4DR卻沒有這樣的特點。當多巴胺刺激較長的受體時,引起腦細胞的感應比較長,更容易產生沖動的念頭,這也是人類首次把一種性格和一個具體基因明確地聯(lián)系在一起。
      
      現(xiàn)在已經完成的海膽基因測序來說吧,發(fā)現(xiàn)這個全身棘刺的小東西和人關系親近,基因竟有70%和人類相同,而且身懷動物界已知最精密的天然免疫系統(tǒng)。海膽有些基因和人類的癌癥,肌肉萎縮癥,遺傳性亨廷氏癥(癡呆,身體不由自主晃動)等疾病有關聯(lián),可以威脅專家研發(fā)新藥。
      
      魯特吉斯大學的西奧多.肯普在其寫的《社會結構與睪丸》一書中,總結了人們對睪丸的研究的新進展及其對行為的影響。其研究成果對行為遺傳學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由基因生成的睪丸對環(huán)境條件的反應性,以及已知的較高水平的睪丸酮對行為會產生影響等研究成果,對基因和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極大質疑。就像人們不再認為環(huán)境是人格和行為的唯一的和萬能的鑄造者一樣,睪丸研究也顯示了環(huán)境可能會影響基因的表達的方式,即使是在桑德拉。斯卡爾空間內。
      
      引發(fā)的持續(xù)憤怒
      
      基因對人的行為與特質的影響似乎給很多病的療救帶來了希望,但是涉及到種族差異與政府決策的麻煩又來了。
      
      環(huán)境論者向來堅持智力是人們成長環(huán)境的產物,并且能夠得到提高。但是就在黑人兒童智商比白人智商低15分的殘酷現(xiàn)實面前,研究智商的杰出專家指出差異不是由于黑人兒童和白人兒童的環(huán)境造成的而是由基因決定的。人們對這種殘酷的必然結果憤怒了。由于種族之間的差異長期存在著,而基因的研究在抑郁,社會暴力與犯罪方向的深入研究使得人們渴望通過基因或者藥物改造來使人群更加優(yōu)良,當有人把這一觀點提到政府決策上去時,那些處于困境中的人們又一次被激怒了。因為那樣的話,種族的偏見就顯示地太直白了。他們呼吁政府應該從改善文化環(huán)境的層面上來降低社會犯罪等不和諧的行為而不是藥物。
      
      基因的力量就是在這樣的學者們不斷地奮斗與爭辯才得到了公眾的認可。
      
      當沉迷于社會態(tài)度可能具有遺傳基礎這種隨心所欲的推測之中時,應該記住,關于基因發(fā)揮作用的堅實證據(jù),絲毫沒有談到某種特質的可取或者道德價值,它也絲毫沒有談到其不可改變性或對個體的控制,再者,只要意識到某些堅定的信念可能具有遺傳基礎,就為減輕歷史上久已存在的對抗提供了希望。而由于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人們在近些年來又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基因決定論”。
      
       另一個誤區(qū)-基因決定論[補充觀點]
      
       “認識自我”,這句鐫刻于古希臘神廟的格言, 表達了人類與生俱來的內在要求和對認識生命本質的無懈追求?!拔覀儚暮味鴣怼钡膯栴}始終是科學
      
      研究的熱門話題并且一直爭論不休,而研究生命及其與人類生存、健康、社會發(fā)展所具有的關聯(lián)和廣泛的影響,使探索生命奧秘的分子生物學成為現(xiàn)代科學中發(fā)展最為迅速的科學1990年9月,美國正式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HGP), HGP的成功和人類遺傳學的進展,使人們看到了基因在決定人的智力水平、健康狀況、性格特征人的性狀、行為特征及治療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這樣說,生命的各種性質和活動都是受基因控制的,基因異常通常會導致生命異常,甚至人類的精神活動也在基因的控制之下。同時,基因科學的興起和深入研究使人們對基因的作用及其發(fā)展前景產生了某種迷惘,歷史上的一些爭論重新拾起。學者們思考的問題是:在我們強調遺傳和基因作用的時候,后天和環(huán)境的作用還存在嗎? 兩種作用相比較,
      
      誰的作用更大或者更為根本? 人總是傾向于強調乃至夸大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重要性的。所以,分子遺傳學的研究者,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夸大了基因對生命活動的作用,這種夸大,在特定的情況下,會到了荒唐的地步?!爱斎祟惿钊氲紻NA 螺旋體中時,有些人的視線開始迷失了?!碑斎藗凅@嘆基因作用的時候,當人們談論人的“自私基因”、“侵略基因”、“利他主義基因”、“精神分裂基因”、“嗜賭基因”、“嗜酒基因”、“同性戀基因”以及“犯罪基因”的時候,就暗含了基因決定論的前提———基因是生命的本質,是生命的一切,即承認“人體的基因結構決定生命的一切?!?br />   
       科學研究還發(fā)現(xiàn):“人與黑猩猩的基因有99%完全相同,這為測定人類進化提供了一個標準,按照這種計算方法,猿和人大約在500萬年前才分道揚鑣,并推算出人類共同的母系老祖宗應該在15—25 萬年前?!睙o疑地, HGDP(5)從分子遺傳的角度揭示了人類進化的生物學秘密,人和猿只有1%基因不同,這說明只有很少一部分基因是我們成為人的原因。那么,人是從何而來的呢? 人是勞動進化的結果還是根本上說就是基因的不同? 如果我們承認后者,就否認了達爾文“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根本原因的原理,也從根本上否認了馬克思“勞動創(chuàng)造人和人類社會”的學說?,F(xiàn)代基因研究證明,人與黑猩猩基因差異雖然只有不到1% ,但比較人與黑猩猩的大腦,不僅人腦的容量大,而且復雜程度更高,如果說腦量和腦的復雜程度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那么腦功能的形成是離不開社會環(huán)境的?!澳萌撕秃谛尚傻膵雰簛肀容^,出生時差別不是很大,但到了1歲,黑猩猩就已經大致發(fā)育成熟了,人類小孩則還要很長的時間緩慢成長,便有很多機會接受環(huán)境外來訊息的影響,慢慢塑造出精細的構造與功能?!边@說明人腦的發(fā)育有基因以外的因素,這個因素就是社會環(huán)境,包括文化因素等。
      
      所以過分夸大基因的力量是有悖于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與自然選擇理論的。那么環(huán)境對人類行為等特質又是否有影響呢?在《基因的力量》這本書中并不能找到很明確的答案。環(huán)境( environment)相對于人類來說,就是圍繞著人群的空間及其中可以直接、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fā)展的各種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總體。生命體在環(huán)境中生存,按照現(xiàn)代系統(tǒng)論的觀點,生命及其各種表現(xiàn)形式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開放性的耗散結構系統(tǒng),要保證生命體功能的正常運行,生命體內各器官之間,生命體與環(huán)境之間,就需要從外界獲取能量,與環(huán)境進行物質
      
      和信息交流。在生命這一復雜的系統(tǒng)中,基因的作用以及生命體性狀的形成與環(huán)境的動力學特征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這些動力學性質在生物體的各種層次由不同的分子網絡負責。在基因組到轉錄組之間,由基因表達網絡以及各種小分子RNA調節(jié)基因的活動和轉錄。在轉錄組到蛋白質組之間,由蛋白質的翻譯后修飾以及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給予控制。在蛋白質組與代謝組之間,主要是細胞的能量代謝和物質代謝網絡參與協(xié)調。這種種復雜的網絡與動力學系統(tǒng)的綜合作用導致了特定的細胞行為或個體表型?!崩?我們都知道吸煙對于肺癌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適當?shù)娘嬍沉晳T和運動對于減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有益的?!安怀闊?少喝酒,良好的飲食以及適量的運動,可以讓冠心病和中風的患病率降低70%?!?br />   
       我們應該全面正確地看待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的基因理論,人類基因組計劃及人類后基
      
      因組研究的進展不僅不能否認達爾文的“進化論” 和馬克思“勞動創(chuàng)造人和人類社會”的理論,而且是對這一理論的分子生物學證明。
      
       人類文明的列車正高速向前行駛,基因和環(huán)境就好象列車的兩條軌,承載著豐富的內涵將推動人類文明的日新月異,辨證而客觀地認識人類自身才是我們的出路。
  •   up! 這是我本科通選課鄭也夫老師的 “生命科學對社會科學的啟示”課程的期中讀書筆記。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