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5-09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謝和耐 頁數(shù):654 譯者:耿昇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曾經(jīng)遺忘過世界,但世界卻并未因此而遺忘中國。令人嗟呀的是,60年代以后,就在中國越來越閉鎖的同時,世界各國的中國研究卻得到了越來越富于成果的發(fā)展。而到了中國門戶重開的今天,這種發(fā)展就把國內學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們不僅必須放眼海外去認識世界,還必須放眼海外來重新認識中國;不僅必須向國內讀者移譯海外的西學,還必須向他們系統(tǒng)地介紹海外的中學?! ∵@套書不可避免地會加深我們150年以來一直懷有的危機感和失落感,因為單是它的學術水準也足以提醒我們,中國文明在現(xiàn)時代所面對的決不再是某個粗蠻不文的、很快就將被自己同化的、馬背上的戰(zhàn)勝者,而是一個高度發(fā)展了的、必將對自己的根本價值取向大大觸動的文明??烧驗檫@樣,借別人的眼光去獲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歷史使命,因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過強烈的反差反觀自身,中華文明就找不到進入其現(xiàn)代形態(tài)的入口?! ‘斎?,既是本著這樣的目的,我們就不能只從各家學說中篩選那些我們可以或者樂于接受的東西,否則我們的“篩子”本身就可能使讀者失去選擇、挑剔和批判的廣闊天地。我們的譯介畢竟還只是初步的嘗試,而我們所努力去做的,畢竟也只是和讀者一起去反復思索這些奉獻給大家的東西。
內容概要
供大學們作教科書之用,但也是和主要是為了使法國人理解中國文明在所有領域中都博大精深、瑰麗多彩;同時,也旨在反擊某些錯誤思想。有些人幼稚可笑地認為中國是孤立的并相信所謂中國人之惰性。非常遺憾的是,為了鏟除這些錯誤思想,尚有許多事情要做?! 吨袊鐣贰返哪康脑谟谥赋觯跀?shù)千年的和不停頓的發(fā)展中,于其歷史上的每個時代,中國的社會、政治、制度、法律、技術、經(jīng)濟和文化生活都互相影響。中國以其幅員和氣候的差異性而獨自形成一個世界。它始終對外開放,同時也不斷地受遠近不同國家的影響:西域、印度、伊朗、伊斯蘭世界、地中海國家、東南亞、美洲和歐洲國家;但它同時也不停地對世界上的其他地區(qū)或直接或間接地施加最廣泛的影響。若沒有中國,世界就不會成為它今天的這個樣子,歸根結蒂,人類在整個發(fā)展中都是互相聯(lián)系在一起的?! ∵@部通史性的作品,是法國一代漢學巨擘謝和耐先生的名著,獲1972年圣杜爾獎(法國最高學術獎),為美英等國大學最通行的中國文明教材之一,早已被譯成了除中文之外的幾乎所有主要語種。《中國社會史》共11章,從遠古一直寫到毛澤東主席去世。它視野開闊、舉重若輕、持論允當、一氣呵成,充分顯示出了大史學家的應有神采。
書籍目錄
中譯本序/1導言/1中國的地域與居民/2漢族人/5生活方式和文化/10農業(yè)發(fā)達并占有優(yōu)勢地區(qū)的定居民/11草原地區(qū)的游牧民/12喜馬拉雅群山及其周邊地區(qū)的山人/13華南和東南亞的混合文化/14西域綠洲的定居民和商賈的文化/15歐亞大陸的交通道路/16中國社會的歷史發(fā)展模式/17中國文明的基本特征/24中國的文字/27上古時代第一編 從古代王權到中央集權國家/31第一章 上古時代的王權/33一新石器時代之前/33夏王朝/34二上古時代的王權/35青銅器時代的第一個王朝——殷商/36占卜和祭祀/39第二章 諸侯國時代/43一上古王權的衰落/43周王朝的最初幾個世紀/43傳統(tǒng)紀年體系/44二從諸侯國到王國/45公元前9~公元前7世紀的貴族社會/45貴族制度的衰亡/48第三章 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51一變化的加速/5l政權的變化/52戰(zhàn)爭的變化/54經(jīng)濟發(fā)展高潮與技術革新/55社會的動蕩/59二國家的革命/60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61新國家的新穎特征/62第四章 上古時代的遺產(chǎn)/65一公元前10~公元前6世紀的傳說/65經(jīng)典著作/65經(jīng)典傳說相對較晚的特征/68二倫理和政治思想的覺醒/68儒家的祖師孔夫子/68墨子——一個聚徒講學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70三公元前4~公元前3世紀的文化潮流/71國家的理論家/71從宗教修持到哲學:道家/74孟子/76荀子/77辯學家和五行學家/79文學/80軍人帝國時代第二編 中央集權國家的興盛衰?。?3第一章 開拓疆土的帝國/86一由秦至漢/86中國各地區(qū)的統(tǒng)一和最早的開拓傾向/86秦帝國的崩潰和漢帝國的開國/87法制的穩(wěn)定性/88壓縮“封國”和抑制帝國貴族/91二漢王朝在亞洲的大舉開拓/93蒙古和西域/94滿洲和高麗/96北方的軍事組織/97漢王朝進入熱帶地區(qū)/99向東南亞和印度洋的最早開放/101第二章 大舉開拓的因果/103一經(jīng)濟和政治/104貿易與開拓/104賞賜禮物的政策和絲綢貿易/105胡族人的漢化及其內附天朝帝國/107二經(jīng)濟和社會/110技術的進步和經(jīng)濟的飛躍/110富商和望族/112自由經(jīng)濟還是控制經(jīng)濟/113第三章 貴族地位的上升和政治制度的危機/116宮中的篡權陰謀/116復興帝國的新基礎/118公元1~2世紀貿易關系的發(fā)展/119新帝國自創(chuàng)建到184年起義之間的發(fā)展/120救世主般的革命者/121受軍閥混戰(zhàn)主宰的帝國/123第四章 漢代的文明/124五行經(jīng)學/124……自宋至明的官僚帝國第五編 中國的“文藝復興” /239第一章 新社會 /243第二章 中國“文藝復興”的文明 /271第六編 從漢化諸帝國到蒙古人入主中原 /287第一章 漢化諸帝國 /292第二章 蒙古人入主中原 /299第七編 專政君主和太監(jiān)的統(tǒng)治 /319第一章 重建和開拓 /322第二章 政治、社會和經(jīng)濟的變遷 /335第三章 近代中國的開始和明末的危機 /349第四章 明代的文化生活 /359近代中國第八編 專制的宗法制度 /379第一章 清朝的征服與開國 /382第二章 開明專制君主 /390第三章 17世紀中葉—18世紀末的文化生活 /410第九編 從衰退到外辱 /439第一章 大衰退 /442第二章 社會爆炸及其后果 /455第三章 現(xiàn)代化的失敗和外國入侵的加劇 /470第四章 19世紀的文化潮流 /489當代中國第十編 災難深重的中國 /499第一章 中國經(jīng)濟和社會的崩潰 /505第二章 20世紀上半葉的政治發(fā)展 /520第三章 哲學和文學的發(fā)展 /537第十一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新篇章 /549跋 /566附錄 /569譯后記 /652
章節(jié)摘錄
大家可能會對中國在鋼鐵冶煉領域中的這種“先進性”感到驚奇:中國人從公元前2世紀就會生產(chǎn)鋼了,而歐洲則必須等到中世紀末葉才會參與鑄鐵的最早試驗,必須等待更長的時間才可以生產(chǎn)鋼。但這種時代上的差異所揭示的不只是一種先進與落后的差別,而是不同文明中工藝傳統(tǒng)的新奇特征。它可以非常清楚地通過在中國社會中鑄造青銅器時所獲得的經(jīng)驗(那里由于銅和錫的短缺而首次使用了鋼)和通過在戰(zhàn)國時的鼓風設備的改進來解釋。但似乎僅僅是到了較晚期的漢代,才出現(xiàn)了雙效的活塞鼓風機(風箱),它由于一種閥門體系而可以使人獲得一股持續(xù)不斷的風力沖動,由此又產(chǎn)生了一種高溫。這類鼓風設備從16或17世紀就引起了歐洲人的注意,在中國一直存在到當代。 鑄鐵的后果是使中國社會很早就習慣了這種模具和用同一工具進行系列翻制的生產(chǎn)方式,而它從近代工業(yè)發(fā)展以來才變得為我們真正熟悉起來。當在上古時代每件青銅器普遍都形成一單件時,鑄鐵使用的模具卻被用于批量生產(chǎn),它們往往是為一次操作而生產(chǎn)多件同種物品而被設計出來的?! ∑渌募夹g進步涉及到了運輸工具,如被套在絞棒軛上的馬匹之單轅木車在戰(zhàn)車時代就讓位于雙轅車。此外,在世界的其他部分于非常漫長的時代中都始終是唯一的套車方式的絞棒軛似乎被馬胸絆和胸套所取代。這種新的裝備用具以及后來在公元5~9世紀之間才出現(xiàn)的套車軛圈形成了畜力車牽引方式中的一大進步,在使馬匹解脫了遏制它們的車軛之壓力時,它們變得更容易駕御和可以拉更重的負荷物了。那時僅僅用一匹馬就足可以拉過去需要兩匹、有時甚至是四匹馬才能拉動的載物。一種非常著名的觀點是認為在中國戰(zhàn)國時代的社會中出現(xiàn)的鑄鐵和合理套車術這二者都是在中世紀末才出現(xiàn)于歐洲的。我們尚無法絕對地證明這兩種情況,但它們的傳播卻是很可能的。
媒體關注與評論
本書是法國一代漢學巨擎謝和耐先生的名著,獲1972年的圣杜爾獎(法國最高學術獎),是美英等國大學最通行的中國文明史教材之一。共11章,從遠古一直寫到毛主席去世。視野開闊、舉重若輕、持論公允,書寫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歷史。
編輯推薦
在數(shù)千年的和不停頓的發(fā)展中,在歷史上的每個時代,中國的社會、政治制度、法律、技術、經(jīng)濟和文化生活都互相影響。中國以幅員和氣候的差異性而獨自形成一個世界。《中國社會史》分十一章分別論述了從上古時代、軍人帝國時代,一直到毛澤東逝世的這段漫長的歷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