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07-01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格里德 頁數(shù):309 字數(shù):292000 譯者:魯奇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曾經(jīng)遺忘過世界,但世界卻并未因此而遺忘中國。令人嗟呀的是,60年代以后,就在中國越來越閉鎖的同時,世界各國的中國研究卻得到了越來越富于成果的發(fā)展。而到了中國門戶重開的今天,這種發(fā)展就把國內(nèi)學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們不僅必須放眼海外去認識世界,還必須放眼海外來重新認識中國;不僅必須向國內(nèi)讀者移譯海外的西學,還必須向他們系統(tǒng)地介紹海外的中學。這套書不可避免地會加深我們150年以來一直懷有的危機感和失落感,因為單是它的學術水準也足以提醒我們,中國文明在現(xiàn)時代所面對的決不再是某個粗蠻不文的、很快就將被自己同化的、馬背上的戰(zhàn)勝者,而是一個高度發(fā)展了的、必將對自己的根本價值取向大大觸動的文明??烧驗檫@樣,借別人的眼光去獲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歷史使命,因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過強烈的反差反觀自身,中華文明就找不到進入其現(xiàn)代形態(tài)的入口。當然,既是本著這樣的目的,我們就不能只從各家學說中篩選那些我們可以或者樂于接受的東西,否則我們的“篩子”本身就可能使讀者失去選擇、挑剔和批判的廣闊天地。我們的譯介畢竟還只是初步的嘗試,而我們所努力去做的,畢竟也只是和讀者一起去反復思索這些奉獻給大家的東西。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研究的是胡適(1891-1962)的思想,以及他為探求中國對現(xiàn)代世界的思想反應所做出的貢獻,因而本書也就成了有關思想的傳記著作。 本書為美國著名漢學家J.B.格里德博士研究胡適及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心態(tài)和命運的一部力作。作者以五四運動前后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碰撞為背景,俯瞰1917-1937年20年間文藝復興運動的總體態(tài)勢;通過對當時中國知識階層杰出代表人物胡適的理論及思想活動的分析,論證了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進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必要性和艱巨性。本書通過胡適的人格悲劇揭示出這樣一個真諦:中國的啟蒙者和精英群體,如果不能從人格及情感上同封建傳統(tǒng)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那么,他們的一切現(xiàn)代化的努力和奮斗都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作者簡介
格里德(J.B.Grieder)漢名賈祖麟,哈佛大學博士,美國布朗大學歷史系教授,專長研究中國知識分子史等。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部分 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教育 第一章 早年生活(1891—1910) 第二章 在美國的經(jīng)歷(1910—1917) 第二部分 中國的文藝復興 第三章 文學革命 第四章 新的人民與新的社會 第五章 中國與西方 第三部分 自由主義 第六章 北京(1917—1926) 第七章 上海(1927—1930) 第八章 再返北京(1931—1937) 第四部分 尾聲與評價 第九章 晚年 第十章 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的自由主義與中國的革命附錄 附錄A 胡適生活中的婦女 附錄B 出席第八屆世界學生聯(lián)合會大會的中國代表團,1913(略) 附錄C 中國共產(chǎn)黨對胡適的批判
章節(jié)摘錄
這既不是說實用主義僅僅是用進化觀點改造過的儒教,也不是說胡適把實用主義看做是儒教。儒教是從有關人類和宇宙本質(zhì)的明確而教條的斷言來開始其推理過程的,它把人的本質(zhì)看做是善的,把宇宙的本質(zhì)看做是和諧的,并根據(jù)這類斷言而趨向于與實證主義思想大相徑庭的純思辨的理性論。然而,在此要論述的一件重要的事,是在一些關鍵性的問題上,儒學家的反應和實證主義者的反應又是十分接近的,并足以使從這個學說到那個學說的跳躍成為一件相當容易的事。胡適覺得最有意義的也正是實證哲學中那些與他所繼承的儒家基本傾向十分接近的成分。胡適提到過他在哥倫比亞大學隨杜威學到的兩門課程,一門是有關邏輯理論類型的課程,另一門是關于社會和政治哲學的課程。(1)回到中國后,他常常喜歡說,他的政治方法是一種“實驗主義的”方法。但在美國,由于他對理性的方法論很有興趣,杜威的思想便使他更堅定了他的頭腦中已存在的那些觀念。雖然胡適說的話有著杜威政治哲學的色彩,但他與“實驗主義者”這個名分聯(lián)系在一起的那些思想觀點則是受到了他在美國生活的那幾年進行的大量思想交往啟發(fā)的,雖然這些思想與杜威對他的影響是一致的,但在根本上又是與此無關的。1910年夏胡適從上海啟航時,距那場使古老的清王朝得到其可恥下場的革命勢力之突然而出人意料的勝利還有一年多的時間。當這次事件在1911年秋發(fā)生時,它受到了留美中國學生狂熱的并被后來各種事件證明是寄托錯了對象的熱情歡迎。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本書通過對1917-1937年20年間中國知識分子階層杰出代表人物胡適的理論及思想活動的分析,揭示出中國的啟蒙者和精英群體,如果不能從人格及情感上同封建傳統(tǒng)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那么,他們的一切現(xiàn)代化努力和奮斗都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它是美國著名漢學家格里德博士研究胡適及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心態(tài)和革命的一部力作。
編輯推薦
《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革命中的自由主義1917-1937》通過對1917-1937年20年間中國知識分子階層杰出代表人物胡適的理論及思想活動的分析,揭示出中國的啟蒙者和精英群體,如果不能從人格及情感上同封建傳統(tǒng)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那么,他們的一切現(xiàn)代化努力和奮斗都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它是美國著名漢學家格里德博士研究胡適及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心態(tài)和革命的一部力作。這是美國著名漢學家J.B.格里德士研究胡適及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心態(tài)和命運夠的一部力作,也是一部以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碰撞為背景,通過對胡適歷史實踐的分析進行研究的論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