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

出版時間:2005-07-01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格里德  頁數(shù):309  字數(shù):292000  譯者:魯奇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曾經(jīng)遺忘過世界,但世界卻并未因此而遺忘中國。令人嗟呀的是,60年代以后,就在中國越來越閉鎖的同時,世界各國的中國研究卻得到了越來越富于成果的發(fā)展。而到了中國門戶重開的今天,這種發(fā)展就把國內(nèi)學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們不僅必須放眼海外去認識世界,還必須放眼海外來重新認識中國;不僅必須向國內(nèi)讀者移譯海外的西學,還必須向他們系統(tǒng)地介紹海外的中學。這套書不可避免地會加深我們150年以來一直懷有的危機感和失落感,因為單是它的學術(shù)水準也足以提醒我們,中國文明在現(xiàn)時代所面對的決不再是某個粗蠻不文的、很快就將被自己同化的、馬背上的戰(zhàn)勝者,而是一個高度發(fā)展了的、必將對自己的根本價值取向大大觸動的文明??烧驗檫@樣,借別人的眼光去獲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歷史使命,因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過強烈的反差反觀自身,中華文明就找不到進入其現(xiàn)代形態(tài)的入口。當然,既是本著這樣的目的,我們就不能只從各家學說中篩選那些我們可以或者樂于接受的東西,否則我們的“篩子”本身就可能使讀者失去選擇、挑剔和批判的廣闊天地。我們的譯介畢竟還只是初步的嘗試,而我們所努力去做的,畢竟也只是和讀者一起去反復思索這些奉獻給大家的東西。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研究的是胡適(1891-1962)的思想,以及他為探求中國對現(xiàn)代世界的思想反應(yīng)所做出的貢獻,因而本書也就成了有關(guān)思想的傳記著作。    本書為美國著名漢學家J.B.格里德博士研究胡適及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心態(tài)和命運的一部力作。作者以五四運動前后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碰撞為背景,俯瞰1917-1937年20年間文藝復興運動的總體態(tài)勢;通過對當時中國知識階層杰出代表人物胡適的理論及思想活動的分析,論證了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進行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必要性和艱巨性。本書通過胡適的人格悲劇揭示出這樣一個真諦:中國的啟蒙者和精英群體,如果不能從人格及情感上同封建傳統(tǒng)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那么,他們的一切現(xiàn)代化的努力和奮斗都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作者簡介

格里德(J.B.Grieder)漢名賈祖麟,哈佛大學博士,美國布朗大學歷史系教授,專長研究中國知識分子史等。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部分 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教育  第一章 早年生活(1891—1910) 第二章 在美國的經(jīng)歷(1910—1917) 第二部分 中國的文藝復興  第三章 文學革命 第四章 新的人民與新的社會 第五章 中國與西方 第三部分 自由主義  第六章 北京(1917—1926) 第七章 上海(1927—1930) 第八章 再返北京(1931—1937) 第四部分 尾聲與評價  第九章 晚年 第十章 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的自由主義與中國的革命附錄  附錄A 胡適生活中的婦女 附錄B 出席第八屆世界學生聯(lián)合會大會的中國代表團,1913(略)  附錄C 中國共產(chǎn)黨對胡適的批判

章節(jié)摘錄

這既不是說實用主義僅僅是用進化觀點改造過的儒教,也不是說胡適把實用主義看做是儒教。儒教是從有關(guān)人類和宇宙本質(zhì)的明確而教條的斷言來開始其推理過程的,它把人的本質(zhì)看做是善的,把宇宙的本質(zhì)看做是和諧的,并根據(jù)這類斷言而趨向于與實證主義思想大相徑庭的純思辨的理性論。然而,在此要論述的一件重要的事,是在一些關(guān)鍵性的問題上,儒學家的反應(yīng)和實證主義者的反應(yīng)又是十分接近的,并足以使從這個學說到那個學說的跳躍成為一件相當容易的事。胡適覺得最有意義的也正是實證哲學中那些與他所繼承的儒家基本傾向十分接近的成分。胡適提到過他在哥倫比亞大學隨杜威學到的兩門課程,一門是有關(guān)邏輯理論類型的課程,另一門是關(guān)于社會和政治哲學的課程。(1)回到中國后,他常常喜歡說,他的政治方法是一種“實驗主義的”方法。但在美國,由于他對理性的方法論很有興趣,杜威的思想便使他更堅定了他的頭腦中已存在的那些觀念。雖然胡適說的話有著杜威政治哲學的色彩,但他與“實驗主義者”這個名分聯(lián)系在一起的那些思想觀點則是受到了他在美國生活的那幾年進行的大量思想交往啟發(fā)的,雖然這些思想與杜威對他的影響是一致的,但在根本上又是與此無關(guān)的。1910年夏胡適從上海啟航時,距那場使古老的清王朝得到其可恥下場的革命勢力之突然而出人意料的勝利還有一年多的時間。當這次事件在1911年秋發(fā)生時,它受到了留美中國學生狂熱的并被后來各種事件證明是寄托錯了對象的熱情歡迎。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本書通過對1917-1937年20年間中國知識分子階層杰出代表人物胡適的理論及思想活動的分析,揭示出中國的啟蒙者和精英群體,如果不能從人格及情感上同封建傳統(tǒng)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那么,他們的一切現(xiàn)代化努力和奮斗都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它是美國著名漢學家格里德博士研究胡適及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心態(tài)和革命的一部力作。

編輯推薦

《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革命中的自由主義1917-1937》通過對1917-1937年20年間中國知識分子階層杰出代表人物胡適的理論及思想活動的分析,揭示出中國的啟蒙者和精英群體,如果不能從人格及情感上同封建傳統(tǒng)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那么,他們的一切現(xiàn)代化努力和奮斗都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它是美國著名漢學家格里德博士研究胡適及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心態(tài)和革命的一部力作。這是美國著名漢學家J.B.格里德士研究胡適及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心態(tài)和命運夠的一部力作,也是一部以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碰撞為背景,通過對胡適歷史實踐的分析進行研究的論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在老外看中國的書里,這是我看到的最經(jīng)典的其中一本。一個實驗性的中國,一個風云激蕩的時代,無數(shù)的思想碰撞,為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   這套海外中國叢書讓中國學人很汗顏:我們不僅要向西方引進海外西學,而且需要引進海外中學。
  •   專業(yè)性不錯,適合研究胡適與自由主義者閱讀,語言較晦澀
  •   適合對胡適特別特別感興趣的讀者,以及專業(yè)研究人士
  •   RT所示
  •   我買的這本書,居然缺頁達到40多頁!我在當當網(wǎng)上買了20多本,就這一本缺頁。從此我開始頻繁的照顧**網(wǎng)!
  •   不期望別的,在近現(xiàn)代史上給胡適他應(yīng)有的地位,就足夠了
  •      作為一個在歷史變遷中主張科學、民主和自由等新價值的旗手,胡適的面目是模糊、不清晰的。因為一個人被這么多空洞、抽象、宏大的價值符號所包裹,其一言一行都會被放大和審視,不免成為一個矛盾的人。而自由主義作為一個權(quán)力的反對者,本身就是解構(gòu)而非建構(gòu)的,人們可以用自由主義來否定一切權(quán)威,但卻無法用他來建立什么真正的民主。就像法國大革命最后迎來的也只能是一個獨裁的拿破侖。
       在政治上,胡適是一個典型的精英主義者、保守主義者,主張解決問題而不講主義。在文化上,胡適是一個改革派、激進主義者,主張與傳統(tǒng)文化做割裂。這樣的歸納也是一種籠統(tǒng)的、習慣性的做法。胡適更多的是站在各種派別的對立面,而自己卻漸漸失去了立場。相對孫中山的民族主義,他是一個國際主義者;相對陳李和共產(chǎn)黨等馬克思主義者,他又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改良派;相對于北洋軍閥和蔣介石等武夫,他又是一個主張好人政府的文人;相對于梁啟超甚至梁漱溟等舊派文人,他是一個反對孔教的西化學者。但從他的政治選擇和傾向來看,胡適雖然表面上屢屢與當權(quán)者發(fā)生沖突,但其骨子里還是一個與權(quán)力藕斷絲連,保持著曖昧關(guān)系的人。就像意大利近代的克羅齊、宗教改革中的依拉斯謨,因為無法放棄自身的精英地位,無法下決心與底層人民打成一片,所以只能聲稱不關(guān)心政治,而致力于在知識分子小圈子和精英中樹立自己的學說。
       今人苛責前人總是不恰當?shù)?,就像胡適對待孔教的態(tài)度。作為一個兩千年前的古人,孔子的學說解決不了后世的問題,但人們不能因此埋怨孔子不好。同樣,胡適的主張解決不了當時的問題,我們也不能太責怪他。他的聲望在于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lǐng)導之一,而這場“中國的文藝復興”還是很重要的,為后來知識分子參與政治起到了搖旗吶喊的作用。在當時“排一千個字比寫一千個字賺錢多”的時代,知識的貶值是嚴重的,舊文化已經(jīng)失去了往日的輝煌,知識分子的地位也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倡導一種新文化,重新恢復知識的高貴地位是知識精英的必然職責和不二出路,在這場知識與權(quán)力的重新博弈之中,須要有這樣一個只代表知識的人物,胡適,正是這樣一個代言人。而時至今日,這場新文化運動也并沒有停止。字價雖然貴了,但賣得上高價的卻未必都是那些用了新的字,文化貧瘠不是數(shù)量上的貧瘠,而是質(zhì)量上的平庸。雖然大眾都擁有了參與文化生活的資格,但卻失去了區(qū)分高貴和低賤的標準。一些人販賣通俗和色情這樣的庸俗價值;一些人販賣民主和科學這樣的空洞的普世價值;一些人鉆到高深的學術(shù)象牙塔里、用別人聽不懂的術(shù)語來孤立自己;一些人則放棄了用文字來表達本我的努力,書寫成了純粹的謀生手段。在這個世道里,作者何為?學者何為?文化何為?是做權(quán)力的婢女?做金錢的奴隸?做精深的專家?做大眾的代言?做溝通古今中外的媒介?還是做一種“重估一切價值”的努力?
       我們可以隨意地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只有那些真正愿意為之付出的人才能用腳踏實地的行動來回答。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