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孩子的成長

出版時間:2013-5-10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薛涌  
Tag標簽:無  

前言

教育,特別是早教,有兩個基本內(nèi)容。一個叫作“點燃孩子內(nèi)心的火焰”,即培養(yǎng)孩子的信心和對世界的好奇心,進而刺激其對學習的興趣,使之在一生的奮斗中有更大的主動性,這就是所謂“以孩子為中心”的啟發(fā)式教育。另一個則叫作“給內(nèi)心的火焰加柴”。孩子為了興趣主動讀書當然好,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注意力時段很短,不愿意經(jīng)受漫長、枯燥的訓練,面對挫折容易灰心甚至放棄。而人類所有偉大的成就,都是以一系列的挫折和堅韌不拔的意志為基本條件的。孩子內(nèi)心的火焰即使點燃了,燒一會兒往往也會滅掉。只有不斷地加柴,那火焰才能持續(xù)地燃燒,一塊粗糙的礦石才能百煉成金。所以,如何延長孩子的注意力時段,培養(yǎng)其耐心和克服困難的能力,是每個家長和老師的重要責任。在教育中保持這兩個內(nèi)容的平衡并不容易。美國的教育非常強調(diào)第一個內(nèi)容,對孩子以啟發(fā)和鼓勵為主,千方百計地要保持孩子的信心和興趣。孩子首先要有個幸福的童年,不能給他們過大的壓力。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不要讓孩子們互相之間比來比去。這種教育的成就有目共睹,確實值得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學習。我們教育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女兒,也從來都是采取“以孩子為中心”的策略??上В⒆赢吘挂鎸Τ扇说氖澜?,他們可以對自己充滿信心,但是,如果真碰到比自己出色的人怎么辦?職場的競爭就是要比,而且總有被別人比下去的可能。孩子可以從興趣出發(fā)來學習,但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不都是要拿出許多精力和時間去對付一些自己并無興趣的事情嗎?即使在自己充滿了興趣的事業(yè)中,難道我們不都是經(jīng)歷過挫折和乏味的階段嗎?難道我們不都是犯過許多錯誤、經(jīng)受過許多失敗的嗎?回避自己不喜歡卻非常必要的工作,沒有對付挫折、失敗的能力,沒有克服困難,敢與人競爭,乃至忍受痛苦和乏味的品格,我們能夠成功嗎?中國式的教育,則強調(diào)第二個內(nèi)容。特別是2010年耶魯法學院的美籍華裔教授蔡美兒出版了《虎母戰(zhàn)歌》一書,使所謂的“中國式教育”轟動全球。這種教育方式,強調(diào)的是紀律、苦干、訓練量,遵循的是中國古老的“民間智慧”:“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不打不成才”。你不能說這種方法全無道理。事實上,《虎母戰(zhàn)歌》的熱銷,就是建立在美國亞裔子弟優(yōu)異的學術表現(xiàn)的基礎之上。看看喬丹怎么練球,看看牛頓怎么用功。你要成就這樣的大業(yè),難道不應該付出這樣的努力嗎?但是,你能找得到一個不喜歡籃球的喬丹、一個討厭物理的牛頓嗎?更為重要的是,對孩子加強“管教”的一個后果,是孩子最終很難超過管教者。從小聽慣了管教者的話的孩子,一旦面臨著管教者也不懂的事情,就會不知所措。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過分聽大人的話的孩子很難干出大事業(yè)。如果你希望孩子比自己成功,就應該努力刺激其內(nèi)心的想象力。當家長的都要承認,如果孩子真有出息的話,他的未來就很可能超越了家長的預設范圍。比爾?蓋茨的一生要是被他父親設計,肯定不會有今天的比爾?蓋茨。家長以自己的有限知識來為孩子規(guī)劃未來,很可能反而限制了孩子的前途。最近幾年,我寫了幾本關于教育的書。其中一本是《一歲就上常青藤》,強調(diào)把嬰兒的第一聲啼哭當作和孩子溝通的機會。教育,就是在父母和孩子的平等對話中展開的。這種對話,從一開始就如同常青藤中的“討論班”,是自由的、平等的、開放的、啟發(fā)式的。另一本書,叫《天才是訓練出來的》,強調(diào)奮斗對于成功的意義:在任何領域要想達到一流,必須經(jīng)過一萬個小時的訓練,必須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必須能夠經(jīng)受得住挫折和失敗。世上本無所謂天才。我們認定的那些天才真正的過人之處,主要在于他們敢冒我們不敢冒的險,能夠承受我們所難以承受的痛苦,在困境中不斷改變自己……這些論述使有些讀者得出結論:我是在主張虎母式的教育。其實,我兩者都不是。我13歲的女兒在美國土生土長。首先,她是個“不用管”的孩子。她可以決定自己要做什么。我對她的教育重點,不是怎么聽話,而是怎么不聽話。我要告訴她父母經(jīng)常犯錯誤,她也可以經(jīng)常糾正父母的錯誤。她一生成就的事業(yè)恐怕比父母要大得多。所以父母沒有能力對她指手畫腳。大事情要逐漸學會自己拿主意,需要幫助時再找父母商量。其次,她是個喜歡上學、回家可以持續(xù)做四五個小時功課的孩子。老師說她喜歡小題大做:一頁的作文會寫上八頁,為一個讀書報告會像個小學者那樣進行研究,乃至參考一些大學生的書籍。如果我不管她,她會沒完沒了地這么干下去,到了廢寢忘食的境地。她肯吃苦,在游泳隊里把許多同齡的男孩擊敗。她也是個很自律的孩子,不吃垃圾食品,零花錢全存起來,同學們的iPod已經(jīng)換了好幾個,她則從來沒有讓父母買過,不在同伴的壓力下攀比,似乎對消費沒有什么興趣。第三,她對生活充滿了熱情,無論走到哪里,嘴里總是有歌聲,見到空曠的地方就即興跳起芭蕾,每時每刻都洋溢著幸福感。當然,最為重要的是她立志要用自己的一生創(chuàng)造“有永恒價值的東西”,只是還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什么。不為孩子驕傲的父母不是好父母。女兒這么小的年紀,我們很難預測她的未來。我們?yōu)樗湴?,并不是因為她在學校里是個優(yōu)等生,而是她的品性符合我們的價值觀念和教育理想:她的生命中有某種精神的感召,有某種追求和志向。她愿意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進行持之以恒的努力。我們已經(jīng)陪伴女兒走過了13個春秋??傆幸惶欤覀儠簧纤?,和她分手,讓她獨自前行。本書的核心,就是在這一行程中的觀察和體會,同時參照一些教育研究,加上若干自己的分析,以期和其他的家長分享。我的主題是:怎樣培養(yǎng)一個有人生理想,并肯為之奮斗的孩子。怎樣在幫助孩子發(fā)展能力的同時,也塑造她的品格,滋養(yǎng)她的價值。還是回到開篇的那句話:孩子一生的幸福和成功,關鍵在于她能點燃自己內(nèi)心的火焰。火種是孩子自己的,從別人那里偷不來,別人也無法強加。當然,內(nèi)心的火焰有時點燃得早些,有時晚些;有時旺些,有時弱些。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把這火焰早些點燃,也可以把剛燒起來的火焰澆滅;可以加足干柴,使本來微弱的火苗越燒越旺,并教孩子自己給這火焰添柴;也可以釜底抽薪,使本來茁壯的火苗迅速變成灰燼。孩子是一首詩。他最可貴的是對生活的熱情,對世界的好奇,對未來的夢想。同時,孩子又是不怕火煉的真金,要有面對艱難困苦的品格,成就大業(yè)的耐心和紀律,競爭的勇氣和毅力。在對自己孩子的養(yǎng)育和教育過程中,我們所看到的是:這兩方面的發(fā)展是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的。以下,就是我們的故事。

內(nèi)容概要

《參與孩子的成長》是知名教育專家薛涌繼《一歲就上常青藤》后,時隔四年,又一本關于家庭教育的誠意之作,獻給正在為子女教育發(fā)愁的中國父母。
薛涌1995年赴美,旅居美國18年,時刻體會著中美教育的異同,在他看來,中美教育中都有值得家長學習的地方。美式教育強調(diào)“點燃孩子內(nèi)心的火焰”,培養(yǎng)孩子的信心、對世界的好奇,進而刺激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使孩子在一生的奮斗中有更大的主動性。 即“以孩子為中心”的啟發(fā)式教育。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注意力時段很短,不愿意經(jīng)受漫長、枯燥的訓練,面對挫折容易灰心甚至放棄。孩子內(nèi)心的火焰即使點燃了,燒一會兒往往也會滅掉。只有不斷地加柴,火焰才能持續(xù)地燃燒。所以,如何延長孩子的注意力時段,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和克服困難的能力,也是每個家長和老師的重要責任。中國式的教育則強調(diào)就是第二個面向。
《參與孩子的成長》就是薛涌身為一個中國爸爸在美國教育女兒的過程中如何平衡教育中兩個面向的心得和體會,同時參照一些教育研究,加上若干自己的分析,以和其他的家長分享怎樣培養(yǎng)一個有人生理想,并肯為之奮斗的孩子。怎樣在幫助孩子發(fā)展能力的同時,也塑造她的品格,滋養(yǎng)她的價值。書中既融入了當前美國教育研究的前沿科學,又有作者在育兒過程中的實操經(jīng)驗。是一本融合理論與實踐的個性之作,正如小巫的評價:他不僅僅教是教你培育孩子之術,更是要您懂得培養(yǎng)孩子之道。從他的文字里悟道,開發(fā)出適合自己家庭狀況的術。

作者簡介

薛涌,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曾在《北京晚報》、社科院政治所工作,后赴美就讀于耶魯大學,獲博士學位,現(xiàn)在美國任教。已經(jīng)出版作品有《一歲就上常青藤》《天才是訓練出來的》《美國是如何培養(yǎng)精英的》等書。他還長期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他對美國社會和教育有著長期、細致的觀察,一直是“通識教育”的倡導者。他特別強調(diào)精神和身體的全面發(fā)展,除了研究、教學、寫作外,一直投身于嚴格的體育訓練。他不僅倡導體育的健康價值,更強調(diào)體育的精神價值和教育價值,把“培養(yǎng)完整的人”作為自己的教育使命。2013年,創(chuàng)立薛涌留美預科。

書籍目錄

序言 小巫:道不同,無予為謀引言第一章 :學前期:讓孩子的心靈自然綻放認識嬰兒的大腦孩子的觀察力超出你的想象幼兒園戰(zhàn)爭讓孩子的心靈自然綻放把教育留給孩子自己家長應該干什么好爸爸有多重要第二章:小學:玩物也可以不喪志“起跑線”之爭:未滿6歲該不該讀小學用第一人稱愛國女兒,你想說什么——我教女兒寫作文怎樣教育“富二代”怎樣用體育培養(yǎng)孩子的品格玩物不喪志第三章:在美國“小升初”擇校在美國怎樣準備“小升初”中美的孩子有什么不同越考越傻的心理學基礎讓美國的小學生回答“錢學森之問”美國的“小升初”對孩子提出了什么挑戰(zhàn)等孩子“小升初”時買房第四章:初中:讓孩子獨立思考圣誕節(jié):我向女兒道歉我用了八年時間回答了3歲女兒的問題怎樣教女兒學歷史怎樣教孩子寫作和閱讀鼓勵孩子做項目關注生活的案例確立良好的自我認同感矯正孩子的偏科,幫助孩子走出自我讓孩子面對生活的原初狀態(tài)要獨立思考,就要先丟掉拐杖第五章:為什么不要學“虎母”你能逼孩子用功,不能逼孩子立志我為什么鼓勵孩子拿C怎么培養(yǎng)孩子“不聽話”第六章:怎樣讓孩子練鋼琴孩子練琴是為什么女兒從鋼琴中學到了什么跟上孩子的成長結束早教的轉型:還從學鋼琴談起嚴厲的價值讓孩子專心學鋼琴的原則初中——自我管理的危機這個問題家長未必懂:怎樣把握孩子的自由時間結語:讓孩子帶著人生使命走出早教附錄:《一歲就上常青藤》專訪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把教育留給孩子自己什么是家長的雕琢呢?我不妨假設性地描述一個大家絕對不感到陌生的景象:一個“教育媽媽”帶著寶貝女兒乘坐同樣的列車,列車穿過同樣的平野。這位“教育媽媽”絲毫不忘自己的本職,手指窗外叫著女兒:“寶寶快看,外面多漂亮呀!你還記得咱們剛剛學的詩嗎?”聰明的女兒馬上朗聲背出:“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薄鞍?,寶寶真聰明!”媽媽驕傲地鼓起掌來……應該說,在家教良好的家庭中,這一景象是相當常見的。這樣的教育,比起完全沒有教育來當然要好得多。應該說,那位母親很有修養(yǎng)、很聰明,循循善誘,希望通過窗外的景色幫助孩子理解經(jīng)典。但是在我看來,她這種教育方法本身卻不自覺地扼殺了孩子天生的潛能。孩子除了背誦了一段一千多年來世世代代都在背誦的古詩外,沒有顯示出任何創(chuàng)造力。相反,大人無意中用古詩捆住了她想象的翅膀。孩子不是觸景生情、自由思想,而是按照大人鑲嵌于其心中的框架來感受。如果大家都這樣培養(yǎng)孩子,孩子長大后也就千篇一律,難以特立獨行。有時看中國的孩子表演節(jié)目,他們似乎很懂得大人眼中的“可愛”是怎么回事,而且非常熟練,本能地按照大人的期望來表現(xiàn)出“可愛”的樣子,似乎是把自己的性格按照大人設計好的模子填進去的。那一張張稚嫩的臉上,經(jīng)常露出一絲早熟甚至世故,童心反而喪失了。這當然是教育的結果。我一直堅持,讓孩子背古詩就是一種非常糟糕的教育方法。請不要誤會!我并不是說背古詩的孩子都不行。相反,很多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可能在各方面都優(yōu)于他人。但他們之所以優(yōu)秀,完全是出于不同的原因。道理很簡單,除了智力上的因素外,背古詩需要大人監(jiān)督。能背許多古詩的孩子,一般和大人的互動比較多,從父母乃至親友那里得到的關注也比較多。這樣,他們的情感發(fā)育比較充分,心理自信,學什么也就都會比較快。但是,在家長和孩子充分交流,并對其教育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前提下,背古詩恐怕就不如其他教育方法有效了。換句話說,只要家長充滿愛意地和孩子消磨時間,孩子就可以獲得許多感情的滿足。如果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別的辦法和父母處在一起的話,她就寧愿給父母背古詩以成為家里的小中心。不過,如果她有別的選擇,她寧愿和父母一起做游戲、談天說地,甚至做家務事。這些活動,可能都是比背古詩更好的教育手段。開篇提到的蒙臺梭利(1870—1952),在兒童教育上的信譽恐怕是很難有人與之匹敵的。她是意大利的第一位女醫(yī)生,年輕時致力于教育那些智障、不幸福,甚至被認為是“不可教”的兒童。1896年,她在“教育議會”上就訓練智障兒童進行的講演,讓在場的意大利教育部長心服口服,馬上任命她主持一個智障教育中心。結果,在不久后舉行的國家讀寫考試中,她的幾名8歲的智障學生不僅通過了考試,而且分數(shù)高于考生平均成績。這一成就被稱為“第一個蒙臺梭利奇跡”。蒙臺梭利的回答是:既然智障的孩子都能如此,她的方法在正常的孩子身上就更有效。于是她很快開辦起自己的學校來。蒙臺梭利教育法和蒙臺梭利學校很快就遍及全球。如今不僅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就是在印度、中國等發(fā)展中國家,蒙臺梭利學校也都發(fā)展成卓有聲譽的教育機構。下面是蒙臺梭利的一段經(jīng)典論述:“教育并不是由老師來完成,而是自然過程在人身上的發(fā)展。教育并不是通過聆聽詞語而獲得,而是孩子通過對環(huán)境的反應而形成的經(jīng)驗。老師的職責不是說教,而是為孩子在特別的環(huán)境中準備和安排一系列從事文化活動的主題……這樣,所造就的不是一個學校,也不是一套教育方法,而是人本身:一個通過他的自由發(fā)展來顯示其本色的人,一個有著顯而易見的偉大品格的人,乃至直接的思想壓制已經(jīng)對他無能為力、限制不了他的內(nèi)在發(fā)展、征服不了他的精神?!蔽冶竟?jié)開篇時的兩個場景對比也正要說明這個問題:孩子本身就是一首詩。女兒是在沒有任何大人的指導和暗示的情況下對環(huán)境作出的自然反應?!捌扑榈拿利悺睂嶋H上就是她創(chuàng)造的一行詩句,只是她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作詩而已。接下來假設的那位“教育媽媽”,則處心積慮地教孩子詩歌,但孩子除了會重復別人外,并不能作出詩來。孩子心中的“內(nèi)在的老師”和“教育媽媽”這個“外在的老師”的高下,一比就能看出來。還是讓孩子自己教育自己好。家長應該干什么那么,當把教育留給孩子自己時,家長應該干什么?當然不是無事可做。其中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幫助孩子心中的“內(nèi)在教師”找工作:把孩子放在各種各樣有益的環(huán)境中,讓其心靈自發(fā)地感應。女兒兩個月到十四個月這一階段,我們?nèi)易≡谌毡镜臋M濱市,家離海岸著名的山下公園很近。從一到日本開始,我就幾乎每天都要帶女兒到公園走一趟。因為海濱到處是海鷗,飛起來十分壯觀。我是希望這場面對她有所刺激。我只記得我小時候和父母去頤和園時第一眼看到昆明湖時那番美麗的震驚。我忘了是幾歲,只是知道從小的多少教育我都沒有記住,可這一瞬間的印象則終生難忘。我希望女兒早點有這番經(jīng)驗。但是,孩子實在太小。我經(jīng)常還沒有走到公園,她就在我胸前的嬰兒掛袋里睡著了。我只好在公園里苦苦等著她醒來,而當她真看到海鷗時,似乎也不如我期望得那樣興奮。我實在是搞不懂她小腦袋里的“內(nèi)在老師”是怎么工作的。和孩子的這番經(jīng)歷使我認識到,我并不懂怎么教育她,還是她自己更懂,而且她經(jīng)常能教育我。我?guī)獬霭阉г谛厍皶r總是讓她臉朝前,以更好地觀察外面的世界。而我則觀察她,向她學習。一次,從一個購物中心出來,她眼睛一亮,頭仰起來,兩只小手上揚,嘴巴也不禁張開,仿佛是在驚嘆:“哇!”我馬上順著她的眼神看去,面對的正好是廣場上的一座巨大的抽象雕塑。我忘了她那時是四個月還是五個月,總之還不會說話。這大概是我觀察到的她第一次對外界有如此激動的反應。其實,這一雕塑坐落在我每天上學必走的路上,但我來去匆匆,從來沒有太注意。女兒的反應,則使我開始仔細端詳這尊雕塑,發(fā)現(xiàn)了其藝術氣質。這一點一滴的小事不斷地告訴我,這幾個月的嬰兒,確實比我敏感,心靈更加開放。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把她抱在胸前,讓她臉朝前,在各種自然風景、城市廣場和雕塑間走來走去。她心中自有“內(nèi)在教師”給她講解,比我高明多了。女兒長到三四歲以后,和成人建立了基本的溝通能力,我們有對她傳授知識的機會了。但是,我們從來都堅持這樣的原則:萬事讓孩子自己先經(jīng)歷體驗,切不可事先給她一個框框或結論。做家長的,必須保持在孩子面前的謙卑以及對童年的崇拜。如果我們相信孩子是花朵的話,就讓她自然綻放,也不要想當然地預期花開了后是個什么形狀和顏色。用手去把花瓣掰開,即使能一時領略盛開的景象,那花也很快會枯萎。我們是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對環(huán)境作出反應,孩子則根據(jù)她的內(nèi)在直覺和經(jīng)驗對環(huán)境作出不同的反應。我們總懷疑自己的反應是平庸的,她的反應則是這個小生命對世界的新貢獻。過早地對她“傳授知識”,實際上就是用我們有時是陳腐的知識替代了她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直覺。還是回到開篇:孩子要是太早就被傳授了“白日依山盡”、腦子被成人的知識框住,可能就喪失了自己的感知能力,說不出“破碎般的美麗”來。

編輯推薦

《參與孩子的成長》編輯推薦:薛涌繼《一歲就上常青藤》后最新力作,一個中國爸爸在美國的親子教養(yǎng)筆記,中美教養(yǎng)碰撞下的思考結晶。附贈“親子互動明星片”書中所述內(nèi)容都是當下家長在教育中關注的重要話題,如:未滿6歲的孩子該不該讀小學?究竟是十七歲還是十八歲上大學并無關緊要。但是,上哈佛還是上個兩年制的社區(qū)學院則有天壤之別。怎樣教孩子閱讀和寫作?教得太多并不好,可能會把自己的理念強加于她,壓抑了她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我的角色是和她交流,啟發(fā)她應該注意的某些亮點,不斷向她提問:你究竟想說什么?這樣才能把她內(nèi)心的東西啟發(fā)出來,幫助她從流水帳般的發(fā)散式讀書筆記過渡到有目的、有主題的寫作。好爸爸有多重要?父愛和父教,在塑造孩子的“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方面,恐怕比母愛、母教還重要。怎樣用體育培養(yǎng)孩子的品格?游樂場是孩子們社會化過程的核心場所,塑造著孩子心目中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如果家長對這方面的現(xiàn)象熟視無睹,讓孩子在游樂場中形成跟從心理而不是領袖心理,到了青少年期人格定型后,再矯正就變得非常困難了。怎樣給孩子送禮物?父母送孩子禮物,其實并不是簡單地送一件東西而已。禮物應該體現(xiàn)父母和孩子的共同經(jīng)驗,表達了父母對孩子的理解和關愛。家長能作的最有益的工作,還是幫助孩子發(fā)展出適應并不完美的環(huán)境的能力。為什么不要學“虎母”我與蔡美兒在教育哲學上的最根本不同:她逼著孩子用功,我?guī)椭⒆恿⒅?。逼孩子用功,就必須消減孩子的自由;幫孩子立志,則要給孩子盡可能充分的自由。怎樣讓孩子練鋼琴在練琴的問題上,關鍵不是孩子的鋼琴水平有多高,而是在這方面的訓練對孩子其他方面的發(fā)展有什么幫助?!?/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參與孩子的成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很好,堅持做不容易。
  •   書未看完,不好評價?。?!
  •   本書我看了3遍,共買了四本,送給了親戚朋友3本。向別人推薦過兩次。關于如何寫作、如何科學地分析問題、怎樣閱讀,怎么培養(yǎng)自己的意志力.......,對我已過而立之年的讀者來說,我都覺得大有裨益。薛涌先生談教育的書,我已經(jīng)買了好多本了。
  •   非常不錯的育兒書,值得一買
  •   參與孩子的成長...............
  •   適合5歲以上寶寶家長閱讀。
  •   今天29日就收到書了,大概翻看了一下,教育孩子的理念很值得借鑒,很好。
  •   書很好,作者寫的太棒了,很適合家長
  •   很喜歡看到這樣的書,會繼續(xù)關注
  •   書中的觀點和作法值得中國的父母借鑒。
  •   親子教育的好書,很受啟發(fā)!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