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鄧鵬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01出版) 作者:鄧鵬 頁數:216
內容概要
《一本書讀懂美國商業(yè)史》以時間為脈絡梳理美國商業(yè)歷史,從17世紀北美殖民地的形成與發(fā)展。寫起,一直到21世紀初美國的新經濟奇跡,尤其注重對影響深遠的重大商業(yè)事件的解說與分析??吹豆鈩τ爸械纳虘?zhàn)傳奇,解碼神話背后的美國商業(yè)玄機,通讀此書,可對美國商業(yè)及其發(fā)展趨勢有直觀概括的了解。
作者簡介
鄧鵬,社會學碩士、高級品牌管理師。曾供職于某國際知名研究咨詢公司,協(xié)助麥當勞、聯(lián)想等品牌開展市場推廣研究。曾為新浪網、愛國者等多家大型企業(yè)成功操作過品牌戰(zhàn)略推廣項目。覡主要從事企業(yè)品牌發(fā)展、公益組織商業(yè)化運營等研究工作。已出版《一個人的游戲:朱駿》、《昌運復星——郭廣昌的中國式商界傳奇》、《商界兄弟連:劉永好四兄弟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等著作。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萌發(fā)的資本主義經濟(1812年第二次獨立戰(zhàn)爭之前)/1 第一節(jié) 商業(yè)種子萌發(fā):殖民地貿易/3 第二節(jié) 資本原始積累:奴隸買賣/7 商史新知:殖民地時期于建國初期美國的“戰(zhàn)爭財富”/11 第三節(jié) 貨幣財富膨脹:重商主義/13 第四節(jié) 商業(yè)羈絆瓦解:經濟獨立/19 商史擷趣:美國金融交付漢密爾頓/24第二章 世界最發(fā)達的經濟體(1861年南北戰(zhàn)爭—19世紀末20世紀初)/27 第一節(jié) 一場進步的戰(zhàn)爭:南北戰(zhàn)爭/29 第二節(jié) 一片管控的經濟:政府干預/34 第三節(jié) 一條財富的通路:鐵路運輸/41 商史新知:1837年經濟大恐慌/46第三章 咆哮激蕩的20世紀20年代(1920—1929)/49 第一節(jié) 崛起:“柯立芝繁榮”下的美國工業(yè)研究/51 商史新知: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經濟導因/55 第二節(jié) 起飛:商品極大豐富的消費社會初現/57 商史擷趣:80多年前佛羅里達州地產投機狂潮/61 第三節(jié) 開放:胡佛主導改革的美國經濟外交/63 第四節(jié) 覬覦:劍指全球化視野中的海外市場/68第四章 大蕭條期的低迷經濟(1929—1941)/73 第一節(jié) 黑色星期四:泡沫下的陰霾/75 第二節(jié) 羅斯福新政:黑暗中的曙光/80 商史新知: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商業(yè)化設計/84 第三節(jié) 斯沃普計劃:危機下的自救/86 商史擷趣:洛克菲勒——美國進步時代的商業(yè)英雄/91第五章 戰(zhàn)爭陰云下的危機并存(20世紀40年代—60年代)/93 第一節(jié) 戰(zhàn)時經濟動員:美國經濟強心劑/95 第二節(jié) 對外經濟援助:經濟霸主奪地盤/100 商史擷趣:信用卡市場的繁榮/104 第三節(jié) 第三次科技革命:掀開經濟新篇章/106 商史新知:1968年美國最富有的家族/個人財富排行榜/110第六章 滯脹時代的峰回路轉(20世紀70年代—90年代)/113 第一節(jié) 維穩(wěn):政府抑制通貨膨脹/115 商史擷趣:20世紀80年代美國儲蓄貸款業(yè)危機/119 第二節(jié) 激蕩:跨國公司數量井噴/121 第三節(jié) 輸血:商業(yè)票據市場繁榮/125 第四節(jié)排毒:經濟武器應對冷戰(zhàn)/129 商史新知:美國遏制日本在美投資/132第七章 刀光劍影中的商戰(zhàn)傳奇/135 第一節(jié) 百事可樂VS可口可樂/137 第二節(jié) 福特VS通用/141 第三節(jié) 波音VS麥道/144第八章 如火如荼的新經濟奇跡(20世紀90年代—21世紀初)/149 第一節(jié) 信息新革命:建國家經濟之基石/151 第二節(jié) 克林頓政府:創(chuàng)經濟發(fā)展之奇跡/157 商史新知:20世紀90年代美國歷史上最大牛市/162 第三節(jié) 企業(yè)兼并潮:繪市場秩序之藍圖/164 商史擷趣:索羅斯與亞洲金融風/169第九章 解碼神話背后的美國商業(yè)玄機/171 第一節(jié) 靈魂之根:企業(yè)家精神/173 第二節(jié) 資本之源:華爾街/176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新之端:硅谷/180第十章 影響美國商業(yè)未來趨勢的大事件/185 第一節(jié) “9·11”事件襲來:經濟列車戛然而止/187 第二節(jié) 次貸危機爆發(fā):商業(yè)市場陰霾不散/192 第三節(jié) Facebook誕生:互聯(lián)網經濟煥然一新/198 第四節(jié) 通用汽車重組:“鋼鐵俠”脫胎換骨/203 第五節(jié) 蘋果公司奇跡:電子企業(yè)舉世無雙/207跋 寫給美國的商業(yè)未來/213參考書目/215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節(jié) 商業(yè)種子萌發(fā):殖民地貿易 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美國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與一般由“同文同種”的群體組成的民族國家不同之處在于,“美利堅民族”的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因此在宗教、語言、血緣、文化上各具特色,呈現百花齊放之勢。 16世紀,風靡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逐漸蔓延到尚處在氏族部落社會時期的北美大陸,為這片“凈土”帶來了徹底的改變。1620年,35名主張純潔教會的清教徒和66名渴望擁抱財富夢想的男女來到北美大陸。他們締結盟約,并以此作為建立和管理這片凈土的秩序和原則,即著名的《五月花號公約》(注:“五月花”取自所乘坐的帆船名號)。 在《五月花號公約》的感召下,到達北美大陸的移民絡繹不絕,北美殖民地迅速繁盛起來。到1733年,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設立的殖民地數量達到13個,移民人數超過300萬。 北美殖民地時期是美國歷史的拓荒和奠基時期,一個經濟體從出現到生長并最終成熟。作為美利堅合眾國的前身,北美殖民地與英國、南歐、西印度群島和非洲等地進行的貿易活動,為日后美國成為世界商業(yè)霸主奠定了基礎,可以說,美國日后如火如荼的商業(yè)發(fā)展,就是在殖民地時期的外貿商業(yè)活動的完整延續(xù)。 殖民地時期美國對外貿易的繁盛,與當時的自然條件、農業(yè)生產、工業(yè)發(fā)展密不可分。 首先,有利的自然條件為殖民地貿易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英國史學家巴克爾在《英國文明史》中寫道:“人改變著自然,自然也改變著人。一切事物就在這種相互的改變中產生發(fā)展。”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農業(yè)、工業(yè)和對外貿易等各個領域,都會受到地理環(huán)境的制約與影響。 從地圖上看,13個北美殖民地位于阿巴拉契亞山脈與大西洋海岸之問的大西洋沿岸平原,北起圣勞倫斯灣,南抵墨西哥灣,將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串聯(lián)在一起。良好的水系水路條件,為航運的開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獸皮、煙草等商品可以方便地通過水路運到世界各地。 優(yōu)良的港口條件,也是保證商品運輸順暢的重要條件。北美殖民地有蜿蜒曲折的海岸線,北起馬薩諸塞,南至喬治亞,綿延數千英里,較為重要的海灣有:馬薩諸塞灣、長島灣、特拉華灣、切薩皮克灣、阿爾貝馬勒灣、帕姆里科灣和查爾斯頓港等。由于大部分海灣水深、風小,培育出紐約、巴爾的摩和費城等條件優(yōu)異的港口。港口發(fā)展迅猛,成為殖民地時期的重要工商業(yè)城市。據《美國經濟史》一書統(tǒng)計,在殖民地時期,最大規(guī)模的20個城市均為港口城市。 氣候也是經濟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北美殖民地大多位于北緯30度至45度之間,屬溫帶海洋性氣候。這種氣候既能保證足夠長久的溫暖季節(jié),對于生產豐富的糧食品種大有益處;同時具備一定時間的寒冷季節(jié),人們可以在冬天將余糧進行儲存,以供出口。 降水量的多少,直接關系到農作物的收成好壞。北美太平洋沿岸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在760到1270毫米,而理想狀況下的土壤濕度要求降水量為760到890毫米,可見北美殖民地的自然環(huán)境之優(yōu)越。 肥沃的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的有力保障。北美殖民地南部的馬里蘭、弗吉尼亞、南卡羅來納、北卡羅來納和喬治亞的土地都很富饒,為煙草、水稻和藍靛等經濟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極好的條件。 瑞典植物學家彼得·卡爾姆曾這樣描繪1748年至1751年中部殖民地的情況:“來到美洲的歐洲人發(fā)現,他們眼前是一片沃土,伸展于樹木之間,泥土就像家庭花圃那樣松軟。他們所要做的,只是伐樹堆垛、清除殘枝敗葉;然后就能立即著手耕地,在如此疏松的土地上勞動是毫不費力的。播種之后,他們得到極為豐裕的收成……” 其次,規(guī)模不斷擴大的農業(yè),為出口貿易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準備。 剛剛踏上新大陸的移民,首先面對的便是解決溫飽問題。他們從印第安人那里尋求幫助,學習簡單有效的耕種方法,開始新的農業(yè)生產。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拓荒者在農業(yè)上取得了顯著成就。 在北部地區(qū),除了種植主要的糧食作物玉米,還有黑麥、大麥、燕麥、亞麻和少量的煙草。牛、羊、馬等牲畜的牧養(yǎng),也是很多種植園主的偏愛。美國獨立戰(zhàn)爭以前到過納拉甘塞特的一位觀光者曾寫道:“用餐后我們外出散步,參觀了他們牧場上飼養(yǎng)的牛群,我們走過幾處草地,這些草地與我曾在舊英格蘭見過的最好的草地相比毫不遜色?!鞭r民將豬肉制成腌肉,供給附近海岸的捕魚船隊,刺激了桶裝豬肉的出口貿易。 中部地區(qū)的主要作物是小麥,同時,每個農場都有產量相當大的果園?!睹绹霓r業(yè)》一書的作者寫道:“桃子的味道很好,而且產量是那樣的多,以至于整個農莊的豬群都可以盡情去吃,而且落在樹下腐爛的數量也是驚人的……西瓜的產量也很大,這里的村民沒有不種上一塊西瓜地的?!? 南部地區(qū),最重要的作物是煙草、水稻和藍靛。1612年,詹姆斯河流域最先取得煙草培植的成功,南方北部的弗吉尼亞成為最早的煙草產地;南方南部,包括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和喬治亞等地區(qū),則主要從事糧食作物的生產。 第一代北美殖民地移民的辛勤勞動,換來了農業(yè)生產的大幅提升。以大米為例,北美殖民地年出口大米總量從1698年的10407磅,增長至1728年的12884950磅。經濟作物的大量出口,有效緩解了進出口貿易的赤字,促進了美國對外貿易的興盛。 再次,殖民地發(fā)展遲緩的工業(yè),為進口貿易帶來了巨量需求。 17世紀北美殖民地的工業(yè)尚處在發(fā)展初期,主要以原始的家庭副業(yè)為主,基本處于自給自足狀態(tài)。沿海商業(yè)發(fā)達地區(qū),有一些不成熟的手工小作坊,在費城住著木工、磚瓦匠、玻璃工、鞋匠、造船工、制革工、釀酒工等20多種有技術的手工業(yè)者。他們的生產并不針對本地消費者,而是將農產品進行加工,輸送到海外市場。通過制革、煉鐵、釀酒、面粉、木材以及煙草的加工等技術活動,手工業(yè)者獲得豐厚的利潤,進而促成了手工工場的集中與發(fā)展。 但是,相對于同時期歐洲的制造業(yè)來講,殖民地工業(yè)生產技術總體上仍然落后。即便得到了某些方面的改進,產品的生產數量仍然不多,生產效率依然低下,生產單位規(guī)模小,活動范圍有限,工業(yè)品的生產顯然無法滿足百姓日常生活的需要。這種落后而遲緩的發(fā)展態(tài)勢,決定了北美殖民地必須加大進口貿易。 人類先進文明的種子,開始在美洲荒野的土壤中萌發(fā)、生長。充滿活力的商業(yè)貿易,構成了北美殖民地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子。作為僅次于農業(yè)的第二大經濟活動,北美殖民地對外貿易的大發(fā)展,為美國后期的商業(yè)大繁榮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某種意義上講,它吹響了美國領跑世界經濟的沖鋒號角。 P3-6
后記
寫給美國的商業(yè)未來 縱觀美國的商業(yè)史,就是一部從殖民地經濟屬地到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fā)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的演變史。 如今,美國具備異常發(fā)達的現代市場經濟,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經濟體。以信息、生物技術產業(yè)為代表的新經濟如同雨后春筍般,不斷地為美國經濟提供動力。2011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高達15.065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一,美國人均GDP為48147美元,排名世界第九。 羅伯特·賴克在《美國的邏輯:為什么美國的未來如此堪憂》一書曾經指出,美國未來所應當著重應對的,不是如何干涉別國的內政外交和經濟走勢,以便為美國謀求更多的利益,而是應當將美國自身的經濟狀況調整好,讓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社會財富能夠得到最大范圍的分享。 誠然,經歷了次貸危機后的美國經濟復蘇已經開始啟動,各項數據顯示經濟復蘇已漸入佳境,但是如果美國的經濟結構沒有根本的變革,社會財富依舊在少數人的手中,支撐美國經濟中流砥柱的中產階級沒有消費的動力和希望,美國的經濟將難以走出泥潭,持續(xù)的經濟復蘇和良好的商業(yè)預期將只能是癡人說夢。 美國的商業(yè)未來,更多的將取決于美國人民自己,取決于馳騁在商海中美國經濟航母的“艦長”。他們手中的權利,決定著美國商業(yè)經濟的走勢。因為美國最大的對手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自己,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
編輯推薦
風險與機遇并存,世界最發(fā)達經濟體的百年興衰。看刀光劍影中的商戰(zhàn)傳奇,解碼神話背后的美國商業(yè)玄機! 鄧鵬編著的《一本書讀懂美國商業(yè)史》以時間為脈絡梳理美國商業(yè)歷史,從17世紀北美殖民地的形成與發(fā)展寫起,一直到21世紀初美國的新經濟奇跡,尤其注重對影響深遠的重大商業(yè)事件的解說與分析。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